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目标病种:根据医院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一个具备代表性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病种作为目标。

2.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病种质量管理的策划、实施和监控。

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1.分析病种特点:对目标病种的患者群体、临床特点、疾病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病种相关教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

2.制定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病种的病情发展规律和最佳临床实践,制定病种的临床路径,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明确的治疗协议。

3.定义指标和标准:根据目标病种的治疗目标和临床路径,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包括科研指标、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评价等。

三、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普及病种的最新治疗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2.病例讨论和规范化治疗:定期组织临床医师会诊、病例讨论和规范化治疗,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提升治疗水平和病例质量。

3.患者管理:建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跟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4.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病种的临床路径,包括入院前评估、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等环节,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四、评估和改进1.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建立病种的数据采集和统计系统,定期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包括病种发病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2.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定期进行质量评估,评估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医务人员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改进措施。

3.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持续优化和改进病种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修改临床路径、优化医疗流程、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通过实施以上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可以为医院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单病种收费实施实施方案

单病种收费实施实施方案

单病种收费实施实施方案单病种收费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我国将逐步实施单病种收费制度。

单病种收费是指按照病种的不同特点和治疗难度,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单病种收费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单病种收费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

而单病种收费作为一种以病种为单位进行收费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患满意度。

同时,单病种收费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二、单病种收费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1. 价格确定原则。

单病种收费的价格应当根据病种的治疗难度、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成本和患者的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2. 实施方法。

单病种收费的实施方法可以采取按病种收费、按阶段收费、按服务项目收费等方式,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治疗过程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收费,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三、单病种收费实施的具体措施。

1. 制定收费标准。

针对不同的病种,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充分考虑病种的特点、治疗难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确定收费水平。

2. 完善医疗服务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完善单病种收费的医疗服务流程,明确诊疗、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3. 健全监管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单病种收费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单病种收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四、单病种收费实施的预期效果。

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单病种收费可以促使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2. 降低医疗费用。

通过单病种收费,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患满意度。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三篇)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三篇)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单病种管理是一种以特定疾病为中心的医疗管理模式,旨在通过严格的医疗流程和协调的医疗资源来提高病患的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单病种管理的实施细则进行详细阐述。

一、单病种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病患的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益。

2. 原则:(1)以病患为中心:将病患的需求和权益置于首位,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医疗服务。

(2)科学决策: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患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方案。

(3)全程管理:从疾病的早期预防到后续的康复护理,实施全程管理。

(4)协同合作:医疗机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5)信息化支持: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单病种管理的具体措施1. 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特定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开展疾病筛查和健康体检,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早发现和干预。

(3)建立预防工作台账,定期检查和评估预防工作的实施情况。

2. 临床路径管理:(1)制定科学、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操作指南,明确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

(2)建立标准化的病历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和分析病患的临床数据。

(3)实施医生轮岗制度,确保医生按照临床路径进行诊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3.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及性。

(2)建立多学科协同诊疗机制,通过团队合作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3)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因就医而产生的费用和时间浪费。

(4)鼓励医院和医生实施分级诊疗,分担医疗资源。

4. 康复护理和患者教育:(1)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康复护理。

(2)开展康复护理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康复的关键环节。

(3)组织患者康复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康复自我管理能力。

(4)建立康复护理评估和效果跟踪机制,评估康复护理的效果。

5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5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5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针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五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示例:
1.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指南:针对特定疾病,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同时,也要定期更新指南,保持其与最新的临床实践相一致。

2.建立多学科团队:组建由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制定和执行单病种治疗方案。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和交流,能够综合各种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关怀。

3.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对临床操作的监测和审核、对医疗文件的审查、对药物使用的监控等。

同时,也要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和质量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4.加强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针对特定疾病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和个体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康复能力。

5.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分析特定疾病的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对,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改进。

这些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特定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和并发症发生。

同时,也能够促进医院的管理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单病种 实施方案

单病种 实施方案

单病种实施方案一、背景。

单病种管理是指医院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病种,采取全程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包括疾病预防、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单病种管理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手段。

二、目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单病种实施方案,明确单病种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为医院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指导,以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三、内容。

1. 诊疗流程,明确患者就诊、诊断、治疗、康复的具体流程,包括门诊预约、初诊检查、确诊治疗、康复随访等环节,确保患者在全程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2. 医疗资源整合,整合医院内部各科室资源,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疾病治疗的综合效果,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费用。

