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和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的第一节。
本章以中国作为一个大区域,展示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而国土辽阔、疆界绵长是我国人文环境特点的地理基础。
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深入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各地人们生活习俗的不同。
因此,本节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
【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和个人的常识积累,对我国的国土面积和领国会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学习兴趣会比较浓厚;同时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对我国海陆位置及其优势的学习会有一定难度。
本节的学习障碍主要由于大量的地图和地理名称,学生也许会有产生些许的烦躁感。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根据材料,总结出我国的海陆位置,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及优越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图片集。
图片集中展示了中国的不同地方的美丽景观:西安兵马俑,八达岭万里长城,拉萨布达拉宫,广西桂林山水,四川九寨沟,敦煌的沙漠。
大美中国,我们每个人都为出生和成长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从今天开始,我们地理课开始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先认识其辽阔的疆域。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我们在学习世界地理时知道,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知识回顾:描述一个国家的位置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一般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方面入手)任务1 自学教材[优越的地理位置],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限时3分钟完成。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 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之情与兴国之志,以及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利用地图,对比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利用地图,对比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素材,让学生初步感受我们伟大的祖国。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采用导学互助,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学习新课2、领土四至点:(1)设问:用尺子量一量,我国疆域是东西宽,还是南北长?“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2)如此辽阔的疆域,对我们会带来哪些影响呢?①播放微视频【新疆吐鲁番小朋友北京时间20:00当地情景】,展示学生周围环境当时的情景,形成东西场景对比,理解我国东西跨度大带来的影响。
近一步展示三张图片,我国东西各地的差异图。
②展示立春时,我国海南海口万绿园与黑龙江双丰林场景观图,让学生理解我国南北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大。
(1)学生看课本第3页图1-2,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
学生拿出尺子量,初步定量得出我国疆域的辽阔。
(2)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对比,理解我国东西跨度大,给我们带来时间差异的影响。
通过南北景观图,理解南北跨度大,对我们带来的影响。
动手操作,简单定量了解看图对比,理解我国东西跨度大,带来的影响。
过渡我国陆地面积辽阔,也是海洋大国。
学习新课2、海洋大国:(1)出示图,让学生理解“内海”、“领海”等概念,并在课本P5图1-5上找出我国的濒临的四大海洋、主要岛屿和海峡等。
(2)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海洋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完成课本P5活动1。
(1)学生看图理解,并能在课本图上找出来我国的临海、主要岛屿和海峡。
八年级地理上册 1.1 中国的疆域教案1 湘教版(2021学年)

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地理上册1.1 中国的疆域教案1 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尝试运用世界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备课札记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 第 1 课时 一、课前预习1、观察世界地图,从图中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
2、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说出我国所处的大洲、大洋位置.3、尝试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合作探究1、读图1.1,说明我国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位置。
2、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1)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说明我国纬度位置。
(2)评价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3、 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1) 读世界地图,说明我国的海陆位置.(2)评价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4、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阅读图1。
2,比较我国和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1)指出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在地球五带中所处的位置,将它们与我国进行对比,说明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指出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三、巩固拓展1、(拓展)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一下我们还有哪些方面的优越性?(播放我国自然风光的图片来提示)(提升)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分析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2、写一篇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整章教案(共9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国位于_________大陆的东部,_________洋的西岸。
对东部地区降水产生的影响表现在______________;沿海港湾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 事业。
海陆交通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强调:中国的两大内海是渤海与琼州海峡。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探险小组将组员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蓝队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濒临的海洋,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法指导---歌谣记忆法:
知识拓展:完成以下两个题目
中国是重要的海洋大国,玲玲有以下想法,她的说法有道理吗?说出你的理由。
我国沿海有许多港口,是对外交往的窗口。
(2)乘船到三沙市去旅游观光。
很多产品可以用船运到国外去卖。
(4)在海里养殖珍珠,捕捞鱼虾。
(5)
风带来降水。
(6)在海滩上晒盐。
课堂全景模式:对《中国的疆域》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堂全景模式:对《中国的疆域》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要: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设计湘教版八年级第一章节《中国的疆域》,旨在让学生更快速掌握中国地理位置。
关键词:中国疆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疆域》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4]。
疆域是地理环境的空间所在,是地理环境特点形成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认识伟大可爱的祖国和祖国辽阔的疆域,就要学好和掌握中国地理,而要学好中国地理,就必须清晰的了解中国的疆域[4]。
本节课被安排在中国地理第一章的第一节,可见其在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为后继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基础、作准备[1]。
2.内容组成:本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和我国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5]。
3.核心素养:①能够对照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总结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
②学会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比较我国东西跨经度广和南北跨纬度广产生的差异[3]。
