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合集下载

《渔家傲李清照》市优秀教学课件

《渔家傲李清照》市优秀教学课件

《渔家傲李清照》市优秀教学课件一、导入部分1.引入课题(3分钟)(1)介绍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之一,以其才情出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2)引入《渔家傲》这首词,强调其表达了李清照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2.目标设定(2分钟)(1)了解《渔家傲》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掌握李清照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的表达方式。

(3)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二、课堂主体1.词曲背景介绍(5分钟)(1)简要介绍《渔家傲》的创作背景和宋代时期的社会背景,包括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

(2)解释《渔家傲》的主题,即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2.词曲分析(10分钟)(1)逐句解读《渔家傲》,解释词曲中的意象和隐喻,如水、船、山、日、河等。

(2)分析李清照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描写等,探讨其作用和效果。

3.自由的渴望(10分钟)(1)解读词曲中表达自由渴望的词句,如“采菱南湖水,荷花深处渡”。

(2)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在词曲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3)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词曲中自由与束缚的对比,以及自由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4.光明的追求(10分钟)(1)解读词曲中表达光明追求的词句。

(2)引导学生思考光明在词曲中的象征意义和积极价值。

(3)讨论光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及其与自由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1.与李清照其他作品的对比(8分钟)(1)介绍李清照其他作品,如《如梦令》、《如梦令》等,比较其与《渔家傲》在主题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2)让学生思考李清照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在不同作品中的体现,加深对其思想的理解。

2.与现实生活的联系(8分钟)(1)引导学生将《渔家傲》中表达的自由和光明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如个人追求自由与社会的约束、追求光明与战胜困难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由和光明的理解,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由与追求光明的价值。

3.创作与表达(8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在当时社会中如何通过词曲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一. 教材分析《渔家傲-李清照》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古文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深夜思念丈夫的情感。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诗词,对古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古文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词中的生字词,理解词的意思,了解李清照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

2.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反复朗读、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词的全文、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课件。

2.背景音乐:准备与词情感相符的背景音乐。

3.图片:准备与词意境相符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情感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词,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然后呈现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理解《渔家傲》的意境和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2.培养学生对《渔家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思和寓意;2.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激发学生对她的兴趣。

2.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解读《渔家傲》的内容、意思和寓意。

学生们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渔家傲》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表意见。

4.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播放《渔家傲》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欣赏。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个人写作(10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渔家傲》的意境和寓意,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意。

6.展示和总结(15分钟)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且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并选择一个喜欢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

六、教学反思:1.这个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解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渔家傲》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通过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初中语文课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文学欣赏——李清照的《渔家傲》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李清照的《渔家傲》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词作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渔家傲》的主题和情感。

词作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作中的抒情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

教材准备:《渔家傲》的词作原文。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如:“你们喜欢读词吗?词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词《渔家傲》,看看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和主题。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渔家傲》的词作原文。

引导学生理解词作的主题,即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与学生一起讨论词作中的不理解之处,解答他们的疑问。

第三步:分析词作(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词作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意象和抒情手法等,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词作的艺术表达。

讨论词作中的修辞手法,例如作者通过“天接云涛连晓雾”、“凭栏却笑中人嗤”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美好赞美。

分析词作中的意象,如“渔舟唱晚响穷巷”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李清照的《渔家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词作,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或尝试自己创作词作表达内心情感。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的《渔家傲》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词作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渔家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导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

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

2.学习李清照的代表作《渔家傲》的词意、词曲和词牌,掌握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渔家傲》的词意和词曲,掌握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学习李清照的词牌,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把握其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2.学习李清照的词牌,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创作背景、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渔家傲》的原文和注释,帮助他们理解词意和词曲,掌握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比较法:通过比较李清照的词作和其他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4.讨论法:通过讨论李清照的作品和词牌,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太素,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慧好学,精通诗词歌赋。

她的词作以清新脱俗、婉约含蓄、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坚韧,对爱情、家庭、社会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2.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李清照的诗歌风格以婉约含蓄、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她的词作多以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坚韧,对爱情、家庭、社会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她的作品既有婉约细腻的爱情词,也有豪放激昂的山水词,还有对人生、自然、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3. 《渔家傲》的词意、词曲和词牌《渔家傲》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词牌为“西江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主题: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诗词《渔家傲》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背景;2. 理解和解读《渔家傲》的意境;3. 感受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魅力;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读诗词《渔家傲》的意境;2. 感受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李清照的介绍和诗词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诗词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和欣赏一首李清照的诗词《渔家傲》。

”2. 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李清照是谁吗?她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步骤二:了解李清照(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她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李清照的资料。

步骤三:诗词解读(15分钟)1. 教师请学生齐读《渔家傲》。

2. 教师解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学生将诗词拆句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解每个词句的意义。

步骤四:诗词赏析(15分钟)1. 学生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渔家傲》,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对于诗句的感悟和理解。

2.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诗词赏析交流。

步骤五:诗词创作(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发挥,以《渔家傲》为蓝本创作一段自己的小诗词。

2.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答导入时的问题。

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作品,扩大对她的了解;2. 带领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词名篇,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渔家傲 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 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教案名称:渔家傲李清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渔家傲》的背景和特点。

2. 理解《渔家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渔家傲》的背景、特点、意境和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和介绍。

2. 《渔家傲》的原文和翻译。

3. 课件、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频,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基本情况,并激发学生对《渔家傲》的兴趣。

Step 2:讲解背景介绍《渔家傲》的创作背景,包括李清照的生平、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让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Step 3:学习诗歌学习《渔家傲》的原文和翻译,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手法以及情感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Step 4:诗歌鉴赏通过课件、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渔家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Step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渔家傲》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渔家傲》进行诗歌鉴赏和个人感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渔家傲》的背景和特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教学设计
吉林伊通第二十一中学刘洪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

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在梦中飞上了
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

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

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