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合集下载

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探讨

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探讨
。 。
方 法

A I患者 1 M 0例分为非老年组 7 例 ,老年组 8 6 4 6例两组
每 组再分成无发作组和反复发作组 分别与 A I M 时三 大并发症 及死亡率对 比,用统计 学 检验 法进行 差异显著性检验 P< 0 0 . 5为差异有 显著 意义 , 尸>O 0 ・ 5为差异无显著 意义。结果 非老年组与老年 组 比较 S P反 复发作在 心衰 休 克 、 两 年 内 死 A
责任 编辑 : 陈建慧
[ 】 程 水勤. 7 电视腹腔 镜下胆 囊切除 患者的酸碱血
稳 定型 心绞 痛 反 复发作 对 急 心 梗死预后的探 讨 性 肌
李 荣 华 秦皇岛市第一 医院 内科 河北秦皇 岛 0 6 0 600

要 目的 探 讨稳 定型 心绞痛 ( A S P)反 复发 作对急性 心肌 枉 死 ( MI A )预后 的影响

n s i of o S ac te u my car a I i f c o o di ar t i n n
LI on —h a R g u D p t n o Md c n T e i s p o l ’ h s i a o Q n u n d o 。 ar me t f ei i e h f r t e p e s o p t l f i H a g a

R ui s es t
b n n he ot t e上 y r u a d o tr l r p dl g o p n c n o g ou

cm o pli a o r e s o k a e n mo t i v c ti n at , h c r t a d r al t
m o a al nf t o w r d v d d n o g o ps ycr 1 ac i n e e i i e i t 2 r u

