银元之战
关于“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解释

关于“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解释作者:罗明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9年第12期关键词说课设计,知识理解,预设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23-001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组织了同投机资本作斗争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相关内容编入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
以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通常流于程式,以致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浅尝辄止,难以企及情感价值观的感悟。
如何在教学中弥补建国初期经济史的罅漏,认识生计经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如何使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两大战役”中显示的智慧,进而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此,笔者预设从“学什么”与“教什么”,“怎么学”与“怎么教”,“为什么而教”的角度,解释“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以饴读者并求得指教。
“学什么”决定“教什么”,指向内容主旨的把握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基于深入阅读,笔者初步拟定本课的教学立意为:从新中国的成立、新政权的巩固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到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开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虽是子目“人民政权的巩固”的组成部分,但要呼应整体的教学立意,建构完整的史学逻辑,应将其置于宏观格局以理解核心知识、把握内容主旨。
首先,要基于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理解“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内外动因。
1949年前后,诞生于两极格局背景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孤立与封锁;国内,退守台湾的国民党试图“反攻大陆”,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
局势波诡云谲,反映在经济领域里,“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仍在延续,一大批不法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致使黄金、银元、外币充斥市场,物价猛烈上涨,经济秩序极其混乱。
回眸建国初期的稳定物价

回眸(huí móu)建国初期的稳定物价哄抬物价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即移驻北平市,准备全国解放和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4月下旬,中共中央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大军过长江,先后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当时,中外一些所谓的知名人士发表评论说:“共产党只能(zhī nénɡ)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究竟如何统一治理几亿人口的大国,恢复和整顿国民经济,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即将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能否闯过财政经济这一关,将直接关系到新国家政权(zhèngquán)的稳定和稳固(wěng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hénglì)之后,在军事上很快就消灭了国民党的剩余力量,最终完成了大陆的完全解放和统一。
但在财政经济战线上却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形势十分严峻。
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四次全国物价大涨风,通货膨胀犹如脱缰之马。
最初一次通货膨胀发生在1949年4月。
当时,华北春旱,青黄不接,市场粮食供给比拟紧张,投机商人乘机抢购套购粮食,哄抬粮价,引起市场粮食价格急剧上涨。
北平市每袋面粉的零售价,由4月4日的1800元,涨到4月30日的2800元,并涉及华北、山东、苏北。
从6月20日到7月21日的一个月中,华东物价上涨达4倍,山东、苏北上涨半倍。
第二次是1949年7月,上海投机资本家利用帝国主义和台湾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和轰炸及江浙一带发生水灾之机,先是哄抬和囤积粮食,接着又抢购囤积纱布及其他人民生活日用品,再次掀起涨价风潮,并涉及华北、华中。
从6月20日到7月21日的一个月中,上海米价猛涨四倍,纱价上涨一倍,其他主要商品上涨0.5至2倍。
第三次是同年11月份。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货币发行过多,市场物资供不应求。
于是上海、北京的投机商人串通一气,南北照应,集中投机资本抢购粮食、棉纱、五金、化工等商品,造成全国物价猛涨,时间长达四十余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专题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知识精讲卷)一、单元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提供者:人教社)二、目标导航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出的努力。
三、教材主干知识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界别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2)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3)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学习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包括序言和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解放初,巨额的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囤积居奇。
投机商们首先从捣乱金融开始,于1949年4月、7月、11月和1950年2月连续掀起4次大规模涨价风潮,上海的物价从1949年5月到1950年2月,上涨了一二十倍。
物价上涨,首先是从金银、外币开始的。
解放后不久,各地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都颁布了金银外币管理办法,禁止以金银计价,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兑。
同时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合法的货币。
但社会上的投机商人对此置若罔闻,公然蔑视政府法令,狂称:“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金银投机活动有增无减。
从1949年5月27日至6月初短短的13天中,黄金价格上涨了2.11倍,银元价格上涨了1.9倍,市场物价也随之上涨了2.7倍。
极为猖獗的金银投机活动严重冲击和动摇了人民币的地位,造成了市场物价急剧上涨。
严重影响市场物价,影响人民币的地位。
新生的人民政府首先以经济的办法解决问题。
集中大量银元拿到黑市上抛售,先把价格压低,再宣布禁止流通。
6月5日,人民政府曾向上海市集中抛出银元10万枚,但立即被吞没,银元价格仍继续上涨。
人民政府一再向金银投机者发出劝告,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各地人民政府在中央的统一布置下,采取了断然措施。
于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
武汉市人民政府也逮捕了银元投机分子200余人,查封了两个专门从事金融投机的大钱庄。
广州市人民政府取缔了从事投机的地下钱庄87家和捣乱金融市场的“剃刀门媚”(即街头兑换店)377家。
这就是解放初期有名的“银元之战”。
此后,投机资本家并不甘心认输,他们认为“银元之战”是人民政府靠政治力量取胜的。
他们又将投机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
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一日3涨。
上海从6月21日到7月21日,米价上涨3倍,纱价上涨3.8倍,布价上涨3.5倍。
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斗争

