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新解|天麻钩藤饮

合集下载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名方名对】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2009年02月26日来源:《中国基层医生》〔组成?用法〕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怀牛膝30克,生赭石轧细30克,生龙骨捣碎15克,生牡蛎捣碎15克,生龟极捣碎15克,生杭白芍15克,元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捣碎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5克。

水煎服。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18克,钩藤后下12克,石决明先煎30克,山栀、黄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水煎服。

〔主治?方解〕镇肝熄风汤主治类中风证。

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所致。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红如醉,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口呙斜,甚至跌仆不知人事,或成偏枯,脉弦长有力。

因於肝肾阴亏,水不涵木,故出现阳亢风动之证。

风阳上扰,故见头晕目弦,脑热耳鸣,心烦面赤;肝阳上亢,肝气横逆,血随气乱,阻塞经络,或蒙敝清窍,轻则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重则突然昏仆,发生偏枯(即半身不遂)《素问?调经论》所谓:“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即是此意。

脉弦长有力,亦是肝阳上亢之象。

本方证之病机虽然是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但治证是以阳亢风动为标急,故宜急则治其标,立法以潜镇亢阳为主,兼以滋补肝肾。

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阳亢,并能滋养肝肾,为君药。

臣药为两组,一组是代赭石重镇降逆;生龙骨、牡蛎潜降肝阳,一镇一潜,共助君药潜镇气血上逆,平熄上亢之风阳,四药合用,可镇肝熄风,以治其标。

另一组是龟板、元参、白芍、天冬滋补肝肾之阴以制阳,肝阳不亢,肝风自熄,以治其本。

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单纯镇肝,则肝气受抑,影响其条达之性,不利於肝阳之平降,故佐以茵陈、川楝子、麦芽即可清泄肝阳之有余,又可疏达肝气,以顺肝性,使亢阳易平、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名方讲座】天麻钩藤饮

【名方讲座】天麻钩藤饮

【名方讲座】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一、概述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症治新义》。

原方组成: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水煎服。

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在被调查的名中医中有8位擅用本方。

主要为北京、广东、江苏、辽宁、陕西、天津、云南、浙江等地的内科医家。

本方治疗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震颤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

本方的应用指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头面部症状: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眼花或目赤,面部热赤。

②肢体症状:震颤,或半身不遂,或下肢浮肿。

③舌脉征象:舌质红,苔少,或苔黄;脉弦,或细弦有力。

④血压:收缩压一般在150~200 mmHg,舒张压100~140 mmHg。

在加减应用方面,有的加熟地、山萸肉、泽泻、丹皮、山药等,用于治疗肾病高血压;或加炒枣仁、淮小麦、炙甘草、龙骨等,用于治疗更年期心烦、失眠;或加石菖蒲、丹参、炒天虫、丝瓜络等,用于治疗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的中风后遗症;头痛甚者,加白芍、丹参、葛根等活血、升清之品;血压高者,加槐米、丹皮筹凉血活血药;血虚动风者,加炙龟板、炙鳖甲、麦冬、淮小麦等滋阴养血柔筋药。

方中各药的用量情况如下:天麻6~15g,钩藤10~30g,石决明15~30g,川牛膝10~15g,桑寄生10~15g,山栀10~12g,杜仲10~30g,黄芩10~15g,茯苓15~20g,夜交藤15~30g,益母草15~30g。

关于本方的使用禁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气虚、阳虚下陷及阴寒内盛者不宜用。

②血虚气弱之头痛、眩晕不宜使用。

③低血压状态不能用,血压低于130/80 mmHg不宜用,误用可引起血压过低。

④阴虚不寐,心肾不交者不宜用。

⑤外感风湿,清阳不升所致头痛,不宜使用该方。

二、各家经验■陕西·王朝宏【经验处方】天麻10~30g,钩藤10~30g(后下),生石决明20~60g(先煎),栀子10~20g,黄芩10~20g,牛膝10~20g,益母草10~30g,桑寄生10~30g,杜仲10~20g,茯神10~20g,夜交藤15~30g。

