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规范

交流自然
评估
3.做药物过敏试验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药物过 评 估 完 整 、
3 321
敏史、家族史
细致
4.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查看局部有无炎症、瘢 评估准确 痕、硬结等
2 210
1.个人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
正确
5 531
2.物品准备:
物品齐全,
(1)治疗盘内备:①消毒物品(安尔碘、75%酒精、无菌棉 放置合理
5 531
结果记录在体温单、医嘱单上
理论 5
提问
[注释]评分等级:I 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污染,与患者沟通自然,语
言通俗易懂;II 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 1—2 处缺项、污染,与患者沟通
欠自然;III 级表示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 3 处以上缺项、污染,与患者沟通
少。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 1.皮内注射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2.注意事项 (1)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如患者 对皮试药 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并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换其他药物。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难确,并备 0.1%盐酸肾上腺素等抢救药 品及物品。 (3)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3.检查药物与液体,查看药名、剂量、药液有效期等 检 查 完 整 , 2 210
方法正确
4.药液准备;
操作正确、
(1)药物过敏试验:按药物要求稀释、配制皮试液,放入 熟 练 、 无 污 1 1
86
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内
染
00
(2)预防接种、局麻起始步骤:按无菌技术原则消毒、抽
皮内接种法操作规程

皮内接种法操作规程操作前准备:1.准备所需的疫苗,并检查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2.准备消毒用品,如酒精和棉球。
3.确保接种场所的卫生和安全,以防止交叉感染。
4.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人员本身的安全。
操作步骤:1.接种者的皮肤应清洁干燥,无破损和感染。
接种者应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使其身体部位暴露出来。
2.操作人员应洗手并戴上手套。
3.使用消毒酒精擦拭接种部位,并用棉球这些在接种部位上,以确保无菌。
4.用一只手拉起接种部位的皮肤,并用另一只手持注射器,将疫苗缓慢注射到皮下。
注射器应垂直于皮肤表面,并很少倾斜。
5.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注射部位的皮肤放松,以避免疫苗渗透到肌肉中。
6.注射完毕后,用棉球轻轻按压接种部位,以帮助疫苗迅速扩散。
7.使用消毒酒精彻底清洗注射器,以防止交叉感染。
8.将使用过的注射器放入医疗垃圾容器中,严禁重复使用。
9.将注射器、棉球和其他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以保持环境清洁。
操作后注意事项:1.注射完毕后,提示接种者保持接种部位干燥,避免抓挠或揉搓。
2.监测接种者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反应。
3.记录接种者的姓名、年龄、接种时间和疫苗信息,并保存相关文件。
4.在操作结束后,清洁工具和消毒工作台,以确保下次操作的安全和无菌。
5.不同的疫苗可能具有不同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熟悉各种疫苗的使用说明书。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接种器具的安全和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2.操作前后要注意手部卫生,及时洗手和更换手套。
3.给予接种者充分的关注和安慰,以减轻其紧张和不适感。
4.注意接种者可能的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
5.注意存储和使用疫苗的条件,以确保其有效性。
总结起来,皮内接种法操作规程需要在充分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细节的前提下,进行疫苗注射。
操作前要充分准备,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操作后要注意接种者的状况,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此外,操作人员要经常更新相关知识,以便熟悉各种疫苗的使用。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一、引言皮内注射技术是一种将药物注射到皮肤表层的方法,常用于皮肤测试、疫苗接种以及某些特定药物的给药。
本文将介绍皮内注射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皮内注射。
二、准备工作1. 根据医嘱,准备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注射针、消毒纱布、医用酒精和生理盐水。
2. 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三、选择注射部位1. 皮内注射通常选择上臂三角区、前臂外侧或腹部,根据患者情况和注射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部位。
2. 选取无明显伤口、瘢痕、炎症或皮肤损伤的部位。
四、准备注射部位1. 用医用酒精擦拭注射部位,由内向外进行,保持擦拭面积大于注射针头的周围。
2. 擦拭干燥后,再用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擦拭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五、准备注射器和药物1.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根据药物剂量确定注射器容量。
2. 把药物抽入注射器中,注意避免气泡进入。
六、进行注射1. 使用非主手握住注射器,用主手将注射针的刺口平行于皮肤表面插入皮肤,角度约为15°。
2. 插入皮肤后,稍微上提注射器,并慢慢注射药物,注射速度要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
3. 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局部红斑、隆起或水疱等异常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
4. 将药物完全注射后,迅速拔出注射针,用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以促进药物的扩散和吸收。
七、处理废弃物1. 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注射针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将消毒纱布和其他废弃物一并处理。
八、观察与护理1. 每次注射后,应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2. 注射后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感染。
九、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尽量避免损伤皮肤。
2. 注射器和注射针使用后应立即处理,避免重复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3. 注意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皮内注射操作程序(最全)

