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体会

合集下载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一、天麻钩藤饮的药理作用天麻钩藤饮是由中药天麻、钩藤、黄芪、龙骨、牡蛎、地龙等组成的复方制剂。

天麻具有镇静、抗惊厥的功效;钩藤有清热、祛风、镇痉的作用;黄芪有益气固表、抗疲劳的作用;龙骨和牡蛎有平肝、降火的作用;地龙有清热、祛风、镇痉的作用。

综合药理作用来看,天麻钩藤饮具有镇定神经、平抑肝火、补益气血的作用,对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有着一定的疗效。

二、临床实践证实的疗效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的证实。

在临床上,许多医生通过对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患者常见的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在服用天麻钩藤饮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而且,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可以看出天麻钩藤饮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将高血压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些临床实践都表明了天麻钩藤饮在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在临床上,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剂量,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和方法。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患者服用天麻钩藤饮期间,需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调整好作息,保持情绪稳定。

还需要遵循主治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完成全程治疗。

四、中医药辩证治疗的优势中医药辨证治疗在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提倡辨证施治,根据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强,疗效显著。

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调整患者的体内环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缓解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症状。

而且,中医治疗方法独特,辩证施治灵活多样,采用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是中医药传统疗法的一种典型体现。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高血压病已经可用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但是一些患者或者对药物有过敏反应或者对药物存在依赖性而不愿意长期口服药物。

因此,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天麻钩藤饮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方剂,它由天麻、钩藤、黄芩、黄连、蒲公英、茯苓、泽泻、赤芍等中药组成。

前人已经证实,天麻钩藤饮具有清热利水、降压镇静、祛风解毒等功效。

然而,该方剂的具体应用和剂量范围仍需研究,本文旨在探究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

1. 方法1.1 选取标准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在某医院门诊就诊并被确诊高血压的患者。

根据这些患者测量的血压是否达到标准,由医生记录数据并进行诊断。

选取患者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山楂泻心汤、中成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天麻钩藤饮和山楂泻心汤用于比较传统中药的效果,中成药用于比较西药的效果,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用于确定剂量范围和方剂的应用。

1.3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患者使用治疗方案前后的血压数据,计算每个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

将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效果。

2. 结果2.1 参与人群情况选择100例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按照50/50的比例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另一组使用山楂泻心汤治疗。

另外,我们从门诊急诊或者其他渠道收集100例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

2.2.1 天麻钩藤饮组经过治疗4周,天麻钩藤饮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比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5.6mmHg和16.3mmHg,总有效率为86%。

2.2.2 山楂泻心汤组2.2.3 中成药组3. 讨论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佳,山楂泻心汤组次之,中成药组效果最差。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组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认为天麻钩藤饮具有显著的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效果神速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效果神速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效果神速60年前,一张降血压验方扬名天下!效果不逊西药,今天少有人知此方经过证实,对高血压的疗效是比较喜人的。

而且就症状改善和提高患者自身感受方面来讲,它还优于部分西药。

闲言少叙,先把组方告诉你——准备天麻9克,钩藤12克,生决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到3次服用即可。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

此方的提出,还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确切地讲,就是1958年。

那一年,《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里面明确记载了这张方剂。

这就是此后闻名中医界近六十年,经久不衰的天麻钩藤饮。

列位看官,话说这高血压患者,有不少属于肝阳上亢型。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至少占了所有患者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它的特点,就是在高血压的同时,伴有头晕、目眩、睡眠不安、易怒烦躁、舌红苔黄等现象。

看脸色,这类人往往发红。

列位看官请注意,这类高血压患者,用这天麻钩藤饮,是十分对路子的。

因为此类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本虚标实。

所谓标实,指的就是眩晕、头痛、血压高等现象明显。

所谓本虚,指的就是患者往往有肝肾亏虚的问题在。

正因为肝肾亏虚,肾精不足,所以才有肝风内动而引发眩晕头痛的问题出现。

因此在调治的时候,能不能既息肝风以治标,又补肝肾以治本,是个关键问题。

恰好,这天麻钩藤饮能帮助我们实现愿望。

且看前两味药,天麻和钩藤。

列位看官,它们可是息肝风的要药。

那天麻,性味甘,平,入肝经,功在平肝息风止痉。

《纲目》说得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

《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

这是天麻熄肝风的有力注脚。

还有那钩藤,性味甘,凉,入肝、心包经,功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本草新编》云:“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

