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概述随着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音乐内容管理系统可以为音乐公司和音乐从业者提供全面而高效的音乐内容管理服务,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确保音乐版权的合法权益,是音乐产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针对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为音乐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帮助。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2.1系统需求概述音乐内容管理系统需要满足的主要需求是实现音乐内容的管理、用户管理、版权管理等功能。

基于以上主要需求分析,音乐内容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模块:(1)用户模块: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管理性。

(2)内容管理模块:实现音乐内容的上传、下载、编辑、删除等功能,以保证音乐内容的有效管理。

(3)版权管理模块:实现版权的注册、管理、统计、保护等功能,以保证音乐版权的合法性和管理性。

2.2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是音乐内容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用户需求分析常常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用户对系统界面、功能、速度、安全性等的需求。

2.3功能需求分析功能需求是音乐内容管理系统设计的核心,通过对功能需求的分析可以确保系统实现的功能完备、可靠、高效。

在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明确系统的主要功能、用户的需求、流程的规范、数据的处理方式等。

2.4安全需求分析安全需求是音乐内容管理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系统安全需求的分析可以保障音乐内容的版权、安全以及系统的稳定。

在音乐内容管理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用户注册、权限分配、数据存储、登录验证等安全因素。

第三章:系统设计与实现3.1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是指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技术方案、界面设计等。

音乐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音乐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This online bookstore system uses JSP technology to realize on MyEclipse platform. Its main function has: manage users, new books on sale, look for classified books, search books, collect favorite book, process of purchase, sales list, the comment of the books, website's management, etc.

毕业设计-数字音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数字音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数字音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院(系)信息技术系专业教育技术学年级2008级学生姓名杨金友学号 2008213873指导教师童名文二○一二年五月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KEY WORDS (I)1 绪论 (2)1.1课题背景 (2)1.1.1音乐资源库的现状 (2)1.1.2 音乐资源库的要求 (3)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4)1.3相关技术介绍 (4)1.3.1 ASP语言 (4)1.3.2 ADO访库技术介绍 (5)1.3.3 B/S模式介绍 (5)2 系统分析 (7)2.1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2.2研究综述 (8)2.3系统需求分析 (9)2.3.1用户需求分析 (9)2.3.2系统主要功能 (10)2.4系统体系结构 (10)2.4.1 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11)2.4.2系统数据流图 (12)2.5系统的功能模块 (13)2.5.1后台管理模块 (14)2.5.2前台管理模块 (15)2.6系统工作流程介绍 (16)2.6.1后台管理模块程序流程 (16)2.6.2前台管理模块程序流程 (16)2.7小结 (17)3系统详细设计 (18)3.1系统详细设计 (18)3.2系统的实现算法 (18)3.2.1用户信息初始化算法 (18)3.2.2乐曲检索算法 (19)3.2.3试听算法 (20)3.2.4下载算法 (21)3.3数据库设计 (22)3.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22)3.3.2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22)3.3.3 数据库表的设计 (23)4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26)4.1系统功能实现 (26)4.1.1 用户注册页面 (26)4.1.2 登录模块 (27)4.1.3 主页实现 (27)4.1.4 乐曲试听下载页面 (29)4.1.5 乐曲资源检索 (30)4.1.6 后台管理功能 (31)4.2系统测试 (35)4.2.1 测试方法 (35)4.2.2 预期测试结果 (35)4.2.3 测试结果 (35)5 结束语 (35)参考文献 (37)致谢 (37)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Internet日益成为项事业的发展方向。

数字音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数字音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数字音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KEY WORDS (I)1 绪论 (2)1.1课题背景 (2)1.1.1音乐资源库的现状 (2)1.1.2 音乐资源库的要求 (3)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4)1.3相关技术介绍 (4)1.3.1 ASP语言 (4)1.3.2 ADO访库技术介绍 (5)1.3.3 B/S模式介绍 (5)2 系统分析 (7)2.1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2.2研究综述 (8)2.3系统需求分析 (9)2.3.1用户需求分析 (9)2.3.2系统主要功能 (10)2.4系统体系结构 (10)2.4.1 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11)2.4.2系统数据流图 (12)2.5系统的功能模块 (13)2.5.1后台管理模块 (14)2.5.2前台管理模块 (15)2.6系统工作流程介绍 (16)2.6.1后台管理模块程序流程 (16)2.6.2前台管理模块程序流程 (16)2.7小结 (17)3系统详细设计 (18)3.1系统详细设计 (18)3.2系统的实现算法 (18)3.2.1用户信息初始化算法 (18)3.2.2乐曲检索算法 (19)3.2.3试听算法 (20)3.2.4下载算法 (21)3.3数据库设计 (22)3.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22)3.3.2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23)3.3.3 数据库表的设计 (24)4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26)4.1系统功能实现 (26)4.1.1 用户注册页面 (26)4.1.2 登录模块 (27)4.1.3 主页实现 (27)4.1.4 乐曲试听下载页面 (30)4.1.5 乐曲资源检索 (31)4.1.6 后台管理功能 (32)4.2系统测试 (36)4.2.1 测试方法 (36)4.2.2 预期测试结果 (36)4.2.3 测试结果 (37)5 结束语 (37)参考文献 (37)致谢 (38)1 绪论1.1课题背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影响到社会及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们对音乐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及学习更为便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已经是一种文化,音乐这一门可以让人们精神享受的艺术也开始成为了人们普遍追求和赏析的方向。