③记住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对照中国行政区划图,指出与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我国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海陆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
二、学情分析经过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和描述的能力。
本节知识点比较多,强调结合地图来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同时建立和形成关于我国位置的基本空间概念,切忌只记地名不记图。
本节课又是开学第一节课,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对比、讨论、交流、归纳等方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中国地理的殿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下面为您推荐2篇关于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的范文,赶紧一起来学习吧。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中国地理)学习的开始,既是初一的承接也是初二的开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精心做了以下的设计: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能维持好学好地理的兴趣。
依据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本节课教学一开始,我就以学生较为喜欢和直接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效果展示吸引学生眼球,并创设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了探究、体验、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促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尤其是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经过合作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想探个究竟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
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二、多方位培养学生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教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情感意识,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民主、融洽、快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照顾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效率,同时拓宽了学生间情感交流的渠道,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中国的疆域》精品教案

《中国的疆域》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开始。
教材首先讲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上把握好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学生今后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然后以面积大小、领土四端、辽阔的海域、众多邻国为重点,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面积,说明我国拥有辽阔的疆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评价及创新精神.德育目标: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四、教学难点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讨论等方法。
六、教具:自制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这里是中国》【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1.欣赏魅力中国,了解中国主要的景观、城市、地标等。
2.思考为什么中国的自然景观、人类活动如此多样?二、新授(一)数说疆域【活动】阅读书本,找出这5个数字代表的含义。
960万,世界第3;2.2万多千米;14个;1.8万多千米;12海里。
1.陆地大国(1)记住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3。
(2)领土四至:【活动】在中国地图上圈出领土最南、最北、最东、最西四个端点,它们分别位于哪个省份?北至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3)东西南北跨度大:【活动】出示中国地图①读图,估算中国最东端与最西端之间跨越多少经度,最南端与最北端之间跨越多少纬度。
73°E~135°E,62°.4°N~53°N,49°.②运用已学知识,判断中国疆域是东西宽,还是南北长,并说出理由。
初中地理_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疆域1.领土四至点2.疆域辽阔1)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2)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岛屿众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学情分析一、地理学习状况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世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特别是中国的基本概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中国的具体位置及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判断仍然有限、不系统。
另外经过一个暑假,学生对七年级所学基本知识有所遗忘。
本节课空间概念的建立是难点,采用课件中填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不断强化。
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评价学生能够评价一部分但不全面,所以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后合作探究形式利用分小组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景观的多样性及其差异性的原因,学生会在图上算出东西经度、时区差、南北纬度差及四端地理差异,学生需要理解和动手实践计算。
二、学生情况一部分学生,他们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不情愿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缺少自觉性,只要没有老师的督促检查,他们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科别歧视,认为地理是副科,反正中考也不考,学也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当然由于学习的是中国地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当然有好就有差,一些同学退步也是很快的,而另外一些同学,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地理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致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且出现走低的趋势,以致影响了班级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如果能把这些人抓住,这个班的地理水平还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空间。
对于像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我私下的认为:他们或许对地理学科不是很重视,总感觉没有其它学科成绩来得快,出现偏科的苗头,这样或许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件好的事情,有待于扭正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章第—节中国的疆域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
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等。
教材通过“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教材对于我国经纬度位置特点的讲述是通过介绍我国领土的四段来完成的。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这是造成我国南北太阳辐射、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庞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我国东西跨经度很广,则造成了我国东西时间、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庞大差异。
两者合起来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级的〔1—4〕班的地理。
全年级是八个班,我带了四个班,每个班级50个学生。
我们学校是新建学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的根底是参差不齐,对学生的认知、理解、掌握情况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只能从最根本的知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面积。
3.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面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 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经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
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由于 2022-8-18 22:34 编辑
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