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合集下载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是指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是衡量空气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包括对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要求,以及对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

首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有明确的要求。

其中,对于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颗粒物(PM10和PM2.5)、臭氧、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例如,对于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限值为150μg/m³,一氧化碳的日均浓度限值为4mg/m³,颗粒物PM10的日均浓度限值为150μg/m³,颗粒物PM2.5的日均浓度限值为75μg/m³。

这些限值的设定,旨在保护人们的健康,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其次,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还对空气质量的评价做出了相关规定。

根据标准,空气质量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六个等级。

在这些等级中,优和良称为达标,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不达标,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为严重不达标。

根据不同的空气质量等级,相应的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实际生活中,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实施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严格控制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监管,是保障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也是保障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共同营造良好的空气质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6-2007):洁净生产标准 平板玻璃行业(发布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6-2007):洁净生产标准 平板玻璃行业(发布稿)

GB1 1614 浮法 玻璃 GB1 1901 水质 悬 浮物 的测定 重 量法 GB1 1914 水质 化学 需 氧量测 定 重铬 酸盐法 GB/T24001环境 管理 体 系 规 范及使 用指 南 GB/T15262 环 境 空气 二 氧 化硫 的测 定 甲醛 吸 收 .副 玫瑰 苯胺 分光 光度法 GB/T15435 环 境 空 气 二 氧 化 氮 的 测 定 Saltzman法 GB/T16157 固定 污染 源 排 气 中颗粒 物 测 定与 气 态污 染物 采样 方法 3术 语 和 定 义 3.1清洁生 产 指不 断采 取改 进设 计 、使用 清 洁 的能 源和原 料 、 采用 先 进 的工艺 与装 备 、改 善 管理 、综 合 利 用 资源 等 措 施 ,从 源头 上削减 污染 ,提高 资源 利用效 率 ,减少 或 者避 免生 产 、服务各 环 节 以及产 品使 用过 程 中污染 物 的产 生和 排放 ,以减 轻 或者 消除 人类 健康 和 环境 的危 害 。 3.2平 板玻 璃 指板状 的硅酸盐 玻璃 。 3.3浮 法 是 平板 玻璃 的一 种成 形方 法 。工艺 流程 系玻 璃液 从 熔 窑经 流槽 流到 锡槽 内 ,在有 保护 气体 的金 属 液面 上 ,向 前 漂移 ,而形 成 厚度 均 匀 ,两 表 面 平行 、平 整 和 火 抛 光 的玻璃 带 ,再经 退 火 、切 材 、成 品 装箱 、待 外 销 的工 艺生产 方 法 。 3.4浮 法玻 璃 指 用浮 法工 艺生 产 的平板 玻璃 。 3.5重 量箱 是 平板 玻璃 产 品的计量 单位 ,50kg为 一重 量箱 。 3.6平板 玻璃 单位 综合 能耗 指统 计期 内生产 每重 量箱 平 板玻璃 的能耗 ,折算 为 标准煤 ,即用合格 产 品总产 量 ,除总综 合能 耗 。

简述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级别和类别

简述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级别和类别

简述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级别和类别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三个级别和三个类别。

1. 级别:
(1)国家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是环境保护的最高级别的标准。

(2)行业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专业组织制定,适用于
特定的行业和领域。

(3)地方标准: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适
用于特定地区或自治区。

2. 类别:
(1)排放标准:用于控制大气、水域和土壤污染物的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大气排放标准规定了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2)质量标准:用于评估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域和土壤)的质量状况,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例如,水质标准规定了水中各种污染物的限值。

(3)标准方法: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规程。

例如,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规定了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总体来说,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覆盖了多个级别和类别,旨在保护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质量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附件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演变过程

附件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演变过程

【附件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演变过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发布于1982年,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

此后分别于1996年、2012年进行了修改。

以下是其演变过程:一、我国于1982年制定和发布了首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GB3095-82,该标准中列入了总悬浮微粒(TSP)、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学氧化剂(O3)等6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

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年修订)主要内容:1、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2、空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具体而言,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3、主要监测的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2000年)主要修改内容:1、取消氮氧化物(NOX)指标。

2、二氧化氮(NO2)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0.04mg/m3改为0.08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m3改为0.12mg/m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24mg/m3。

4、臭氧(O3)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16mg/m3;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m3改为0.20mg/m3。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一、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

[河北大学2018年研] A.强制性B.推荐性C.指导性D.随意性【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目前中国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

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超标即违法。

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

如果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采用,也必须强制执行。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将地面水环境功能分为5类,我们居住区域的长江水体属于()水体。