皮内注射操作程序
目的:
(1)皮肤试验。
(2)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评估:
(1)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及有无过敏史、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皮肤颜色,有无皮疹、感染)。
(2)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心理反应和对皮内注射的认识。
计划:
(1)用物准备:注射盘、无菌1ml注射器、按医嘱备药、0.1%盐酸肾上腺素1支、2ml无菌注射器。
(2)环境准备:病室或治疗室安静、清洁、整齐,温度适宜。
(3)病人准备: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4)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1)操作步骤:
护士携物至床旁,核对解释→定位、消毒→核对药物→进针注药(5º角进针,注药0.1ml)→拔针(勿按揉)→再次核对→观察、记时→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2)注意事项:
①询问病人用药过敏史,如有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应不作皮试,并与医生联系。
②忌用碘酊消毒皮肤,以防影响局部反应判断及与碘过敏反应相混淆。
③把握好进针角度,以免药液注入皮下。
评价:
(1)操作顺利,达到注射目的。
(2)对病人药敏试验结果判断准确,注药后病人无不良反应。
(3)病人了解注射的方法、目的,配合操作。
皮内注射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其操作规程如下:
1. 预备工作:
- 准备所需药物、注射器、棉球、酒精消毒液等。
-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 检查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有效期。
2. 准备注射部位:
-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常见的皮内注射部位有前臂、上臂、大腿等。
- 用酒精消毒液擦拭注射部位,从中心向外轻轻擦拭。
3. 技术操作:
- 拿起注射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注射器筒身,中指扣动活塞杆。
- 用一只手将注射器垂直握住,将针头从注射器保护套中拔出。
- 用另一只手将皮肤稍微拉紧,用针头轻轻刺入皮肤的浅层,约30度角度。
- 注射时要保持注射器的垂直,缓慢推动活塞杆,使药液慢慢注入皮内组织。
- 注射完成后,等待片刻,将针头缓慢拔出。
- 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
4. 注射后处理:
- 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
- 洗手并消毒注射部位。
- 记录注射的药物名称、剂量、注射部位和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皮内注射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操作,操作者需要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培训。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注射器和针头的无菌性,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对操作不熟悉或有任何疑问,应及时请教医护人员。
皮内注射法技术操作规范

皮内注射法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用于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用物准备】
基础消毒盘、1ml注射器1支、4~5号针头,按医嘱备好药液放无菌盘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
2.携物品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
3.做过敏试验者询问有无过敏史。
4.选择部位。
预防接种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过敏试验在前臂掌侧下1/3处。
5.以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
核对药物,驱尽注射器内气体。
6.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角刺人皮内。
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以左手拇指固走针栓,右手推注药液0. 1ml可见圆形隆起的皮
丘,并显露毛孔。
7.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切勿按压。
8.向病人解释注意事项,清理用物。
9.记录时间,按规定时间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1.勿用碘酊消毒皮肤,嘱患者勿揉擦、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2.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
3.做皮试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不可做试验。
4.必要时药敏试验需作对照。
即在另一前臂相同部位,注入0. 1ml生理盐水,20min后,对照观察结果。
皮内接种法操作规程

