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环境、热、功、内能、焓、熵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量不变。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熵的增加是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在绝对零度下熵接近零。

此定律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说明了热力学的某些现象在低温下会呈现出独特的特性。

5. 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和性质的函数,包括内能、焓、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等。

二、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宏观可观察的能量传输,热力学过程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函数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热力学函数则是描述系统各种状态和性质的函数。

3. 热力学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热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通过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来描述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4. 热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是描述系统热力学性质和行为的方程,包括焓-熵图、温度-熵图、压力-体积图等。

5. 反应焓和反应熵反应焓和反应熵是化学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三、物质平衡和相平衡1. 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的转化和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

2. 相平衡相平衡是研究不同相之间的平衡状态和转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固相、液相、气相以及其之间的平衡状态。

3. 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包括热力学分析、相平衡曲线的绘制和分析、相平衡图的绘制等。

四、电化学1. 电解质和电解电解质是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反之的过程。

2. 电化学反应和电势电化学反应是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电势是描述电化学系统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物理化学高二考必背知识点

物理化学高二考必背知识点

物理化学高二考必背知识点在高二物理化学学科中,有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我们学习的基础。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它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含粒子数成正比。

公式为V=nRT/P,其中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粒子数,R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

2.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摩尔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计算中,通常以g/mol为单位表示。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M=m/n,其中m表示物质的质量,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可以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公式为ΔU=q+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改变,q表示热量的变化,w表示功的变化。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阐明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它指出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并不会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如卡诺定理、熵增原理等。

5.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度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是判断化学反应平衡位置的重要参数。

6.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它包括反应速率的定义、速率方程、活化能、反应机理等内容。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7. 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发生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光的传播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定律和菲涅尔公式进行计算和描述。

8.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电磁感应是指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或方向,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感应现象广泛应用于电磁发电、电磁感应加热等方面。

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产生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等。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现象和过程。

以下是对物理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在热力学中,通常用公式△U = Q + W来表示,其中△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系统做功。

例如,在一个绝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体系对外做功,那么内能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外界对体系做功,内能就会增加。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熵(S)的概念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孤立系统,熵总是增加的,这意味着系统总是朝着更加混乱和无序的方向发展。

比如,混合气体自发扩散后,不会自动分离回到初始状态,因为这个过程熵增加了。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0K)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这一定律为计算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熵值提供了基准。

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K)是衡量化学平衡的重要参数。

对于一个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 (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等。

例如,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也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五、相平衡相平衡研究的是多相体系中各相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律是描述相平衡体系中自由度、组分数和相数之间关系的定律,其表达式为 F = C P + 2,其中 F 是自由度,C 是组分数,P 是相数。

高中物理化学知识点高三

高中物理化学知识点高三

高中物理化学知识点高三一、力学知识点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力,反比于物体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量和能量动量:物体的动量定义为物体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能:物体的动能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等于所受合外力做功的数量。

3. 万有引力和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定律:根据牛顿引力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用行星的质量和太阳的质量、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来描述。

二、热力学知识点1. 温度、热量和热传导温度: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运动的平均动能。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可以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永远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熵增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表述。

三、电磁学知识点1. 静电学库仑定律:物体上的静电力与物体所带电荷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物体周围存在电场,电荷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 电流和电阻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

电阻: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力。

3.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磁体或电流在周围产生的力场。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四、化学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相似性分类的表格,包含了各种元素的基本信息。

物理化学知识点

物理化学知识点

物理化学知识点物理化学知识点概述1.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系统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系统内能量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和。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倾向于增加。

-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2.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是压强,V是体积,n是摩尔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

- 范德瓦尔斯方程:(P + a(n/V)^2)(V - nb) = nRT,修正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高压和低温下的不足。

3. 相平衡与相图- 相律:描述不同相态之间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

- 相图:例如,水的相图展示了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平衡关系。

4. 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 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达到平衡时的常数值。