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斗争上海是我国现今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19世纪后期划分出西方租界以来,上海凭借着先天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端口,此后上海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经济重镇。
也因为其重要的经济地位,让很多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上海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缩影。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对这一中国经济重镇的控制,也是国民党军队在全国范围内溃退已经无法避免的一个反映。
上海解放,对中共政权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正是在该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主要任务转变成为恢复生产建设,恢复经济。
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建设。
鉴于上海重要的经济地位,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围绕着上海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斗争。
同时,阻碍着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建设的,还有上海本地的旧既得利益团体等。
本文旨在回顾与探讨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斗争,并挖掘其历史意义。
1.经济形势整个中国在历经了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共内战之后,已经满目疮痍,经济建设和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上海人民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剥削与压迫下, 经济状况恶化, 生活十分困苦。
“解放前夕,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工业生产实际陷入半瘫痪状态。
全市1.2万家工业企业中只有30%的企业在勉强维持开工生产。
机器面粉业的产量只相当于内战爆发前的1/ 10,机器业工厂企业停产,停工的在80%以上。
轻纺业是上海最重要的工业系统,其产值平均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74%,其纺织品的贸易额大体占到全国总额的50%,但此时因原料供应困难,销售市场混乱,也走到绝境。
1950年3月全国15个大中城市25 种商品的批发物价指数比1949年12月上升了126个百分点在最大的城市上海, 批发物价指数比10月上旬提高了326 %, 严重时每天涨幅达20%-30%(注1)”经济形势如此严峻,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毛主席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汇总

2、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措施是
D
3、“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反映的主要社会矛 盾是 A、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4、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②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回答:材料中是怎样论述“发展生产”和“维持政 权” 之间的关系? 这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
国民党军炸毁的滦河大桥
被炸毁的矿井
大 量 的 饥
民
淮河流域人民治理淮河
内 战 掠 夺 搜 刮
贫 穷 落 后 千 疮 百 孔 百 废 待 兴
恢 复 和 初 步 发 展 生 产 的 措 施
毛主席说:“我们不 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 界,我们还将善于建 设一个新世界。”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 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 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 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 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 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 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 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赢得人民信任
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确立计划体制
合理调整工商业
有利于恢复经济
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1952年底
促进工农业发展
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工农业生产历史新高 为计划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巩固政权
. 全国基本解放
. 抗美援朝 前提条件
恢复经济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从“银元之战”到国际金融中心