天麻钩藤饮配方及用量天麻钩藤治疗什么疾病

天麻钩藤饮配方及用量天麻钩藤治疗什么疾病

天麻钩藤饮配方及用量天麻钩藤治疗什么疾病
天麻钩藤饮这个中药方剂对于学过中医的人来说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如果能够将它根据诊断的症状进行加减的话,能够治疗很多种疾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天麻钩藤饮配方及用量,让我们对它有一个细致入微的了解,另外看看能够治疗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哪些问题?
一、天麻钩藤饮的配方及用量
天麻钩藤饮这是一副中草药,在中药的方剂中君臣佐使是主要构成,这一付药物中,君药就是天麻和钩藤,这两味药的作用价值比较大,所以用量上也是药方中最多的,天麻需要9克,钩藤则需要12克,两味君药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主导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这个药方中的臣药以及一些辅助性的药物,益母草和川牛膝都是臣药,两味臣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辅助君药发挥作用效果,益母草和川牛膝的用量都在12克左右,如果缺少了它们,药物发挥作用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还有黄芪、石决明等药物,这些药物的占比并不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中医就是讲究相辅相成的,每一味药物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如果缺少了的话,对疾病的治疗都不会有好的影响的,所以大家在用药的时候应该注意。

二、天麻钩藤治疗什么疾病
天麻钩藤饮这个药方能够调理很多方面的疾病,其中主要是针对肝脏和肾脏发挥功效的,很多人都会有肝郁气滞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难免会有生气,或者是身体中的毒素比较多引起的,肝气不足,肾气也就会有虚亏的症状,这时候身体中就会出现腹部胀痛,头晕头痛,气血不旺盛的问题,服用天麻钩藤饮后能够很好的得到改善。

以上给大家提到的就是关于天麻钩藤饮的配方和用量,以及天麻钩藤饮主要是治疗什么疾病的,但是只了解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了解到,在服用他的时候有哪些禁忌和副作用,这样才能
够做到更安全的用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案例

天麻钩藤饮加减案例

天麻钩藤饮加减案例
天麻钩藤饮加减案例如下:
患者男性,56岁,患有高血压病8年,近3月头晕发作频率较前增多,伴
有夜间左侧肢体麻木感,活动后好转,胃脘部胀闷,反酸嗳气,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纳可,眠浅易醒。

舌暗红,苔黄,脉涩。

中医诊断:眩晕。

处方:钩藤15克、栀子10克、甘草5克、天麻10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川牛膝15克、丹参15克、夜交藤15克、石决明15克,7剂,
450ml水煎至200ml,早晚分服。

二诊:头晕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头部胀痛基本缓解,夜间存在左侧肢体麻木,少许口干,饮水量可,纳一般,浅眠,二便调,胃脘部胀闷,反酸嗳气。

舌淡红偏暗,苔淡黄腻,脉弦涩。

辨证、治法同前,处方如下:处方:钩藤
10克、天麻1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黄芩10克、厚朴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30克、佛手15克、牡蛎30克、川牛膝15克、地龙10克,14剂,450ml水煎至200ml,分服。

三诊:偶有头晕发作,程度较前减轻,少许口干,无肢体麻木,饮水量较多,纳眠可,二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干,脉弦细。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请遵医嘱。

在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时,请注意药性以及个人的体质情况。

如病情未得到缓解或加重时请及时就医。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2014-12-20 16:30:27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医方剂学七版)[组成]天麻(90g)钩藤(12g)生决明(18g)山栀黄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

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

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

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

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2.方论选录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

以天麻、钩藤、生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6]10.1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君药天麻能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其所含天麻素可明显降低谷氨酸造成的神经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天麻可维持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LPO生成,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脑细胞,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天麻乙醇提取物乙醚部分大剂量可减少全脑缺血引起的CA1区海马趾神经的损伤,天麻注射液以及所含天麻多糖、香草醇、香草醛等多种成分均有镇静、镇痛作用,延长水合氯醛及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与柳贲妥钠有协同作用;香草醛等能有效地抑制脑部癫痫放电,抑制杏仁核点燃效应的全身阵挛发作,显著改善脑电活动,产生抗癫痫作用;天麻醇提取物还有抗眩晕作用;天麻甲醇提取物乙醚部分可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水平降低,使脑中因惊厥升高的过氧化物水平恢复正常;天麻可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DA、NA的重摄取和储存,从而使脑内DA、DN含量降低;天麻在体内先分解为天麻苷元,而天麻苷元与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结构相似,能与天麻内苯二?受体结合而发挥镇静、安神、抗惊厥等作用;天麻可通过中枢不同区域的儿茶酚胺含量而制止癫痫发作,改善大脑皮层功能状态,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天麻素可维持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LPO生成,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脑细胞,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钩藤以及其所含的吲哚类生物碱像天麻一样通过调节中枢多巴胺系统而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钩藤甲醇提取物能有效地保护脑缺血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所造成的损伤;钩藤碱能降低脑内NO生成,增加缺血再灌注大脑组织中SOD、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NO和MDA的含量,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起到保护作用;钩藤水提取物以及所含氧化吲哚碱通过阻止Ca2+内流能对抗谷氨酸诱发的神经细胞死亡;其所含逢籽嗪甲醚通过对5-羟色胺神经元系统5-HT2A受体的阻滞和兴奋5-HT1A受体而可抑制抽搐反应。