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梗死部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
12 方 法 .
与 A组 比较 P< . 5 0 0
2 3 并发症及病 死率 . 00 ) . 5 。见表 2 。
B组心律 失常 、 力衰竭 或心 心
12 1 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 ) 所有患 . . PI
源性休 克 、 院病 死 率 的发 生 率 均 低 于 A 组 ( 住 P<
酶 ( K—M ) 肌 钙 蛋 白 I cri ooi I c n) 白 C B 、 ( a a t pnn , T I 、 d cr
介素 一 (ne ekn 8 I 8 。 8 it l i 一 , L一 ) ru 1 23 住 院 期 间 观 察 指 标 严 重 心 律 失 常 、 力 衰 .. 心 病例选 自20 0 3年 1 月至 2 0 0 6年 8月
的过 度 激 活 , 小 心 肌 梗 死 面积 , 善预 后 。 缩 改
【 关键词 】 心 绞痛
心肌梗 塞
糖尿 病
预后
研究 已经 证实
, 血预适 应 (P 对正 常心脏 缺 I)
具 有缩小 缺血再灌 注后心 肌损伤 的范 围 , 少恶性 心 减 律 失常 的发 生和促进 心功 能的恢 复等保护作 用 , 但其 对糖 尿病心 脏的影 响研 究相对 较少 , 且存 在争议 “ , 本文通过对 2 6例糖 尿病 A 患者进 行临床 分析 , 1 MI 旨 在探 讨梗死 前心 绞痛 对糖 尿病 A 患 者预 后 的影 响 MI
2 结果
2 1 心 肌 坏 死 和 炎 症 标 记 物 水 平 比 较 B组 C — . K
3 i, 0m n 休息或含 服硝 酸 甘油 不缓 解 。② 心 电 图见病 理性 Q波或动态性 s T段 和 T波改变 。③典 型的血清 肌酸激酶( K) C 浓度序 列变化 , K峰 值达 正常值 上 限 C 的 2倍 以上 。④发病时间 ≤1 。⑤ 有 明确 的糖尿病 2h 史或首次发现糖 尿病 者。把 A I M 发作前 4 8h内反复 出现持续时间 ≤1 i 5mn的典型心绞痛定义为梗死 前心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反复短暂的冠状 动脉 闭塞可 以为随后一 定时间 内发生 的 心肌缺血提供不 同程度耐受性 , 即缺血预适应 (P … 。 目前 多 1) 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肯 定人类 心肌存在 缺血预适 应。为探讨心
时 对 心 肌 产 生 的保 护 作 用 。
表 2 两组 并 发 症 及 病 死 率 比 较 [ ( ) 例 % ]
性血栓溶解等因素有关 。实验 和临床研究表 明, 梗死前心
绞痛可诱发 内源性抗 血小板机制 和纤维溶解 活性 , 促进血栓溶 解及血管再通 , 可以减少心肌纤 维因供血减少而受损从 而表 这
现 出对 心肌 的 保 护 作 用 。其 次 , 死 前 心 绞 痛 较 多 会 引 起 梗 患 者 的 警觉 而 使 患 者 接 受 了阿 司 匹 林 、 素 和抗 心 肌 缺血 药 物 肝
标准需符合 2 0 年 1 中华 医学会 心血管分 会所 归纳 的诊 01 2月
断 标 准 ; MI 断 排 除 标 准 : 除 外 陈 旧性 心 肌 梗 死 病 史 ; A 诊 需 需
除外慢性心功能 不全病 史。梗死前 心绞痛的诊断 : 心肌梗死发 作前 7 2h内发作至少 1 次发 作时 <1 l l 5 Il l 典型的心绞痛。 i 12 方法 : . 分组 治疗 : 两组 患 者发病 后 均接受 统一 的常 规扩 冠、 抗凝等治疗 , 部分病人距发病 1 2h内均 采用尿激酶 ( 0 10— 10U) 5 静脉溶栓治疗 。 ①对每个发病 的个体 样本 , 别于发作 分 后第 6、、O 1 、4 1 、O2 、87 8 1 、2 l 、62 、44 、2h测量并观察其心肌酶谱 中血清肌酸激酶 ( K) 血清 肌酸激酶 同1 酶 ( K ) 并取其 C 、 二 C MB ,
组 ” 共 4 例 ; 为“ , 8 B组 无梗 死前心 绞痛发作 组” 共 3 , 4例。两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3 Jc b a o sDG, Sn . T erl fv n a a l r n te ma g me t igRF h oeo e ae v lf t si h nae n i e
3 . 21
2 Hi hJ,L eAY. Ho so l ig o ea dte t e pv i ho o r s e w h udwedan s n ra e entrmb — d
s J .Bod 0 8 9 ( ) 12—3 1 . i ] lo ,2 0 ,9 9 :3 0 s[ 10
子肝素钙 50 U取得 了明显 的临床疗 效 ,且 并发症 少 ,值得 00
临 床 推广 。
参 考 文 献
1 程显声 .肺栓塞全集 [ M].北 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20 0 5:3 9 1

栓形 成的溶 解有 协 同作用 J 。与普 通肝 素相 比,其 出血 并发 症和肝素诱导 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 ,是早期抗凝治疗 的首 选药物。低分子肝素能 降低 血液 的高凝状态 ,应用较 为方便 , 无需 特别监测低 。 此低分子量肝素 的抗凝治疗是深静脉血栓 形成最基本而重要 的治疗 ,它虽不 能直接溶解静脉 内血栓 ,但
心 绞痛 ( rif ci ni ,P pena tnag a A) 与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预 后 的 关 r o n
痛持 续 时 间 >3 m n  ̄ 0 i,含 化 硝酸 甘 油 不 能 缓 解 ; ( ) 心 电 图 至 2
少有 2个相邻 导联 S T段抬 高 ≥02 。梗死 部 位在 下壁 时, . mV Ⅱ、m、a F导联 中有 两个 或两个 以上 s V T段 抬 高 ≥0 1 V; .m

