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讲解(二年级)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总结第一单元1.比喻: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2.排比: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3.对比: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4.拟人:(1)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2)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3)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第二单元1.拟人:(1)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3)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4)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2.比喻:(1)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2)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3.对偶: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第三单元1.比喻: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拟人:(1)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2)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第四单元1.比喻:(1)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
(3)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5)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6)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2.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五单元1.比喻: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反问: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3.对比:(1)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2)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塞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小学语文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认

小学语文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认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认是比较基础和重要的内容。
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并能在文学欣赏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比喻句和拟人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提高课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老师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比喻句和拟人句的概念、特点及辨认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比喻句;拟人句;辨认引言:小学语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是两个重要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通过运用“像”“如”等词语,将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传达语言的意义;拟人句则是将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使其具备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能力,更生动地表达语言的意境。
比喻句和拟人句是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两种修辞手法,也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必备技能。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比喻句和拟人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结合实际,实例写得详细深入来讲解如何辨认比喻句和拟人句,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
一、比喻句的概念和特点比喻句是一种运用比较手法,将两种事物进行相似性比较的修辞句式。
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并通过这种比较的方式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来的事物。
比喻句就是运用直观形象的比喻手法,将一个对象与另一个相似的对象相比较,以达到更形象的表达效果。
比喻句常常能够产生极具表现力和掌握力的作用。
比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会出现在生活中的日常语言之中。
比喻句的特点是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要求这两者在某一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比喻句不是直接地、一一对应地陈述事物,而是通过类比关系来说明问题;比喻句常常用形象、抽象、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复杂的观点,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比喻句通常出现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但在新闻、科技、广告等方面的文字中,也经常使用比喻手法,以便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小升初语文知识精讲(修辞手法-拟人)(完整版)

错
解析:“古井像温情的母亲”是比喻句;“用 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是拟人 句。所以这个句子既有比喻又有拟人手法。
注意问题
直接把一个事物 当人来写,拟人 句中最好不要出 现“像”、“好 像”、“仿佛” 等比喻词。
不可以与童话弄 混,童话是想象。 例:叶子妹妹说: “太阳公公……” 这就不是一个拟 人句 。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 星星在窃窃私语。
重点3
把动物当 成人来写
拟人句 的形式
把植物当 成人来写
Hale Waihona Puke 把一般事物 当成人来写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 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今天,太阳好害羞,躲 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 迟不肯露面。
例1: 将句子改为拟人句。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Thanks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例2: 将句子改为拟人句。
蝉在树林里鸣叫。 蝉在树林里吟唱。
易错1 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好像顽皮的孩子。
拟人句
错
解析: “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是本体,“顽皮的孩子” 是喻体,比喻词是“好像”,这是一个比喻句。
易错2 古井像温情的母亲,用那甜美的 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
拟人句
修辞手法之拟人
重点1
言行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 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
神态
拟人
思想 感情
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 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重点2
拟人句 的特点
1
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如: 说话、思考问题等。
2
小学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学习比喻与拟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学习比喻与拟人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修辞手法学习中,比喻与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细致而生动的比喻,以及给非生物物体以人的特质和行为的拟人,可以使作文更加丰富有趣,展示出作者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比喻和拟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一事物。
通过使用比喻,我们可以使用熟悉而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或陌生的概念,使之更加形象化,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说“她的笑声像春风拂过花丛”,将笑声与春风进行比较,使之更加温暖、舒适,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她的欢乐和愉悦。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生物物体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活动能力。
通过使用拟人,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事物具有个性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舞”中的“轻舞”就是借用人的动作形容树叶的状态和行为,使树叶更加活泼、灵动。
