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发展史共34页文档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类别之一,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墓室壁画和青铜器纹饰。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中的山水元素虽然比较简单,但已经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描绘的技巧。
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山水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类别。
在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并逐渐成为主题之一。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以线条勾勒为主,注重表现山水之间的距离和空间感。
到了唐宋时期,山水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在唐代,有名的画家王维和孟浩然等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气氛和意境,形成了唐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的山水画更加注重细腻的笔触和精细的表现,画家们通过运用水墨的不同深浅和墨色的渐变来表现山水的远近和层次感。
明清时期,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的画派和风格。
明代的画家沈周、文征明等人注重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意境,他们的作品以笔墨简练、构图严谨而著称。
到了清代,画家们更加注重山水画的写意和自由,形成了“四王”(四川画派)和“八大山人”等著名的山水画派系。
近现代以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许多画家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风格,融合了现代艺术的元素,使山水画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
总的来说,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精细的表现,再到写意的风格,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瑰宝,也为世界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表达艺术家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 原始时期: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原始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原始的绘画技法,刻画简单的山水图案,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古代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山水画逐渐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在唐代,山水画开始出现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技法。
著名的画家王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风格成为了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3. 宋代: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画家们开始注重表达自然的气息和景色的变化。
梁楷、范宽、郭熙等画家的作品成为了后世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4. 元代:元代山水画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著名画家赵孟頫提出了“以意传神”的绘画理论,强调画家的个人感受和创造力在作品中的体现。
5. 明代:明代山水画的发展受到了文人画的影响。
文人画强调个人情感和意境的表达,画家们常常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诗文,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内涵。
著名画家祝允明、唐寅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6. 清代:清代山水画在技法上更加精湛,画家们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
著名画家石涛、郎世宁等人的作品在清代山水画中占据重要地位。
7. 近现代:随着西方绘画的引入,山水画也开始融合了一些西方绘画的元素。
现代山水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等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结起来,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简单的图案描绘到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艺术家对自然的表达,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山水画简述
马远《梅石溪凫图 》 马远《踏歌图》
《溪山清远图》, 夏圭,长卷,纸本。 纵46.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横889.1厘米
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画,由 于北宋文人画家的努力,进 行新的尝试,由以往注重写 实、客观再现山川景物,逐 渐向注重写意、忽视形似、 强调表现艺术家主观感受的 方向发展,创造出了新颖的 风貌,从而使中国山水画艺 术能更加细腻地表达出艺术 家的主观感受,更加充满了 诗歌的抒情意味。
《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墨笔 纵165.2厘米,横77.2厘米
董源、 巨然的作 品以道和 禅为审美 境界,散 淡幽远, 纯净内敛。 是后世文 人画的楷 模。
山水册(局部) 五代 董源
荆浩《匡庐图 》
荆浩长期隐居在太 行山的崇山峻岭中,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 派,所作山石或方 或圆。皴染兼备。 北宋的北方山水, 善画全景式作品, 气势雄伟,形神兼 备。
《 雪 溪 图 》
王 维
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北方,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
在江南,以董源、巨然师徒为代表
《匡庐图》 荆浩