臣药石决明虽然文献无对神经系统功能记载,但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牛黄酸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锌、镁、铜、铁、铬、钛、锰、镍、锶等,这些元素在维持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及心血管功能等多方面上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详见镇肝熄风汤一节)。

天麻钩藤饮方歌方解,方剂组成是什么

天麻钩藤饮方歌方解,方剂组成是什么

天麻钩藤饮方歌方解,方剂组成是什么
天麻钩藤饮方歌是天麻钩藤益母桑,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良。

天麻作用是息风止痉,平肝,通络,钩藤的作用是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方剂组成有天麻钩藤石决明等。

方解:天麻钩藤饮药方中,天麻、钩藤、生石决明这三味是主药。

方中又以杜仲、寄生滋补肝肾,可使肝阳得以潜藏、不再浮越。

黄芩、栀子清热降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

茯苓、夜交藤安神定志,为方中佐药,以解失眠多梦之症。

益母草活血利水(使体内血脉通畅,促进水液循环),牛膝引药下行,与寄生、杜仲配伍可以加强筋骨、补肝肾的作用。

诸药合用,以平肝息风(调节肝的功能来祛除内风)治标为主。

组成: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盐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组成。

以上是天麻钩藤饮的方歌方解及组成,日常需注意饮食的清淡,慎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止饮酒或服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该药物。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因为
肝阳上亢所致,所以治疗高血压应该以平肝降压为主。

天麻钩藤饮是一方常用于治疗高血
压肝阳上亢证的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的组成为:天麻、钩藤、石菖蒲、赤芍、桂枝、白芍、茯苓、川芎、木通、甘草。

该方剂具有平衡心脑血管、调节血压的功效。

其中,天麻、川芎、甘草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可舒缓血管张力,放松血管壁,降低血压;钩藤有平肝降压的作用,可调整肝功能,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石菖蒲、赤芍、桂枝具有活血化瘀、平肝降压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瘀血,帮助调节肝脏功能;茯苓、白芍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可缓解水肿、体重增加等高血压的症状;木通有通便、利尿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的代谢
物质的排泄,减少血液中的毒素积累。

在临床实践中,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该方剂
能够有效地调整血压,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减轻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高血压的症状。

同时,天麻钩藤饮还能够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减少心脑血
管意外发生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新解|天麻钩藤饮
■邱礼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中医科主任
临床上较为常用、好用的方剂当中,“天麻钩藤饮”这个所谓用于“平肝熄风”的后世时方,是最能够清晰、准确地诠释中医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

中医认为肝属木,肝的性质像自然界的草木一样,始终处于不断生长、升发的状态,肝脏就像个皮囊,里面充满了温暖的肝血。

肝血一定是温暖的,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寒。

肝脏中只有充满了温暖的肝血,才能保持肝脏正常的升发、疏泄的功能,所谓的“体阴而用阳”。

而这种升发、疏泄的功能,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

可惜的是,在这个年代里,耗伤肝血的行为比比皆是,比如用眼过度、经常熬夜、嗜食辛辣烟酒、滥用药物、过度运动、长期焦虑愤怒等等,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伤肝的年代”。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肝脏中的阴血也会慢慢耗损,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

我们来看看天麻钩藤饮的构成:
1、补肾精(杜仲、桑寄生)
临床用于治疗肝脏问题的天麻钩藤饮,却没有一味标准的补肝血的药物,如当归、芍药、乌梅、酸枣仁等,它是从补肾入手,用了杜仲、桑寄生二味补肾药物,达到补肝血的效果,因为“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肾精是肝血的源头,肾精充足,肝血的化源才能充足,所以补肾从根本上解决了肝血不足的问题,此乃“开源”。

