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词造句角度析赏

合集下载

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

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

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文言文语法以及古代文人的言辞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得出。

以下是几个例子:1. 遣词之道,注重言之有物。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用词准确、精练,以确保表达的内容能够准确传达给读者。

2. 遣词之道,注重意境的营造。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营造出美好或独特的意境,让读者产生共鸣。

3. 遣词之道,注重音韵的优美。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句子的音韵和韵律,追求声音的和谐与美感,使文句更富韵律感。

4. 遣词之道,注重情感的表达。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婉约、豪放、含蓄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5. 遣词之道,注重修辞的巧妙。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6. 遣词之道,注重语法的规范。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语法的规范,遵循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使句子通顺、准确。

7. 遣词之道,注重句式的多样性。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运用各种句式,如并列句、独立结构、主谓宾结构等,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变化性。

8. 遣词之道,注重文采的独特。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运用独特的词语和句式,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文采。

9. 遣词之道,注重言辞的精练。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复杂的意思,以使读者更易理解。

10. 遣词之道,注重语言的美感。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语言的美感,追求词句的优美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美妙。

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是多方面的,从意义、形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这些理解对于我们今天的写作和表达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让我们在写作中也能注重用词准确、形式多样、语言优美,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第12讲.写作之遣词造句及范文赏析

第12讲.写作之遣词造句及范文赏析

第十二讲写作之遣词造句及范文赏析【考点说明】“华约”及“卓越”联盟英语考试中的作文和翻译结合在一起,一般是给出一段话,要求考生先将这段话进行翻译,然后就这段话描述的现象或者观点,在30分钟内写出写成一篇120或150字的作文,发表自己对此的看法。

写作除了要求学生立意有新意外,同时也注重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因此学生需要掌握语言表达及优化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多从范文中积累优美的表达方式。

【题型特点分析】经过了前两讲提到的审题及确定文章结构、掌握段落的写法之后,对原文的具体表达,包括遣词造句等的精雕细琢也是取得写作高分必不可少的环节。

基本要求是:避免语言错误、运用高级词汇替代简单词汇,尽量选用大学四六级的词汇替代中学词汇;实现句型表达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化简单句式,可以使用祈使句、倒装句、从句、强调句等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

【解题技巧】1.避免语言错误比较常见的语言错误包括:词性错误、拼写错误、选词错误、搭配错误、语法错误等。

1)考生作文中的词性错误非常常见,如:I have made the right choose. (应使用choice)这要求考生在学习词汇时一定要记住它们的词性。

2)选词错误与词汇的文体差异、内涵意义等有关。

比如:house和residence都有“住处”的意思,但后者是拉丁词,是较为正式的用词。

如我们说I have bought a house,一般不用residence。

3)搭配错误主要有三种:一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后的介词搭配不当,如reason for,由于汉语是“…的原因”,中国学生很可能会用of。

而是同一个汉语意思,但英语用不同的词,比如“原材料”(raw material),“原油”(crude oil),“原版”(original version)。

第三种是不会某种表达而直接进行翻译,如把“方便面”说成convenient noodle。

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学习地道的表达,在使用时打不准的英语表达不要使用,尽量用别的表达代替。

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

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

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作文之道,兵法之理——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供稿/孟娜[南京师大附中]专题解说当你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落笔成文,其实就是在汉语队伍里“调兵遣将”进而再“排兵布阵”的一个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讲,写作就是一场战役,写作者就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官。

可供比较和选择的“士兵”何其多,因而遣词造句需费的斟酌亦何其多。

“遣词”的前提是有词可“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杆司令也就谈不上调兵遣将了。

所以,回到最根本上来,你还得尽可能多地阅读与积累,尽可能多地“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尽可能多地对他们了解与熟悉。

话首先得说得明白,明白则来源于用词的准确。

小学语文经常练习的“填写近义词”告诉我们,在汉语世界中,有多少面孔是相似到可以彼此取代的。

实际上,也确实存在“甲可乙也可”或者说“甲好乙也好”的情况。

而既然你是一名高中写作者,则不应该以此为据来个理所当然的偷懒。

因为,向你要求的“明白”不只限于让对方听清楚,而是方寸之间(一个词语)容纳广博天地(中心主旨)。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儿严肃,其实算不上苛刻。