13 0 2・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和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和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
s to e fAMI L . VEF s me s r d b f r hrmboyi h r p n ro o d s h r e Re uls Hih W BC c un s a s ca e wa a u e eo e t o l tct e a y a d p irt ic a g . s t g o twa so itd
o l S — s g n l v to rwal T e me tee ain AM1 we e c o e n ie hrmboyi he a n 3 mi fe d iso r h s n a d gv n t o ltc t rpy i 0 n a r a m s in, b f r ha h i t e oe t tt er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22 0 4 .2
[ 献 标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 4 {00 1 24 0 0 8— 8 9 2 1 )9— 3 6— 3
Ef cs o r d o la gn e trsa d wh t lo elc u to etv n rc lree t n f t fp o r ma n ia p co i n i b o d c l o n n lf e tiua jci e e o
血 分 数 ( V F 的 关 系。 方 法 LE ) 选择 4 8例 初 发 的前 壁 S T段 抬 高 A 患 者 , MI 均在 入 院 时 检 测
白细 胞 计数 , 院 后 3 i 入 0r n内溶 栓 治 疗 , 录 A 发 生 前 2 内 出现 的 心 绞 痛 , 入 院 时 和 a 记 MI 4h 在 出院 前 测 L E 。结 果 白细 胞 计数 升 高 与 出 院 前 低 L E V F V F有 关 ; 肌 梗 死 前 心 绞 痛 与 出院 心 前L E V F的 增加 有 关 , 心肌 梗 死 前 心 绞 痛 患者 白细 胞计 数 更低 。L gs c回 归分 析 显 示 白 细 有 oi i t

梗死前心绞痛与溶栓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梗死前心绞痛与溶栓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二 、 栓 方 法 与 观 察 内容 溶 选 择 静 脉 溶 栓 药 物 有 2种 ( 德 国 B er gr[g A) ohi e n e n hl 药 厂 生 产 的 重 组 组 织 型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剂 (t a , 药 e m r P )给 — 剂 量 10mg 计 8 0 . 4例 。( ) 东 天普 生化 制 药 有 限公 司 生 B广
LE( V F %) 5 4 1 7’ 4 6 1 1 <0 0 2 1 + 4 4 。 75 + 6 3 5
4 . 9 9 9 4 5 1 6 <0 0 4 8 1 8 ‘ 4 6 1 2 >0 0 8 8 + 4 37+02 5 2 4 +2 3 ‘ 2 9 十 17 .5
( ) 功能 ■ 心 内 SE I 统 计 K l ‘ l级 和 Ⅱ级 以 上病 例及 7d ii s I l p rM I[ 测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 v F 。 c B检 L E )
结果 , 值得重视 的是 近来 的 临床报 道: 死前 4 梗 8 h内的心
绞 痛 可 使 心 肌 处 于 预 适 应 状 态 - 率 文 着 重 对 溶 栓 后再
通组 和 未 再 通 组 有 梗 死 前 心 绞 痛 的 近 期 预 后情 况 进 行 了观 察 并 设 对 照 组 对 比。 就 此 现 象 做 了 一 些 初 步 的探讨 。 瓷 料 与 方 涪

l一) 重心律失常
根据 日本光电 Lf- i 9监护仪 内置 e
2 ot r 4hH le 记录和 E G记 录分 析统计 室速 、 t C 室颤 、 束支传
衰 1 急 性 心肌 梗 死 后 各 组 并 发 症 、 死 率及 C K、 V F 比较 病 P L E