荆浩为五代后梁时 代的儒生,因避战 乱隐于太行山洪谷, 擅画云中山顶,四 面峻厚,气势磅礴, 深得北方气象。他 运用坚劲而密集的 皴法,恰如其分地 表现出山石的凹凸 明暗和纹理结构, 并以虚实浓淡变化 多端的水墨创造出 富有质感的画面, 表达了既雄伟又深 远辽阔的意境,有 “全景山水”之称。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 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 晦。”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 如睡。”
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发展史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1、魏晋时期 2、隋唐时期 3、唐宋时期 4、元明清时期 ——萌芽 ——独立 ——高峰 ——主流
中国山水画
•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 山水画简称 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 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时趋于成熟,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 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 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 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 在改造中国画之前的又一位有意义的探索者是黄 黄 宾虹。这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家,晚年提出了较为 宾虹 系统的美学理论,其“自然是法、写吾人生、内 美静参、山水作字(五笔七墨)、不泥于古、变 革自立”的一家之言,是东学西渐后民族自信的 取向。岭南画派的代表高剑父 高剑父,则于“折中汉洋” 高剑父 的日本绘画中汲取了营养,其《风雨同舟》明显 拉开了与传统的距离,他的革命的英雄主义理想 亦影响了一代人。应该说,黄、高的实践让人窥 测了中国山水画新的革命。
北宋)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南宋
• 在荆浩开辟北派山水的同时,董源开辟着南派山水。 • 南宗之法也是双眼对自然观看的结果。江南水色清幽淡雅,气象 有别于太行或关陕峻岭。其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的草木泽 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均象喻着另有一番 天地。 • 在这番天地中,起法于慧能 慧能的六祖革命使南禅的美学思想渐成主 慧能 体。虚空明境的审美意趣,淡若似水的逸品追求,娱情遣性的为已抒 发,一时成为士者的观照。王维以明心观性为逻辑起点,引禅入画, 率先以水墨之法表现了净心顿明的空浩之境。“逸”第一次与“神” 并肩成为最为重要的美学范畴。王维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以诗为画, 禅意澄明,给人一种自娱田园的怡静,意象远逸画外,颇耐咀嚼。二 是水墨为法,墨的秩序法则第一次提到艺术的高度,用水样情调体诗 样禅意,诗情画意可谓由此而生。鉴于摩洁极高的文化修养,因此其 所为笔墨一直成为后来文士的崇尚。山水画做为“为己”文章,文人 画作为“为己”逸致,可从摩洁始。水墨文章从这一刻起,已标为圣 者说,成为人们至今参悟的模板。 • 完成水墨系统化集成的是南唐北苑使董源。董北苑以江南景色为 画图,开“平淡天真、融浑静穆”的南派师法。若说影响,可称五代 以来皴法体系的始鼻祖(集大成者)。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绘画表现山水的漂亮和壮丽。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1. 古代山水画(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古代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主要以绘制宫殿、园林和山川为主题,以传达皇家的权威和壮丽。
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和《千里江山图》。
2. 唐代山水画(公元7世纪-公元10世纪)唐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唐代,山水画开始注重对大自然的真实描绘,强调山川的形态和景色的表现。
著名画家王维的作品《竹里馆》和《鹦鹉洲》代表了唐代山水画的风格。
3. 宋代山水画(公元10世纪-公元13世纪)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更加注重细腻和写实,画家们通过运用墨色和线条的技巧,展现出山水的深远意境。
著名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和马远的作品《水墨山水图》是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4. 元代山水画(公元13世纪-公元14世纪)元代山水画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新的风貌。
元代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神奇,画家们运用鲜明的色采和夸张的构图,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5. 明代山水画(公元14世纪-公元17世纪)明代山水画在元代山水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明代山水画更加注重表现山水的意境和内涵,画家们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山水画作品。
著名画家沈周的作品《水墨山水图》和仇英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代表了明代山水画的风格。
6. 清代山水画(公元17世纪-20世纪初)清代山水画在明代山水画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清代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意境温和概,画家们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精致的构图,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作品《溪山行旅图》和石涛的作品《水墨山水图》代表了清代山水画的风格。
总结: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等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历程

目 录
• 起源与早期发展 • 中期兴盛与变革 • 晚期成熟与风格多样化 • 近现代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与传承
01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起源时间
