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摘要:一、引言:中国美术的定义与特点二、古代美术:中国传统美术的起源和发展1.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创作2.夏商周时期的美术特色3.汉代美术的繁荣与创新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风貌5.隋唐时期的美术高峰6.宋元明清的美术传承与变革三、现代美术: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创新1.20世纪初期的美术革命2.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立与发展3.抗日战争时期的美术创作4.1949年后的中国美术变迁5.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改革开放6.当代中国美术的多元化发展四、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的学术价值与影响1.央美版教材的编写背景与目的2.教材的学术特点与创新3.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的地位4.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贡献与启示五、结论:中国美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正文:一、引言中国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它既有与世界艺术相通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
二、古代美术1.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创作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阶段。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以陶器、石器、玉器等为载体,表现出神秘、古朴的风格。
2.夏商周时期的美术特色夏商周时期,美术发展逐渐繁荣。
青铜器、玉器、金器等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与宗教信仰。
3.汉代美术的繁荣与创新汉代美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实现了繁荣与创新。
壁画、画像石、木雕等作品展现出丰富的题材和高度的表现力。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风貌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均有显著成就,宗教美术尤为突出。
5.隋唐时期的美术高峰隋唐时期,中国美术迎来了高峰。
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均有杰出作品,如《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
6.宋元明清的美术传承与变革宋元明清时期,美术在传承中谋求变革。
绘画、书法、戏曲等领域的发展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国画简介介绍

未来展望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未来,中国国画将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继续发展。通过结合现代技术和传统技巧,国画将焕发出 新的生命力。
国际交流与推广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国画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播,进一步提高其在国际艺术 界的影响力。
05
中国国画鉴赏与收藏
鉴赏标准与方法
气韵生动
国画追求意境和神韵,气韵生动是首 要标准。鉴赏时需观察画面的整体氛 围,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构图巧妙
中国国画在构图方面注重 巧妙布局,通过虚实相生 、藏露结合等手法,使画 面更加生动有趣。
代表作品分析
《清明上河图》
这幅作品以城市风光为描写对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繁荣与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 。
《庐山谣》
这幅作品以庐山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
构图布局
国画构图讲究章法,通过画面元素的 排列和组合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鉴赏时需分析画面的构图、透视和比 例关系。
笔墨技巧
国画注重笔墨运用,通过笔触、墨色 变化展现画家的功力和风格。鉴赏时 需仔细观察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 等变化。
主题与意境
国画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 ,通过描绘自然或人物形象表达画家 的思想和情感。鉴赏时需理解画家的 创作意图和主题内涵。
墨
墨是中国国画中重要的绘画材料 ,常用的墨有油烟墨、松烟墨等 ,不同的墨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 范围。
宣纸
宣纸是中国国画的主要绘画载体 ,常用的宣纸有生宣、熟宣等, 不同的宣纸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 范围。
技法与材料的结合
笔法与墨法的结合
在国画中,笔法和墨法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 画面效果和情感表达。
中国绘画史的发展

中国绘画史的发展
中国绘画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
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
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五代时期的绘画

富 贵 图
13
黄筌画派
写 生 珍 禽 图
黄筌画派,代表画家黄筌。黄居西蜀画院统治 地位, 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 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北宋郭若虚在 《图画见闻志》中指出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 瑞鸟 ,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此派 画法,以细挺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填彩,即 所谓“钩填法” 。后人评为“钩勒填彩旨趣浓 艳”。
目录
CONTENTS
01
五代十国绘画简史
03
花鸟画及人物代表
02
山水画及人物代表
05
石窟壁画
04
人物画及人物代表
3
01 五代十国的绘画简史
五代十国各个地区之间由于历史地 理及政治上的种种原因,绘画的发展 是不平衡的,但彼此之间互相影响, 画家和作品交流的现象从未间断。 五代绘画艺术最发达的地区是西蜀和 江南。发达的原因是经济的繁荣。 南唐和西蜀为了使文学艺术人才集中, 成立画院,使民间画家的地位得到提 高,便是运用政治力量影响艺术发展 的一例。
周文矩
顾闳中
顾闳中江南人,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 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 为《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 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据 《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 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 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作品造型准确精微, 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 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 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02 山水画及人物代表
五代山水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不懈的探求,取得比人物画 更为突出的成就。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 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 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事件。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 一的"皴法"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墨法逐渐丰富,笔墨成了 画家们的自觉追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的山水画已发展成熟。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父亲》作者简介:罗中立,1948 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 下学画, 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 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 1981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 1983年赴欧洲考察学习,1998年开 始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偌大的中国,一张饱含隐喻的农民 肖像曾经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强烈的轰 动:在当代美术史上,除了文革时期 有几件表现领袖丰功伟绩的作品外, 直至今日尚未再有任何绘画作品能比 《父亲》赢得更多的受众和共鸣:就 这点而言,人们对作者罗中立及《父 亲》这件作品的厚爱是不言而喻的。
潇潇暮雨 傅抱石
傅抱石《丽人行》
此幅创作于1944的《丽人行》,是傅抱石人物画中少有的宏幅长卷 之一,亦是其代表力作。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丽人行》。
罗中立《父亲》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油画作品 《父亲》。这张作品想必同学们在 中学时也见到过,那么请你谈谈你 的感受吧。说不定很多同学谈到的 准是这位农民父亲让人感动的脸。 罗中立这幅《父亲》的原型是一位 守粪农民。巨大的画幅和超级写实 手法描绘的“父亲”脸上的皱纹当 时震撼了全国人民。的确,多少人 在这幅画前端详着这位农民父亲时 思绪万千、热泪滚滚,产生出深深 的遗憾、惭愧与负疚之感。该作品 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以纪念 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 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 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我国美 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五代两宋时期美术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八、明清时期美术
唐代国势强盛,给绘画发展造成十分有利的条件。 风格技巧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1、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下面是著名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简史

