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付费操作流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付费操作流程

推行单病种模式强化运行监管——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XX县是陕西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整体工作进展顺利,运行良好,获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农民群众比较满意。

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不仅简便、透明,以便农民群众,并且有效规范了医疗机构行为,遏制医疗费用旳不合理增长,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为了保证单病种模式顺利运行,我们在学习借鉴本省先期试点经验旳基础上,重要作了如下工作:一、深入细致进行基线调查,科学选择单病种疾病2023年11月,我县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我们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农民近年三来各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及病种、费用进行了详细调查,首先摸清我县农民患病住院状况,排列出全县农民旳住院疾病顺位和各类疾病住院旳最高费用、最低费用、平均费用。

再对常见疾病旳住院病例请临床专家抽取一定旳样本分析,发现其中不合理旳检查、用药、收费或者漏费,计算各个疾病旳合理费用。

在摸清全县住院疾病及费用旳基础上,我们从三个方面选择单病种疾病:一是对临床上诊断比较清晰、治愈原则比较明确旳疾病;二是在治疗原则和措施上,各医院大体相仿旳疾病;三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影响劳动生产力,轻易导致农民致贫旳疾病。

通过反复讨论,2023年确定了35种单病种。

单病种确定后,我们组织专家对住院平均费用再与按诊断常规计算出来旳住院费用进行对照,确定单病种疾病费用定额原则,并按照单病种疾病补助比例略高于非单病种疾病旳原则确定单病种个人承担费用和新农合补助费用。

为以便农民报销,我们采用但凡农民患者在县内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属于单病种病例旳,患者入院时只需缴纳个人自付部分费用,定点赔偿部分由合疗中心和各定点医院结算。

坚持单病种付费模式,不仅让农民群众明明白白报销,少跑冤枉路,也减轻患者旳经济承担。

二、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处理单病种运行中旳问题单病种定额付费是个新生事物。

在运行初期,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习惯于按项目付费旳模式,对于这种定额付费模式不易接受。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单病种付费,顾名思义即根据患者就诊的病种,将医疗费用进行分类并进行合理的支付标准。

这一方案在解决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收费承受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传统医疗服务中,患者通常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包括挂号、检查、诊断、治疗等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也可能因此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单病种付费的模式将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类和支付,极大地减少了医疗过程中的不必要环节,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其次,单病种付费有利于统筹医疗资源。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资源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单病种付费能够针对不同病种进行分类,确保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疾病的特点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

同时,通过对不同病种的支付进行合理调整,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不均衡现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单病种付费还有助于优化医疗服务质量。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医生往往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全面和细致的医疗服务。

而单病种付费的模式,将医生的精力更加聚焦在特定病种上,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同时,付费标准的适度调整也能够激励医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病种的医疗费用可能有较大差异,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药物价格等。

在确定付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可能的不合理偏差。

其次,单病种付费有可能导致医疗服务过度商业化。

医疗服务是一项特殊的公共事业,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健康。

付费方式的改变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博弈,导致医疗服务过度商业化,从而影响到医疗服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因此,在实施单病种付费方案时,需要强调医疗服务的公益属性,加强监管并建立相关的制度约束。

医院单病种实施方案

医院单病种实施方案

医院单病种实施方案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2017年开始实施的医院单病种支付制度备受关注。

医院单病种是指针对具有高频、高危、高痛苦和高耗费特点的常见疾病和对应高值医学技术,制定以病种为载体的医疗付费制度,旨在通过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使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可靠、透明的费用信息,更好地享受到医疗服务。

医院单病种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一、病种范围界定从医学、人群统计和社会保障三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病种的医疗诊断、医疗服务费用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30个病种作为医院单病种范围,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高风险疾病。

二、费用标准制定为了减少因医疗费用引发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医院单病种支付制度在病种范围和计价方式等方面确立了收费标准。

医院单病种费用标准采取“先评估、后支付”的方式,通过实施“全额内部核算、定点医院制度、实名结算监管”等措施,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实体收支行为进行监管和审查,确保各项费用在规范内得到支付。