3. 患者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预防方法、治疗方案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

4. 质量评估,建立单病种管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诊疗流程、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管理措施。

5. 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医患沟通平台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单病种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 制定单病种管理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诊疗流程、医疗资源整合、患者教育、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3. 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单病种管理的顺利实施。

4. 建立单病种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完善数据采集和管理,为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5. 定期开展单病种管理的绩效评估和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

五、总结。

单病种管理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单病种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单病种实施方案

单病种实施方案

单病种实施方案引言单病种实施方案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该方案通过明确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文将围绕单病种实施方案的制定、目标设定、实施步骤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单病种实施方案的背景和目的制定单病种实施方案的背景可以包括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病程表现以及现有的治疗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背景的详细了解,我们可以确定制定单病种实施方案的目的和重点。

单病种实施方案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明确目标,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二、目标设定制定单病种实施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资源利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是评估一个单病种实施方案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指标如疾病的缓解率、生存率、复发率等来评估治疗效果。

设定合理的治疗效果目标是制定方案的基础。

2.2 患者生活质量除了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评估指标如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角色等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设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可以使单病种实施方案更加全面和人性化。

2.3 资源利用和成本效益在制定单病种实施方案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医疗资源的利用和成本效益。

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具备良好的成本效益,可以使该方案更加可行和可持续。

三、实施步骤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后,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3.1 制定治疗准则和指南根据该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进展,制定相应的治疗准则和指南。

治疗准则和指南是医务人员的参考依据,在治疗过程中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

3.2 建立多学科团队为了实施单病种方案,需要建立多学科团队,包括各种专家如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等。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模版(4篇)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模版(4篇)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模版单病种管理是一种以特定疾病为对象的医疗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该模式的实施,制定一套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范文:1. 总则1.1 目的:本细则的目的是规范单病种管理的实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和管理。

1.2 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参与单病种管理的医疗机构和医生。

2. 病种确定与筛查2.1 病种确定:根据病种的重要性和流行病学数据,医疗机构应确定参与单病种管理的疾病范围。

2.2 筛查标准:制定明确的筛查标准,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

筛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评估等方式进行。

3. 患者管理3.1 注册与建档:对于符合病种管理标准的患者,应建立电子建档,并进行患者信息注册。

3.2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病史、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3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共同决策。

3.4 治疗管理:根据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治疗管理,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3.5 转诊与追踪: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转诊,并进行追踪管理,确保连续性护理。

4. 医疗协作4.1 多学科团队:建立多学科的单病种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协同合作,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4.2 会诊与讨论:对于复杂病例,组织会诊与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治疗。

4.3 医疗信息共享:通过建立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质量管理5.1 监测与评估:对单病种管理的服务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治疗效果评估等。

5.2 问题反馈与改进: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5.3 宣传与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单病种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以上是一份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的范文,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单病种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单病种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单病种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单病种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病种的医疗服务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
1. 制定目标:明确改进的目标,例如提高病患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等。

2. 收集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的病患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分析、医疗操作信息等。

3. 评估现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现有的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4. 制定改进措施:结合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提供更准确的诊断、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优化医疗流程等。

5. 实施改进措施:将制定的改进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医疗实践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改进措施。

6. 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包括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质量等。

7. 反馈和持续改进:将监测和评估结果反馈给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鼓励积极参与改进工作,持续进行改进和优化。

8. 培训和教育: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和应对持续改进的需求。

9. 合作与分享:与其他医疗机构、专业团体和学术机构等进行合作和分享,借鉴其他地区和机构的经验和实践,促进共同进步。

10. 定期回顾和调整:定期回顾和评估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和反馈进行调整和完善,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安市人民医院关于深入推进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顺利推进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雅安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附件),现印发你们。

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雅安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
附件
雅安市人民医院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12月)
根据卫生部、卫生厅相关工作要求,为了进一步强化医疗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切实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顺利推进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雅安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附件)。

(以下简称“单病种”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文件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医院管理的有效方法,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单病种管理定义与内容
单病种管理是医护专家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制定的,以病人及其疾病(或手术)为中心、以时间作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教育、出院等技术与服务的提供作为纵轴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
资源的浪费。

其内容一般应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等。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执行卫生部规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逐步扩展单病种限价的病种数量,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四、工作范围及主题
工作范围:全院各相关科室(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妇产科、儿科、手术室、干部科)
工作主题:“改进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了保证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单病种”的日常管理、督查工作。

