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渔家豪》李清照教案

《渔家豪》李清照教案

《渔家豪》李清照教案渔家豪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李清照的《渔家傲》为教学内容。

该篇作品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渔家男子豪情万丈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理解《渔家傲》的主旨和表达方式;3. 通过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想象力;4. 培养学生对自由、豪迈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1. 研究和掌握《渔家傲》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3. 多角度解读诗歌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 介绍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步骤二:诗歌欣赏播放《渔家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读。

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步骤三:分析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他们分析诗歌中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步骤四:个人思考要求学生就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和评论。

步骤五: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彼此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共同探讨《渔家傲》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六:展示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和评论,并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3. 学生对自由、豪迈的生活态度是否得到培养和提升。

六、教学拓展1. 继续研究和欣赏其他李清照的诗词作品;2. 通过拓展材料,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貌;3.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渔家豪李清照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的教学工作。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渔家傲教学设计与反思【渔家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词作《如梦令》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并感受“渔家傲”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词章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了解词的基本结构及特点;2.分析《渔家傲》的意境、艺术风格和语言表达;3.感受中国传统词章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课堂问答形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词人,探究她的词作被称赞的原因和意义。

步骤二:背景解读(15分钟)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简介和《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夫君的词作,词中渔家傲是作词的背景环境。

步骤三:课文分析(20分钟)1.通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分析《渔家傲》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以及李清照在词中的感情表达;3.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如隐喻、比喻、夸张等。

步骤四:赏析与演唱(25分钟)1.播放不同版本的《渔家傲》音乐,并观看相关的舞蹈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2.分组进行词的朗诵和合唱,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演唱能力;3.选取学生最出色的表现,进行现场展示。

步骤五:思考与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结合对词的理解和欣赏,探讨《渔家傲》中透露出的女性情感和思想;2.总结讨论: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整理出各自组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法,使学生从李清照及其词作的背景入手,了解了《渔家傲》这首词作的意境和艺术风格,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赏析和演唱,《渔家傲》这首经典词作真正传达了词作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然而,仍需反思的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稍显紧凑,导致学生在一些环节的深入讨论和思考上有所欠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一. 教材分析《渔家傲-李清照》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古文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深夜思念丈夫的情感。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诗词,对古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古文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词中的生字词,理解词的意思,了解李清照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

2.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反复朗读、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词的全文、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课件。

2.背景音乐:准备与词情感相符的背景音乐。

3.图片:准备与词意境相符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情感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词,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然后呈现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放音频),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二、学习新课(一)读1、注意听范读(放音频):点评好在哪里?注意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二)品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教师小结:。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理解《渔家傲》的意境和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2.培养学生对《渔家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思和寓意;2.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激发学生对她的兴趣。

2.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解读《渔家傲》的内容、意思和寓意。

学生们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渔家傲》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表意见。

4.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播放《渔家傲》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欣赏。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个人写作(10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渔家傲》的意境和寓意,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意。

6.展示和总结(15分钟)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且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并选择一个喜欢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

六、教学反思:1.这个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解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渔家傲》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通过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初中语文课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文学欣赏——李清照的《渔家傲》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李清照的《渔家傲》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词作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渔家傲》的主题和情感。

词作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作中的抒情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

教材准备:《渔家傲》的词作原文。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如:“你们喜欢读词吗?词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词《渔家傲》,看看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和主题。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渔家傲》的词作原文。

引导学生理解词作的主题,即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与学生一起讨论词作中的不理解之处,解答他们的疑问。

第三步:分析词作(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词作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意象和抒情手法等,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词作的艺术表达。

讨论词作中的修辞手法,例如作者通过“天接云涛连晓雾”、“凭栏却笑中人嗤”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美好赞美。

分析词作中的意象,如“渔舟唱晚响穷巷”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李清照的《渔家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词作,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或尝试自己创作词作表达内心情感。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的《渔家傲》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词作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渔家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导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

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

2.学习李清照的代表作《渔家傲》的词意、词曲和词牌,掌握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渔家傲》的词意和词曲,掌握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学习李清照的词牌,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把握其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2.学习李清照的词牌,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创作背景、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渔家傲》的原文和注释,帮助他们理解词意和词曲,掌握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比较法:通过比较李清照的词作和其他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4.讨论法:通过讨论李清照的作品和词牌,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太素,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慧好学,精通诗词歌赋。

她的词作以清新脱俗、婉约含蓄、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坚韧,对爱情、家庭、社会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2.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李清照的诗歌风格以婉约含蓄、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她的词作多以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坚韧,对爱情、家庭、社会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她的作品既有婉约细腻的爱情词,也有豪放激昂的山水词,还有对人生、自然、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3. 《渔家傲》的词意、词曲和词牌《渔家傲》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词牌为“西江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乐相融追求卓越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罗江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熟读并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这首歌是由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作词,由当代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

这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但李清照也有不失豪放的作品,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她的《渔家傲》。

看看词人要表达自己怎样的豪放情怀。

(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赏析全词
一读—明节奏
1、学生听朗诵《渔家傲》(ppt展示渔家傲全词,并播放音频)
2、出示(ppt)结合听到的朗诵小组内轮流读(要求:1、朗读时注意节奏和语气;2、组长带头,每人轮流朗读,看谁读的最好;
3、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
3、全班集体朗读(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情感)
二读—释词意
出示(ppt)
词的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
和乐相融追求卓越
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学生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ppt)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

(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

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三读—赏意境
出示(ppt)
同学们,请大家按照以下句式赏析这首词。

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

(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赏析:写景、抒情或某个词语的运用等方面)
示例:我最喜欢“我报路长嗟日暮”这一句,因为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精神隐括入词,只用“路长”“日暮”四个字,就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表达出来。

同时词人以一个“报”字与上阕的“问”相呼应,整首词就由上阕的写景转入抒情。

四读—品情怀
同学们,在李清照的这首词中写了自己的“梦”,词人在梦中遇见了谁呀?哪一句是在写天帝?天帝是怎样的形象呢?(“殷勤”情意恳切,表明天帝态度温和,“问我归何处”这是一个异常简洁的问话,但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浮现在眼前。

)请问同学们李清照真的只是在写梦吗?她是想以梦来反衬现实,那么当时现实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ppt)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形势危急,于是传位太子赵桓,即宋钦宗,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又挥兵南下,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
和乐相融 追求卓越
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在同年闰十一月时,攻克汴京。

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这就是历史上“靖康之变”。

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可以看出皇帝只为能偏安一隅而一味求和,置百姓于不顾。

词人将梦中的天帝与现实中的皇帝进行比照,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因此李清照在词中想借着大鹏乘风高飞的力量,飞到梦中的仙山去。

可以看出她想要摆脱现实的束缚,去追求自由和光明。

(板书)
(出示ppt )
但词人的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完成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课后阅读《李清照全集》
四、板书
温和、关心民生疾苦
仙山 大鹏
自私、置百姓于不顾
意境壮阔 想象丰富 浪漫主义色彩
五、课后反思
梦 现实 天帝 皇帝 比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