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叙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叙事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因为坚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这一观点,因此笃信父亲的表里有一只活的蝎子的事,表现出童年的“我”善于思考,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事。
这篇课文先阐述观点,再列举事例,紧扣单元主题: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本课思路清晰,心理刻画的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清脆、恐怖”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是。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语句优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细读品味,整体采用默读方式,以便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我”的种种情绪。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优美简单,记叙的事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刻画细致,学生不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侧重带领学生在整体上体会列举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以及作者是怎么将这件事写清楚的。
带领学生分析“我”的心理活动和思维逻辑,感受“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和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两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生命教育叙事范文(优选4篇)

生命教育叙事范文第1篇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学校尚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接受生命教育,才能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产生一定的生命感悟,实现健康成长。
因此基于生物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物教学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更深刻的感悟,进而产生珍惜生命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唯有如此,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出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施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合理的指引,促进初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的实践措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应该对生物教学内容和生命教育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契合点,进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指导,促进生命教育作用的发挥。
1.情境教学,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挖掘和学习,为学生后期深入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所以在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生命教育实际情况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
如在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入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生命相关知识学习兴趣加以培养,为后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教学情境,“家里的盆栽一般会放置到什么地方?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摆放吗?要想让植物旺盛的生长在摆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步产生对生命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物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植物生命的延续需要多种元素的相互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向人生命的延续延伸,促进学生对人生命的价值形成初步认识。
生物教育叙事案例范文10篇

晋祠阅读答案一、什么是晋祠?晋祠是指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晋祠,也称为晋祠庙,是一座纪念晋文公的庙宇。
晋祠作为中国四大祠庙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瑰宝。
二、晋祠的历史背景晋祠建于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的晋文公统治时期。
晋文公是晋国的第十一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对国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晋祠的建筑风格晋祠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风格,以黄、绿、红三种主色为主调。
庙宇的主体建筑为三进式,由门楼、前殿、正殿和后殿组成。
门楼作为宫殿的门户,将前殿和后殿连接起来。
四、晋祠的文物收藏晋祠珍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器、瓷器、书法作品等。
这些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生活。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是《晋文公御碑》,这是一块刻有晋文公治理晋国方略的碑石。
五、晋祠的重要性晋祠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窗口。
晋祠还被列入了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六、晋祠的参观方式晋祠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以提前购买门票或现场购票参观。
在游览晋祠时,游客需要遵守规定,尊重庙宇的宗教意义,保持庄重肃穆的参观态度。
七、晋祠的建筑保护晋祠的建筑保护非常重要,为了保护晋祠的建筑和文物,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修缮、建筑材料保护和环境保护等。
八、晋祠的发展前景晋祠将继续扮演重要的历史文化角色,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晋祠的名气和知名度也将进一步提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九、总结晋祠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参观晋祠,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
晋祠的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要,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这座宝贵的历史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晋祠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 初中班主任教育案例3篇

初中班主任教育案例3篇初中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在教育中遇到很多的故事,本文是初中班主任的教育案例,欢迎阅读。
初中班主任教育案例一:一则拾金不昧的故事德育是对学生最重要的教育,极大地影响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能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回报与贡献。
我自己作为六年级的一名生物教师,在我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始终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下面是我进行无数德育教育的一例。
开学不久的一天,我带六(2)班的同学上了一节生物实验课。
之前,我要求全班同学在教室外面排队,然后按秩序进入实验室。
在排队过程中,芳子同学突然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捡到20元钱!""在哪里捡到的?""在地上。
"芳子同学回答。
"这钱是哪位同学丢的?"……"感谢芳子同学,下来我调查一下吧!"我明白了,这钱一定是其他班的同学丢的,现在一时也查不到了。
事后,我反复思考,怎样处理芳子同学上交的钱物妥当呢?怎样表扬一下芳子同学呢?经过思考,我认识到这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典型,这种优良品质应该在班上所有同学身上发扬,同时,我还觉察到这件事是一次对芳子和全班同学进行一次生动的德育教育机会。
于是,我决定这样处理这件事。
首先我将20元钱交给班主任做班费,并请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表扬芳子同学。
然后我又在一次培优活动中特意加上了芳子同学。
我清楚地记得,在那次培优活动中,我看到了芳子同学灿烂的笑容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同时,我也发现班上的那些优秀学生对芳子好热情,争相在学习上帮助芳子同学!我看到这一切,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觉得对芳子和全班同学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
同时,我还发现了教育无止境的深刻内涵,感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真是无限啊!初中班主任教育案例二:"三心"转化学困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
中学生物教育叙事