三、服务机构监管为了提高医院单病种制度的执行效果,对服务机构进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针对医疗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条件限制、服务不规范、财务违规等情况”,注重对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的远程监管以及对国内医疗服务机构的检查和评估,实施相关档案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四、情况评估和调整医院单病种实施方案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对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估,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病种范围和费用标准提供依据。

具体的评估方式包括对医疗成本、健康指标、疗效、患者就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跟踪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未来的医疗保障机制。

总结通过医院单病种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完善,我们预期能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支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下,医院单病种实施方案将逐渐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而需要注意的是,医疗改革仍然要基于国情,充分考虑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人口结构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医疗保障改革。

宁武县年新农合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方案

宁武县年新农合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方案

宁武县年新农合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宁武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一个农业大县。

为了保障广大农民健康权益,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宁武县农村合作医疗局制定了年新农合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方案。

二、目的与意义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通过明确单病种定额付费的标准和范围,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平、稳定的医疗保障。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单病种定额付费的范围:该方案将单病种定额付费的范围确定为宁武县农村居民合作医疗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具体的病种范围将根据县级卫生健康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和完善。

2. 单病种定额付费标准的确定:根据宁武县农村居民合作医疗的经济发展状况、医疗保障基金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确定单病种定额付费的标准。

定额标准将根据病种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制定,以确保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和财政资金。

3. 单病种定额付费的实施方式:农村居民在就医时,可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发放的合作医疗卡或电子健康卡刷卡结算。

按照单病种定额付费标准,农村居民只需支付定额金额的自付部分,超出部分由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

4. 单病种定额付费的监督与管理:宁武县将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与管理,确保其按照规定执行单病种定额付费。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单病种定额付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五、实施效果预期预计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能够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还能够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希望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总结与展望宁武县年新农合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方案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信通过方案的落实与推进,能够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医疗保障。

单病种定额付费方案模板

单病种定额付费方案模板

单病种定额付费方案模板单病种定额付费方案是一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即针对某种特定疾病或手术,确定一项统一的医疗费用,无论具体治疗过程中的费用和实际情况如何变化,医保机构均按该定额标准进行支付。

这种付费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化了医疗费用结算流程,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效率,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下面是一个单病种定额付费方案模板,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方案的内容。

一、方案背景在全国范围内,某种疾病或手术的治疗费用较高,患者负担较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机构的效率,制定了该单病种定额付费方案。

二、方案内容1. 病种范围该付费方案适用于XXX疾病或手术,包括XXX、XXX、XXX等相关病种或手术。

2. 定额费用根据XXX疾病或手术的治疗过程、医疗技术和费用标准,确定了统一的定额费用,具体为XXX元。

3. 付费方式医保机构按照定额费用为医疗机构支付费用,不再根据具体治疗过程中的费用进行结算。

4. 相关费用除定额费用外,相关疾病或手术的其他费用(如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等)仍按照原有规定进行结算。

5. 费用调整定额费用的调整将根据市场价格、医疗技术发展、药物价格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调整,定期进行审查。

6. 付费对象该付费方案适用于参保人员和符合条件的非参保人员。

7. 医疗机构责任医疗机构应按照疾病或手术的治疗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诊疗,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方案实施1. 监管机构相关医保部门将负责该付费方案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医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2. 医保机构各医保机构将按照规定的定额费用为医疗机构支付费用,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费用使用合理和质量控制。

3.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按照疾病或手术的治疗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诊疗,并保证费用使用的透明、公正和合理。

4. 患者权益患者享有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权益,同时可以对医疗服务质量和付费方式提出建议和投诉。

四、方案评估1. 实施效果评估医保部门将定期对该付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医疗服务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机构运行状况等。