音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音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音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发表时间:2019-07-22T15:54:00.4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叶昌爽[导读] 摘要:当今社会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渗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媒介,可以说网络资源的获取已逐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休闲的主要工具之一。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400摘要:当今社会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渗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媒介,可以说网络资源的获取已逐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休闲的主要工具之一。

基于SSH2的在线音乐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正是互联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的体现。

关键词:音乐网;JSP;B/S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遍布全球,将世界各地各种规模的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

作为Internet上一种先进的,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检索手段,World Wide Web(简称WWW)发展十分迅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宝库。

当今社会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渗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媒介,可以说网络资源的获取已逐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休闲的主要工具之一。

我所选择的课题是音乐网的设计与实现,正是互联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的体现。

一:音乐网的系统性分析系统分析就是对系统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进行分析。

对软件开发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明确开发目标。

本系统采用的架构是mvc模式,在可行性方面主要可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总体设计原则角度分析可从本系统的简单性、针对性、实用性、一致性、先进性等方面分析。

从功能模块方面出发即可从音乐信息管理、音乐类别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音乐网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成用软件系统表示的过程。

音乐学校毕业论文(5篇)

音乐学校毕业论文(5篇)

音乐学校毕业论文(5篇)音乐学校毕业论文(5篇)音乐学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一、一般高校音乐表演学科毕业答辩音乐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毕业答辩音乐会出名而无实一般高校音乐表演学科的本科生毕业答辩音乐会普遍存在名不副实的状况。

音乐表演学科因其专业的限制性、就业范围相对其他文理专业较窄,因此往往在一般高校学科设置中简单忽视,因此所谓的答辩音乐会质量差强人意。

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应当呈现出来的是同学演唱的完整性、曲目搭配的科学性以及音乐会本身的高规格(包括舞台形象、舞美设计等),但大部分一般高校音乐表演学科的本科毕业答辩音乐会过于形式化,并没有达到一场真正的音乐会应有的质量水平和教学目的,比如因师资力气不够,声乐器乐不分考场,作曲作品质量远远不够,部分专业(如流行演唱专业)需要使用电声设备却因硬件限制无法使用,毕业生答辩曲目总量不够、演唱质量不高、曲目搭配不合理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消失直接影响本科毕业答辩音乐会的整体质量,使一场音乐会出名而无实,本身的欣赏性和教学价值远远不够。

(二)同学对待毕业答辩音乐会缺乏重视对于非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学科的同学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通过本课的课程学习,自己已经把握相关学问和专业技能,毕业答辩音乐会的设计和实施不过是获得学位的一种必定形式,加之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鲜有关注和考察毕业生答辩音乐会的质量问题,同学由此便认为答辩音乐会的好坏与就业关系甚微,也就不愿花更多的精力进行音乐会的筹备事宜;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只要站在舞台上,根据学位要求演唱(演奏)完相应数量的作品就可以轻松毕业,无形中降低了对毕业答辩音乐会的自我要求。

(三)毕业答辩音乐会设计质量不高众多一般高校音乐表演学科的同学抑或老师会认为,毕业答辩音乐会的设计比音乐会本身简单很多,于是形成了同学和老师在音乐会设计上花费的精力远远少于舞台现场表演的预备工作。

毕业答辩音乐会由舞台表演和现场答辩两个部分组成,之前应当有详尽而科学的毕业答辩音乐会设计方案。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作者:张光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5期摘要:当今时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在21世纪,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计算机网络成为了生活品,我们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会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做出一个适用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惯例系统,方便日常的教学。

对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来说,本身还不够完善,本文主要针对的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的实践方案,系统的开发程序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思想,进而摸索出一个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特点,维护好管理系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011-02一、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发展力度,将素质教育理念与通才教育思想融入高校的艺术教育建设过程当中,着实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怎样融入全新的发展理念,使高校音乐教育建设更上一层楼,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合理调配高校音乐教学资源,充分实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全面化的建设目标。

