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及预后评判价值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TDI-Tei指数联合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TDI-Tei指数联合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TDI-Tei指数联合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邢璐;张志强;韩霞【期刊名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45)1【摘要】目的目的探讨TDI-Tei指数(tissue doppler imaging-Tei index)联合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济南市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术的201例AMI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将其分为发生组(n=50)与未发生组(n=151)。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72 h内的TDI-Tei指数、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者分别以及联合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的预测价值。

结果结果发生组年龄、门-导丝时间、糖尿病、冠脉Gensini评分、术后心率、心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尿酸、TDI-Tei指数、NT-proBNP均高于未发生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心率、TDI-Tei指数及NT-proBNP是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发生MACE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82.8%。

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与心功能水平相关性研究

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与心功能水平相关性研究
参 考文 献
[] 1 张星 , 李晓艳.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 人血浆脑钠 肽浓度与 其心功能水 平 的相关 性研究 [ ] 临床和 实验 医 学杂 J.
志 ,0 87 5 :8— 9 20 ;()9 9
内分离 出来 的一 种血 管肽 激 素 称脑 钠 肽 。19 9 1年 发现其 主要 由心 室心肌 细胞合 成和 分泌 , 使其 分 促
关键 词 : 力 衰竭 ; 钠 肽 ; 功 能 心 脑 心
中 图 分 类 号 :5 1 6 R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4— 13(0 0 0 0 2 —0 10 2 1 2 1 ) 3— 3 1 2
近 年来 研究 认 为 , 血浆 脑 钠肽 ( N ) 由心 室 B P是
2 1 心力 衰竭 各组 与 正 常对 照 组 N . T—po N rB P水
平 、 VEF L L 、 VEDd比 较 。
心 力衰 竭组 N T—poN rB P水平 、V D L E d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 <0 0 ) L E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P . 1 ,V F
N P水 平越 高 ,V D L E d越 大 ,V F越低 。心 力 衰竭 LE 各组 间 N T—po N 、V F L E d差 异 有 统 计 学 rB P L E 、V D
收 稿 日期 :0 0— 3— 3 修 回 日期 :0 0—0 21 0 0 ; 21 5—1 1
作者简介 : 阴淑莹 ( 92一) 女 , 17 , 内蒙 古医学院附属 医院副主 任医师 , 医学硕 士。
2 0 ;O 1 :4— 7 0 81 ( ) 1 1
及 预后分 析 H , 以作 为辅 助 心 力 衰 竭 的一 种 简 】可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梢片段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评估价值分析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梢片段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评估价值分析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梢片段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评估价值分析[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梢片段(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评估价值。

方法以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1年,根据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分为心力衰竭组和无心力衰竭组,并对患者检测nt-probnp与hs-crp,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心力衰竭组患者nt-probnp与hs-crp均高于无心力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nt-probnp与hs-crp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心力衰竭组患者nt-probnp与hs-crp均高于无心力衰竭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心肌梗死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心肌梗死后多存在有神经内分泌系统持续激活,并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会导致心脏逐渐扩大,心脏功能进行性下降,并导致心肌间质的改变,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2]。

nt-probnp是判断心衰患者预后的研究热点,其浓度与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心肌缺血后,心肌的收缩能力会导致心肌室壁的张力增加,促进血管紧张素和白细胞介素的增多,且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也会升高,诱导蛋白激酶c激活,激活ak/stat通路,进而促进bnp的释放。

而bnp是由probnp裂解产生的一种产物,nt-probnp与bnp则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3],且半衰期更大,其值更稳定,与bnp无交叉的反应,且所受到的干扰更少,因此其值更敏感更可靠。

该次实验结果中,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的患者,nt-probnp达(787.52±239.79)pg/ml,明显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理生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患者内皮功能受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4]。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NTproBNP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