2、补心气(茯神、夜交藤)
因为肝血是产生心气(心血)的源头,所谓“木生火,肝为火之母”,如果心气(心血)不足,也会耗伤肝血,这是所说的“子病损其母、子盗母气”。

因此用了茯神、夜交藤来补足心气,防止肝血不必要的消耗,此乃“节流”。

3、清肝热(栀子、黄芩)
中医的肝脏,我们可以形而上的想象,就是一个皮囊,充满着温暖的肝血,这其中分成二个组成部分:肝脏中的阴血(或曰津液)和按比例蕴含其中的阳气(或曰相火),当阴血(或曰津液)损耗,蕴含在其中的、相应比例的阳气(或曰相火),就会逃逸出来,在肝脏这个皮囊中形成了病理状态的“郁热”,一定会影响肝脏正常的升发、疏泄功能,出现一些临床症状,一般多用栀子、黄芩、丹皮等来清郁热。

4、化血瘀(川牛膝、益母草)
肝脏中正常应该充满着肝血,一旦血虚则血瘀随之而来,一旦血瘀则水停随之而来。

所以就用川牛膝、益母草化血瘀、利水停。

5、平肝风(天麻、钩藤)
如前面所述,肝脏中肝的阴血(或曰津液)耗损,按比例蕴含其中的阳气(或曰相火)逃逸出来,形成了郁热,这个郁热本身也是越来越耗损肝的阴血,又使更多的郁热产生。

当肝脏内郁热产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冲开了束缚“流动”起来,这种郁热之气的流动就是所谓的“肝风”。

换言之,形成肝风的前提,一定是先有肝的阴血虚,然后“郁热”产生,最后才会有“肝风”的形成。

而天麻、钩藤是一对最正宗的平肝风的药物组合。

6、控节奏(生石决明)
这里的石决明(一定是生石决明),也具有清肝热的功效,其咸寒质重,最主要作用被认为是平肝、潜阳、熄风。

但所谓的“平肝、潜阳、熄风”?总有点难以理解透彻的感觉。

其实在内经中概括肝脏的特点为“木曰曲直”,可谓意简言赅,但道理却至简至深。

历年来中医著作对肝脏的“木曰曲直”解释得千奇百怪,大多不得要领。

其实我们去看看一棵大树的生长,就会很容易地理解“木曰曲直”的含义。

一棵大树,一定是直立向上生长的,这是肝木的升发功能,这是“直”;而剖开大树的横截面,你会看到一圈一圈的年轮,这就是
“曲”。

正常的树木,既不能过“直”(生长过快),也不能过“曲”(生长过慢),一定是在保持向上升发的同时,还要控制着升发、生长的节奏。

——这就是“木曰曲直”的含义。

东北有种植的一种杨树叫“穿天杨”,生长的非常快,几年下来就长得好高好高,这就是过度的“直”。

但其木质疏松,只能用于绿化或者做方便筷子,不堪大用。

还有一种松树,多年不生长,而且分叉着长,木质既细又硬,也没什么用处,过去多用于烧柴,这种是过度的“曲”。

由于天麻钩藤饮证的患者,由于肝血虚——产生郁热——日久生风,这个过程就是过度“直”的病变,需要用石决明来控制一下过度升发,恢复肝脏正常的“曲直”状态与节奏。

所以这首“天麻钩藤饮”,全面纠正了肝脏的病理状态,完全符合中医肝脏的病机,在临床上一旦对证,即有良效。

多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耳鸣、烦躁、失眠、多梦、心悸等具有肝血不足——郁热产生——日久生风的病变。

适应症非常非常广泛。

我在眼科临床上,一旦能明确所治疗的眼病,具有肝血不足——郁热产生——日久生风的病变,首先会考虑到天麻钩藤饮。

曾用于治疗过眼肌麻痹、黄斑水肿、干眼症、目眩、溢泪、老年迎风流泪等眼病。

作者简介
邱礼新主任中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于眼科名家唐由之先生;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10部。

专业特长
从事中医眼科临床30余年,精研《伤寒杂病论》多年,运用经方
与时方相结合,治疗部分常见难治性眼病,有较好疗效。

[ 责编:武玥彤 ]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