基于这种现实发展背景,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对高校整体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点(一)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双重管理性质,不仅具有一般行政管理的部分职能,还兼有学术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一门研究教学与管理本质、管理思想、管理内容、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特点和规律的有效教学管理途径。

高校教学管理强调以教学为管理中心,以教学效益为最终的管理目标,以科学管理为发展脉络,注重将管理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效结合,将客观规律与现实情况和谐统一,以此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音乐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音乐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音乐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摘要: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基于C/S架构的桌面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学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实现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工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基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学校教学管理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辅助和延伸,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及交互式的学习。

国内各级别学校都迫切要对自己的现有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提高,使其既能适应目前网络教学工作,又能将音乐教学等素质教育涵盖进来。

由于音乐教学与普通课程教学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网络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结合,进行音乐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及意义,对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然后介绍本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开发方法和相关技术,将对软件工程中的软件过程模型、结构化设计方法、B/S结构做详细的介绍。

接着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本系统基本情况介绍,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流分析、数据需求分析、非功能需求分析。

然后展开对系统的设计工作,这主要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

最后对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字: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结构化方法第一章引言1.1研究的背景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基于C/S架构的桌面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电子商务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已经进入了网络应用的阶段。

由于教学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实现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工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1]。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是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辅助和补充,可以实现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交互方式丰富,将网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正是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1引言1.1音乐教学管理系统产生的背景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正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充分吸取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国内多年的办学经验,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形式,因此国家教育部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面学分制改革。

因此,各院校迫切学要对自己的现有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提高,根据国内大学的现在管理模式,结合国际新的思想观念,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建设先进的、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使之成为学校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选择了“音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个设计题目,符合实际需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桌面系统、C/S架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电子商务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已经进入了网络应用的阶段。

如何快速发展适应于不同行业的人的网络应用是摆在人们前面的一个难题。

选择什么样的开发平台,开发工具,编程语言,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产业。

NET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框架,它已成为新技术的一个革命性的发展。

NET的的信息化发展对于Web开发,组件开发,数据开发,VB的GUI开发,或任何基于Windows平台的开发人员,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行业,NET的新的发展模式都可以使开发人员可以更好,更快速的完成工作。

1.2音乐教学管理系统的意义音乐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音乐教学、教务管理应用软件。

熟悉音乐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部过程,从音乐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解决工作中关键性的难点问题,实现音乐教学工作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帮助具体管理人员从复杂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得教务管理走向无纸化办公和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职能化的资源调配,使学院的资源得到优化,教师、教室、课程、时间得以高效调配和合理应用,解决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资源紧缺、院系多级管理状况下排课、成绩汇总难的问题。

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学生档案管理、成绩汇总等业务更加便捷,流程思路更加清晰;及时的回馈学生成绩及音乐教学信息,确保音乐教学管理工作的快速实施,提高了教务处教师办公效率。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学校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来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国内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晚。

在数字校园理论逐步应用的过程中,各学校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发实施了各类音乐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

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国内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及人员要求上与国外学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要实现高等学校音乐艺术教育音乐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构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学管理模式,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之一。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学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如表1-1所示。

表1-1系统研究现状描述表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管理科学支持学校音乐教学运行、管理、分析和决策,大多数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打造适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发展的音乐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1.4研究内容及本人工作设计一套音乐教学管理系统,面向学校音乐教学,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

它主要完成学生成绩查询、学生资料查询、教师资料查询、单科成绩浏览、学年开课清单、学分计算、平均分计算、方差计算、添加修改学生、教师、课程信息、数据库的还原、备份及其它一些辅助功能。

本课题重点以.NET 和为开发平台,综合利用的WEB开发技术和XML跨平台技术,通过开发一个通用网站,真正体验.NET新一代软件开发全新模式,实现网站快速开发和部署。

2技术简介2.1 HTML语言超文本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是当前创建Web 页面最流行的语言。

HTML语言的流行是因为一个HTML文件不管在任何操作系统的浏览器上面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HTML语言是一种处理文字的语言,它包含的指令(标记)可以插入到未定个是的文件里,用来控制浏览器显示的网页或者打印出来的外观。

HTML语言不区分大小写,它有以下特点:它有特定的逻辑结构,分成不同的逻辑但元,是一种结构化文本文档。

它可以提供图像、动画以及其他多媒体等信息的链接。

创建过程非常简单。

HTML语言版本开发采取向后兼容的方式,使它容易维护。

另外,HTML作为WEB上通用的描述语言,为各种计算机平台提供了一个公开的标准接口,于平台无关。

2.2 IIS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缩写,它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最新的版本是Windows2003里面包含的IIS 6,IIS与WindowsNT Server完全集成在一起,因而用户能够利用Windows NT Server和NTFS(NT File System,NT的文件系统)内置的安全特性,建立强大,灵活而安全的Internet和Intranet站点。