NTproBNP是指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是一种由心脏细胞产生的激素,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NTproBNP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一、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NTproBNP是心脏负荷过重或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专家共识认为,NTproBNP水平与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可以及时识别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NTproBNP在心衰中的应用NTproBNP在心衰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肌损害,NTproBNP水平会显著升高,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来评估患者的心衰程度和预后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专家共识表明,NTproBNP的检测结果是诊断和监测心衰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三、NTproBNP在其他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除了心衰,NTproBNP在心肌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专家共识指出,NTproBNP水平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

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TproBNP测定可以帮助评估梗死面积和心肌损伤程度,对指导介入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四、NTproBNP的临床应用展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NTproBNP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专家共识认为,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NTproBNP作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和评估的重要工具。

同时,随着医学大数据的发展,NTproBNP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展,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和个体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NT-proBNP、肌红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NT-proBNP、肌红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NT-proBNP、肌红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丁凤华【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yo)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36例主要症状为急性胸痛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AMI组与AMI组,每组21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18名为对照组,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三组血清NTproBNP、Myo的浓度进行检测。

结果AMI组血清Myo、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AMI组、对照组(P<0.05)。

Myo与NTproBN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非AMI 组、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Myo联合NT-proBNP诊断AMI,能提高诊断的符合率与特异性、敏感性。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9(008)002【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肌红蛋白【作者】丁凤华【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急性心肌梗死(AMI)实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快、急,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因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早期诊断AMI对于改善预后即降低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1]。

在当前临床中,血清学诊断凭借其高敏感性与特异性,在早期诊断AMI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yo)作为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其在辅助AMI早期诊断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

本文采取Myo与NT-proBNP相联合的方式,探讨其在诊断急性AMI中的价值,现报道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主要症状为急性胸痛患者436例,均与AMI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排除近期有肝胆疾病、脑梗死、感染、外科手术、血液肿瘤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症者。

NT-proBNP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NT-proBNP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NT-proBNP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陈国敏;李旭东;唐修明【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7(15)5【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534例血中NT-proBNP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4例,均已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患病组心功能≥Ⅱ级组血NT-proBNP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Ⅰ~Ⅳ级患者组各组间血清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心功能级数递增,NT-proBNP水平增高.NT-proBNP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AMI后心脏钠尿肽系统激活,其改变与心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因此NT-proBNP测定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总页数】3页(P340-342)【作者】陈国敏;李旭东;唐修明【作者单位】523900,广东东莞,广东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523900,广东东莞,广东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523900,广东东莞,广东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NT-proBNP、cTnI、cTn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凤珍2.血清NT-proBNP、hs-CRP和CysC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J], 柳东红;农妍;彭影;罗红;罗厚龙3.血清NT-proBNP、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J], 唐俐4.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NT-proBNP、肌红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J], 丁凤华5.POCT技术检测cTnT和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J], 贺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T-proBNP、Hs-CRP水平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评估的价值研究

NT-proBNP、Hs-CRP水平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评估的价值研究

NT-proBNP、Hs-CRP水平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评估的价值研究摘要:选取2022年9至2023年1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者的192例检测标本。

9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采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中的NT-proBNP、Hs-CRP指标检测,另外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IV级并进行讨论分析。

最后,对NT-proBNP和Hs-CRP联合检测与其相关性进行研究。

结果:在NT-proBNP和Hs-CRP水平上,本组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Ⅳ级组的NT-proBNP、Hs-CRP低于Ⅲ级组,Ⅲ级组低于Ⅱ级组,Ⅱ级组低于Ⅰ级组;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评估指标,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估作用。

关键词:心力衰竭;NT-proBNP;Hs-CRP1.研究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属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发展阶段,心室结构与功能有所受损时,造成心脏充血和射血异常而造成心力衰竭的发生。

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国内外研究指出,NT-proBNP与心衰患者病情、预后关系密切[1]。

它与血管的扩张、血压稳态性和心脏代偿功能密切相关。

心力衰竭不但导致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还会伴随着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并形成一系列与心力衰竭相关生物标志物。

在一些发达国家7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上升到≥10%[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由肝脏合成,是一种非特异的系统性感染指标。

