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 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一)于 受……于…… (二)为 为……所…… ……为所…… (三)见 见……于……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五)动词本身表被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同步练习
(一)于 受……于…… 1. 不拘于时,学于余。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同步练习
(一)中心语+定语+者 1.客有吹洞箫者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楚人涉江者 4.人马溺死者甚众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1.马之千里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同步练习
(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凌万顷之茫然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它们之后: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提前)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同步练习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忌不自信。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古之人不余欺也! 4.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 臣未之闻也。 7.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8.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四)中心语+定语(数量词)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3.状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面。 (一)谓语动词+于:青,取 之 于 蓝,而 青 于 蓝 (二)谓语动词+以:道 之 以 德,齐 之 以 礼 (三)谓语动词+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无标志:沛公军(于)霸上 意得甚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摘要)高一高二的同学忙着准备期中考试的时候,高三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高考前地理论复习,下面是准备的20XX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高考语文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素材

高考语文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素材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第一部分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很实用分析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很实用分析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很实用分析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特殊句式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掌握好文言文特殊句式,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还能在翻译等题目中拿到高分。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地说一说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首先,我们来聊聊“判断句”。

判断句在文言文中是比较常见的,它的作用就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比如说,“陈胜者,阳城人也”,这里的“……者,……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判断句标志。

还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乃”“即”“皆”等词,也常常用来表示判断。

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梁父即楚将项燕”等等。

另外,“刘备天下枭雄”这种没有明显判断词的句子,也是判断句哦。

我们在理解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地判断出这些句子的意思。

接着,说说“被动句”。

被动句就是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发出者。

比如“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里的“为……用”就表示被动。

还有“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中的“为……所……”结构,“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中的“见”,“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都能表示被动。

我们在遇到这些句子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主语是被怎么样了,这样才能准确地翻译出句子的意思。

再来说说“省略句”。

在文言文里,为了语言的简洁,经常会省略一些成分。

比如说主语的省略,“(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谓语的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宾语的省略,“使(之)归赵”;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上下文,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

然后是“倒装句”,这可是个大重点。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又有几种情况,比如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的,宾语要前置,像“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应该是“大王来操何”;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的,宾语要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正常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还有“唯利是图”这种用“是”“之”把宾语提前的情况。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1、借用“者、也”标志。

(1)……也张骞,汉中人也。

(2)……者,……也南冥者,天池也。

(3)……者,……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借用其他标志,如“为、乃、则、是、非、本”等。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斯是陋室。

(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6)臣本布衣。

3、无标志。

(1)秦,虎狼之国。

(2)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有被动标志,如“于、为、见、被”。

于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物物而不物于物。

为将为三军获。

而身为宋国笑。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曹公所追破。

见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信于友。

被国一日被破,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被动句式(1)见……于(2)受……于(4)……为所(3)为……所3、无标志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主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谓语省略初为《霓裳》后《六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宾语省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介词省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四、倒装句主谓倒装贤哉回也。

大哉,尧之为君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一、复习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核心知识点,提高对复杂句式和语法的理解能力,为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内容1、判断句(1)形式:一般以“者……也”或“……者……”的形式结束,如“孟子者,儒家五常之代表也”。

(2)标志词:主要标志词有“为”、“乃”、“即”、“则”、“皆”、“敢问”等。

(3)解析:在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通常没有逗号隔开,而是用判断词来表示判断。

2、被动句(1)形式:句中缺少主语,且使用被动词,如“见”、“被”、“为”、“为……所……”等。

(2)标志词:主要有“见”、“被”、“为”、“为……所……”等。

(3)解析:在被动句中,主语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接受动作的承受者。

3、省略句(1)形式: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些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2)标志词:根据上下文意可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解析:在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补充。

4、倒装句(1)形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标志词:无特定标志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判断。

(3)解析:在倒装句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文意进行理解。

5、固定句式(1)形式:固定的搭配和表达方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等。

(2)标志词:根据固定搭配和表达方式进行判断。

(3)解析:在固定句式中,各个词语之间有着固定的语法关系和意义联系,需要根据固定搭配进行理解和记忆。

三、复习方法1、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4、布置适当的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复习进度本复习教师版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下进度仅供参考:1、判断句(1课时)2、被动句(1课时)3、省略句(1课时)4、倒装句(1课时)5、固定句式(1课时)6、综合练习与讲解(2课时)五、复习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和综合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能早些重用您,现在危急了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像是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失其所与,不知。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适合差遣。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呢是因为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不过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之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告辞什么呢】2、倒装句式:(1)宾语前置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

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谨慎,约束自己。

】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话说,“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似流水我好像要追不上,担心岁月不等我。

】(2)状语后置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从属晋国的情况下又从属楚国。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刑来督责他们,用威风怒气吓唬他们,最终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会感恩,表面上恭顺而内心里不服。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送出了国书。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傧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3)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没有拿定,想找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4)主谓倒装汝不惠,甚矣。

【你不聪明,太厉害了。

】3、被动句()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被任命为上卿,凭着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秦国的城又怕不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赵国强,燕国弱,并且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他)俘虏!】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将被他俘虏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必定会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耻笑。

】4、省略句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把(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喜爱游乐打猎,就要想到驱三面放一面,把(它)作为限度。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我告诉(他)说:“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

'凭这个知道他(会收留我),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非常高兴,传递(和氏璧)给妃嫔及侍臣们看,都欢呼万岁。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现在我来了,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不被诸侯国羞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遂与秦王会()渑池。

【(赵王)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缻(给)秦王,来互相娱乐。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二、固定句式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轻视吗?】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我蔺相如虽然愚笨,难道害怕廉将军吗】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刘邦说:“和你相比,哪个年少哪个年长”】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我如果不到您的门前来,那就危险了。

】三、词性活用之活用作动词: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给我起名叫做正则,给我起字叫做灵均。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它的边界,又要扩展它西边的边界。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海一样处在百川之下。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补偿赵国城池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人员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赵王就弹奏瑟。

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缻,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

】左右欲刃相如。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刘邦驻扎(在)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范增数目项王。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让它的根底稳固。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城池不划给(赵国),我保证让和氏璧完整地回到赵国。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的人。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请用秦国的都城咸阳给赵王献礼祝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