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饮加减案例

天麻钩藤饮加减案例
天麻钩藤饮加减案例如下:
患者男性,56岁,患有高血压病8年,近3月头晕发作频率较前增多,伴
有夜间左侧肢体麻木感,活动后好转,胃脘部胀闷,反酸嗳气,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纳可,眠浅易醒。
舌暗红,苔黄,脉涩。
中医诊断:眩晕。
处方:钩藤15克、栀子10克、甘草5克、天麻10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川牛膝15克、丹参15克、夜交藤15克、石决明15克,7剂,
450ml水煎至200ml,早晚分服。
二诊:头晕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头部胀痛基本缓解,夜间存在左侧肢体麻木,少许口干,饮水量可,纳一般,浅眠,二便调,胃脘部胀闷,反酸嗳气。
舌淡红偏暗,苔淡黄腻,脉弦涩。
辨证、治法同前,处方如下:处方:钩藤
10克、天麻1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黄芩10克、厚朴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30克、佛手15克、牡蛎30克、川牛膝15克、地龙10克,14剂,450ml水煎至200ml,分服。
三诊:偶有头晕发作,程度较前减轻,少许口干,无肢体麻木,饮水量较多,纳眠可,二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干,脉弦细。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请遵医嘱。
在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时,请注意药性以及个人的体质情况。
如病情未得到缓解或加重时请及时就医。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长期的血压升高。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麻钩藤饮是一种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由天麻、钩藤、酸枣仁等草药组成。
根据中医理论,该复方药物具有降血压、调节血管张力等作用。
为了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
本次观察对象为2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在40岁至70岁之间。
这些患者均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降压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如限制盐摄入、适量运动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天麻钩藤饮治疗。
观察周期为3个月,每月进行一次复查。
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每次复查时,进行指标的对比分析。
经过3个月的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如下。
在第一个月的复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分别为150±10 mmHg和155±1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舒张压分别为95±8 mmHg和100±10 mmH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率分别为80±6 bpm和85±8 b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分析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这说明该药物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而心率变化较小,说明该药物对心脏没有明显影响。
本次观察只是一项小规模的临床观察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观察结果。
还需要深入研究其具体的治疗机制,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2014-12-20 16:30:27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医方剂学七版)[组成]天麻(90g)钩藤(12g)生决明(18g)山栀黄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
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
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
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
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2.方论选录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
以天麻、钩藤、生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
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195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光慈。
【组成】天麻9g ,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煎),栀子、黄芩各9g ,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茯神即可)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症见头痛,眩晕,失眠,震颤,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为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
肝肾不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则头痛,眩晕;阳亢化热扰心,则失眠;风火内扰,则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平肝息风,兼以清降、补肾、安神。
方中天麻平肝息风止眩;钩藤清肝息风定眩,共为君药。
石决明长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助君平肝息风;川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直折亢阳,共为臣药。
益母草活血利水,与牛膝配伍以平降肝阳;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其本;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为佐药。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以平肝息风治标为主,兼以补益肝肾,清热安神。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者。
3.使用注意肝经实火之头痛,眩晕,不宜使用本方。
【功用鉴别】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均有平肝息风之功,同为治疗肝阳化风之头痛、眩晕的常用方。
但镇肝熄风汤是以牛膝为君,配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镇潜息风之力较强,而天麻钩藤饮则以天麻、钩藤为君,配伍栀子、黄芩、茯神、夜交藤等,重在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方歌】天麻钧藤栀决明,桑芩杜藤益牛神.息风清热补肝肾,头痛眩晕失眠宁。
【知识拓展】本方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为高血压头痛而设。
其创制者在学术上力主中西医汇通结合。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治疗机制、研究设计、基本情况比较、疗效评价指标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发现该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有一定优势。
