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汇总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如主题、结构、表达等。

3.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写作的基本要素。

3. 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回答:你们知道什么是写作吗?为什么学写作很重要?2. 引导学生探讨写作的定义和重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二:讲解写作的基本概念与要素1. 导入新知:写作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2. 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a. 主题:写作的中心思想或内容。

b. 结构:文章组织的方式,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c. 表达: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思想和情感。

步骤三: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1. 给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a. 阅读:多读书籍、文章来积累知识和表达方式。

b. 练习: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多写多练才能进步。

c. 借鉴:学习他人优秀的写作作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技巧。

d. 编辑:写作后要进行修改和润色,提升文章的质量。

步骤四:练习写作1. 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如“我的暑假计划”。

2. 提醒学生注意写作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完成作文。

四、课堂总结1. 简要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和基本要素。

2. 鼓励学生多练习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完成一篇短文。

2. 学生完成后可以相互交流和修改,提升写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练习写作,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2.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2.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其能够写出有深度和创意的作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优秀的范文,作为学生参考;2. 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小品等;3. 准备一些写作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或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Step 2:讲解写作技巧(15分钟)1. 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如选材、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2. 分析一篇优秀的范文,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写作技巧来写作。

Step 3:写作实践(25分钟)1. 提供一些写作素材,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2. 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选材、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有创意和个性的作文。

Step 4:作文分享和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分享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反思。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提供一些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写作技巧。

Step 6:总结和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写作素材和语言表达能力;2. 组织写作比赛或作文展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3. 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小学语文作文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教案•相关推荐小学语文作文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作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作文教案篇1一、导入1、在我们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有人说理想是一盏不熄的灯,能照亮夜行的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我要说理想是一颗树种,有一天它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我想我们同学心中一定会有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就共同畅谈一下你的理想和愿望。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1页习作部分,看书中怎么说,提出了哪些要求?找一名学生读。

大家想想这次习作的题目是什么呢?要求是什么?①出示题目②出示习作要求二、指导审题1、这次作文是以“假如我是……”为题。

这是半命题作文。

作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而且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字眼“假如”,则说明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我”强调有假设、如果的意思。

以第一人称来写。

“……”是自己某种美好愿望,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就填什么。

谁能补充好?学生说:假如我是老师、警察、校长……2、同学们说得很好,写这样的想象作文,同学要驰骋自己的想象,大胆、勇敢、敢于想。

那想象的时候要注意:①有意义,对社会,对别人有益处。

如:你是市长为人民做好事。

②想象合理。

要从当前现实出发,有一定合理性。

③想象具体、不笼统。

3、下面我们就分小组畅谈自己的理想。

学生说。

4、同学们刚才说得不错。

不论在说或写的时候,开头,从现实入手,点明时间,地点及我的角色,从现实生活入手,主体部分展开想象,结尾回到现实,照应开头,点明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5、读范文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就会拿起神笔,把世界变得富裕而漂亮起来,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先来到农村的学校用我的神笔,画出一座二层小楼,让同学们在楼里,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上课。

我又来到农民伯伯家,如果没有电视、电饭锅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话,我会把它们一一画出来,放在农民伯伯的家里,好让他样不用上山砍柴,就成天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了。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一、文始_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2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电子教案: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4)

电子教案: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4)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教学反思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目标能力训练目标:1、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观察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写下见闻、感受,或者选择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对生活的热爱,表达真情实感;激活思维,动脑筋思考。

课前准备教案重点1、指导写场景作文,注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写故事梗概,注意主要内容突出,语言简练。

课前准备1、电影挂图。

2、录像短片。

3、小人书。

4收集观看革命影视作品。

教案过程(一)回忆单元课文内容,选择习作工程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⑴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⑵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⑴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

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⑵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3、把你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二)写场景习作指导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1、开启学生记忆之门,引发学生思维。

2、交流评议,整理思路师:运动声上的龙腾虎跃,夜晚街头的霓虹闪烁,游乐场里的欢声笑语,以及集市里的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场景。