中学生物教育叙事生物教学叙事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
作为青年的生物教师,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主动、快乐的学习,在其中体验到成功,找到自信。
尽管参加工作的时间很短,但是学生取得的成绩足以让我和他们自己感到满足,可以说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而我也不会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尤其是在课堂上。
我会因为看到一个认真听课的眼神而欣慰;因为听到所有人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欣喜;因为看到某个潜能生的努力而感到成功。
作为老师,我的追求并不遥远,也不飘渺,而是实实在在的想法,那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不允许他们自己放弃自己”。
在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努力着、尝试着、也不断收获着,我发现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好这个科目主要是依赖课堂上的效率,应当利用有限的课时资源实现最好的目标,达到当堂掌握的效果。
我担任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有时候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达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良好的课堂应该是轻松却不放纵的,教师尽情的将所知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能够主动的吸收,要想达到较好的课堂效率需要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一、课前备课方面教师要尽量做到有效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读教参,将重点知识进行提炼。
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能够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要具备合理利用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
教师还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有效的问题和检测,并且要有梯度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求知热情。
二、课堂教学方面短暂的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篇一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初中生物教育叙事(一)生命的春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人的生殖》和《青春期》这两节课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对青春期这一内容特别关注。
这两节上完后,学生纷纷表示还想对这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
看着学生们充满渴望的眼睛,我决定在原来课时已经结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节课。
所以这节课不是教材主题,而是根据学生需要的课外延伸。
课前,教室中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还不怀好意的坏笑。
课上,我首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爱,你了解多少?性,你知道多少?”这几个特别“刺眼”的大字,学生们有的出现错愕、尴尬的表情,有的女生甚至低下头,并且从学生的眼中我还读出了他们对这个话题既好奇又羞涩。
学生的反应我都看在眼里,也正如我所料,他们只是没有想到老师会那么直接地把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摆了出来。
接着,展示两幅童趣图片:一幅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掀开小女孩的裙子,并向里张望;另一幅是一对胖嘟嘟的男孩女孩拥抱亲吻。
由于图片非常的可爱、有趣,学生们发出一串串的笑声。
“你们说说看,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当时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学生沉默不语。
“我掀她的裙子只是好奇!我认为裙子下面藏了好玩的东西!”“我亲她只是觉得她很可爱!”班上两个表现欲特别强的男生一边学着小男孩的神情一边解释道。
全班学生乐得东倒西歪。
这时,学生尴尬、戒备心理慢慢消除。
“在你们眼中小男孩这些行为和性有没有关系?”“没有!小男孩肯定不懂的!”于是我更进一步,问道:“如果画面换成成年人在做类似的事情呢?你们认为是什么行为?”大家都笑而不答。
过了许久,有人小声嘟哝着:“性搔扰”。
“你们现在对性的理解还有误区,一谈到性就回避,对性有种神秘感、罪恶感、肮脏感、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它,研究它、认识它!”在这一环节里,我请同学们就性方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与交流。
为了避免学生的尴尬,让学生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传给老师。
初一叙事第一次抓鼠妇

