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量学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测量学知识点

测量学知识点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2、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再把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

3、测设:是指将图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4、工程测量学: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放样、竣工验收和营运中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5、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称为水准面。

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

6、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7、大地水准面:水准面因其高度不同而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8、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

地9、相对高程: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10、高差: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11、高程测量:测量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12、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通过已知点高程,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13、视准轴: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

14、视差: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随之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15、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简记为BM。

16、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各个待定高程的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水准点,这种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17、闭合水准路线:由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回到原水准点上,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18、支水准路线:由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既不附合到其他水准点上,也不自行闭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19、高差闭合差:由于测量成果中不可避免有些误差,使测量高差代数和不等于零,其不符值即为高差闭合差,记为fh。

20、水平角:系指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或指分别过两条直线所作的竖直面间所夹的二面角。

第1章 现代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1章 现代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1.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2.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3.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 . 4.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星球, 经过自古至今的自然变迁与人类改造,如今的地 球正变得越来越骚动不安,人类正面临着一等系 列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难题与挑战,现代测量 学在探索地球的奥秘与规律、深入认识和研究地 球的各种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现代测 量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测量已经或将要实现无 人干预自动连续观测和数据处理,可提供任意时 段的观测数据,这对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变化、 地壳运动规律、重力场的时空变化、地球自转的 变化等研究,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程测量
工程控制点
地图学
它是研究模拟地图和数字地图的基础理论、地 图设计、地图编制和复制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 学科。传统的地图学内容包括:地图投影理论、 地图编制技术、地图设计方法、地图印制工艺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出现了计算机地图制图 技术,它是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和地图编辑过程的 要求,利用计算机输入、输出等设备,通过数据 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的获 取、处理、显示、存储和输出。此时地图是以的 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称之为数字地图,它 改变了地图的传统生产方式,节约了人力,缩短 了成图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
经纬仪测量
平板仪测图
地形图
测量学的现代定义: 测量学的现代定义: 它是研究对实体(包括地球整体、 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与人造的 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 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 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 用的科学与技术。
外业采集数据
内业绘图
二、现代测量学的地位与作用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与思考题: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个部分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进行测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测量学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普通测量学:小区域;地球:大地测量学 2、按测量的技术手段来分:航空摄影测量:应用航空摄影像片来测绘地形图。

卫星遥感测量:应用卫星技术到测量中 3、按测量的应用有: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测量科学。

各种测量学都是以普通测量学为基础的。

三,测量学的任务:1、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将小区域地面的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测绘成图,以供生产和建设使用(提供技术资料)。

2、将图上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1/ 183、测定整个地球形状和大小,作为测量计算和研究地壳升降、大陆变迁、海岸线移动等问题的依据。

总的概括:把地形图测绘出来,竣工图测绘出来。

四,在园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小区域内地面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进行这种测量工作时所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图的绘制方法(底图和竣工图)等。

五,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及制图。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必须遵守三个原则:a 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b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c 在程序上,先测控制点,后测碎部点。

第二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直接量距(直线定线):当丈量的 A、 B 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地势起伏时,为了使尺段沿直线方向进行丈量,就需要在 A、 B 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就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的方法一般采用目测定线。

有三种情形:(一) A、 B 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二)过山岗直线定线(三)过山各直线定线二,间接量距:光学测距(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补充:距离丈量分为直接量距与间接量距:直接用各种尺来量距是直接量距。

间接量距包括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三,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整尺法:D=nl+q 其中:n:为整尺法段数,即手中的测钎数; l:为尺段长度; q:为余长(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丈量距离的地面是倾斜的,倾斜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用斜量法。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理论、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果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物理等领域。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包括测量基本概念、错误与误差、测量精度、测量标准等方面。

本文将对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测量基本概念测量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观测和比较,以确定其数量、性质和关系的过程。

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测量对象、测量目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等。

测量对象是需要被测量的事物,测量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应的测量结果,测量方法是通过使用工具和仪器来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是测量的具体数值。

2. 错误与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测量方法、个人技术等因素引起的,其结果偏离真实值的方向是固定的,并且可能存在累积效应。