组长:李先
副组长:刘克强黄丽琼
成员:车光耀邱俊林万平徐斌周韵霞姜世平张海波张德明钱芳旭王焱莘程丽君姜文王艳雷敏
陆芳李智慧刘志蓉李锡蓉王成林姜永芬高培会
罗萱张志清张理花杨晓茂徐永涛王小蓉丁一宴办公室主任:车光耀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按照卫生部第一批、第二批单病种质控指南确定本院实施的病种或手术;确定各有关部门的角色:临床医技科室、病案科、信息科等;确定
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方式与政策;参与实施管理路径效益的评估与评价;组织人员培训;提供推展与实施需要的帮助;定期召开讨论会,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2.临床医生职责:确认病人是否进入单病种质控管理,并在医嘱中注明;病种质控简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按照卫生部公布的病种质控指标、流程、评价,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核心工作;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管理路径的预期进度。

3.护士的职责:准备好单病种质控简表、送发检验单等;监测表上应执行的项目;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协定和执行出院计划;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加强护理质控。

六、病种范围
(一)首批纳入全国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病种范围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个病种。

此项工作自2009年10月8日起开始报送。

由于我院前期未系统开展该项工作,要求从2010年1月起开始补报,使用卫生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系统”进行相关信息报送工作(/quality)。

(二)第二批单病种范围:1.围手术期预防感染适用手术与操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膝半月板切除术;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剖宫产术;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术;动脉内膜切除术;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其他颅骨切开术;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2.儿童肺炎。

要求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在完成上述病种每例诊疗后10日内,使用卫生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系统”进行相关病例信息报送工作。

七、组织实施
(一)质控内容及表格制定
按照卫生部公布的质控指标与评价,在单病种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病情、治疗、检验、饮食、活动、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和变异记录等方面进行适用性的评估,设计单病种质控简表。

(二)制定标准化医嘱
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等等。

标准化的医嘱应与质控管理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明确质控管理的进行。

(三)各部门的教育宣传
单病种质控管理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的工作模式。

因此,在实施之前应召开专题会议,对各专业人员进行说明,使医、护和其他各科室人员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

除内部宣教外,还要向社会、病人和家属说明所开展的服务的目的和相关内容。

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单病种管理实施的意义和进展情况。

(四)试行单病种质控管理
通过试行可对单病种质控管理进行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逐步制定出相对完善、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

(五)实施结果的评估与评价
单病种管理是由专业人员为病人提供的、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以及提高服务品质,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顾的服务方法。

因此对单病种管理路径进行结果评估和评价时,应包括以下项目:1.住院天数;2.医疗费用: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3.照顾品质/临床结果;4.病人/家属的满意度;5. 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6.资质的使用:平均住院日;
7.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
8.病人再住院率。

(六)修正与改良
单病种质控管理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照顾,因此每一次每一种疾病的管理实施后,都应根据对其评价的结果,及时加以修改和补充。

(七)追踪与评价
除了预期结果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价外,单病种管理应随着医学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因此对某一病种与其管理路径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追踪与评价。

(八)工作流程
患者入院确定为对象(科室医护人员)——建立单病种质控路径(科室医护人员)——出院登记上报(病案室登记上报,信息科配合)。

八、实施单病种质控管理的配套规定
(一)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

严格遵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和我院《在用抗菌药物三级分类表》执行,改善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状况。

(二)控制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按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细则执行。

(三)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术期病人管理,实行危重病人日报制、大手术审批制。

(四)、使用适宜技术,合理检查,提高诊疗水平。

(五)、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六)、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由护理部制定下发执行。

九、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

各有关科室务必认真学习有关规定,严格遵照要求对本科室病种的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并由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监督,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二)强化监管。

单病种质控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

院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了解病种的费用变动情况,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村料支出比例、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单病种质控管理效果评价。

要定期对药品进行重新筛选,挤压药品费用水份。

单病种质控管理效果实行定期行政例会通报制度。

(三)加强监督。

院内公布试点科室、试点病种和流程,设举报投诉电话,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

建立并落实出院病人回访制度,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并在
全院及时通报。

(四)严格考核。

单病种质控管理考评结果与责任人及科室职称评聘、评优晋级和劳务分配等直接挂钩。

对跨科室收治病人未按专科专治原则,或未按规定执行单病种质控的个人和科室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