版画艺术的发展源流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 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 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 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 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 经》卷首图,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 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 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李 桦 《 怒 吼 吧 中 国 》
胡一川《到前线去》
•作品反映 了全民族 的愤怒和 反抗日本 侵略者的 急切要求
藏族女孩
这幅作品把中 国版画的语言 提高到了一个 新的层面,为 创作版画的新 的名族形式作 出了努力。也 是我国水印版 画的精品。
水 印 木 刻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简史
•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 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 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 艺术效果。 •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 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史 一 、初创期-----唐代
唐代的木刻主要是为 佛教服务的,而木刻 主要是反应佛经的情 节,宣扬宗教思想。 当时宗教的兴盛推动 印刷业的发展。 型线佛 ,描画 色阳版 彩刻画 单法采 一,用 ,强工 搭调整 配线细 柔条腻 和造的 。
中国美术简史

人
人
物
物
龙
御
凤
龙
帛
帛
画
画
三、秦汉时期美术 绘画在秦汉时期已从先秦的装饰功能中摆脱出来,
发展成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
武氏祠画像石 荆轲刺秦王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会功
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女史箴图(部分) 顾恺之
五、隋唐时期美术 唐代国势强盛,给绘画发展造成十分有利的条件。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一)
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美的首要特征,是具有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的魅力; 从这一特征出发,美的形象总是耐看的,总是令人过目不 忘的,总是令人心花怒放的。美是和谐的,美从对立的统一中求得 和谐。因此,我们在观赏美术作品时,应该尽情地去享受它为我们 创造的优美情趣和意境。
黄铁山水彩画
六、五代两宋时期美术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八、明清时期美术 唐代国势强盛,给绘画发展造成十分有利的条件。
风格技巧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1、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下面是著名中国画《江山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
这样巨大幅面的山水画高5米半、宽9米,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在一幅画面上同时表 现出我国幅员辽阔、气势雄伟的壮丽山河,也是前人从未尝试过的。我们看到画面上一 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普照着大地;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浩浩瀚瀚,郁郁苍苍。其下飘 然的烟云,回绕着整个大地。古老的长城,奔腾的黄河,婉蜒的长江,世界屋脊的珠穆 朗玛峰,都形象地跃然于画上。近景是一片青绿的丛山,其间点画了华茂的树木。在画 中似乎描绘了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但仔细看,又不完全象五岳,这是作者 巧妙的立意,请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吧。总之,这幅画充分展现了祖国江山的雄壮、 辽阔,富有时代新意,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江山如此多娇》气魄之大,意境之新,布 局之美,真是令人称绝。两位画家将中国传统山水画避世的清高转变为紧密结合现实的 歌咏,成为中国山水画改造的典范。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蜀
宫
• 年年斗绿与争绯。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徐 渭 《 牡 丹 蕉 石 图 》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黄筌 《写生珍禽图》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徐熙 《雪竹图》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七、两宋时期的绘画
1、宋代山水 宋代山水画为百代师法,或写齐鲁一带寒林雪
景,或写川陇一带雄山大川,或写江南一带烟烟雨 云山,皆取材于自然更超乎自然。
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山水画中 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 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写实风景画 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欣赏和理解中国山水画的一 个重要方面。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周昉《簪花仕女图》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2、山水画
隋至初唐的 青绿山水
• 展子虔 《游春图 》标志着中国山 水画已由“人大 于山,水不容泛 ”作为人物配景 的稚拙阶段,进 入了成熟阶段 。
• 唐人说他的画有 “远近山水,咫 尺千里”的气势 。这幅画被评家 认为“开青绿山 水之源“的重要 作品。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这一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绘画特点: 1、产生了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家。 2、宗教美术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产生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其中,最著名
的是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理论。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 1、佛教题材的壁画
• 右上为《鹿王本生图 》 • 右下为《尸毗王本生图 》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2、山水画