[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研]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地表水环境质景标准》(GB 3838—2002)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其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以及改善地表水质量和促进生产。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①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②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③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④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⑤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3对于某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进行的监测属于()。

环境标准汇总

环境标准汇总

环境标准汇总环境标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学习环境标准的定义,掌握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类方法,掌握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了解各环境要素的标准。

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1.三级: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2.六类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只有国家标准。

①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规定,是环境政策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问题: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③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做的规定,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是指国家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污染物的排放进行限制的标准。

这些标准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的,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方面,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方式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进行排放,以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保护大气环境。

其次,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水体污染防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质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

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企业和个人必须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后再进行排放,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此外,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也对土壤污染防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各类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对土壤的排放进行了规定,要求企业和个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资源。

总的来说,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维护人民的健康。

同时,国家也会对违反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推动各方更好地保护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中国环境标准的体系

中国环境标准的体系
环境标准的实施
由于我国的环境标准总体分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在实施过程中,这两种环境标准的地位和效力並不一样,可能會出现冲突,所以环境标准受制於一定的原则或规律。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十条,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标准的严格程度必须大于或等同于国家标准,而地方环境标准在实施时优先于国家标准的执行。因此,在环境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地方环境标准是否“严于国家标准或国家标准未作规定”,如果符合这一要件并且该地方环境标准己经生效,就应当首先使用该地方环境标准。
(3)按污染介质和被污染对象分类
此类划分方法是张梓太教授在由其主编的教材中提及的,然而张教授仅是采用列举方式指出了当前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依照介质或者被污染对象的种类不同而出现的环境标准,例如大气控制标准、水控制标准、噪声控制标准等。但是事物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更新,污染物在不断翻新和变化。但是,此种列举式方式的缺陷明显。如果未来出现新的污染介质,界定此种新的污染介质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环境标准便會出行业标准亦称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这一概念源于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前身-国家环保总局。现在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指的是由环境保护部制定的, 在全国环境保护行业范围内适用的环境标准。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国家环境标准没有相应规定而具有实际工作又有需要的情况下才制定。由此可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仅仅是作为国家环境标准的备用或者补充作用而存在的, 一旦国家层面就此技术规范制定了国家环境标准,相应的行业标准自动废止。行业标准主要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行业标准使用HJ表示。
(4)分类强制与非强制性
根據环境标准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将其划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推荐性)。强制性环境标准是全国或者一定行政区域内所有个人或者组织必须执行和遵守的标准,一般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环境标准,这样的环境标准一般标明“GB”。非强制性的环境标准仅具有指导意义,一般为国家推荐排污者适用的,并标明为“GB/T ” 的字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几级?
答案解析
环境标准分为六类两级。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环境标准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地方环保标准、国家环保标准
国内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标准接轨。

(一)、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它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环保政策的目标、环境管理的依据、也是制订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基础。

(二)、污染物控制标准
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
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因此不少省市制订了地方排放标准,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①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②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三)、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四)、环境方法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五)、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

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谓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六)、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哪几级
环境标准体系的6类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3、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4、环境保护标准样品标准;
5、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6、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级。

对于组成环境标准体系的6类标准,由于其制订发布权限的不同,又可将其划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个级别。

1、中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三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与方法标准。

2、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是对一定区域环境和一定时期内室内空气检测中各种污染物最高容许浓度的综合
规定,是为满足国家环境政策要求而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也是环境管理、评价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

3、污染物排放标准,这类环境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或环境特点制定的,规定了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

其目的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实现技术的先进性,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4、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这些标准是指各种指示性符号、指南、导则、取样、分析、测试和监测方法等。

制定确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监测方法,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还可以按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作用
环境标准是保护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的基本依据。

环境标准是监督管理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行使管理职能和执法的依据。

也就是处理环境纠纷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是衡量排污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尺度。

1、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体现;
3、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技术依据;
4、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力;
5、环境评价的准绳;
6、引导投资的方向。

特点
环境标准是对某些环境要素所作的统一的、法定的和技术的规定。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环境标准用来规定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考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

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1、以人为本
2、科学性、政策性
制定环境标准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体现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
政策、法律、法规和符合我国国情,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使标准的依据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3、以环境基准为基础,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4、综合效益分析,实用性、可行性
5、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6、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7、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8、便于实施和监督。

分类和分级
1、环境标准的分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2、环境标准的分级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常用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4、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环境标准制订
环境标准体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它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相统一,才能既保护环境质量的良好状况,又促进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

1、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即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
3、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