随着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本研究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 高血压,天麻钩藤饮,硝苯地平缓释片,中医药,治疗机制,临床研究,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联合治疗,优势。
1. 引言1.1 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0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同样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更是相当高。
高血压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
如何科学有效地治疗高血压成为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逐渐受到广泛重视,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药物,能够较好地控制高血压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的现状,需要我们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1.2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方法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强调平衡人体阴阳、调理气血,旨在通过调整机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药物治疗采用的中药主要是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滋阴降火等功效的药物,如天麻、钩藤、黄芪等,这些药物多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长期服用不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天麻钩藤饮加减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药组成]天麻10克,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菊花12克龙胆草10克,赤芍15克,川断10克,夏枯草15克,青葙子15 克.苦丁茶10克。
[功用]平肝潜阳。
[主要症状] 头胀眩晕,面色红润,便干口渴,口苦心烦,性情急躁,睡少尿频,两腿无力,足凉。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本证系肝用上亢,气血上逆.上实下虚之象。
头胀眩晕、面色红润为气血逆于头部所致‘尿频足凉、下肢无力、头重脚轻乃下虚之候。
[适应证] 高血压病(头热足凉者)、青光眼等。
[加减法]失眠者加台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炒枣仁15克。
神经衰弱之天麻钩藤饮加减

神经衰弱之天麻钩藤饮加减
神经衰弱之天麻钩藤饮加减
孙明军、李海军医师(河南省巩义市中医院),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结合临床辨证治疗神经衰弱,取得满意疗效。
【绝技妙法】
根据孙明军、李海军医师的临床观察,本病以实证为主,即使兼有虚症也为本虚标实,以肝阳上亢,心肝火旺最常见。
治疗以平肝潜阳、清心泻火为主要原则。
【常用方药】
治疗方法:
天麻钩藤饮药物组成:天麻10g,钩藤15g,生石决明15~30g,栀子10g,黄芩10g,川牛膝10~15g,杜仲10g,桑寄生10g,夜交藤15g,益母草10g,茯神15g。
随症加减:
心肝火旺者合黄连解毒汤;痰热盛者合黄连温胆汤;阴虚加天冬、白芍、龟版。
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
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2个月。
治疗结果:
共治疗500例,痊愈296例,显效127例,有效64例,无效13例,痊愈率59.2%,总有效率97.2%。
对于兼见神疲乏力等脾气不足表现者,其病机也未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所致。
治以疏肝解郁,不可随便给予补气药。
兼见心悸不寐者,其病机主要为肝火引动心火,扰及心神,心神不安所致,治以清心泻火安神为主,一般不可给予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之品。
黄连解毒汤原为三焦热盛而设,历来被视为清热解毒类代表方,临床用于大热烦扰,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疽疔毒等热毒之证。
神经衰弱重症可见心肝火旺,在天麻钩藤饮中加入此方,可清心泻火,特别在治疗之初用之每可提高天麻钩藤饮之疗效,但不可久用,以免伤胃。
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一、疾病介绍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项疼痛、头痛、肩背酸痛以及手麻等症状,常见的分类为颈椎病性神经根病、颈椎病性脊髓病及颈椎病性神经痛等。
肝肾阴虚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分类,常表现为身体虚弱、头昏眼花、肢体无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与颈椎病有一定的关联。
二、疗法简介天麻钩藤饮是中医经典方,具有滋阴益肝、疏风活血、舒筋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头痛、肩周炎等疾病。
在加减运用方面,可根据不同病情和患者的体质来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三、临床疗效分析1. 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肝肾阴虚证颈椎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
两组均采用颈椎矫正康复训练和针灸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
疗程均为6周,每周2次,每次30分钟。
2. 结果分析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项疼痛、头痛、肩背酸痛以及手麻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也有所改善但程度较轻。
具体表现如下:治疗组对照组颈项疼痛13例好转8例好转头痛12例好转6例好转肩背酸痛14例好转7例好转手麻11例好转5例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
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不良反应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天麻钩藤饮治疗产生不良反应。
四、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结合颈椎矫正康复训练和针灸疗法治疗肝肾阴虚证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本研究样本较小,为了更准确的评估天麻钩藤饮的疗效,还需要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麻钩藤饮加减组成天麻10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煎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本方证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肝;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引血下行,为药引;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
现代应用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半身不遂、耳源性眩晕及神经衰弱有上述证候者;
加减法1.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胆南星6
2.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希莶草12
3.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茺蔚子10
4.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龙胆草10夏枯草15
5.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牡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