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创诊疗操作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有创诊疗操作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安全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因此,建立和执行一套完善的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内的有创诊疗操作进行规范管理的一套制度。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有创诊疗操作涉及到手术、注射、穿刺等操作,如果管理不当,将给患者带来诸多安全风险。

制定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

2. 保障医疗质量:有创诊疗操作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将遵循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精准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3. 提升医务人员素养: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不仅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有保障作用,同时也对医务人员的素养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通过制度的建立,医务人员将遵循一套统一的操作流程,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心,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

二、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内容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管理责任:明确有创诊疗操作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管理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

2. 操作规范:定义有创诊疗操作的具体规范,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器械选择和操作要点等。

3. 资质要求:规定从事有创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资质要求,包括学历、培训和持证上岗等方面。

4. 设备管理:明确有创诊疗操作所需的设备管理要求,包括设备选择、维护和巡检等内容。

5. 安全防护:制定安全防护要求,包括手术室环境净化、无菌操作、消毒措施和废弃物处理等。

6. 质量管理:建立有创诊疗操作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操作记录、不良事件报告和持续改进等。

三、有效实施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措施为了有效实施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培训和教育:加强有创诊疗操作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使其熟悉制度内容并能够正确执行。

医院有创操作(介入诊疗)授权、申报制度

医院有创操作(介入诊疗)授权、申报制度

医院有创操作(介入诊疗)授权、申报制度介入诊疗是一种以创伤较小的方式对病患进行治疗的方法,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介入诊疗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果操作不当,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甚至会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介入诊疗操作的质量,减少操作风险,医院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授权、申报制度,明确权责,规范操作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一、授权机制面对医生们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医院应建立起医生资质授权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医生资质审查机制针对医疗服务活动中涉及到的临床操作,医院需要建立起医生资质审查制度。

要求擅长介入治疗的医生具有相应的资质,例如拥有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通过专业考核合格。

此外,还应当考虑到医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经验经历。

(二)授权证书颁发机制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授权机构,颁发相应的授权证书。

授权机构对医生应该有严格的资质审查和考核流程,以保证医生的操作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操作保障。

同时,医生在该机构颁发的证书有效期内,才有资格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中涉及到的介入治疗操作。

二、申报流程在介入诊疗操作前,医生需要进行必要的申报。

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申报流程,以保证介入诊疗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病患资料审核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医院要求患者提供详细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病患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

如果情况复杂,需要专家会诊。

(二)操作方案制定医生应根据病情,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

操作方案中要包含患者的详细信息、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操作方案的制定应该是综合考虑医生的技术水平、患者的病情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等因素得出的。

(三)手术同意书签署在进行介入治疗操作前,医生需要让患者签署相应的手术同意书。

手术同意书应包含术前诊断、治疗方法、操作风险、不良后果、费用等内容,以及对表述不清晰或易被患者误解的条款进行解释说明。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第一篇: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一、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

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青海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一)手术(介入)分级审批与管理,按医院《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二)新技术新项目,遵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实施。

(三)除手术(介入)外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二类。

⒈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后,予以资质准入,科室留存备案。

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

⑴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及医院学术委员会专业组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有创操作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医疗技术准人制度,为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和手术质量及手术效果,特制定本规定。

组织管理第一条成立手术准人管理小组,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及有关职能科室,临床科主任组成,其职责如下:1、负责审查、界定手术类别与学科归属2、制定、修订相应手术准人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3、按准人制度及评价标准监督检查第二条医院成立手术准人专家组,由各科主任组成。

其职责如下:1、负责外科手术、麻醉人员的技术考核2、负责外科手术、麻醉人员的手术准人升降级审定3、负责手术、麻醉人员准人申请范围界定4、负责外科手术评价5、负责介人手术的审定手术等级及对应术者级别第三条各学科手术分四级,手术等级及对应术者级别如下:手术分级术者一级手术住院医师(高年资住院医师可申报二级)二级手术主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可申报三级)三级手术副主任医师四级手术主任医师或医院认可的副主任医师能担当该级别手术者,可以担当其该级别手术以下等级的手术。