遣词的斟酌通常表现为选择,选择通常伴随着烦恼,而为此困惑却是一种极好的锤炼和磨砺。

求索着,举棋不定,左思右想,尽管只是为了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但你能说这不是对整段整篇由表及里、由外形抵内核的最佳途径之一吗?反过来说,只有对整段整篇有了较为成熟和全面的规划构思,你才能使最终的决定“利益最大化”。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同时想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这个例子。

此句话中的“排”历来被当作炼字的典范,它的精彩就在于极度准确。

不仅是“准确”于具体情境,而且“准确”于人物性格,进而“准确”于核心旨意。

说到底,即便是一个词语,也牵扯到全文。

而你对一个词语的斟酌,也免不了要把整个问题想个真真切切。

鲁迅的“排出九文大钱”是这样,更为耳熟能详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和“僧敲月下门”也同样如此。

不独准确,且传神,且替代不得——再也找不到比它更适合的了。

遣词造句的意思

遣词造句的意思

遣词造句的意思范文一:我是一名学生,我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词语的运用。

在我的课堂上,老师经常强调遣词造句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

遣词造句是指使用恰当、准确的词语和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词汇、掌握句子结构和语态、运用修辞手法等。

在写作中,只有正确地遣词造句,才能让文章流畅、表达清晰、意思明确。

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写日记,遣词造句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写作文时,我们要用一些高级词汇,比如:优美、诗歌、博大精深等词语,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深度,而不是简单的描述。

在写日记时,我们要用一些简单生活的词汇,比如:阳光、微笑、家庭、友谊等,这样可以让日记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感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比如:beautiful girl(漂亮的女孩)、pretty boy(漂亮的男孩)这两个词语在意思上都有"漂亮"的含义,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美丽的女孩应该用beautiful girl,而英俊的男孩应该用handsome boy。

这些小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影响着整个文章的质量。

总之,遣词造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文章的质量,增强文学修养。

我们要时常关注词语的选择和语句的组合,才能写出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重点分析: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是遣词造句,以及为什么它在写作中非常重要。

文章的论述方式清晰明了,分别举了写作和日记两个例子,由易到难地让读者理解遣词造句的重要性。

同时,文章在例子中也提到了一些重要的词语和用法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用词方面,文章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在向学生讲解这个概念的过程中,避免了过于复杂的语言难度,符合学生们的阅读习惯。

范文二:在我学习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常常讲解遣词造句的技巧。

我曾经理解这个概念为简单的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用一些修辞手法,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在遣词造句中还要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

材料作文的”遣词”与“造句”

材料作文的”遣词”与“造句”

材料作文的”遣词”与“造句”作者:沈中尧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7年第10期作文,无外乎语言的表达和表达的语言。

无论是基于表达目的意义的考量,还是着眼表达方式方法的选用,语言都是最基本的要素与载体,作文过程中遣词造句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这一方面,材料作文又有其特别的要求和讲究。

首先是命题材料总是带有或直接或蕴含的表达要求。

譬如: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命题所给出的材料内涵以及相关要求,决定了写作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或任一个方面加以表达,都必须以论述为主,必须采用第二人称,遣词造句的语意及语气都应当给人一种面对面的感觉,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有所讲究了。

再如这样的命题: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重读长辈这部书”的要求,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作文不管是叙还是议,遣词造句都必须清晰地显现“读”的情态和“书”的状态,不可笼而统之地表达对长辈的认识、认可等等。

再就是材料作文的表达必当具有基于材料而生成的目的意义。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不关注材料作文的主旨走向,只是信马由缰地填词编句,甚至无厘头地调用华美的辞藻来堆叠成句,这样的“乌合”之词句,是难以达到作文应当中心明确、表达准确的最基本的要求的。

