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地籍测量在现代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地籍图的绘制、地籍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籍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的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籍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地籍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籍测量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地籍测量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数学基础,但可能对地籍测量具体操作和实际应用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地籍测量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
2. 地籍测量原理:测量坐标系、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等。
3. 地籍测量方法: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卫星测量等。
4. 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5.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精度评定等。
6. 地籍图绘制:地籍图符号、图幅编制、地籍资料整理等。
7. 地籍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开发等。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周: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
第二周:地籍测量仪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第三周: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周:地籍图绘制及地籍资料整理。
第五周:地籍测量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地籍测量概述第二章:地籍测量原理与仪器第三章: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第四章:地籍图绘制与资料整理第五章:地籍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地籍测绘实施方案

地籍测绘实施方案地籍测绘是指对土地进行测量、绘制和登记的工作,是土地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基础。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地籍测绘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测绘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测绘区域的基本情况。
其次要对测绘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对测绘人员进行培训和组织,提高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测量工作测量是地籍测绘工作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质量。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根据测绘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绘图和制图在完成测量工作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进行绘图和制图工作。
在绘图和制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测绘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绘图和制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要根据测绘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图件的设计和排版,确保图件的清晰和美观。
四、数据整理和登记在完成绘图和制图工作后,需要对测绘数据进行整理和登记。
在数据整理和登记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对测绘结果进行归档和备份,确保测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和验收在完成地籍测绘工作后,需要对测绘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在质量控制和验收过程中,要对测绘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对测绘工作进行总结和经验归纳,为今后的测绘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地籍测绘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其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测绘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地籍测绘实施方案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籍测量实施计划方案3

地籍测量实施方案为拓展测绘业务,根据我单位2006 年工作计划部署,今年将全面开展地籍测绘业务。
目前,我馆测绘资质、软、硬件已经齐备,测量技术力量基本具备,可以开始开展此项工作。
一,目的本方案为地籍测量开展实施方案,对此项业务所牵涉的法规、业务流程以及作业质量检查、培训方式、软硬件需求、作业人员做出了详细说明.二,测量依据地籍测量依据《地籍图图式》、《地籍测量规》、《城镇地籍调查现》三,地籍测绘概述地籍测绘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
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
四,地籍测量人员五,软、硬件设备六,业务流程和部署地籍测绘基本流程如下图:1. 测绘受理。
在接到测绘业务时,受理人员负责明确测量地址、测量围,明确 用地单位是否有规划局 《建设用地许可证附图》 ,如无图,需要由我单位负责 出图,并告知用地单位。
在协商后,明确测绘费用、测绘期限并填写测绘受 理书。
2. 勘查现场。
地籍测绘队长在接到测绘任务后,对任务进行研究分析,分配人 员,确定测绘方案。
如没有规划局出具的《建设用地许可证附图》 ,技术人员 将用地围 1 :500 地形图打印出来,并去现场查看图与现状是否一致,如不 一致,则需更新地形图。
有图则只验证用地围和设定测量方式。
3. 更新地形图。
测量人员依据现有的地形图对现状地物要素进行补充测绘,主 要包括 :道路、房屋、水系、地貌。
4. 晒制地图。
业人员依据外业测量数据更新地形图, 并按标准格式晒制 1:500或者 1 :1000 地形图5. 质量检查。
由测量队长对晒制的地形图质量进行检查,包括:用地围、成图 要素、附注等进行检查,加盖测绘专用章。
测绘受理勘查现场更新地形图晒制地图质量检查有图无图图纸交付分局画红线6. 交付用户。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一、引言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明确土地权属、保障土地交易安全、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地籍测绘方案。
二、测区概况本次地籍测绘的测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千米。
测区内地形较为复杂,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多种地形地貌。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涵盖了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
三、测绘目的和任务(一)测绘目的1、确定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和用途等信息,为土地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2、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3、为解决土地纠纷和产权争议提供准确的测绘资料。