近期心肌缺血对急笥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近期心肌缺血对急笥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L{ P组住 皖后台并严重 心捧 失常 ( A 室建或室■) 心囊、 、 体克 者
较少 , 院 病死 率较 低 。 住
裹 l 两组 A I 人临床特点、 M 病 心肌 酶 峰 值 、 死 并 发 症 及 病托 率 梗
*与对 照组 相 比 P< 0 0 . *与 对 J 组 相 比 P< 0 O .5 * ! } l .1
以往曾 预 响 的 研 究 t 所 指 梗 死 前 时 间 不 同 , 果 也 不 同 。近 年 来 关 于 但 结 AM I 心 绞 痛 的 研 究 一 是 探 讨 心 肌 梗 死 前 心 绞 痛 对 AMI 前 影 响 的机 制 ・ 二是 试 图寻 找 心 肌 块 ● 预 适应 的 临 床证 据 。 两 方 面 这 的研 究 多 提示 , ,t 死 前短 期 内 的 心教 痛 发 作 对 A I 有 积 f梗 L M 具
前 问 壁 、 壁 、 Q 波 梗 死 多 于 对 !组 , 侧 无 l l 而两 十部 位 以 上 的梗 死 l 少 f 肌 酶 升 高 的 比 倒 两组 无 明 显 差 异 , AP组 心肌 酶 峰 值 低 心 但
于 对照 组 , 别 为 ( 9 4 3 7 8 2 U/ 1 4 . 土9 7 6 U/ 分 12. 土 8.) L (705 5. )
作 者 t 为 多 次 不 稳 定 茧 心 毁 痛 发作 也 可 使 缺血 心 肌 处 于 预 适 认
女 性 5 侧 , 均年 龄 (9 3 . ) 。两 组 间 年静 、 2 平 5 . 土9 4 岁 性别 具 有 可
比性 。 1 2 观察 指 标 于 入 院 后 即 刻 及 4 8 l 、 6 2 、 4 4 2小 . 、 、2 l 、 0 2 、8 7
时 分 别 采 静 脉 血 测 定 C K、 DH 及 AS 等 心 肌 酶 并 同时 查 全 P L T 导 联心 电 图 ; 电监 护 7天 t 察 各 组 严 I 心 律 失 常 ( 括 短 阵 心 观 t 包 室建 、 簟 、 室 l~ Ⅱ度 房 宣传 导 阻 滞 ) 心 薄 性休 克 及 心力 衰 竭 的 发生 侧散 ;观察 住 院期 间 心 探 性 病 死 率 。 1 3 统 计 方法 计数 资 料 用 百分 率 表示 , 量 蠹料 以 j土 . 计 表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6收 治 的 急性 心肌梗 死 患 者 1 4 2例 , 分为 A 组 ( 梗 死 前心 绞 痛组 )7 5例 ,B 组 ( 无梗 死前 心绞 痛 组 )6 7 例 , 两组 均于 入 院后 定时抽 血 化
Hale Waihona Puke 验血中 c T n I( 肌钙蛋白 I ) 、MY O( 肌红蛋白) 、C K . MB (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 ,记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梗死前心绞痛组
急性 前壁心肌梗死 3 1 例 ,急性 下壁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2 4 例 ,急
评估 心肌损 伤程度 ,给予 多参数心 电监护 ,记 录入 院后 1 N 内恶性心
律失常 (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
1 . 3统计学处理
c T n I 、C K . MB、MY O 均用 均数 士标 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 l恶性 心律失常 发生率用 % 表示 ,采用 检验 P < 0 . 0 5 具有统 计学意义。
圄眶|巨—盈同
2 0 1 4 年 2月第 1 2卷 第 6 期

临床研究 ・ 1 4 3
疗 后无效 ,仍然有约 1 0 %- 2 0 %,需手术治疗处理 ] 。 3 . 4 呼 吸机通 气模 式尽量 使用定 压模 式如 ( B I P AP 模 式 ,p - S I MV 模 式) ,定压机 械通气气流为 递减流速 ,更符合 人的生理通气 要求 ,有 利 于降低气道 峰压 ,减少气压伤 跟气道压力 ,有 利于气胸破愈合 ,促 进肺复 张 ,一般情 况下比定容通气模式降低5 ~ 8 c m H O。此 外在 没有 明显内源性 呼气末正 压 ( P E E P i )的基础上气胸 患者 ,在机 械通气 时 主 张降低P E E P 【 6 J ,以降低加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 。 3 . 5 除 以上情 况外应 加强全身 支持 治疗 ,结合病 情给予肠 内、外营养 保证热卡 和蛋 白的供给 , 可促进气胸破裂 口的愈合 ,同时气胸 闭式 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11-24T15:37:45.2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9期作者:姜峰[导读] 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者预后比未出现者好,可能因为心绞痛后缺血预适应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医医院 152000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梗前发生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前72h内是否发生心绞痛分为两组,发生心绞痛者为观察组,未发生心绞痛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和预后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果:1.观察组治疗前的CK(621.4±22.9U/L)、CK-MB(72.5±10.4U/L)峰值和治疗后的峰值(212±27.4U/L、31.5±6.6U/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