总结:通过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给作文增色添彩,使之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它们能够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在使用比喻和拟人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比喻和拟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
比如,我们可以将海洋比喻为无边无际的大海,但不可将其与小路进行比较。
2. 使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比喻和拟人,使之更加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用“篮球飞过宛如大鸟展翅”来形容篮球飞行的形象,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 不要过度使用比喻和拟人,以免过于夸张或繁琐,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适度运用,使作文更加有趣和富有想象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我们将逐渐熟练掌握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精彩动人,传达出更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写出优秀的作文!。
(完整word版)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一、小学生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1、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2、我们要思想好、学习好、劳动好、身体好。
3、为了不让森林变成沙漠,为了让洪灾不再发生,为了人们不再失去家园,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到处都有您的光辉,到处都有您的声音,到处都有您的足迹,到处都有您的关心。
5、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蔓儿我是瓜,你是月儿我是星,你是太阳我是花。
6、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他的脸比天还大。
他的脸皮比地还厚。
他在城里跺跺脚,整个北京城都要颤三颤。
8、冬天的雪花飘过,留下了纯洁的宁静;春天的暖风吹过,留下了花开的甜蜜;夏天的细雨润过,留下了绿叶的清凉;秋天的红枫飘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9、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10、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12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热情开朗。
13、我在这个家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温馨;非常快乐.1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散步,有的做作业,有的打扫教师。
15、友谊是焦渴时的甘泉,友谊是黑暗中的明灯,友谊是快乐时的分享,友谊是忧伤时的抚慰。
8种修辞手法全方位讲解及举例(1)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讲解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修辞手法综合练习
一、在比喻句后边的括号里打“√”并仿写两个比喻句。
1.小华长得像他爸爸。
()
2.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
3.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的那样。
()
4.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
5、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6、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7、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8、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写比喻句:
1.像……
2.像……似的……
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怀着我们成长。
2、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色的()。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
4、流淌的小河,好似一条()。
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1、知了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好像在商量什么秘密。
()
4、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6、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7、骆驼是沙漠之舟。
()
8、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11、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1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1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15、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6、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
1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18、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3、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5、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6、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飞来了()。
(排比句)
7、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8、高粱成熟了。
(改为拟人句)
五、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阅读:
(一)小猴栽树
春天,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就张罗开了:“我栽的梨树要结梨子啦!”
小山羊正在栽杏树,它对小猴子说:“兄弟,你高兴得太早了。
梨树要五年才结果呢。
”小猴子一听,心里凉了,忙问山羊:“你栽的杏树几年结果呀?”山羊回答说:“只要四年。
”
小猴子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了杏树,又张罗开了:“我的杏树,四年就能结杏子!”
小黄牛正在给果树施基肥,它抬起头来对小猴子说:“吹什么,我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大桃
子!”
小猴子后悔自己错栽了杏树,又连夜拔掉,栽上了桃树。
然后,它吹嘘自己种的桃树多么好,结果结得多么早。
小白马正在给樱桃树浇水,它不耐烦地对小猴子说:“我种的樱桃树,只要两年就能结果了。
”小猴子一听,心又动了……
几年后,满山遍野的果树丰收了!种梨的得梨,种杏的得杏,种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1、本文共有()节,第二节有()句话。
2、小猴子栽过()、()、()和(),结果()。
3、几年后,小山羊得到杏子,()得到(),()得到()。
4、小猴子最后的结果是谁造成的?为什么?
5、读了这篇短文,我们懂了做任何事不能(),要()的道理。
(二)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一位老师请教人生的真谛。
老师把他们带到果树林边这时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你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老师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
在穿过果树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树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己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他问。
学生们都不做声。
“怎么啦,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老师再次问。
“老师,再让我选一次吧。
”一个学生请求说,“我一走进果树林,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我还想找到一个更大更好的。
当我走到林子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
“我的情况和他恰恰相反。
我走进树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发现,果树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
请让我再选一次吧。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道。
“请让我们再选一次吧。
”其余的学生一起请求。
老师坚定地说“不,同学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这样!”
1、改写句子
例句:树枝上沉甸甸的挂满了果子。
把这句话改写成拟人句:。
把这句话改写成比喻句:。
例句:我走进果树林不久,就摘下一枚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
把这句话改写成把字句:。
把这句话改写成被字句:。
2、给第二小节加上标点符号。
3、老师坚定地说:“不,同学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这样!”这里的“这样”指
()。
这里的“坚定”可以换()四字词语。
4、认真读文,回答问题。
(1)老师把学生带到哪里?对他们的选择作怎样的要求?
①答:
②答:
(2)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请你摘抄相关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