随机误差是由于不可控制的、随机的因素引起的,其结果偏离真实值的方向是随机的,并且可能存在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3. 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大小。

测量精度可以通过准确度和重复性来评价。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接近真实值的程度,重复性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仔细控制测量条件等。

4. 测量标准测量标准是用于确立和比较测量结果的基准。

测量标准可以分为实物标准和基本单位标准两种类型。

实物标准是通过某种物理量的实质属性作为标准来建立的,例如国际千克原器是质量的实物标准。

基本单位标准是通过一系列的精密仪器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来建立的,例如米/秒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标准。

除了上述基础知识点,测量学还涉及误差的传递、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误差的传递是指在多个测量量的组合中,各个测量量所引起的误差在组合结果中的传递规律。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对测量结果的概率性描述,通常用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和测量数据处理等内容的学科。

测量学在很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地理测量、工程测量、物理实验等。

下面是对测量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测量的概念1.测量是指通过比较一个待测量与已知参考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确定待测量的过程。

2.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准确、可靠、有效的待测量的数值。

3.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

二、测量的分类1.根据待测量的性质,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2.根据测量过程是否需要使用标准物品,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两种。

3.根据测量过程是否需要经过数学处理,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三、误差的分类1.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2.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除以为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3.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系统性偏差。

4.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中的不确定性。

1.人为因素:操作技巧、视觉判断、操作时间等。

2.仪器因素:精度、灵敏度、漂移等。

3.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压等。

4.待测物因素:特性、条件等。

五、测量器具的分类1.直接量器具:能够直接读取待测物理量的数值,如尺子、千分尺等。

2.感应量器具:根据待测物理量对传感元件产生的响应信号进行测量,如温度计、压力计等。

3.比例量器具:通过比较待测量与已知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来测量,如天平、电压表等。

六、测量数据处理1.绘制误差图:将每次测量的结果绘制成图表,以观察其分布和趋势。

2.求平均值:将多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3.确定标准偏差:用于衡量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4.确定置信区间: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七、测量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范围,通常用标准差或置信度表示。

3.不确定度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和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和计算。

八、测量的精度要求1.精度要求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要求。

2.精度要求与测量目的和使用要求密切相关。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是测量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
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通过比较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未知量的过程。

2. 测量的目的:测量的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可重复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3. 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三个基本要素。

4. 测量的误差:测量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方法的固有缺陷引起的,而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因素和人为
因素引起的。

5. 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
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6. 测量的单位:测量结果需要使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例如长度可以用米、厘
米或英寸等单位。

7. 常见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比较测量等。

8. 测量数据的处理:在测量中,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
整理、筛选、统计和图表展示等。

9. 测量的不确定度: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测量结果通常伴随着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范围或可信度的度量。

10. 校准和验证:测量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这些是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
可以继续提问。

测量学重点知识汇总

测量学重点知识汇总

测量学2010-12-31第一章1.测量学:测量学是指研究测定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地球重力场及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形态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2.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3.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成为大地体,它表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5.地面点位置的确定:首先对地面点的位置进行表示。

地面点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

坐标是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在投影基准面上的位置;高程是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6.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7.高斯投影平面:有一个圆柱面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一子午线相切,此8.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或轴子午线。

椭圆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赤道面及椭球中心。

然后将椭球面上中央子午线附近有限范围的点线按正形投影条件向椭圆柱面上投影,再将椭圆柱面通过南北两极的母线切开,并展开为平面,称此平面为高斯投影平面。

9.六度带: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6°为一带,编号为1~~~60,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依次为3°、9°、15°……、357°(6n-3)。

10.三度带:自东经1.5°开始以经度差3°划分,编号为1~~~120,各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依次为3°、6°、9°……、360°(3n)。

11.坐标轴平移(中央子午线为纵坐标轴x、赤道为横坐标轴y):把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

将地面点在纵坐标轴平移以前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称为该点坐标的自然值。

将地面点在纵坐标轴平移以后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称为该点坐标的通用值。

12.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一、测量学的定义和任务1、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