但不能担当高于该级别的手术。

手术申请对象第四条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的中级以上医师的手术准人由各科(临床科主任)主持,根据每位医师外科实际工龄、职称、工作能力(包括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本学科在编医师结构,进行认真评定,并提出具体的担任手术及麻醉病种、手术类型,交“手术准人专家组”认定后,报医务科备案。

第五条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住院医师的手术准人其程序按第六条执行。

需申报上一等级手术者,其准人程序仍按第六条执行。

手术准入程序第六条手术(包括介人手术)及麻醉人员每1年认定一次。

操作程序是:本人申请,带教老师签署意见,交所在学科评审、签字,由“手术准人专家组”对手术或麻醉进行技术考核,组长签署同意与否的意见后,交“手术准人管理小组”核准,医务科备案后执行。

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第七条手术准人范围交麻醉科,由麻醉科负责监督执行。

凡违反本规定者,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产生后果由相关科室及当事医师负责(急诊手术参照第八条)。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一、有创诊疗操作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有一定创伤风险的各种侵入性、介入性或穿刺诊疗操作,包括一般性操作(内镜检查、各种穿刺、淋巴结活检、椎间盘吸切、各种封闭、关节腔内注射、切开引流及静脉切开等)与特殊性操作(各类型手术)。

有创诊疗操作项目目录包括所有手术分级目录及有创性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见附页)。

二、为保障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利益,对临床有创诊疗项目实行资格准入;有创操作准入适用于通过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且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地点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师。

三、医师申请有创诊疗操作资格需提出书面申请,经专科主任同意后报我院医务处审查、批准、授权、备案。

具体按照2013年度医务处1号处文件《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号文件《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20号文件《三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与流程》对相关有创操作进行管理。

四、执业医师在单独进行有创操作时需要遵照此办法的规定执行,未获得有创诊疗操作资格的医师不得单独从事有创诊疗操作。

五、附件:有创治疗操作流程。

有创诊疗操作流程一、新的有创诊疗操作需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报批后方可进行。

二、在行有创诊疗操作前,医师须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代有创诊疗操作的必要性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尊重患者和委托人的意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进行操作前须按要求做好各种准备事项,包括:药物过敏试验、备皮、化验检查及抢救药品等。

四、严格按有创诊疗操作常规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五、操作完毕须再次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及病情变化,并做好交接。

一般性有创诊疗操作管理

一般性有创诊疗操作管理

一般性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创伤诊疗操作管理是指在急危重症患者和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合理安排和管理各项诊疗操作,以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下面就一般性有创诊疗操作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准备工作1.确定操作需要在创伤患者的综合评估完成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需进行的有创诊疗操作。

如颅脑损伤需行颅内压监测,胸部创伤需行闭式胸腔引流等。

2.准备所需材料根据操作需要,医生应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要确保材料和设备的齐全、完好和消毒无菌。

3.患者安全检查在进行有创诊疗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患者的身份核对、过敏史询问、术前禁食禁水安排等。

二、操作技术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解剖、生理和其他相关知识教育,如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检查操作环境在进行有创诊疗操作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的整洁、安全和有序。

如手术室要保持无菌状态,ICU病房要保持安静和温暖等。

3.操作操作步骤根据具体的诊疗操作,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要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保持操作技术的规范和专业。

4.操作并发症的处理在进行有创诊疗操作时,要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和纠正出现的并发症。

如在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可能发生气胸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三、术后管理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一切异常情况。

2.操作部位的护理术后要对操作部位进行定期的护理和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在术后管理中,要与其他治疗措施相配合,包括给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四、资料记录在进行有创诊疗操作时,要详细记录和保存相关的资料,包括手术操作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操作后的效果评估等。

五、安全质控1.进行操作的临床讨论和评估在进行有创诊疗操作前,要进行操作的临床讨论和评估,包括患者的风险评估、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有创诊疗操作规范