就像这样的文字:①千年一如既往地淡漠了浮华,吹落了曾经,丢掉了汉宫飞燕,迷失了阿房大火,销熔了战场硝烟,……,铸就了辉煌。

遣词造句角度析赏

遣词造句角度析赏

遣词造句角度析赏【篇一:遣词造句角度析赏】字里行间流落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嚯嚯一词将弟弟听闻姐姐归来的喜悦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欢欣的场面.【篇二:遣词造句角度析赏】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1-6期)(解析版)??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01期)(解析版).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2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3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4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5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6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一、(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新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8.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答案】8.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遣词造句精妙传神

遣词造句精妙传神

遣词造句精妙传神作者:张坤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9年第01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散文的成就都很高,这是因为其作品内在的精神感染了读者。

《社戏》一文亦是如此。

对鲁迅先生而言,美好的自然风光和热情好客的人们,共同构筑了一幅理想中的故乡图景,令他终身难忘,因而,他才会借“社戏”这一载体予以倾诉。

下面,我们以几个句子为例,去体味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的妙处。

1.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从这段景物描写中,可知小村庄的主要特点是“偏僻”“临河”。

“临河”又“偏僻”,这就为下文孩子们乘船去平桥村看戏埋下了伏笔,进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长句是由短句扩展而成的,“豆麦”前加“两岸的”,“水草”前加“河底的”,“水草”与“清香”间加上“所发散出来的”,“吹来”前加“扑面的”,再加“夹杂在水气中”,“连山”前加“起伏的”,再加“淡黑的”,“兽脊”前加“铁的”,再加“踊跃的”。

这些例子无不告诉我们扩展句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修饰或限制,这样才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但修饰或限制要做得恰到好处,切不可画蛇添足。

3.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没有前半句,读者不一定能明白后半句的意思;没有后半句,前半句也同样令人费解。

再则,不写“钩子”而写“钩尖”,“两个钳”前面特意加上“自己的”三字,特别是“捧”“送”两字的妙用,更是把虾的呆相写得入木三分。

4.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写远景时,作者先用“模胡”一词概括,紧接着描述怎样模糊,景物就富有立体感了,不至于让人感到抽象。

公务员考试行测遣词造句法有妙用之不用背字典

公务员考试行测遣词造句法有妙用之不用背字典

我们在学习逻辑填空时最“发愁”的是老师给我们列举一堆实词或者成语让我们来辨析,尤其是实词。

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就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种类繁多的实词呢?难到真的需要我们把汉语大字典或者成语字典背下来吗?很显然,背词典做不到。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遣词造句法。

遣词造句法就是把词放到日常表述中去,通过揣摩用法的不同,找出二者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遣词造句发现词语在搭配对象、词性和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别。

比如嶙峋这个词,通过造句1:黄山怪石嶙峋,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嶙峋在这里指岩石不平,再比如造句2:小萝卜头瘦骨嶙峋,在这里“嶙峋”指形容人消瘦。

我们可以举一道例题来进一步说明:【例1】从社会角度看,“无校籍管理”对时下家长和学生的“名师”、“名校”崇拜情结有纠偏作用,能够有效_____择校热的升温,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和压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遏制B、扼制C、控制D、抑制【参考解析】答案A。

读完这个文段和选项我们首先可以明确这个考查的是词语辨析。

通过这四个词语发现这四个词都有“制”,说明四个词都有控制的意思,那么它们有哪些差别呢?A 遏制我们可以造句:学校要遏制这种不好的势头。

这里遏制偏向是指阻止的意思,B扼制这个词我们可以造句,警察扼制通往内河的航道,那么这里好像只有控制的意思,那么它和控制又有哪些区别呢,我们可以单独造句扼住,如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

这里扼住有紧紧掐住的意思,所以警察扼制通往内河的航道,扼制除了控制之外还有把守的意思,D抑制,造句国家抑制通货膨胀,再比如:我再也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抑制也指控制之意,但是更常用于思想感情方面。

而根据原文是要阻止择校热的升温,选“遏制”比较恰当。

通过上面的例题想表达的是我们要明白遇到一些词语的辨析,我们可以通过遣词造句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或者辨析差别。