它是一门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应用的科学。

2、测量学的任务测定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精度测绘成地形图,供工程建设和规划设计使用。

测设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

2、地球的数学模型地球椭球体为了便于测量计算,通常用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水准面,并可用数学公式表示的几何形体来代替地球的形状,这个数学形体就是地球椭球体。

参考椭球体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1、地理坐标天文地理坐标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地理坐标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利用高斯投影的方法,将地球表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在横坐标上加 500km。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在小区域范围内,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四、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1、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2、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五、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点上的水准尺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水准仪和水准尺水准仪的构造望远镜水准器基座水准尺的种类直尺塔尺3、水准测量的方法闭合水准路线测量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支水准路线测量4、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待定点高程的计算六、角度测量1、角度测量原理水平角测量原理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学一、名词解释(10×2=20分)1、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赤道:赤道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曲线称之为赤道。

【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与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3、赤道面: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称为赤道面。

4、水准面:处于静止状态的水面,其表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这样由重力等位面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用平均海水面代替海水静止时的水面,即平均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6、子午线:子午面与大地椭球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

7、子午线收敛角:通过地面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其坐标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8、子午面:通过地球(或椭球)旋转轴的平面称为子午面。

9、大地纬度:通过地面某点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称为大地纬度。

10、大地经度:通过地面某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

11、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L与大地纬度B表示地面点的坐标称为大地坐标。

12、地物:位于地面上的所有物体,统称为地物,地物分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

13、地貌:它是地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形态。

14、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高程。

15、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6、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7、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程。

18、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的差值,或两点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之差,称为高差。

19、等高距: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20、等高线:等高线是指由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21、首曲线:按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

22、间曲线:为了显示首曲线表示不出的地貌特征,按1/2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间曲线,又称为半距等高线,图上用虚线描绘。

23、计曲线:为读图时量算高程方便起见,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根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又称加粗等高线。

24、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25、天顶距:视线与测站点天顶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天顶距。

26、竖直角:测站点至目标点的视线与同一竖直面内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27、水平角:空间相交两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投影叫水平角。

【地面上一点至任意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

】28、高度角: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竖直夹角。

29、方位角:自基本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30、坐标方位角:以坐标北方向作为基本方向线,顺时针方向到某一方向线的水平角度,称之为坐标方位角。

31、水准点:只用水准测量测其高程而不测量其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点叫水准点。

32、导线:将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33、闭合导线:从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后又回到该已知点上,这种导线形式叫闭合导线。

34、附合导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最后附合到另外一个已知点上。

35、支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既不回到原水准点上,也没有附合到另一已知水准点上。

这样的水准路线叫支水准路线。

36、闭合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连测到该水准点上。

这样的水准路线叫闭合水准路线。

37、附合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连测到另一个已知水准点上。

这样的水准路线叫附合水准路线。

38、系统误差:在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上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误差,叫系统误差。

39、偶然误差:在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上没有一定规律性的误差,叫偶然误差。

40、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41、视差: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有着相对的运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视差就是当望远镜的目镜、物镜对光不够准确时,目标的影像不在十字丝平面上,以致不能看清目标或目标有偏移。

】42、物镜对光:转动物镜的调焦螺旋,改变十字丝与物镜的距离,使目标的影像能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这一操作称为物镜对光。

43、坐标正算:由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该边坐标方位角求未知点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的起点坐标、直线的水平距离及其方位角,计算直线的终点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44、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距离D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

【图上某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实际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

】45、比例尺精度:图上长度所代表的地面上的水平距离称之为比例尺精度。

46、直线定线:当两点的间距超过整个尺长时,需在两点的方向上添加若干个过渡点,这种工作就叫直线定线。

47、直线定向:确定一条直线与基本方向线之间的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48、正镜:当观测者面对望远镜目镜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左侧,称之为正镜或盘左。

49、倒镜:当观测者面对望远镜目镜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右侧,称之为倒镜或盘右。

50、侧方交会: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未知点上设站,观测两个水平角,根据观测角和两个已知点坐标,求出未知点的坐标。

51、前方交会: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观测两个水平角,根据观测角和两个已知点坐标,求出未知点的坐标。