代表人物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
顾恺之、宗炳等画家被认为是山水画 的创始人,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早期山 水画的风格和特点。
山水表现力
代表画家
唐代山水画在表现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层次感, 将自然山水的美妙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维、张璪等。
宋代的变革
总结词
宋代山水画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变革,形 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创新与变革
宋代山水画家在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变革, 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局限,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境界。
起源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巨大 变革,玄学盛行,文人阶层逐渐形成, 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山水画 应运而生。
早期发展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熟, 出水
墨山水两种风格。
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山水画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太 行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
风格特点
宋代山水画风格多样,既有雄浑壮阔的山水画卷,也有清新秀美的田 园风光,表现了画家们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代表画家
郭熙、米友仁等。
03
晚期成熟与风格多样化
元代的文人画
总结词
元代文人画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强调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画为主,注重笔墨意趣和情感表达,强调个人风格和意境的 营造。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有黄公望、倪瓒、王蒙等,他们的作品多表现隐逸 情怀和自然之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以下是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山水画(公元前206年-公元618年)古代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壁画和绘画传统。
在此时期,山水画主要以描绘山川河流、植物和动物为主题,追求形象的写实和自然的表现。
2. 唐代山水画(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在此时期,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壮丽,追求大气磅礴的意境。
代表作家有王维、李思训等。
3. 宋代山水画(960年-1279年)宋代山水画以北宋的“北宗”和南宋的“南宗”两大流派为主。
北宗注重山水的写实,南宗则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和抒情。
代表作家有范宽、郭熙、马远等。
4. 元代山水画(1279年-1368年)元代山水画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元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奇特和神秘,追求笔墨的奇妙变化。
代表作家有赵孟頫、黄公望等。
5. 明代山水画(1368年-1644年)明代山水画继承了元代的传统,但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明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光影和氛围,追求细腻的笔墨和精神的抒发。
代表作家有沈周、文徵明等。
6. 清代山水画(1644年-1912年)清代山水画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空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淡雅和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石涛、郑燮等。
7. 近现代山水画(1912年至今)近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山水画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绘画技法和观念来表现山水,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总结: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近现代,山水画家们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表现,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不论是追求写实的古代山水画,还是追求意境的宋代山水画,亦或是追求情感表达的近现代山水画,都展示了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价值。
用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史共34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用的中国水画发展史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江南秀丽 的风景便成为宫廷画师们摹写的 对象。
❖ 江南山水以疏淡奇秀见长,与北 方雄浑壮伟之势不痛,为了展现 江南烟笼雾罩、清旷空灵的美景, 画家马远创造了布局简妙、以偏 概全的方法,将复杂的自然景色 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和剪裁, 使主题表现得集中而突出。
❖ 到了东晋,山水画才得以发育滋长。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凡画, 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可见,此时山水画已与人物画并论,初步 独立成为绘画的一个门类。
❖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开山水画专论之先河,宗炳的《画山水序》、 王微的《叙画》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专著。他们提出了山水画有它自 己的功能,那就是使人精神愉快,肯定了山水画具有的审美作用。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