当血管内皮受损时,可引起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

Hs-CRP还能有效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即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3]。

NT-proBNP(脑钠肽)临床意义

NT-proBNP(脑钠肽)临床意义

NT-proBNP(脑钠肽)临床意义NT-proBNP(N-端程式脑钠肽前体)是一种生物标志物,通常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力衰竭。

本文将介绍NT-proBNP的临床意义,包括其在心脏疾病诊断、心脏功能评估以及心脏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NT-proBNP简介和生物学作用机制(约500字)NT-proBNP是一种由心脏细胞合成的多肽激素,由前脑钠肽原分子经过蛋白酶切割后产生。

它主要通过利尿、抗盐和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当心肌扩张或心肌细胞受到损害时,NT-proBNP的合成和释放将会增加。

第二部分:NT-proBNP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约1000字)NT-proBNP被广泛用于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在这些情况下,NT-proBNP的浓度通常会显著升高。

通过血液检测可以测量NT-proBNP的浓度,通过与基线水平相比较,可以确定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

此外,NT-proBNP 还可以作为诊断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的工具,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

第三部分:NT-proBNP在心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约1000字)NT-proBNP可以用于心脏功能评估,特别是在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

通过测量NT-proBNP水平,可以评估心脏负荷情况、心肌损伤程度以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

此外,NT-proBNP还可用于评估抗心衰治疗的疗效,在治疗期间通过监测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治疗反应。

第四部分:NT-proBNP在心脏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约500字)NT-proBNP不仅可以用于心脏功能评估,还可用于预后评估。

研究显示,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密切相关。

高NT-proBNP水平与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相关,低NT-proBNP水平则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因此,通过监测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及预后评判价值研究进展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分泌的神经激素,近年研究发现,在早期心肌缺血缺氧诊断中除了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外,BNP 家族中BNP前体和氨基末端-proBNP(NT-proBNP)浓度异常升高同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生后。

随着AMI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治疗后的远期预后评判越发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NT-proBNP在AMI心功能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NT-proBNP;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判
1 NT-proBNP产生
脑钠肽主要由心肌细胞产生,正常情况下,脑钠肽可发生一系列脱基反应转变成BNP前体,当BNP前体进入血液循环后便开始呈等摩尔分泌裂解分为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和NT-proBNP,当心室前负荷或室壁张力增加时,脑钠肽会过度分化和裂解,由于NT-proBNP相对分子质量要远远高于BNP,在外周血液测定值往往明显高于BNP,所以临床上多采用NT-proBNP血浆测定值作为心功能的评价指标[1-2]。

但当发生AMI时,NT-proBNP的释放更多来源于机体的急性应激反应以及全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在AMI早期,这种反应可即刻发生,且与心梗范围呈正相关[3]。

在梗死恢复期,梗死区室壁变薄会促进非梗死区发生心肌重塑以缓解梗死区心脏压力,同时这种室壁张力的增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持续激活会促使NT-proBNP的合成和释放。

2 NT-proBNP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研究发现[4-5],AMI发生后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病变分支数量呈正相关(P<0.05),尤其较正常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说明了NT-proBNP对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以及缺血面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同时,对于早期AMI患者实施积极的再灌注治疗后发现,NT-proBNP还有可以反映AMI 后再灌注程度水平,并且及早的再灌注治疗有助于NT-proBNP的下降和预后改善[6]。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弱后心脏容量负荷会明显加重,导致心室壁异常牵拉,此时,血浆NT-proBNP会急剧升高,而及时的冠状动脉介入术改善和打通闭塞血管后,发现NT-pro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心肌再灌注后心脏容量负荷得到减轻和室壁张力降低有关[7]。

前降支堵塞在冠状动脉病变中最为常见,有研究发现前降支血管堵塞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回旋支和右冠,右冠堵塞时最低。

