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颁布的公文写作

合集下载

国家机关行政公文格式

国家机关行政公文格式

国家机关行政公文格式国家机关行政公文格式范本
一、引言
(1) 公文目的及背景说明
(2) 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背景
(3) 主要参与部门介绍
二、公文标题
(1) 文件字号
(2) 发文机关
(3) 发文日期
三、正文
(1) 公文正文要点及详细内容阐述
(2) 公文中的要求和指示
1.分类清晰的章节和段落
2.具体要求的细化和解释
3.必要的参考和指引
四、公文格式及要求
(1) 公文的字体、字号及行间距要求
(2) 公文的页边距和页面设置要求
(3) 标题、副标题和正文的编排要求
(4) 表格、图表和附件的处理要求
五、行文规范
(1) 公文中的语言和用词规范
(2) 公文中的标点符号及断句规范
(3) 公文中的格式和排版规范
六、附件
(1) 附件1:相关资料、报告或统计数据
(2) 附件2:申请表格或其他必要的附属文件
(3) 附件3:必要的图表、表格或图片说明
七、术语注释
(1) 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解释
(2) 相关术语的定义和解释
(1) 总结与展望
(2) 感谢与致意
(3) 连系方士
附件:
1. 相关资料、报告或统计数据
2. 申请表格或其他必要的附属文件
3. 必要的图表、表格或图片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
1. 法律名词1:解释1
2. 法律名词2:解释2。

最新国家公文写作规范是什么

最新国家公文写作规范是什么

最新国家公文写作规范是什么公文的基本知识(一)公文的含义文书,系公务文书的通称,是政府机关、社团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别的社会团体履行法律规定权力、解决日常事务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文体活动。

文书有其特殊的编写程序和写作格式,是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公布党内法规行政命令、检查指导和接洽工作中、请示和回答难题、汇报状况、经验交流的一种关键文字工具。

文书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主要用途更为普遍的一种文体活动。

文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小范围的文书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管理办法》中要求的13种行政公文和《我党行政机关公文管理条例》中要求的14种党的关键文书。

理论的文书则涵盖了所有通用性文书和专用型文书。

所说通用性文书,就是指政府机关、社团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广泛采用的文书;所说专用型文书,就是指在一定的经营范围内,依照特殊必须而专业应用的文书。

专用型文书具备很强的技术专业特性,如外交关系文书,政策法规文书,司法部门文书,经济发展文书,媒体公关文书,国防文书,这些。

就人民法院而言,人民法院文书既包含专用型的司法文书如法院判决书、各种各样询问笔录等,又涉及有最新版本头的行政公文和基层党组织文书,还涉及别的一些公务文书如汇总、报告、讲话、经验交流材料、事迹材料、宣传策划、调查、简讯类原材料这些。

可以说,范畴十分普遍。

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小范围的文书,既有最新版本头的行政公文和基层党组织文书。

文书、文档、公文,这也是三个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定义。

文书、文档、公文,他们在含义上是有穿插的,就是说,同一份文字材料,既可以称为文档,又能够称为文书,还能够称为公文,可是,这种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内容上是有严格规范的,仅有合乎这类规定、文书、文档、公文才可以做为近义词来交替使用,不然就是错用。

文书、文档、公文三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为同。

所说文档,这是领导机关依据自身的岗位工作职责而印制的、具备法律规定法律效力并配有特殊版头的文书;所说公文,这是一切行政机关、团队、个人和单位,为信息传递、交流信息、联络事务管理、接洽难题、纪录状况等而产生并应用的文字材料。

最新国家公文写作规范是什么

最新国家公文写作规范是什么

最新国家公文写作规范是什么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公文写作规范及相关知识,仅供参考!公文的基本知识(一)公文的含义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其特定的撰写程式和行文格式,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党规政令、指导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文字工具。

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公文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主要公文。

广义的公文则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所谓通用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普遍使用的公文;所谓专用公文,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特定需要而专门使用的公文。

专用公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如外交公文,法规公文,司法公文,经济公文,公关公文,军事公文,等等。

就法院来说,法院公文既包括专用的司法文书如裁判文书、各种笔录等,又包括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还包括其他一些公务文书如总结、汇报、发言、经验交流材料、、宣传、调研、简报类材料等等。

可以说,范围非常广泛。

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狭义的公文,即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

公文、文件、文书,这是三个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公文、文件、文书,它们在内涵上是有交叉的,就是说,同一份文字材料,既可以叫做文件,又可以叫做公文,还可以叫做文书,但是,这样的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只有符合这种要求、公文、文件、文书才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交替使用,否则便是误用。

公文、文件、文书三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所谓文件,它是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的公文;所谓文书,它是一切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系事务、商洽问题、记录情况等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形式的严肃、整洁、统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其他单位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标准由国家行政机关通用的公文用纸、公文各要素标识、公文排版、公文印刷、公文装订等部分组成。

第四条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毫米×297毫米)。

(一)公文用纸技术标准:一般为60克~80克的胶版印刷纸或者复印纸;纸张白度为85%~90%左右;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二)公文版心规格:156毫米×225毫米(不含页码)。