❖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的彩陶图案中,就能找到起伏的山川纹、水波纹,这些纹样用 笔飞动流畅,描线娴熟奔放,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与装饰性,这是古代人 们对自然山川的体验。
❖ 但从汉魏壁画看,山川景物还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只能约略窥见其 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 山石与任务大小比例不合,树木造型尚处于稚拙阶段。
❖ 米芾、米友仁父子创造的“米氏 山水”便是这种转化过程的重要 表现。他们擅长“墨戏”,善用 多层烘染和卧笔横点成块面,使 水墨画的积墨、破墨、渍染、渲 染等技巧得以充分发挥,达到云 山空濛、烟云幻灭的效果。这种 不求形似而求神韵的画法,为后 世文人画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 李唐,北宋山水画风向 南宋画风过渡性的关键 人物。作品雄浑坚实、 刻画繁复、细致精到。 北宋亡后,辗转来到南 方,画风也开始转变, 以水墨淋漓一挥而就的 “大斧劈皴”表现岩石 雄壮坚实的形质,气势 磅礴,开创了豪放简括、 水墨苍劲的山水画风。
❖ 北宋初年水墨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有齐鲁画 派的李成、关陕画派的范宽。
❖ 李成善画烟林平远 之景,变雄劲、深 厚为清旷萧疏。
《读碑窠石图》 李成
❖ 范宽喜用全景式构图, 常以雄壮陡起的巨峰为 主景,环之以群山、坡 地、林木和瀑流,点缀 以行旅、渔舟、寺观、 栈道和山居,气格雄阔 壮美,深厚峻拔。笔法 苍老势劲,树石刻画精 谨,皴法多用雨点、解 索,画面墨色森然,真 实地再现了中原一带峻 厚巍峨、土质干燥的山 岳面貌。
《匡庐图》 荆浩
❖ 董源的山水,好 以淡墨轻岚写出江南平淡天真只趣。尤擅 长用披麻皴,线条圆润细长,如麻线下披,并缀以点子皴, 描绘出江南山峦土厚林茂、草木花滋的特色。山水之中又以 人物渔舟点缀其间,人物工细设色,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 了无限生机。
《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
宋辽金时期的山水画
❖ 北宋时期,反映自然美的山水画空前兴盛。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
❖ 李思训父子在形式上 进一步发展了以山水 为主体、人物为点景 的格局,采用青绿勾 斫,开创了“青绿为 质,金碧为纹”的 “金碧山水”画,亮 丽壮观,工致动人, 把传统的色彩表现形 式更进一步发挥得绚 丽灿烂。
❖ 王维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进行绘画创作,山水以渲染为主, 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即便设色,也讲究自 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多描写自身生活的 环境,表现了恬淡闲居的生活理想,被苏东坡称为“画中有 诗,诗中有画”。
《雪溪图》
王维
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北方,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 ❖在江南,以董源、巨然师徒为代表
❖ 荆浩为五代后梁时代的 儒生,因避战乱隐于太 行山洪谷,擅画云中山 顶,四面峻厚,气势磅 礴,深得北方气象。他 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 的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 并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 的水墨创造出富有质感 的画面,表达了既雄伟 又深远辽阔的意境,有 “全景山水”之称。
《溪山行旅图》 范宽
❖ 北宋中期郭熙的山水, 以幽奇神奥取胜,布 置巧妙,变化多端, 画山石形如“鬼面”, 皴如“乱云”,写瘦 树枯枝,妆如“蟹 爪”。
《早春图》 郭熙
《春山瑞松图》 米芾
❖ 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画,由于北 宋文人画家的努力,进行新的尝 试,由以往注重写实、客观再现 山川景物,逐渐向注重写意、忽 视形似、强调表现艺术家主观感 受的方向发展,创造出了新颖的 风貌,从而使中国山水画艺术能 更加细腻地表达出艺术家的主观 感受,更加充满了诗歌的抒情意 味。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标志 独立山水画出的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便形成了“青绿山水”,成为 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
❖ 在唐代艺术整体繁荣的局面下,山水画也步 入成熟阶段,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 流派。一是以唐宗室武将李思训、李昭道 (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 是以文人士大夫王维(世称王右丞)为代表 的水墨山水。
❖ 马远的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 使之空旷邈远,给人以遐想的余 地,具有诗一般的境界,突破了 前人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章法,人 称“马一角”。
❖ 在笔法上,马远以饱蘸墨汁的大 斧劈皴法表现坚实奇峭的巨壁山 崖,造型棱角分明、刚劲挺直。
《踏歌图》
马远
元代的山水画
❖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大部分汉族文人士 大夫在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主要借 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给元代绘画带来了以文人画为 主流的重要转折。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水画
❖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 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中 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绘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绘画创 作活动十分活跃,南北画家汇集京都,提供 了相互切磋技艺的良好条件,不同题材和种 类的绘画开始出现,一些画家开始从事独立 的山水画创作。
❖ 元初以钱选、赵孟頫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 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形成了元画 的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