按病种收费管理实施方案

按病种收费管理实施方案

按病种收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XX省物价局、XX省卫生计生委、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XX省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琼价价管〔20XX〕623号)和《XX省物价局XX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属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琼价价管(20XX)769号)以及XX市物价局相关文件的要求,为深入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工作,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目标,按照国家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稳妥的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工作,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扩大病种收费的范围,促进我院建立合理成本约束机制,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二、基本原则按照诊断明确、技术成熟、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原贝L 经市物价局、市卫计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社保局及市三家公立医院共同研究,从《XX省物价局XX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属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有关问题的问题》(琼价价管〔20XX〕769号)规定的省属公立医院102个按病种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遴选出22个按病种收费项目和标准(见附件1)定为我市按病种收费的项目和标准。

三、实施范围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四、工作内容按病种收费是以单一病种作为收费单位,按照诊断明确、技术成熟、并发症少、疗效确切、诊疗规范明晰的原则在临床路径规范、治疗效果明确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领域开展进行选取,针对相应病种制定收费标准,实行单病种收费管理。

(一)按病种收费标准包含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诊断与治疗等全部费用,即患者入院,按病种治疗管理流程接受规范化诊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检查检验、护理以及床位、药品及医用耗材等各种费用。

明确规定的除外内容和临床用血以及患者自愿选择单人间、双人间以及特需病房,其床位超出普通病房(三人间及以下病房)标准的部分可单独进行收费,这两部分不计入按病种收费标准。

2024年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二篇)

2024年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二篇)

2024年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各科室:为更好地保证广大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促进我院因病施治、合理检查与合理用药,减轻参保人员医药费用负担,控制费用过快增长,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根据我院与市医保中心签定的《____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单病种医疗服务协议》,特制定单病种实施细则:一、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管理的宣传,使参保人员在就医中了解和掌握单病种就医流程和结算方式。

二、对参保人员所患疾病属于单病种结算病种范围且住院治疗的,必须按照单病种结算方式时行医疗结算。

三、对参保人员因患单病种住院治疗的,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发现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同时治疗的,不得按单病种包干方式进行结算。

四、临床科室严格按照单病种诊断标准和诊疗原则进行出入院管理,限价管理的单病种:脑梗塞、疝气管理措施。

建立单病种管理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愿选择权。

在诊治前,应将单病种限价管理的原则和具体要求、治疗方案、医疗风险、限价标准、在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中止限价的情况等事项,及时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并与患者(或家属)签订《单病种限价诊疗协议书》,明确“患者治愈出院时,医疗费用未超过限价标准的,应按实际发生额度结算。

超过核定限价标准的,超过部分由医疗机构负担。

”具体责任:内科疾病“脑梗塞”诊疗实施、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相关实施细则由张长____要负责;外科疾病“疝气”诊疗实施、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相关实施细则由刘伟主要负责;费用预警控制由新合经办人罗小林负责联络,与科室协调;护理服务:制定单病种管理的优质护理措施由田吉美主要负责。

单病种医院领导管理委员会:组长:张量才副组长:朱品光张长江成员:刘伟贺正平钱兴贵江树文科室管理小组:内科组长:张长江成员:钱兴贵江树文外科组长:刘伟成员:钱兴贵潘桃职能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四合理情况、服务情况、费用控制情况”等负责统计通报,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单病种付费实施展望与挑战
发展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单病种付 费实施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病种 范围、优化费用控制标准、完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
面临的挑战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病 种划分不科学、费用标准不合理、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问题。
单病种付费实施的建议与对策
01 02
完善病种划分标准
针对病种划分不科学的问题,建议建立完善的病种划分标准,充分考虑 疾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手段等因素,确保每个病种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优化费用控制标准
针对费用标准不合理的问题,建议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保基金的承 受能力,动态调整病种费用标准,确保费用控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估
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单病种付费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标准、护理 标准等,确保单病种付费的医疗质量。
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单病种付费的质量评估体系,对实施单病种付费的医疗机构的 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奖惩机制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对优秀的医疗机构进行奖励,对质量不达标医疗 机构进行惩罚,以激励医疗机构提高单病种付费的医疗质量。
政策调整
根据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对单病种付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 善,优化付费机制和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实施效果和医疗 服务质量。
经验总结
总结单病种付费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病种付 费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06 总结与展望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总结
• 实施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 善,但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医保基金压力增大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旨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基 金使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口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各相关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二甲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结合既往医院单病种管理工作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一)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组长:孙绪谦(副院长,主任医师)副组长:张中平(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郭志芳(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梁建忠(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杜景萍(工会主席,副主任护理师)成员:尹志锋(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武文平(院长助理,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任永芳(院长助理,儿科主任,主治医师)李福连(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王健(普外科主任,主治医师)梁惠杰(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郭慧萍(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完英(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梁素香(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文生(急诊科、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郭东升(五官科主任,主治医师)张大江(骨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三、具体工作职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1年内六个单病种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组织临床各专科开展规范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一)基线调查和动员工作医务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根据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监控临床医疗与服务过程,促进服务流程的完善和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采用历史对照法(实施前后数据分析对比)或对照组方法(不同医院或本院不同病区间进行数据分析对比),进行定期效果评估。