有创诊疗操作规范

概述 (1)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2)有创操作准入管理制度 (3)有创操作资格申请表 (5)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及流程 (6)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及手术医师资格审核标准 (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2)手术安全核查表 (15)一、应用静脉套管针注射的告知程序: (16)二、应用静脉锁骨下穿刺注射的告知程序: (18)三、应用静脉输液泵注射的告知程序: (19)四、应用动脉穿刺(血气)的告知程序: (20)五、应用吸氧的告知程序: (21)六、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的告知程序: (22)七、应用鼻饲管的告知程序: (23)概述一、定义:有创诊疗操作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有一定创伤和风险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

二、分类:1、一般性操作:各种内镜检查、各种穿刺〔包括胸穿、腰穿、骨穿、肾脏穿刺、甲状腺穿刺、深静脉穿刺、淋巴结穿刺、上颌窦穿刺等等〕、有创性的治疗、淋巴结活检、治疗方案的更改、椎间盘吸切、各种封闭、关节腔内注射、切开引流、静脉切开等。

2、特殊性操作:各类型手术。

1、新的有创诊疗操作需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报批后方可进行。

2、在行有创操作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代清楚此项有创操作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强调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存在的其他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尊重患者和委托人的意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

3、进行操作前,按要求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备皮及化验检查;准备好环境,备齐抢救物品、药品。

4、严格按有创操作常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5、操作完毕,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注意事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及病情变化,并做好交接。

为保障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利益,对临床有创检查、治疗项目实行资格准入。

〔一〕临床有创检查、治疗资格准入项目专指临床、医技科在常规条件下所开展的有创检查、治疗;紧急情况下,为防止病人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我院执业医师均可实施有利于病人的有创操作。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版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版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版一、总则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创伤诊疗操作环节。

三、术前准备1.创诊疗操作应在洁净、明亮、通风良好的手术室内进行。

2.手术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药品、备用电源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3.创诊疗操作前应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并记录在相关表格中。

四、操作规范1.医务人员在进行创伤诊疗操作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医疗史、家庭史等,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

2.创伤诊疗操作应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手术操作安全。

3.医务人员在进行创伤诊疗操作前应先进行手卫生,并穿戴相应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术手套等防护设备。

4.医务人员在进行创伤诊疗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消毒、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部位无污染。

5.创伤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持清醒、专注的状态,严禁吸烟、饮酒和聊天等行为。

五、操作记录和风险防范1.医务人员在进行创伤诊疗操作过程中应认真记录操作步骤、器械使用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并签名确认。

2.创伤诊疗操作过程中如遇到意外、并发症等突发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3.创伤诊疗操作后,医务人员应及时清理术野、器械,并妥善处置生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

六、操作风险评估和改进1.医院应建立创伤诊疗操作风险评估机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改进。

2.创伤诊疗操作风险评估包括人员风险、设备风险、环境风险等,将风险评估结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

3.医院应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创伤诊疗操作中的问题和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违规行为处罚和激励1.对于违反创伤诊疗操作规范的医务人员,将严肃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2.对于积极遵守创伤诊疗操作规范的医务人员,将给予通报表扬和激励措施。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以上是关于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一个范本,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一、有创诊疗操作是指医师对病人进行有创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

二、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病人是否应当进行有创诊断和有创治疗,决定有创检查和有创治疗的方式及时机。

科主任要严格按照各级医师权限合理安排,实习医师和试用期医师不得单独操作。

三、在进行有创诊疗前,经治医生须加强与病人或家属的交流,熟悉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等等。

重点交代清楚有创操作检查、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强调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其他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

尊重患者及家属意见,待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做好环境准备,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

进行操作前,须确定位置,必要时对实施有创检查和有创治疗的病人适时使用“腕带”,作为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按要求备皮、消毒,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及各种化验检查,。

五、局麻使用的麻醉药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管理规定使用,必要时请麻醉医生同意后方可使用,且麻醉医生应观察麻醉过程,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六、在进行有创检查和有创治疗操作前须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七、手术操作期间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的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注意时刻尊重病人。

操作期间不得接听任何电话。

八、严格按有创操作常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注意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请上级医师来解决。

九操作完毕,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认真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及病情变化,作好交接班工作,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