从“银元之战”到国际金融中心作者: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24年第07期迈入全新阶段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全面提升能级,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枢纽,谱写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新篇章。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前夕,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国银行大楼顶上,突然悬挂两幅长达30米的巨幅标语:一幅是“庆祝大上海解放”,另一幅是“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
如此珍贵的画面似乎在向世人诉说,这座城市的新生与金融业紧密相连。
“银元之战”奠定经济发展良好基础事实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金融一直是党领导的重要斗争领域之一。
从组建第一个金融业党支部并领导开展早期工人运动,到成立金融工作委员会广泛建立统一战线,再到调整党组织建立崭新金融秩序,在党的领导下,金融业从少数人把持、为少数人服务的行业,变成为人民所掌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行业,实现金融业发展方向的深刻转变,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现代金融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解放初期秩序混乱的金融市场,如何处置国民党统治时期旧的金融机构,是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在上海金融业党组织领导下,党员和积极分子紧密配合市军管会,协助进行金融接管,建立起崭新的人民金融秩序,这是解放上海、接管上海整个伟大战斗中的一大胜利。
作为中国最大城市和全国金融中心,刚解放时的上海经济和金融状况十分恶劣。
由于国民党政府货币体系崩溃,货币贬值,不法商贩和投机分子利用囤积的银元、黄金和外币扰乱市场和金融秩序,试图与人民币争夺流通市场,严重损害人民币的威信,造成物价飞涨,老百姓陷入恐慌。
为稳定市场,控制物價,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党中央决定首先在上海打一场“银元之战”,以强硬手段打击不法投机行为。
1949年6月上旬,“银元之战”打响。
上海市军管会发布命令禁止外币、金银币的流通,同时取缔黑市,打击各类投机活动。
6月10日上午,军管会包围并查封了当时作为银元投机中心的上海证券大楼,并逮捕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沉重打击了银元投机浪潮。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采取了那些措施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采取了那些措施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十分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外有帝国主义阵营的仇视、孤立、封锁与包围,企图将中国革命扼杀于摇篮中;内有国民党残余军队和特务土匪的威胁与破坏。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政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
一、军事上:1、全国的基本解放:具体措施:⑴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歼灭国民党残余部队:①继续向华南、西南进军。
于1949年9月到1950年3月下旬,连续发动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和西南战役,消灭国民党白崇禧、胡宗南等集团。
②解放海南岛。
1950年3月上旬至5月初,进行海南岛战役,取得了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胜利。
③和平方式解放云南、四川、西康地区。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主席龙云、西康主席刘文辉宣布起义,使之得到和平解放。
⑵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
⑶和平解放西藏:为了打击阻碍西藏和平解放的反动势力,于1950年发起昌都战役,使之得到解放,打开进入西藏的大门。
1951年,双方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宣告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影响:①到1950年夏,基本上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②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除台湾和一些海岛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③结束了我国长期分离和混乱的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为新中国建设的开展和由新民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公开进行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的内政。
越过三八线,将其战火烧到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边,严重的威胁到中国国家的安全;同时美国的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武装干涉我国的内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的领导人认真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后,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最终在中朝军队的共同努力下,迫使美国于1953年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一班 唐哲
总结
•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发 生的一场经济风波。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也是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在这 段时间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 平息了这一银元风波。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经 济上也是有办法的,使得新中国更稳的站住了脚 跟。并且通过“银元之战”人民政府稳定了上海 市的经济,并且彻底控制上海市。安定了民心, 为人民政府接管大城市和调控经济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物价上涨的原因:
1.由于长期的反动统治及连年战争的破坏, 使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物资极为匮乏, 供不应求。
2.国民党长期实行通货膨胀政策,造成庞大 的商业投机资本,许多人利用财政经济困难, 开始兴风作浪,例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3.主要原因:财政赤字庞大,货币发行过多。
出现银元投机风潮
出于各种心态,人们开始将手中的纸币换成贵金属, 加上部分投机商人利用这个时机抬高白银价位,令市 场上白银和银币的价格开始非正常走高,在6月5日最 终期限到来前,银元的价格从5月27日最早的1银元兑 换100人民币,变成了6月4日1银元兑换1100元人民 币的比价。这样在上海,在实际上的流通本位币已经 是银元,而不再是人民币了。同期上海的人民币发行 量仅有20余亿,人民币只能用于购买小额货物,无法 用于大宗的商业活动。上海部分商店商号还拒绝以人 民币作商品标价,企图把人民币排斥在市场之外。
经济方式:华东财委在上海集中抛售大量银元, 力图使银元价格回落。
警告方式:政府颁布法令出动军警,查封了从事投机活动 的证券交易大楼,逮捕法办了金银投机首要分子。
结果:很快市场上银元对人民币的比价由6月8日 的1:2000降至1:1200,并不断下降。人民币很快 便取得了在上海的主导货币地位。
银元之战
-------- 一场不亚于淮海战役的战争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在经济 上,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全面崩溃的烂摊 子。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 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 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经济几乎崩溃。连年 的战乱使百姓穷困潦倒,投机商反倒坐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