在AMI溶栓治疗后发现,血流3级患者血BNP水平相比血流2级以下患者要显著降低,但在预后改善和LVEF、LVDSV无明显差异[8]。

3 NT-proBNP对AMI后心功能不全和心室重构程度识别价值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心功能的评判尤为重要,而临床症状评价准确性并不
高,特别是不典型心肌梗死早期更难做出判断,而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手段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上具有明显风险限制,故寻求特异性较强的生化指标变得极其重要。

NT-proBNP主要源于心室,释放量与心功能不全程度成比例,表明NT-proBNP 在诊断心功能异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有研究显示用不同方法诊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其结果是有较大区别的,敏感性:血浆NT-proBNP(84%)>超声心动图(82%)>临床检查(64%)>临床症状诊断(46%),说明血浆NT-proBNP是诊断心肌梗后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敏感指标。

研究已经证实了NT-proBNP具有抵抗心肌重构作用,能够有效作为心室重构进行性监测窗口,Crilley等[9]研究发现血浆BNP持续分泌贯穿整个AMI发生发展过程,且浓度与室壁运动指数呈负相关,与收缩末左室体积指数呈正相关,说明了BNP可以作为AMI后心室重构程度的识别指标,NT-proBNP作用相似。

研究提示AMI后NT-proBNP可能是一种抗纤维化因子,能够参与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过程,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降低胶原蛋白沉积从而有效抵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10]。

4 NT-proBNP在AMI中的预后评价
研究已经证实了血浆BNP浓度与AMI严重程度、梗死范围以及心功能受损程度有着密切关系[11],其浓度的变化以及持续时间对AMI后心血管发生事件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主要原因在于BNP的产生和病理生理作用,当AMI发生后梗死心肌区能够多度的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其分泌,且成正相关关系,此外,BNP能够参与并拮抗AMI后心肌纤维化过程,BNP持续的增高,预示着预后不良。

谢文卓等[12]对108例AMI患者PCI术后半年患者血浆BNP与心功能比较回顾分析发现,术前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与LVDSV、LVESV呈正相关,BNP浓度越高的患者半年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杨跃进等[13]研究中对于对于STEMI患者,血浆BNP对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同样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5 前景与展望
综上所述,NT-proNBP在AMI后心功能预后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目前NT-proBNP水平已作为心功能监测、快速诊断心力衰竭、评估病情、指导临床以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二尖瓣返流引起的急性心功能不全以及NYHA一级患者伴有左室射血分数低时可能会出现NT-proBNP 假阴性。

尽管目前大多研究已经证实了BNP在AMI心功能预后评判价值,但年龄、性别、种族、BMI、血红蛋白量、实验室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是影响血浆BNP水平不可忽略的因素,同时BNP水平对于AMI远期的预后价值研究尚不够充分,其研究结果可靠性仍需要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Sudoh T,Kangawa K,Minamino N,et al.A new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 brain.[J].Nature,1988,332(6159):78.
[2] Hall C.Essential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of(NT-pro)BNP[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04,6(3):257.
[3] 魏王芬.BN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445-447.
[4] 苏汉文,李艳,戴文,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1):37-39.
[5] 龙湘鹏.BNP对于ACS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251-253.
[6] Eagle K A,Nallamothu B K,Mehta R H,et al.Trends in acute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1999 to 2006:we are getting better but we have got a long way to go[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8,29(5):609-617.
[7] 趙晓辉,赵晓红,王慧,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术前后血清MMP-9与BNP的变化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5):461-463.
[8] Romano M,Buffoli F,Lettieri C,et al.No reflow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 high risk:incidence and predictive factors[J].Minerva Cardioangiologica,2005,53(1):7.
[9] Crilley J G,Farrer M.Lef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fter first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2001,86(6):638.
[10] Cao L,Gardner D G.Natriuretic peptides inhibit DNA synthesis in cardiac fibroblasts[J].Hypertension,1995,25(2):227.
[11] 吕海辰,王琦.血浆B型钠尿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
[12] 谢文卓.脑利钠肽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4):3304-3306.
[13] 杨跃进,赵雪燕,毛懿,等.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9):815-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