(二)测绘任务1、控制测量:建立测区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为地籍测绘提供基准。
2、界址测量: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和位置。
3、地籍图测绘:绘制测区的地籍图,包括宗地图和分幅地籍图。
4、面积量算:计算各类土地的面积,并进行统计汇总。
5、成果整理:整理测绘成果资料,包括测绘报告、图纸、数据等。
四、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1、《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17)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五、测绘技术方案(一)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方法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控制点的布设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加密图根控制点。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首级高程控制网,水准路线应尽量沿道路布设,以保证测量的便利性和精度。
在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方法加密图根高程控制点。
地籍测量的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掌握地籍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其操作规范。
3. 了解地籍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地籍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地籍测量操作。
2. 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分析地籍测量数据,编制地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测量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
2. 地籍测量原理:坐标系统、投影原理、测量误差理论等。
3. 地籍测量方法: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
4. 常用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5. 地籍测量实际操作:仪器操作、测量数据处理、地籍图编制等。
6.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利用规划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及原理介绍。
第二课时:常用地籍测量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第三课时:地籍测量方法及实际操作演示。
第四课时:地籍测量数据处理及地籍图编制。
第五课时: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地籍测量知识,为实际操作和未来工作打下基础。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地籍调查工作方案1. 概述地籍调查是对土地及其权属关系进行系统调查、记录和归档的工作,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目的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全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易。
通过地籍调查,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关系;- 建立完善的土地档案,提供可靠的土地信息服务;- 推动土地市场化交易,促进经济发展。
3. 范围地籍调查的范围包括土地基本信息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3.1 土地基本信息调查- 土地位置、面积、地形等基本信息;- 用地性质、土地等级和土地利用状况等;- 与土地相关的地籍、地形图、卫星影像等资料搜集。
3.2 权属调查- 查明当前土地权属人及其权利状况;- 调查土地权属转用情况、地役权和抵押权等;- 确认土地权属归属并办理相关手续。
3.3 地籍测量- 进行现场测量,绘制详细的地籍图;- 标注地界、地形及相关建筑物等信息;- 完成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4. 方法地籍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档案查阅和测量绘图。
具体步骤如下:4.1 实地调查- 前期准备:了解调查区域的背景信息,制定调查计划,准备调查工具和设备。
- 实地勘察:到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相关信息,记录并拍摄照片。
- 数据整理:整理实地调查数据,核实和整合各类信息,建立数据库。
4.2 档案查阅- 查阅土地档案:梳理土地权属、转用、地役权等相关档案,获取土地历史信息。
- 验证权属关系:通过核对档案记录和实地情况来验证土地权属关系。
4.3 测量绘图- 地籍测量:利用测量设备进行地籍测量,测量地界、地形、建筑物等。
- 绘图处理:根据测量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绘图处理。
- 地籍图制作:根据绘图处理结果绘制和输出地籍图,并进行质量检查。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毕业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测绘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地籍管理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逐渐得以实现,从而形成了当代的地籍测量相关的完整理论和实践技术。
本文从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入手,依次介绍了地籍、地籍测量、地籍调查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了我国地籍测量的发展历史;单独介绍了数字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数字地籍测量的软硬件环境和野外数字地籍测量;第三章介绍了地籍测量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宗地图的制作、面积量算等;介绍了地籍测量的质量控制及检测评估;在论文的最后对地籍测量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字:地籍测量全站仪 CASS 地籍图宗地图which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cad aster surve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ies of cadastre survey, cadastres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lated history in our country. what's mor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the cad aster survey a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dastre survey is also emphasized. at last, summariz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cadastre survey are concluded.Key words:cadastre survey、total station、CASS、cadastral mapI陈文辉:地籍测量方案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解释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掌握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理解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地籍测量工作;•能够操作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能够处理地籍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体安排如下:1.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3.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4.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5.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籍测量的意义和应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具体操作;4.实验法:实地操作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地籍测量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地籍测量相关的论文、著作;3.多媒体资料:地籍测量的视频教程、图片等;4.实验设备: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报告,评估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摘要地籍测量方案实施步骤是首先进行土地的权属调查,解决纠纷;其次进行测区控制,建立控制网,进行施测平差;最后绘制地籍宗地图。