第一次抓鼠妇
“啊,不是吧?”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生物课上,老师要我们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材料就是鼠妇网,老师要我们每个人抓三只鼠妇来。
什么是鼠妇?也就是一种小虫子,也叫潮虫、西瓜虫,生物书上有图,我一看:哇,真恶心啊,长得圆滚滚、胖乎乎的,身体晶莹剔透,看过去一捏就要爆了似的。
我生来就很怕昆虫,连蝴蝶、蜻蜓我也不喜欢。
更何况现在还要我抓这么恶心的鼠妇?一想到这,我就想吐。
怎么办呢?那就不抓了,管他的。
不行不行,我可不敢不抓,等下被老师批评。
唉,只好试一试了。
中午吃完饭,我和朋友一起去抓。
我听隔壁的阿姨说,这种虫子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比如躲在砖头底下啊,把砖头搬开就有了。
于是我们找到了附近的一个地方,那里种着一排桂花树,树底下的泥土里应该有鼠妇。
我们看见一块很大的砖头,就用全力把它搬了开来。
“啊,这就是鼠妇吧!哇,好多啊!”我们叫到,这些鼠妇身上带有淡淡的黄色,大约有1厘米长,我一看到就吓得退了几步,而我朋友却把塑料袋套在手上抓。
“很难抓哦。
”我看着她抓了半天也没抓上一只而着急。
只见她一手扒着土,寻找鼠妇的下落,一手用木棍掘土,看到有鼠妇,她就一把抓了上来。
“管它有没有,先抓就是。
”她笑着说。
我还真佩服她那么勇敢,我可不敢呢。
生物课课程思政教育叙事范文

生物课课程思政教育叙事范文英文版In the biology class, we not only learn about the various forms of life on Earth, but also about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living things. This holis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biology has taught me valuable lesson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the delicate balance of ecosystems.One of the most impactful lessons I learned in biology class was about the concept of evolution. Through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I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species change over time in response to their environment. This knowledge has not only broadened my perspective on the natural world, but also on the concept of change and adaptation in my own life.Furthermore, in biology class, we also discussed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hese discussions challenged me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that come with manipulating the genetic code of living organisms. It made m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our actions on the natural world.Overall, the biology class has not only equipped me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but also wit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wards preserving and protecting it. It has taught me that every living thing has a role to play in the intricate web of life, and that we must strive to maintain the delicate balance of ecosystems for the well-being of all species.中文翻译在生物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还学习了所有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生物教学叙事
宝鸡市马营中学殷康虎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起着“导”的作用,教师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预先安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并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关注生物圈、保护生物圈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为此在未来付之于实际行动,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依据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教材的内容,反复推敲与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
确定这节生物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为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的创设,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学习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3、体会学习生物学的快乐,培养兴趣。
其中,目标1、2是教材中教学内容所规定的、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仅仅设计了4个问题。
即:1、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了什么?2、不同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请举例!3、
一些地方大量地饲养山羊,对当地环境有什么影响?4、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对这四个问题的理解,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是不难回答的,为此,这一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来进行的。
进一步地巩固上面的知识点,又及时地提出第二个问题:不同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请举例!对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特别活跃,举例也较多。
如:鱼的身体长成梭形,很适合水中的生活环境;蜻蜓长有轻而薄的翅膀,特别适合在空中飞行的环境,课堂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了。
经过简单的归纳小结之后,第三个问题又出来了:一些地方大量地饲养山羊,对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影响?我设计这个问题,是结合了我们当地的情况。
因为在二三年前,我们当地有一个农户引进了一批山羊,这些山羊需要大量的草料,结果不久就把村庄周围的草吃光了,草料供应不上,他也很快就改行干其他工作了。
学生对这个情况是清楚的,是学生眼见的事实,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还很大。
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明确后,提出第四个问题: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对这个问题的设计也和第二个问题一样,目的是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学生的回答同样特别活跃,举例繁多。
如:有一家农户散养了较多的鸡,给周围的环境造成
了污染,臭气熏天。
学生举的例子大都是生活中的,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节生物课就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举例中轻松、愉快地结束了,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则当作学生的课外作业,安排在课外进行。
因为完成此项内容,耗时较多,且学生人数众多,要分组才能进行,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顾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知识要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地调动,达到了课堂教学设计中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略感不足的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尚需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对测量出来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较为复杂,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积累经验,寻找更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