祝愿各位考生一帆风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遣词造句角度析赏遣词造句角度析赏【篇一:遣词造句角度析赏】字里行间流落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嚯嚯一词将弟弟听闻姐姐归来的喜悦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欢欣的场面.【篇二:遣词造句角度析赏】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1-6期)(解析版)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01期)(解析版).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2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3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4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5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6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一、(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新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8.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答案】8.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9.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鉴赏题,鉴赏的对象是“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考生首先应明确鉴赏语言的角度,然后再针对涉及的诗句进行逐句分析。

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描写角度等。

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即“两种修辞手法”,目标明确之后考生再来分析诗句中所写的内容,来判断使用的修辞。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

“洞庭湖”“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

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

“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还以其若实若虚的意象启人寻绎。

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事出意外,惊喜顿生,孤寂寒冷一扫而光。

……一、(2017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8——9题。

(11分)从军北征从军行(其四)李益王昌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两首边塞诗各自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9.这两首诗,首句意象、意境相似,在诗中表达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8.李诗表达了从军将士对故乡的思念。

2分;“偏吹”二字表明很多人都在吹奏《行路难》这首悲凉哀婉的曲调,折射出将士行路的困苦和背井离乡的悲伤;“一时回首”共同望月,怀乡思亲,动作之齐整表达了将士思乡之情的浓烈。

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王诗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不畏艰苦,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分;黄沙百战,金甲穿破暗示了战争的激烈频繁和将士出生入死的情形;不破楼兰终不还以誓言表达了他们报效国家的豪迈之情。

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9.作用是不同的。

1分。

李诗首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和气候,写出了环境的苦寒,营造了荒凉悲怆的氛围,正面烘托征人的思乡之情。

王诗首句既写出戍边环境的艰苦,又营造了迷茫暗淡悲壮辽阔的意境,还暗示了战争局势的紧张压抑,与将士们高涨的爱国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将士不畏艰难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8.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偏吹行路难”“月中看”“黄沙百战”“不破楼兰”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偏吹行路难”“月中看”“黄沙百战”“不破楼兰”作答。

9.试题分析:注意诗句的位置,诗句中都在开头,注意是渲染的作用,但渲染什么是不同的,注意集合诗句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二、(2017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11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皇宫所在地。

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南朝皇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的两座高楼。

后庭花:是指南朝皇帝陈后主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1)这两首诗都属于什么思想主题?你认为两首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各是哪个?请简要赏析。

(5分)(2)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分)①怀古诗。

②韦诗前联中“空”字用得最妙,有“白白地”“徒劳地”之意。

③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寂寞地叫着。

一个“空”字既客观表现了台城如今破败荒凉的景象。

④刘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是“竞”,有“竞相”之意。

⑤它用道出了六代的奢华无比,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

(以上每点各1分)(2)(6分)思想内容上:①韦诗重写今日之破败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

②刘诗重写昔日之荒淫无度,暗含对晚唐统治者的讽谏。

(以上每点各1分)表现手法上:①韦诗融情入景。

借细雨、江草、啼鸟和堤柳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充满了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

(拟人。

“无情”柳不管人间兴亡,反衬出人的追昔抚今的无限伤感。

)②刘诗借古讽今。

指出亡国的原因是陈后主奢侈荒淫,暗含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

(对比,将昔日繁华之景与眼前荒凉破败之象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

)(………一、【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带。

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8.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①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节序匆匆”表达出时光流逝,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奈。

(2分)②间接抒情: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诗人高歌楚辞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

(1分)借景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出如今的失意痛苦,“满帘风”写出诗人无人理解的痛苦悲凉之情。

(2分)9①“一尊还酹江月”表达出苏轼从自身的失意中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的情怀。

(1分)②“试浇桥下水”表达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2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真挚强烈的报国情怀(2分)以及身世漂泊的深沉感慨。

(1分)【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把握表现手法,首先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谋篇布局来分析。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用典、反衬、对比等。

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侧面描写分为衬托和对比。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等。

谋篇布局又有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

本题考查的是抒情手法,要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角度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