2.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30%)、心力衰竭(15%)等严重影响预后的疾病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观察组中死亡6例,占6.67%,对照组中死亡9例,占18%,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者预后比未出现者好,可能因为心绞痛后缺血预适应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心肌梗死前;心绞痛;预后;影响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ngina pectoris befo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short-term pro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100 ca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72h is the occurrence of angin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incidence of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no angina as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chan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ardiac function. Results:1.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CK(621.4 + 22.9U/L),CK-MB(72.5 + 10.4U/L)peak and after treatment(212 + 27.4U/L,31.5 + 6.6U/L)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LVEF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2.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30%)and heart failure(1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0%,28%),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6 cases died,accounting for 6.67%,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ed,accounting for 18%,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befo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out angina pectori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myocardium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Key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angina pectoris;prognosis;influence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出现心绞痛(AP),会对冠脉侧支循环和心梗面积等产生影响,且关系到患者的近期预后[1],笔者通过对50例发生心肌梗死前72h内发生心绞痛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将60例急性心梗前72小时内出现心绞痛的患者,归为观察组,50例未出现心绞痛的患者归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1.2±17.6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0.8±16.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K、CK-MB、LVEF;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后综合症等;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死亡率。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K、CK-MB、LVEF的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前的CK、CK-MB峰值(621.4±22.9U/L、72.5±10.4U/L)和治疗后的峰值(212±27.4U/L、31.5±6.6U/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的峰值越高,患者心肌的损害就越大,预后越差;观察组LVEF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心梗预后好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30%)、心力衰竭(15%)等严重影响预后的疾病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死亡病例比较观察组出现死亡6例,占6.67%,对照组中死亡9例,占18%,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采取及时的治疗后发现心梗前出现心绞痛的观察组患者预后较心梗前未出现心绞痛的对照组好。

3讨论患者在心肌梗死前发生心绞痛是机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性自我保护机制,这种由侧支循环形成所导致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相对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

有心绞痛史患者的心肌会不断受到缺血刺激,受到刺激的心肌逐渐形成部分侧支循环,能有效改善心肌血供的程度,使心肌梗死的面积减小。

有研究发现心绞痛患者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形成明显的侧支循环[2]。

本研究通过对心梗前72h发生心绞痛的60例患者分析发现:其治疗前的CK(621.4±22.9U/L)、CK-MB (72.5±10.4U/L)峰值和治疗后的峰值(212±27.4U/L、31.5±6.6U/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的峰值浓度越高,对患者心肌的损害就越严重,造成预后越差。

观察组LVEF的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心梗预后好于对照组。

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30%)、心力衰竭(15%)等严重影响预后的疾病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6例,占6.67%,对照组死亡9例,占18%,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的患者预后比未出现者好。

其它研究者[3]通过对16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比分析,其结果与本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者预后比未出现者好,可能因为心绞痛后缺血预适应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1]Kobayashi Y,Miyazaki S,Itoh A,et a1.Previous angina reduces in-hospital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Cardi-ol,1998,81(2):1174-122.[2]李玫,张国元,吴宗贵.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2):65 - 69.[3]郑桂杰,葛智平,傅照华.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后近远期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2,(17):1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