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清朝历代皇帝列表,清朝12位皇帝画像
一图看懂清朝十二位皇帝

一图看懂清朝十二位皇帝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统最悲伤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朝代,也是目前来讲历史最清楚的一个朝代,那么清朝皇帝顺序是什么,清朝分别有哪些皇帝,另外在位时间表给大家看看!1、努尔哈赤(1559—1626年)努尔哈赤在位11年时间,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清朝可以说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皇太极(1592—1643年)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满族人,前后在位17年的时间,在位期间主要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主要针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1643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主要击败了各种抗清的势力,完成清朝统一。
在位时间18年。
4、康熙皇帝(1654--1722年)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之久,也是清朝在位最久的一个皇帝,为了加强国家的稳定,康熙皇帝在经济上和文化建设上做出了重大的成绩。
5、雍正皇帝(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在位13年,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
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公元1736年登基 (在位60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7、嘉庆皇帝(公元1796年登基 (在位25年)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25年时间,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登记的时候才29岁,在位30年时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
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如下:
1.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在位)
2.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6年~1643年在位)
3.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3年~1661年在位)
4.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年~1722年在位)
5.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2年~1735年在位)
6.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5年~1795年在位)
7.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1820年在位)
8.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0年~1850年在位)
9.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0年~1861年在位)
10.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1年~1875年在位)
11.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5年~1908年在位)
12. 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年~1912年在位)
以上是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其中康熙帝在位时间最长,乾隆帝和嘉庆帝分别在位60年和61年。
一张图了解清朝十二位皇帝

78%
4 康熙 清圣祖 爱新觉罗· 玄烨 1654-1722年 68 1661-1722年 61
90%
5 雍正 清世宗 爱新觉罗· 胤禛 1678-1735年 57 1722-1735年 13
23%
6 乾隆 清高宗 爱新觉罗· 弘历 1711-1799年 88 1736-1796年 60
68%
7 嘉庆 清仁宗 爱新觉罗· 颙琰 1760-1820年 60 1796-1820年 25
惩治和珅、整顿吏治,镇压白莲教乱
8 道光 清宣宗 爱新觉罗· 旻宁 1782-1850年 69 1820-1850年 30
43%
嘉庆皇帝第二子
平定张格尔叛乱、 整顿吏治,改革盐法、漕运
9 咸丰 清文宗 爱新觉罗· 奕詝 1831-1861年 30 1850-1861年 11
37%
道光帝第四子
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镇压太平天国
42%
承统关系
后金开国之君
努尔哈赤第八子 皇太极的第九子 生母为孝庄文皇后 顺治皇帝第三子 康熙皇帝第四子
雍正皇帝第四子
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主要成就
统一女真诸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
两征朝鲜,灭察哈尔;建立清朝,促进满族封建 化;取得松锦大捷 清军入关的首位皇帝,迁都北京,整顿吏治,稳定 秩序,统一全国 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平息蒙藏动 乱,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稳定统一。开创康乾盛世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 改革,设立军机处 清朝达到全盛,开创十全武功,内外宾服;有很高 的书法、诗文造诣
清朝皇帝
序号 年号 庙号
姓名
生卒年
寿命 在位时间段 在位年数在/位寿年命数
清朝皇帝介绍

图说12位清朝皇帝:一个比一个瘦弱
2012年03月29日 10:49 来源:凤凰网作者:辛闻
清朝二百多年间,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
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左自右依次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187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宪宗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详解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清太祖:(在世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位1616年-1626年)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
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
1582年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被尼堪外兰害死。
为报仇,次年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
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
据满洲实录, 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
1626年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衣大炮击伤,死在回沈阳的路上。
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4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在位1 627年-1643年)崇德(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姓爱新觉罗,名皇太极,。
军事家,政治家。
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尊称后金天聪帝爱新觉罗阿巴咳,也称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极。
皇太极病逝于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晚十时,年52岁。
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清世祖:(在世1638年-1661年;在位1644年-1661年)顺治(章)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
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清朝历代帝王