五代山水画成绩斐然,南北两种画风正式确立, 笔法墨法大体具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1.上古绘画(先秦、秦汉时期)
魏晋以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多是在岩壁和器物上作画,服务于礼教。
2.中国画样式的确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发展是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渐渐摆脱了各种羁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顾恺之:东晋画家。
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主张,至今仍成为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指导纲要。
顾恺之第一次提出“凡画,人最难”的观点,将绘画引导到人的精神
表达之高度。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列入传记的画家,也是有画迹,画论著
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著名画家。
与其弟子陆探微,南朝齐梁之际的张僧繇,盛唐时
期的吴道子一道被尊为“画家四祖”。
谢赫: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画家和理论家。
首次在其著作《画品》中总结“六法”,标志着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确立。
“六法”是绘画创作要求和评定标准的六个范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位置经营、传移摹写”的准则。
《画品》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评论画家及其创作风格的著作。
中国画中主要门类之一的山水画,在此时期开始渐次独立形成。
隋代画家展子虔所做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类进入中国画的殿堂。
3.中国画特殊语汇体系的完成(唐宋元时期)
1)从初唐到宋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完善的时代。
“唐工宋巧”。
(1)唐代
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的人物画家,有“丹青神画”、“冠绝古今”之誉。
传世之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吴道子: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善于处理各种题材,绘制过大量的壁画,亦兼工雕塑,对唐代画风影响极大。
有后世人摹本《天王送子图》。
张萱:玄宗时代的著名画家。
著名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晚唐画家,善画贵族妇女,严装华饰,雍容丰满,且注重仪态表达。
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可被视为唐代仕女经典绘画的精品。
(2)唐末五代至宋代是绘画重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山水画的几位大师,也形成了花鸟画的重要派别与风格,人物画亦有相应的发展。
山水画:五代至宋初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位画家为山水画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基本完善了山水画中最重要的笔法——皴法的探索和总结,在擦、染方面,
也有不用程度的创造与突破。
北宋的山水画充分发挥了各种皴染的技巧,将中国山水画那种宏大的把握能力发展
到极致,在北宋画家李成与范宽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
“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花鸟画:五代时期是花鸟画发展并形成流派的重要时期。
宫廷画院对花鸟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花鸟画开山鼻祖黄筌,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有着高妙的写实技巧。
五代南唐金陵布衣徐熙。
独创“落墨法”,为后世“没骨法”开创先河。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是院体花鸟的代表作品。
“院体画”精美豪华,雅致细腻。
人物画:五代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周文矩,为人物画描写现实生活做出开拓性贡献。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为古代历史人物画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
该图以手卷的形式展示出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与民
情风俗,画法精炼,布局讲究,将宏伟场景展示得有声有色,为人类绘画史上少有的描绘巨大场景之典范佳作。
写意画:强调艺术家的审美自觉性。
南宋写意画家梁楷,在笔墨上有重要创造,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2)元代
画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笔墨等绘画基本元素的普遍重视与绘画寓意精神的深入挖掘两方面。
把诗、书作为绘画语言,使书画再度合流,把文人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代表人物:赵孟頫。
“元四家”(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
4.万变不离其宗(明清时期)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代表了明代画坛的主流。
董其昌:一个在绘画与理论两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堪称晚明画坛之盟主。
他诗文书画俱佳,追求儒家“中和宽厚”的气象,论画标榜“士气”,以佛教
禅理喻画理,立南北宗之说,崇南贬北。
徐渭:在水墨大写意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的画具有“走笔如飞、泼辣淋漓”而“直抒胸臆”的特色。
明末清初的“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
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
文人画大普及,文人画突出了绘画对人生的造就与抚慰,这些仍是迄今为止对绘画观念的最高认识。
5.有得有失的近现代探索(三种取向)
1)学习西方的写实风格——徐悲鸿:坚持写实主义,主张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
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2)追寻西方现代风格——林风眠、吴冠中
3)继承中国绘画源流——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齐白石:一位全才画家,花、鸟、虫、鱼和人物,无一不精,绝不蹈袭前人。
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
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
黄宾虹:不但善画,且画学理论极精,创“五笔七墨”之说。
代表作《山林秋色》。
潘天寿: 擅长山水和花鸟,兼擅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