52、后方交会:在未知点上设站,观测至少三个已知点,从而根据观测的水平角和已知点坐标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这种交会测量叫后方交会。

【只在待定点P上设站,向至少三个已知点A、B、C进行观测,测得两个水平角,然后根据所测的水平角和三个已知点坐标计算出P点的坐标。

】53、测边交会:观测待定点至两个已知点间的距离,然后根据已知点坐标及观测边长,求出待定点的坐标的方法称为测边交会。

54、钢尺的尺长改正数:钢尺的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差值。

55、水准尺零点差:由于使用、磨损等原因,水准标尺的底面与其分划零点不完全一致,其差值称为标尺零点差。

56、沉降观测:就是定期的对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进行水准测量,测得其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分析这些变化值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建筑物的下沉量及下沉规律。

57、龙门桩:在建筑物四角和中间隔墙的两端基槽之外1~2m处,竖直钉设的木桩,称为龙门桩。

58、施工放样:又称测设,是指把图上设计的建(构)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59、建筑基线:施工场地范围不大时,可在场地上布置一条或几条基准线,作为施工场地的控制,这种基准线称为建筑基线。

60、图根点:是指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

61、地形图:凡是在图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出地面高低起伏形态的正形投影图,都可称为地形图。

62、鞍部:鞍部就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

63、地性线:地貌的基本特征线(如分水线、合水线)称之为地性线。

64、合水线:山谷谷底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

65、分水线:山的凸棱由山顶延伸至山脚者叫山脊,山脊最高的棱线叫分水线。

66、示坡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指示坡度下降方向的小短线称为示坡线。

二、填空题(20×1=20分)1、我国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起算面,水准原点设在青岛观象山,目前所使用的大地坐标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我国现在采用的高程系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我国目前主要采用 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系统,采用的高程系统为 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通常所说的“三北方向”是指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坐标北方向。

4、地球椭球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半轴a 、短半轴b 和扁率α三个参数决定的。

5、地球上的某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6、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或地理坐标,以及该点高程。

7、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其值的范围从 0°到 180°。

8、纬度分为南纬和北纬,其值的范围从 0 到 90 。

9、地面上同一点的磁北线方向与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坐标纵线方向与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当真子午线位于坐标纵线以西时,子午线收敛角为正号,当磁子午线偏于真子午线以西时,磁偏角为负号。

11、测量上采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每个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以赤道的投影为y轴构成的。

12、在普通的地形测量中,通常使用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作为测绘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3、地面上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上某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14、水准仪的使用通常分为安置、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几个步骤。

15、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规范要求前后视距差为应小于 3M ,前后视距差累计应小于 10M ,黑红面读数差应小于 3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 5mm 。

16、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仪器的旋转轴(竖轴)、望远镜的旋转轴(横轴)、望远镜视准轴和照准部水准管轴。

17、经纬仪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主要步骤。

18、经纬仪对中有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两种方法。

19、水平角观测方法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

20、经纬仪竖直角有两种表示形式,它们分别是高度角和天顶距。

21、视距测量时,视距乘常数通常取值为 100 。

22、地面上某点的绝对高程是该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地面上某点的相对高程是该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3、测量地面点高程的基本方法是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24、自基本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5、根据直线的起点坐标、直线的水平距离及其方位角,计算直线的终点坐标,称为坐标正算;根据直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方位角,称之为坐标反算。

26、钢卷尺按零点位置的不同,分为刻线尺和端点尺两种。

27、用钢尺沿平坦地面量得的距离需进行温度和尺长两项改正。

28、使用钢尺沿倾斜地面所量的距离需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三项改正。

29、望远镜分为外调焦望远镜和内调焦望远镜两种。

30、望远镜的视准轴是指物镜中心和十字丝中心的连线。

31、望远镜的正确使用包括目镜对光、物镜对光和瞄准三个步骤。

32、物镜对光的目的是为了看清目标,目镜对光的目的是为了看清十字丝33、在普通的地形测量中,通常使用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作为测绘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34、测设的基本工作包括水平距离测设、水平角测设和高程测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