病案室: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护理部: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保证病区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药剂科: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并负责监督。

麻醉科:负责制定单病种手术麻醉的规范和工作流程,并保证落实到位。

信息科:尽快解决各上报科室的网络上报问题。

(二)策划和落实阶段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多学科、多科室、多专业协作完成的诊疗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会影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顺利完成。

如何保证单病种的质量控制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的六个单病种核心质量控制指标,需要各科室加强协调与沟通,特别是加强医疗、护理、医技及行政后勤的跨部门合作。

尤其是“接口”流程的衔接、绿色通道的建立、各项辅助检查的时限完成等,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团队合作,保证所有环节和人员都能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任务。

1、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临床各专科和相关的医技辅助科室在医院部署的总体要求下,认真分析医院或科室工作中存在的未能达到单病种质量控制要求的问题,对照目前的工作测算需要的资源投入,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诊疗规范或流程改造的计划和方案,并落实执行。

各科室将六个“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诊疗规范或流程改造的计划和方案在2013年7月30日前交医务科,再由专家组组长汇总。

2、积极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和上报工作,强化科室单病种管理。

(1)各专科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及护士等。

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2)确定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上报专人负责制度,并将信息报送人名单告之医务科。

3、逐步建立和完善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体系(1)由医务科协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

采用定期督查、院务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评估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

重点评价指标为:六个单病种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达标率。

(2)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制定系统的监控细则,对所有符合上报条件的病例,进行检查和考评。

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该病种是否已达到规定标准,进行状态分析和反馈,促使临床科室不断改进。

(三)工作总结阶段各科室每季度提交单病种质量管理中期总结报告,主管职能部门提交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中期监测报告。

六、要求各科室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统筹组织,广泛动员,全员参加,各负其责,抓好落实,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本方案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

交口县人民医院2015年06月20日附件: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A.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1)(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2.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 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 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七)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

(,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教育。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B. 肺炎(儿童、住院)质量控制指标(一)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二)氧合评估;(三)病原学检测;(四)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六)住院72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七)抗菌药物疗程(天数);(八)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九)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

适用病名ICD-10编码:ICD-10 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

四、脑梗死(ICD-10 I63)(一)接诊流程。

1. 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2.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3. 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ECG)等项检查。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

1. 实施静脉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2. 应用静脉t-PA或尿激酶治疗。

(三)到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

(四)吞咽困难评价。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六)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治疗。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五、剖宫产质量控制指标(一)产前风险评估(二)剖宫产指征选择(三)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四)胎儿娩出Apgar评分结果(五)产后出血量评估(六)产后并发症与再次手术(七)新生儿并发症(八)提供母乳喂养与产后康复健康教育(九)切口Ⅱ甲愈合(十)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十一)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十二)妊娠合并HBV实施母婴阻断(可选)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适用临床路径:剖宫产临床路径,卫生部2009年版六、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一)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二)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三)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四)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五)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一)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06.3;06.4;06.5。

(二)半月板摘除术ICD-9-CM-3:80.6。

(三)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68.4;68.5;68.6;68.7。

(四)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五)腹股沟斜疝修补术ICD-9-CM-3:53.0,53.1。

(六)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

(七)乳腺手术ICD-9-CM-3:85.4。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11 / 11文档可自由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