还有哪些场景呢?奇石园游览的场面课外活动的场面艺术节歌唱会阳光长跑劳动实践串珠制作2、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学生带入场景的氛围中。

活动过程:学生回忆记忆中曾吸引过自己的场面,然后把它介绍给大家,力求让别的同学听了介绍后被吸引,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写作(例1)》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写作(例1)》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写作(例1)》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写作课,学生将能够:1. 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2. 学会运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3. 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写作(例1)》课文教材;2. 学生练册和作文纸;3. 彩色笔、草稿纸、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引发对写作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步:研究课文1. 教师朗读并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第三步:分析写作要素1. 教师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如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句,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写作要素。

第四步:练写作要素1. 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中的写作练,包括找出主题句和支持句,并用自己的话扩展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互评对方的写作,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展示作文1. 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作文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会。

2.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步:作业布置1. 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练册上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并在下节课前交上。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和研究表现,并记录相关观察。

2. 针对学生的作业成果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技巧。

2. 组织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公开课,我发现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且在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较好的能力。

但是,有些学生在整理自己的想法和书写表达方面还有些困难,需要加强相关的指导和练习。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要素:主题、观点、结构、语言表达;2. 写作的基本技巧:选材、构思、表达、修改;3. 写作的不同形式: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4. 写作的评价标准;5. 写作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写作的基本要素。

提问:你们还记得写作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吗?请举例说明。

2. 正文(30分钟)1) 介绍写作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修改等。

2) 分析不同形式的写作,如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举例讲解每种形式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介绍写作的评价标准,如内容是否连贯、观点是否明确、语言是否得体等。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3. 实践活动(40分钟)1) 分组进行写作实践活动,要求每组至少完成一篇短文。

2)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可以是校园生活、自然景物、人物经历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每组完成后,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相互进步。

4. 总结(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强调要多写多练,提高写作能力。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议论文的写作练习,字数不少于300字。

指导学生选取一个观点,并通过论述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2.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互评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上为小学语文写作教案的一个示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定义和分类。

2. 写作的要素:标题、开头、结尾、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3. 学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4. 阅读和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

5. 进行写作练习和作文竞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一段精彩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重点讲解(1)写作的定义和分类:说明写作的概念,并介绍常见的写作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写作的要素:详细解释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的重要性。

(3)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分别讲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写作方法和常用表达手法。

(4)阅读和欣赏优秀作文: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好写作习惯和表达方式。

3. 拓展训练(1)写作练习: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并互相评阅。

(2)作文竞赛: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竞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4. 作品展示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点评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潜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四、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作文竞赛的成绩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提高情况。

2.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展示优秀作文。

2. 优秀作文的范文,用于学习借鉴。

3. 笔记本、铅笔等写作工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优秀作文和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汇总小学写作上课教案一、写人的文章: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写作目的。

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

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

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注意: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

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

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接着应该做: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考查形式:①归纳中心思想;②回答问题——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内练习:二、记事的文章一、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1、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

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事来揭示一个中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2、归纳中心思想。

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来概括。

三、理清叙事的顺序1、顺叙: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3、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事四、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叙述文章,一般有详有略,凡是能反应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细。

三、写景的文章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3、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1、按空间顺序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一是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

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4、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5、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5、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1)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描写的景色。

(2)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

修辞手法极其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 10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 11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极其作用:象征、对比、烘托、反衬、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比较、以小见大、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破折号1.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 表示话题的转变。

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3. 表示话语的中断。

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4. 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 表示引出下文。

6. 表示总结上文。

7.表示插说。

8. 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

例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9.用在副标题的前面。

例如: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10. 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二) 引号一、表示引用的部分。

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如:“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如: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放风筝》)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如: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革命烈士诗二首》)(三)省略号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于省略原文的符号。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举例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禁等。

”省略号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

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沉默: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2、表语言中断: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

"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而……。

"四叔说。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可滥用省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