可见,这天麻和钩藤联用,首先让体内四起的肝风平息一半。

接下来还没完。

我们还有一队人马来辅助天麻和钩藤来调肝。

天麻钩藤饮在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分析

天麻钩藤饮在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分析

天麻钩藤饮在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分析一、天麻钩藤饮的组方理论基础1.理气疏肝:高血压病常伴有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天麻钩藤饮中的天麻和钩藤具有理气疏肝的作用,能够缓解血管收缩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改善心脏和血管的状况。

2.清热降压:高血压病中的高血压往往伴随有热病变,天麻钩藤饮中的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降压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并改善血液循环。

二、天麻钩藤饮的临床研究结果分析1.临床观察研究:一些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例如,一项对160例高血压患者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接受天麻钩藤饮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2.随机对照试验:一些随机对照试验也对天麻钩藤饮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例如,一项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服用天麻钩藤饮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动物实验研究:一些动物实验研究也支持天麻钩藤饮的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后,大鼠的血压明显下降,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三、天麻钩藤饮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1.舒张血管:天麻钩藤饮中的天麻、钩藤等草药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2.抗炎降压:天麻钩藤饮中的丹参具有抗炎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炎症介质水平,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血压。

3.调节自主神经:天麻钩藤饮中的草药对自主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够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从而减少血管紧张和血液储备,降低血压。

四、天麻钩藤饮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天麻钩藤饮在临床应用中副作用较少,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症状。

2.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低血压患者应慎用天麻钩藤饮。

3.在使用天麻钩藤饮的同时,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摄入高盐食物。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因为
肝阳上亢所致,所以治疗高血压应该以平肝降压为主。

天麻钩藤饮是一方常用于治疗高血
压肝阳上亢证的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的组成为:天麻、钩藤、石菖蒲、赤芍、桂枝、白芍、茯苓、川芎、木通、甘草。

该方剂具有平衡心脑血管、调节血压的功效。

其中,天麻、川芎、甘草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可舒缓血管张力,放松血管壁,降低血压;钩藤有平肝降压的作用,可调整肝功能,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石菖蒲、赤芍、桂枝具有活血化瘀、平肝降压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瘀血,帮助调节肝脏功能;茯苓、白芍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可缓解水肿、体重增加等高血压的症状;木通有通便、利尿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的代谢
物质的排泄,减少血液中的毒素积累。

在临床实践中,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该方剂
能够有效地调整血压,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减轻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高血压的症状。

同时,天麻钩藤饮还能够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减少心脑血
管意外发生的风险。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升高的动脉压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全球各
类心血管疾病及其合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阳上亢是中医中的
一种病证,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肝阳上升,以头晕、眩晕、耳鸣、目眩等头部症状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具有降压、降氧化应激、镇静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

天麻又名赤箭,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钩藤又名石钟乳草,具有降压、
扩张血管、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临床实验表明,天麻钩藤饮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的一周内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
著差异(P<0.05)。

研究还发现,天麻钩藤饮能够降低血浆中的NO、ET-1和PGE2水平,减轻血管紧张,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天麻钩藤饮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实验研
究发现,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的实验动物,其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脑组织中
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天麻钩藤饮还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降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C3水平。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也得到了证实。

一项临床观察研究表明,
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在治疗后的一周内,其头晕、眩晕、耳鸣、目眩等症状明显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试验还发现,天麻钩藤饮还能够改善患者
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的症状。

天麻钩藤汤对高血压患者是否有效

天麻钩藤汤对高血压患者是否有效

天麻钩藤汤对高血压患者是否有效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阐明。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肝阳上亢”,而肝阳是肝气不舒所致。

肝主疏泄,肝开窍于目,肝失疏泄,则血行不畅,导致头重如裹、眩晕耳鸣,其病理变化为肝阳上亢而致“眩晕”、“耳鸣”及“耳聋”。

因此,治疗高血压病要从疏肝理气、化痰息风入手。

而临床中以天麻钩藤汤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疗效。

•一、治疗依据•天麻钩藤汤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方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临床中常选用天麻钩藤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可使血压降低,有一定效果,但疗效并不持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有研究表明,天麻钩藤汤可有效降低收缩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壁通透性,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

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还能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扩张血管作用;抗缺氧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作用;抗炎及抗凝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肿瘤作用等。

•二、临床疗效表现•在天麻钩藤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实践中,以天麻钩藤汤治疗后眩晕耳鸣明显改善,头痛、头昏、头痛等症状减轻,头晕、视物模糊者,血压正常,无继发性高血压。