5. 电化学-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产生带电粒子(离子)的物质。

- 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 电化学系列:金属的还原性或氧化性排序。

6. 表面与胶体化学-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 胶体:粒子大小在1到1000纳米之间的混合物,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

7. 量子化学- 量子力学基础: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的行为。

- 分子轨道理论:通过分子轨道来描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 电子能级: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能量状态。

8. 光谱学- 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导致电子能级跃迁。

- 发射线谱:原子或分子在电子能级跃迁时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 核磁共振(NMR):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分子结构。

9. 统计热力学- 微观状态与宏观状态:通过系统可能的微观状态数来解释宏观热力学性质。

- 玻尔兹曼分布:描述在给定温度下,粒子在不同能量状态上的分布。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性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热力学、量子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物质的热学性质,包括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参数有温度、压力和体积等。

熵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熵表示了系统的无序程度。

2.热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均衡状态。

平衡态的特点是宏观和微观性质的不变性。

3.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系统从一个平衡态转变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

这些过程可以是可逆过程或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指系统在过程中可以无限慢地与环境发生热平衡。

4.相变:相变是物质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液相变、固气相变和液气相变等。

相变过程中发生的能量交换可通过熔化热、汽化热等物理量来表征。

5.量子化学:量子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包括分子轨道理论、原子轨道理论和量子力学等。

量子力学描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通过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6.动力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包括反应速率常数、碰撞理论和反应路线等。

它揭示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转化过程。

7.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位置的物理量。

它与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浓度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平衡常数可以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8.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稳定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的浓度与产物的浓度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比例关系。

9.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物质在电学和化学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包括电池、电解和电化学平衡等。

电化学理论揭示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10.光化学:光化学研究光能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光诱导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发射等。

光化学反应在生物和环境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以上只是物理化学领域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归纳,这门学科非常广泛和复杂。

物理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及其考点说明

物理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及其考点说明

物理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及其考点说明
一、化学热力学
1、化学热力学的定义: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热量及能量变化的学科。

2、热力学三定律: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定有序
能可以被有度能转化;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始终指出热力学反应的可能性和温度有关。

3、焓的概念:焓是衡量物质的热力学状态的量,它是物质的热力学特性连续变化的
测量,是物质拥有的热量能量,也可以视为物质拥有的有序能。

4、热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是指在不变的温度、压力和其他条件下,恒定的化学反
应发生,直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形式和化学结构保持不变,热量吸积也变得稳定,这
种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

二、物理化学
1、物理化学的概念:物理化学是一门融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学科,通过应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性质的变化和分子间的作用及反应,其研究具有多学科的性质。

2、气体的特性:气体的物理性质有很多,如压强、体积、温度、熵、焓等。

质量和
体积的关系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

3、溶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是衡量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性质,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压
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高溶解量。

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及溶剂特性有关。

4、化学均衡:化学均衡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强下,混合物中物质的各种浓度比例,
产物与原料之间的反应紊乱程度,变化状态的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高一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阶段是学生接触物理化学知识的关键时期,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一物理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和理清思路。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和力学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质点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2.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量和重力的关系- 惯性和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3. 运动规律和机械能守恒- 能量的基本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向心力和离心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行星运动和卫星运动的特点二、热学1. 热学基础知识-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热平衡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和功的关系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功转化- 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温过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的做功- 热功转化效率3. 热量传递和热传导-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 热传导的传热方式- 热导率和导热方程- 热传导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4. 热力学循环和热机效率- 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概念- 卡诺循环和卡诺热机- 热机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热机效率和热能损耗的关系三、化学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的组成- 原子核和电子的基本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 原子序数和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2. 化学键和化合价- 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合价和价态的定义- 化合价与化合物的命名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反应的位置、温度和浓度对平衡的影响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应用综上所述,高一物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运动和力学、热学以及化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化学知识点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2(黄绿色)、Cl、Br2(g)(红棕色)2(g)、I(紫红色)、NO2(红棕色)3(淡蓝色)、O,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有臭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二、结构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

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

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

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

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 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四、基本理论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