关键词地籍测量;权属调查;地籍勘丈
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094-02
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规范的测量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等,并确定其地类,同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
地籍测量是地籍信息系统的前期工作, 地籍测量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 因此对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
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勘丈、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 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
本文就地籍测量的实施步骤进行讨论。
1 权属调查
1.1 准备工作
在权属调查实施前,由当地人民政府发布有关权属调查公告,
在广播电视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各机关团体、住户正确理解本次权属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指定界线,做到准确无误,同时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分了区、街坊,并进行实地踏勘,确定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
1.2 实地调查
首先由当地国土资源局委托权属调查负责人确定宗地使用的指界人,并调查指界人身份,具备指界条件后,在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由邻界双方或多方确认界线和界址点位并签字认可,用油漆在距地面1米处喷涂油漆或埋设标志。
同时按地籍调查表逐项调查土地使用者名称、性质,上级主管部门、土地坐落、法人代表、宗地四至等相关内容,对于一宗地内有多户土地使用者时,分别调查其使用情况。
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局指示,本次地籍调查依现状进行,有争议界址出现时,调查人员实地解决,并将争议部位绘图,实地难以解决的报上级仲裁。
实地调查结束后逐项填写地籍调查表和绘制宗地草图。
1.3 宗地草图绘制
在实地进行权属调查认证后,用鉴定合格的50m钢尺进行实地勘丈,绘制宗地草图,绘制宗地草图依据实地位置按北方向绘制概略比例尺的图形,认真填写丈量依据,建筑构筑物线、门牌号及本
宗地的四邻关系等地籍要素,并标名设置界址点的预编号,本宗地及邻宗地预编号。
宗地草图绘制完毕后,按本宗地所在位置绘制本街坊宗地分布图,供以后绘制地籍图使用。
1.4 宗地号与界址点的编制
地籍调查时,应本着由西向东,自北向南的原则编号,宗地号应包括街区、街坊和宗地,如1-⑴-1,界址点也遵照本原则进行,界址点用1、2、3……n表示。
2 地籍控制测量
为了限制误差传递和误差积累,提高测量精度,地籍测量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来组织实施。
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也就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两步。
2.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坐标系统的选择
2)控制网的布设
(1)ⅰ级导线网布设方案;
(2)ⅰ级导线点选点与埋石;
(3)边长和角度的测定;
(4)导线网平差;
(5)地籍修测的首级控制;
(6)地籍修测的二级控制。
2.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为满足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需要,在一级导线网的控制下加密图根导线(附合导线或支导线),共布设一级图根导线7条41点,支导线及全站仪极坐标点146个。
其编号以n1,n2……等表示,用长约13cm~15cm,直径10mm的钢钉打入硬质地面作为图根点的标志。
3 地籍勘丈
3.1 界址点及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由于地籍测量为数字化成图,为便于室内成图,水平角、垂直角及距离用全站仪观测一回,然后将数据传输至电子手薄,再用所编定点测量程序算出所测点坐标,最后存储在电子手薄内。
在每个测站上设站观测时,都用观测平距与测站点定向点反算平距进行检测,其较差不应超过2cm,以保证待测点的精度。
由于地籍测量外业地物比较凌乱,因此外业数据采集采用无码作业,现场绘制草图,室内用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方法编辑成图。
3.2 绘制平面图
首先,进行数据通讯,将数据传入计算机,在电子手薄与计算机串口之间用电缆联上,再选用成图系统进行数据通讯,将数据传入计算机存入文件中;其次,定显示区,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第三,选用成图系统将野外测点的点号展绘在屏幕上;最后,根据野外作业时绘制的草图,将
屏幕中所有的地物绘制出来,将图形存储于平面图文件。
3.3 基本地籍图绘制
首先,打开已作好的平面图文件,选择成图系统生成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其次,依据权属信息文件,绘制出地籍图;第三,将宗地界址点号展绘出来,至此已生成地籍图;最后,在地籍图区域内加上方格网,将地籍分幅图存储于文件中,经过图幅整饰生成最终地籍分幅图。
3.4 宗地图绘制
在完成地籍分幅图之后,便可作宗地图了。
宗地图的内容除按《规程》规定外,界址点的编号是自“1”号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其界址点号与界址点成果表中的顺序号相同。
3.5 绘制地籍表格
1)界址点成果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利用成图系统绘制各宗地界址点成果表。
所成各宗地界址点成果表其顺序号与宗地图中的界址点号相同,以便于查找,对应。
2)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按街道将所有宗地面积全部列出,并在每个街坊最后列出本街坊面积,在每区最后列出本区面积。
3)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绘制出表格。
4 结论
地籍测量是一项工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的业务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是必要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工作流程,只有科学有序的开展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
经过对地籍测量方案的实施,明确地籍测量的目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对土地做出科学的界定,包括土地的范围、结构大小,使人一目了然,由此来开展国土的规划,对城市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范[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金其绅主编.地籍测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