但耳鸣较重者或伴有耳聋效果不佳者继续治疗。

无继发性高血压者可继续用药治疗。

2个月后随访一年无明显疗效者。

以观察疗效3个月为一个周期。

疗效:治疗组组水平头位、耳胀痛、眩晕、耳鸣及耳聋均有明显改善,但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等现象者。

•三、中医辨证治疗•《内经》云:“肝主筋,筋之所生也。

”《医林改错》曰:“肝气不舒,筋脉不活,百病由生;血不调则筋空,百病由生。

”因此指出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肝气不舒,其病机在于肝气不舒或气滞不畅,故治当舒肝解郁、宽胸理气等。

《千金方》载:“凡气壅痰者宜化痰清热、散结解毒、化痰息风止痉、镇惊止痛之法”。

《伤寒论》亦载:“高血压病者曰:'风之气上冲头顶,故头昏头重、耳鸣、耳聋多见,此皆肝风内动之征也。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天麻钩藤饮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本文将分析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天麻钩藤饮是中医药方中的一种传统药物,具有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的功效。

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可以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天麻钩藤饮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天麻、三棱、钩藤等中草药,这些草药具有明显的抗高血压作用,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天麻钩藤饮还可以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对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意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而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降压效果持久。

硝苯地平缓释片还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对预防心脏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天麻钩藤饮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因此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

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效果明显。

联合应用还可以减轻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副作用,如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和推广应用。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应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天麻钩藤饮和硝苯地平缓释片都是药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患者在联合应用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遵医嘱服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体会索建兰 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721007) 天麻钩藤饮,具有清肝熄风,潜镇安神的功用。

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高血压每获捷效,现报道于下。

1 肝火上炎,痰浊上扰证 多因大怒伤肝,肝气横逆,肝火上炎;肝横乘脾,脾运失常,痰浊内聚,上扰清空而致;临床多见头痛,眩晕,口苦胁胀,心烦不寐等症。

笔者多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清肝熄风,降痰醒脑而获效。

张某,男,63岁。

初诊:1996年8月17日晨。

患者自感头痛头晕,天旋地转,头皮麻木,视物昏花,口苦胁胀,食少呕恶,小便赤涩。

查体:血压18.4 12kPa,诊脉弦有力,舌质红、苔白腻。

证属情志不遂,肝气横逆,木乘脾土,聚湿生痰,肝风上翔,痰火上冲,发为眩晕。

治宜清肝熄风,降痰醒脑;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各15g(后下),石决明(先煎)20g,山栀、黄芩、半夏、茯苓各10g,牛膝、桑寄生各12g,胆星、杜仲各6g,鲜生姜3片。

每日1剂,水煎温服,连服5剂。

嘱其怡性情,戒恼怒,加调养。

5剂服完,诸症悉除,饮食大增,脉缓苔褪,可自散步,虑其年迈,肝肾不足,恐再复发,故于前方中加龟版、玄参各15g,以滋肾养肝之品,又进5剂,体康未再发病。

按:《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犯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上冒耳,甚则厥有昏跌仆之虞。

”朱丹溪又云:“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也。

”故治宜清肝熄风,降痰醒脑为法,原方去益母草,加半夏、胆星以祛痰降逆。

2 肝肾阴虚,肝风上翔证 多见年老体虚,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风阳上冲,清空受扰而发病,临床多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等症;笔者多用天麻钩藤饮加滋肾养肝,降痰醒脑之品而获捷效。

患者张某,54岁,司机。

初诊2007年9月19日。

患者自诉素有头痛眩晕10年之久,近1周加重,头晕胀痛,心烦易怒,拇指常感麻木,偶有失眠,每逢心情激动,则舌强言蹇。

查体:血压34.7 16.7kPa,心界向左扩大,舌边尖红、少苔,脉关弦尺弱。

证属肝肾阴亏,风阳上冲,有中风先兆之危象,况患眩晕多年,证候危象初露,宜防中风之变,治宜滋水涵木,镇肝熄风,以天麻钩藤饮加滋阴柔肝,凉肝熄风之品,药用天麻、钩藤、白芍、川牛膝各15g,生石决明、玄参各20g,生代赭石30g,丹皮、山栀各8g,龟版20g,生杜仲10g,水煎温服,1d1剂,连服10剂。

再诊(9月29日):上药连服10剂后,诸症显著减轻,晕眩,烦躁易怒悉除,测血压:23.6 12.7kPa,故于前方加草决明15g,地龙、全蝎各10g,嘱再服10剂。