皮内接种法操作规程
1.适用疫苗
卡介苗。
2.接种部位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3.操作方法:
3.1监护人抱紧儿童,露出儿童接种部位;
3.2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0~150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O角后,迅速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4.注意事项
4.1接种人员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4.2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4.3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4.4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接种完毕后,嘱咐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观察30分钟,无异常再离开。
4.5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妥善处理。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皮内注射(2019年版)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皮内注射【目的】通过皮下注射给予药物,多用于局部麻醉、预防接种和膜岛素治疗。
【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1~2ml注射器、5号半或6号针头、注射卡、药物,必要时各肾上腺素。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告诉患者不可用手按揉局部,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2.指导患者暂勿离开病房,如有不适立即告知。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做皮试。
3.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4.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腆剂,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5.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角度过大易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
6.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7.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离开病房及按揉操作部位。
8.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
9.结核菌素试验需观察72小时,剩余药液及注射器残留药物需灭活后再处置。
【相关知识】1.皮内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常用皮试液的浓度①青霉素浓度:含200~ 500u/mL;②链霉素: 2500u/mL;③破伤风浓度: 1500u/mL④细胞色素C浓度: 0.75mg/mL⑤头孢菌素浓度: 500ug/mL3.注射部位选择:皮内试验为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为实施局部麻醉处。
4.青霉素试验液的配制方法①于含有80万U青霉素的密封瓶内注入生理盐水2mL,稀释后每lmL含青霉素40万u;②用lmL注射器吸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lmL内含有青霉素4万u;③弃去0.9mL,余O. 1mL,加生理盐水至lmL,则lmL内含青霉素4000u④再弃去0.9mL,余O.lmL(或弃去O. 75此,余0.25ml加生理盐水至lmL,则lmL内含有青霉素400u(或500u),即配成皮试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了解用药目的、浓度。
2、患者身体状况、意识、配合程度。
3、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4、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按医嘱备药,0.9%氯化钠注射液即刻盘(无菌盘、弯盘)、75%乙醇、棉签、消毒砂轮、瓶口贴、污物缸、锐器盒、1ml注射器、5ml、2ml、注射器,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针、手消液、治疗车。
3、环境:清洁、整齐、符合无菌技术操作环境,光线照射好。
4、体位:舒适体位。
【方法】
处置核对医嘱→评估与患者沟通→检查药物名称、浓度、澄清度、有效期,根据不同注射目的采取不同操作:
1、过敏试验:开启需配制的药瓶铝盖中央部分→75%乙醇消毒或消锯安瓿并掰开→开启消毒0.9%氯化钠注射液封口→按常规取注射器→遵医嘱按皮试药液含量标准配制药物皮肤试验液(举例青霉素皮试液配置:将青霉素配置为1ml 含20万单位,取0.9%氯化钠注射液0.9ml+青霉素上液0.1ml,1ml含2万单位;取0.9%氯化钠注射液0.9ml+青霉素上液0.1ml,1ml含2000单位;取0.9%氯化钠注射液0.9ml或0.75ml+青霉素上液0.1ml,或(0.25ml,1ml
含200单位或500单位)
→再次核对医嘱→放入即刻盘内→携用物至床旁→查姓名、床号、床卡、手腕带,药物八对→再次询问过敏史→告知患者注射目的与注意事项→安排舒适的体位(坐位或卧位)→选择注射部位:前臂掌面1/3尺侧为注射区域,避开瘢痕和血管→手消→再次核对姓名→75%乙醇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排气→核对姓名后→一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一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表皮与真皮之间)→进针深度以整个针尖斜面进入皮内为宜(可由皮肤表面透视其针孔斜面)→放平注射器固定针栓注入0.1ml,皮丘呈圆形隆起,皮肤苍白,毛孔变大→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嘱患者勿揉擦及覆盖注射部位→再次查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及看结果时间注射针头弃于锐器盒内,注射器弃于医用垃圾袋内→整理用物→手消→记录→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用物→洗手。
药物过敏试验20分钟后2人同时判断结果(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阳性:局部皮丘红肿、发硬或有伪足,皮丘直径大于1cm)→告知患者→记录→再次核对医嘱,在医嘱单上记录皮试结果、2人签名及时间。
皮试阳性告知医生并在病历牌、治疗单、床头卡上做(+)标识。
2、预防接种:按医嘱抽取疫苗药液→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疫苗名称、质量→选择三角肌下缘为注射区域→再次核对姓名→75%乙醇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cm,待干→排气→同上法进针→缓慢注入药液→迅速拔出针头干棉签轻压→再次核对→告知注意事项→手消→记录→整理用物(同上法)。
【评价】
1、告知到位与患者沟通有效,患者家属知晓告知内容。
2、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3、皮试药液剂量配制准确。
4、注入部位、量准确,药物过敏试验皮丘明显。
5、能正确判断皮试结果。
6、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说明书要求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做皮试。
2、注射前准备好1:1000盐酸肾上腺素针、氧气等急救器材。
3、做皮试勿用安尔碘消毒,告知患者勿揉擦及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观察皮试结果。
4、注射后告知患者需观察20分钟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去,如患者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疹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5、皮试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