清朝历代帝王(多图)共12位皇帝,按其年号依次排列如下:1、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2、太宗皇太极(1592-1643)3、顺治(西元1644年~1661年);4、康熙(西元1662年~1722年)5、雍正(西元 1723年~1735年);6、乾隆(西元1736年~1796年)7、嘉庆(西元1797年~1820年); 8、道光(西元1821年~1850年)9、咸丰(西元 1851年~1861年); 10、同治(西元1862年~1874年)11、光绪(西元1875年~1908年); 12、宣统(西元1909年~1911年)公元1912年2月13日,宣统正式颁布退位诏书,大清王朝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属相:羊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享年:68岁陵寝:福陵(沈阳东陵)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子女:16子,8女继位人:皇太极(太宗)最不幸:父、祖被杀害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属相:龙出生: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年:崇德八年(1643年)享年:52岁陵寝:昭陵(沈阳北陵)父亲:努尔哈赤母亲:那拉氏,后尊为孝慈高皇后初婚:22岁结婚,配偶博尔济吉特氏配偶:16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子女:11子,14女继位人:福临(世祖)最不幸:生母早亡最痛心:爱妃早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属相:虎出生:崇德三年(1638年)卒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享年:24岁陵寝:孝陵(清东陵)父亲:皇太极母亲:孝庄太后初婚:14岁结婚,配偶博尔济吉特氏配偶:17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子女:8子,6女继位人:玄烨(康熙)最得意:惩治死后的睿亲王多尔衮最不幸:父亲早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属相:马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享年:68岁陵寝:景陵(清东陵)父亲:福临母亲:佟佳氏,后尊为孝康章皇后初婚:12岁结婚配偶:16人皇后:赫舍里氏子女:35子,16女继位人:胤禛(雍正)最失意:三丧皇后最不幸:幼年丧父、丧母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属相:马出生:康熙十七年(1678年)卒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享年:58岁陵寝:泰陵(清西陵)父亲:玄烨(康熙)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配偶:16人皇后:乌拉那拉氏子女:16子,8女继位人:弘历(乾隆)最不幸:遭到后世訾议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899)属相:兔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年:嘉庆四年(1899年)享年:89岁执政:实际掌权64年陵寝:裕陵(清东陵)父亲:胤禛(雍正)母亲:钮祜禄氏,后尊为孝圣宪皇后初婚:16岁结婚,配偶富察氏配偶:29人皇后:富察氏子女:16子,8女继位人:颙琰(嘉庆)最得意:“十全武功”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属相:龙出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卒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享年:61岁陵寝:昌陵(清西陵)父亲:弘历(乾隆)母亲:魏佳氏,后尊为孝仪纯皇后初婚:15岁结婚,配偶喜塔拉氏配偶:15人皇后:喜塔拉氏子女:5子、9女继位人:旻宁(道光)最得意:惩治和珅最痛心:教民攻入紫禁城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属相:虎出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卒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享年:69岁陵寝:慕陵(清西陵)父亲:颙琰(嘉庆)母亲: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初婚:13岁结婚,配偶钮祜禄氏配偶:20人皇后:钮祜禄氏子女:9子,10女继位人:奕詝(咸丰)最失意:鸦片战争失败最不幸:母亲早故最痛心:签订《南京条约》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属相:兔出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享年:31岁陵寝:定陵(清东陵)父亲:旻宁(道光)母亲: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初婚:16岁结婚,配偶萨克达氏,为嫡福晋配偶:16人皇后:萨克达氏等子女:2子,1女继位人:载淳(同治)最失意: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最不幸:签订《北京条约》最痛心:圆明园被焚掠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属相:龙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卒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享年:19岁陵寝:惠陵(清东陵)父亲:奕詝(咸丰)母亲:叶赫那拉氏,后尊为孝钦显皇后初婚:16岁结婚,配偶阿鲁特氏配偶:5人皇后:阿鲁特氏子女:无继位人:载湉(光绪)最得意:兴办维新诸事最失意:父亲早故最不幸:身后皇后自尽最痛心:无子女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906-1967)属相:羊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卒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享年:38岁陵寝:崇陵(清西陵)父亲:奕譞(醇亲王)母亲:叶赫那拉氏初婚:18岁结婚,配偶叶赫那拉氏皇后:叶赫那拉氏子女:无子女继位人:溥仪(宣统)最得意:主持戊戌变法最失意:甲午战争主战失败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出生:1906年卒年:1967年享年:62岁陵寝:先葬八宝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华龙陵园父亲:载沣(醇亲王)母亲:苏完瓜尔佳氏初婚:18岁结婚,配偶郭布罗·婉容配偶:5人子女:无最不幸:坐监狱15年最痛心:无子女最擅长:照相。
大清王朝十二皇帝简介

大清王朝十二皇帝简介【图】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全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个皇帝顺治(年号,以下同),名"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全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历任清朝皇帝介绍

清朝12帝清朝的12位皇帝都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溥仪。
1、努尔哈赤: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
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受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
其后,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女真诸部。
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
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
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
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
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
天命十一年(1626年)病死,年68岁。
2、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老城)。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
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
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
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
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次年迫使朝鲜臣服。
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崇德七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3、福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清朝历代皇帝列表,
清朝12位皇帝画像
实用资料栏目整理清朝皇帝的死因(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
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顺治帝(福临)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
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
”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康熙帝(玄烨)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
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
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
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
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
病中派皇四子胤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
雍正帝(胤禛)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
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
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
五月间一度好转,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
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关。
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
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
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
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乾隆帝(弘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