3诊(10月10日)又服10剂后诸症悉除,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按:本病属高血压病三级(高危),属中医头痛,眩晕,中风先兆证范筹。

据证析因属肾阴亏损,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清空受扰而发病。

病情危急,故当急则治标,所以用生代赭石、生石决明、天麻、钩藤镇逆平肝,山栀、丹皮清肝凉血,川牛膝引血下行,以潜镇风阳,凉血熄风,救急防变,用龟版、玄参、白芍滋肾柔肝以治其本,辅以杜仲、草决明、地龙、全蝎增其补肾、熄风之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 冲任失调,风阳上扰证 中年妇女进入更年期,冲任失调,临床多见经血失调,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易怒,心悸不寐等症,治宜调理冲任,养血理肝,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每获捷效。

史某,女,年48岁。

初诊:1997年9月7日。

患者自诉头痛眩晕,面部烘热,耳鸣,心烦善怒,惊悸失眠,四肢发麻,周期性腰酸痛,下腹胀痛,月经时来时止,色黑有血块下腹胀痛。

查体:血压(25.3 13.6kPa),脉弦数,舌边尖红、苔薄白。

证属冲任失调,血虚气滞,肝风上扰,清窍失濡。

治宜:补血柔肝,调摄冲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当归、白芍各15g,丹皮、焦栀各6g,元胡10g,天麻、钩藤、石决明各15g,杜仲、桑寄生各15g,炒枣仁、茯神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

再诊(1997年10月12日):药后头痛眩晕,烘热心烦,惊悸不寐诸证悉除;血压降至。

仅感过劳或情绪激动时仍有头晕,耳鸣、肢麻现象,故继续调理冲任,凉肝熄风,佐以养血舒络。

故于前方中加入龟版、生地各15g,地龙、全蝎各10g,再进10剂血压正常,诸症悉除。

按:笔者认为中老年女性,月经紊乱甚或绝经,进入更年期,临床出现血压增高,头痛眩晕,心烦不寐多属冲任失调,血虚肝亢,风阳上扰所致;治宜调理冲任,滋肾养肝,凉肝熄风,用天麻钩藤化裁治之,每获卓效。

4 气阴两虚,风阳上扰证 身体虚弱,或大病之后,气阴虚损,肝风上翔,出现头晕耳鸣,乏力自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者等症,治宜益气生津,平肝熄风,笔者多用天麻钩藤饮合生脉散加减。

贾某,22岁。

1998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自诉因高考未被录取,心情郁闷,食不知味,夜不安枕,渐发头痛,逐日加剧,多处求医,未见大效,时发巅顶胀痛,晨起尤甚,头皮麻木,双颊烘热,心烦易怒,夜寐不宁,3年来无一日清爽,致使学习废驰,进月加重。

查体:血压:21.3 12.7kPa,舌质红无苔、边有齿痕,脉弦细。

证属肝郁化火,伤阴耗气,肝风上翔,肝火上炎,上冲脑窍,扰及心神,而致头痛头晕,心烦不寐。

治宜益气滋阴,清肝熄风,佐以养心安神。

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牛膝、生地、玄参、百合各15g,石决明、炒枣仁各20g,丹皮、山栀、黄芩各8g,沙参、远志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10剂。

二诊(3月28日):患者自诉服后诸症大减,每日前半天头目清爽,已不作痛,夜可安寐,心气不烦,每日早起,尚可坚持数小时学习,至后半日仍有头晕;查其血压:18.7 12kPa,诊其脉弦,舌质红、苔薄白,于前方去生地、百合,加龟版、白芍各15g,滋肾柔肝之品,再服10剂。

3诊(4月15日)患者自诉诸症悉除,无不适感觉。

查其血压已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仍用后方去丹皮、山栀,加柴胡8g、炒白术10g,继服5剂而愈。

回访1年未再复发。

小 结 天麻钩藤饮具有清肝熄风,潜镇安神的功效,运用本方治疗高血压,关键在于辨证准确,加减恰当。

高血压主症多见头痛,头晕,耳鸣;兼见肝肾阴虚之症者,应加龟版,制首乌,生地,白芍之类滋肾柔肝;兼见痰浊上扰清空之症者,应加半夏,天竺黄,胆南星之类祛痰,降浊,醒脑;兼见肝火上炎之症者,应加黄芩,山栀,黄柏,芦荟之类清泻肝火或相火。