IIS支持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以及SMTP协议,通过使用CGI和ISAPI,IIS可以得到高度的扩展IIS支持与语言无关的脚本编写和组件,通过IIS,开发人员就可以开发新一代动态的,富有魅力的Web站点。

IIS不需要开发人员学习新的脚本语言或者编译应用程序,IIS支持Javascript,Vbscript以及Java这些开发软件,同时它也支持WinCG和CGII,以及ISAPI过滤器和扩展。

IIS支持服务器应用的Microsoft BackOffice系列,Microsoft BackOffice系列包括以下内容:(1) Microsoft Proxy Server 代理服务器;(2)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客户/服务器通讯和群组软件;(3) 用于连接IBM企业网络的Microsoft SNA Server;(4) 用于集中管理分布式系统的Microsoft Systems Management Server;(5) Microsoft Commercial Internet System(MCIS)。

IIS是旨在建立一个集成的服务器服务套件,支持HTTP,FTP和SMTP,它可以提供一个快速,整合现有产品,且可扩展的Internet服务器。

IIS相应性极高,同时系统资源的消耗也是最少,IIS的安装,管理和配置都相当简单,这是因为IIS与Windows NT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紧密的集成在一起,此外,IIS和Windows NT Server也使用相同的SAM(Security Accounts Manager,安全帐户管理器),对于管理员来说,IIS使用诸如性能监视器和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和类似的NT具有管理工具。

IIS支持ISAPI,使用ISAPI服务器功能可以扩展,并利用ISAPI筛选器可以是存储在IIS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数据。

Internet扩展的32位Windows应用程序可以FTP,SMTP和HTTP协议的任务转化为易于使用集中化的管理接口,这些接口将大大简化使用互联网应用时,IIS也支持MIME(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用于Internet邮件扩展),它可以用于访问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注册项。

IIS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支持ASP。

引进ASP后的IIS 3.0的版本,可以很容易地把动态内容和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程序。

对于诸如Javascrip,Vbscriptt开发软件,或者由Visual C++,Visual Basic,Java开发系统,以及现有的CGI和WinCGI 脚本开发的应用程序,IIS都提供强大的本地支持。

是的一部分,作为战略产品,不仅仅是Active Server Page (ASP) 的下一个版本;它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Web 开发模型,其中包括开发人员生成企业级Web 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

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ASP 兼容,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可生成伸缩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

可以通过在现有ASP 应用程序中逐渐添加 功能,随时增强ASP 应用程序的功能。

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 的环境,可以用任何与.NET 兼容的语言(包括Visual Basic .NET、C# 和Javascript .NET.)创作应用程序。

另外,任何 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NET Framework。

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技术的优点,其中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等。

可以无缝地与WYSIWYG HTML编辑器和其他编程工具(包括Microsoft的Visual )一起工作。

这不仅使得Web开发更加容易,而且还能够提供所有这些工具的好处必须提供,包括开发人员可以使用GUI Web 服务器控件拖动到页面上,并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

提供了稳定的性能、优秀的升级性、更快速的开发、更简便的管理、全新的语言以及网络服务。

贯穿整个的主题就是系统帮用户做了大部分不重要的琐碎的工作。

新的引入受管代码(Managed Code)这样一个全新概念,横贯整个视窗开发平台。

受管代码在NGWS Runtime下运行,而NGWS Runtime是一个时间运行环境,它管理代码的执行,使程序设计更为简便。

(1) 高效率对于一个程序,速度是一件非常令人渴望的东西。

一旦代码开始工作,接下来你就得尽可能地让它运作得快些。

在ASP中你只有尽可能精简你的代码,以至于不得不将它们移植到一个仅有很少一点性能的部件中。

而现在,会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

(2) 易控制在里,你将会拥有一个“Data-Bounds” (数据约束),这意味着它会连接到数据源,并自动加载数据,控制工作更简单。

(3) 语言支持支持多种语言,支持编译类语言,支持比如VB、VC++、C#等,它比编译的类语言的速度更适合大规模应用的编写更快。

(4) 更好的升级能力快速发展的分布式应用也需要更快速、更模块化、更易操作、更多平台支持和重复利用性更强的开发,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适应不同的系统,网络应用和网站需要提供一种更加强大的可升级的服务。

能够适应上面的要求。

对于今天的Web程序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断变化的浏览器兼容性以及它们不断升级的复杂性。

在保证页面能在所有浏览器下工作的同时,又得尽量使用每个浏览器的最新属性来建立更具交互性的页面,这简直不可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