兼见冲任失调之症者,应加当归,白芍,丹皮,柴胡之类养血柔肝,调理冲任。

兼见气阴两虚之症者,应加黄芪,沙参,玉竹,麦冬之类益气滋阴。

兼见心烦不寐之症者,应加珍珠母,煅龙牡,远志,炒枣仁之类,潜镇安神。

(收稿2008202221;修回2008203217)逍遥散临床应用3则刘海彦 陕西省定边县中医院(718600) 1 胃痛 王某,男,42岁。

2005年5月6日初诊。

患“胃痛”10余年,时轻时重。

现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吐酸,不思饮食,食则胀痛加重,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虚。

此乃肝郁气滞,横逆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阻滞,化源不足。

治当疏肝理气止痛,健脾和胃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炒枳壳、陈皮、佛手各10g,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各12g,木香、甘草各6g。

5剂水煎服。

二诊时胀痛大减,其余诸症也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原方再进5剂。

3诊时胃痛消失,脉象缓,唯乏困,嘱其晨服逍遥丸8丸,晚服人参归脾丸9g1月。

半年后随访,胃痛未再复发。

按:该患者胃痛由肝郁气滞,横犯脾胃所致,治当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但由于肝体阴而用阳气常有余而血不足,及患病日久,气血亏损,故理气之药不宜太燥太烈,以免燥烈化火伤阴耗血。

因此用药性平缓之柴胡、枳壳、陈皮、佛手、木香且量小,又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防肝克,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止痛,健脾和胃养血之功。

2 阳痿 陈某,男,27岁。

2003年8月6日初诊。

诉“阳痿不起”1年余。

证见阳痿不起,精神抑郁,面色灰暗,心烦失眠,乏困无力。

饮食减少,舌淡红、苔薄,脉弦弱。

此因婚后夫妻不和,情志不遂,肝失疏泻调达,气血运行不畅,宗筋失充,故而痿软不用。

治宜疏肝理气,宁心健脾。

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茯苓、香附各12g,白芍、当归、远志、菖蒲各15g,蜈蚣2条,炙甘草6g,5付水煎服。

二诊时精神抑郁消失,面色好转,阴器有欲动之迹象,余症也有改观,原方续进7剂。

3诊时告曰已可勃起,信心不足,未敢行房,嘱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念,在原方基础上加枸杞子、菟丝子、酸枣仁各15g,再进7剂。

4诊时欣然告余已正常,房事满意,嘱其应节房事,同时服逍遥丸8g,2次 日,服半月,随访病愈。

按: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

宗筋属肝所主,以血为充为养。

肝主疏泄功能正常,血液运行通畅,宗筋受血而充奋起。

现情志不遂,肝失疏泄,经络不畅,气血运行障碍,宗筋血少不充则痿软不用。

方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养血柔肝以补肝体,因肝常血不足气有余;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调中防肝克,又助气血化生之源;蜈蚣取其虫类“善走窜”之特性畅达气机;远志、菖蒲宁心安神,解除患者自悲心理因素,更加枸杞子、菟丝子、酸枣仁养心补肾。

诸药合用则肝郁解,气机畅,血气行,宗筋充而阳事兴。

3 崩漏 李某,女,38岁。

2004年10月20日初诊。

诉阴道出血两月余,淋漓不断,色黑带块,小腹胀痛。

胸胁胀满,心烦失眠,神疲乏力,饮食减少,面色不华,舌红苔薄,脉弦数而虚。

病起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气机不畅,郁而化火,损伤冲任所致。

治当凉血清热,解郁和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丹皮、焦栀子、炒白术各10g,白芍、生地、茜草、益母草各15g,香附、炙甘草各6g,3剂水煎服。

二诊时阴道出血已很少色红无块,小腹胀痛,胸胀消失,原方丹皮、栀子量减为各6g,续进5剂。

3诊时出血停止,唯觉疲乏,纳差,脉弦而弱,嘱其晨服逍遥丸8g,夕服乌鸡白凤丸9g,调理月余半年后随访无恙。

按:妇人崩漏,须详审其因,而细辨之,虚者补之,瘀者消之,热者清之。

治之得法,自无不愈。

此例患者因气致郁而火,冲任受损而出血,治以解郁消瘀凉血,郁解火去瘀消而血和,其血自止。

故用柴胡、香附解郁理气,不可用燥烈破气之品,丹皮、栀子、生地、茜草、益母草、白芍凉血清热、消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助化源。

诸药合用,肝郁解则病因除,瘀热去而血自止。

(收稿2008203220;修回2008204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