(三)公文页边:公文用纸上白边为:37毫米±1毫米,下白边为35毫米±1毫米;公文用纸左白边为28毫米±1毫米,右白边为26毫米±1毫米。

第五条公文各要素划分为公文眉首、公文主体、公文版记。

第六条公文眉首标识规则:公文眉首为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为版心规格156毫米)以上的各要素,按排列顺序依次为: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等部分。

(一)公文份数序号:为公文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使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如需要标识秘密等级,使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要标识保密期限,使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三)紧急程度:如需要标识紧急程度,使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要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国家机关各种行政公文写作格式和范例则

国家机关各种行政公文写作格式和范例则

国家机关各种行政公文写作格式和范例则国家机关各种行政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日常办公和决策中所使用的文件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份规范的行政公文不仅可以保证国家机关行政事务的顺畅进行,还可为管理者提供指导,为市民提供信息参考。

但是,要想写出一份规范、易读、明了的行政公文并不容易,因为行政公文需要严格遵守行文规范、格式等要求。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家机关各种行政公文写作格式和一些范例则。

一、普通公文普通公文是一种常见的行政公文。

通常包括来文、去文、呈批件、请示报告、通知和命令等。

因此,普通公文的格式也分为六个部分。

1. 信头和签名:它位于公文的右上角,包括:机构名称、标题、发文时间、来文时间、编号、密级和紧急程度等。

2. 主体部分:公文的主体部分是指公文的正文。

正文会被分成多个部分,如开头、正文和结尾。

3. 呈批部分:委员会或者机关对该公文的意见和建议。

4. 校对部分:负责校对公文的人员和部门。

5. 签批部分:由某位分类主任或者领导批阅和签字,决定公文的下一步行动。

6. 发文码:它位于公文的最下面,代表公文的类型。

其范例如下:二、通知通知是一种正式公文,用于发布和通知机关的决定、事项或政策。

通知公文的结构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信头和签名:包括公文的发文机构、时间、编号、标题、密级和紧急程度。

2. 主体部分: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

3. 收件人:指通知所涉及的组织或个人,包括:机关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等信息。

4. 事由:通知公文必须说明通知的目的和原因,清楚的阐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5. 附件:通知和其他文件的相关材料。

其范例如下:三、请示报告请示报告是一种行政公文,表示要求或者意见请求。

请示报告通常是公文的发起点,因为它可以触发其他组织和部门顺利执行领导和要求。

请示报告的范例如下:四、决定决定是行政机关的意见和决定,决定的公文形式也被称为决定书。

决定公文分为两个部分:公文头和主题部分。

法定行政公文写作

法定行政公文写作

(三)决定的种类: 1、重要事项决定 2、重大行动决定 3、奖惩决定 4、变更决定
5、撤销决定
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2008年2月18日国务院令第519号公布)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做如下修改: 五、第二十九条改为:“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说的附加 减除费用标准为2800元。” 七、删除第四十八条。 本决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根据本决定 做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1987年: 发布重要行政法规和规章,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任免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用‘命 令(令)’。 1993年: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采取重大强制 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 用‘命令(令)’。 2000年: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 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1、命令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 2、命令标识上边缘距版心上边缘20mm。 3、命令标识下边缘空2行居中标识令号(令号前加“第”字) 4、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令号、字号只标一种)。 5、令号下空2行标识正文(没有红色反线,不另设标题,绝 大多数不设主送机关)。
6、正文下一行右空4字标识签发人名章。
2、命令的分类: (1)公布令 (2)行政令 (3)嘉奖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六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已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 2001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二 0 0 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国务院公文格式标准

国务院公文格式标准

国务院公文格式标准国务院公文格式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文格式的基础标准,在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标准通过规范公文的格式和内容,提高公文的规范化、统一化和效率化,促进政府机关间沟通协调和互动交流。

一、公文类型和编号国务院公文根据内容和用途,分为8种类型,分别为:国务院议案、国务院命令、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决定、国务院通知、国务院指示、国务院函、国务院安排。

每个公文都必须有唯一的编号,编号由“国务院”(或其下属机构)字样、公文类型、年、号组成,例如“国务院批复(2017)21号”。

二、页眉和页码国务院公文的页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务院”字样、发文机关名称和时期组成。

页码放在每页页面下角,包括总页数和当前页码。

三、标题和题注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有针对性、表达内容概括和要点,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标题下方注明拟稿部门,下一行标明日期。

四、主题语和正文公文的开头应有主题语,简洁明了地表明正文的核心内容。

正文内容应分段,段首缩进两个字符,段落之间应空两个字。

五、附件和备注公文中如需凭证或参考资料,应附在附件中,每个附件单独附页,并在正文中标注附件的名称和页数。

备注应放在附件后,标明重要内容、相关时间和相关人员名单等。

六、落款和签名公文正文末需注明发文机关和日期。

文件最后留出一行空,签名(单位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在这行下方署名。

此外,关于公文印章应在工作流程中进行统一管理,不得擅自私印。

以上就是国务院公文格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国务院公文应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并加强书面语、用词、用语的规范化,使公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规范、严谨、精确。

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地公文的格式需有所统一,以方便管理和协调工作。

国家的公文写作

国家的公文写作

国家的公文写作在公司中经常会遇到拟写文档,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不妨多看几篇好范文。

范文向我们们展示了标准规范的写作结构和框架,谈到“国家的公文写作”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比较值得一读,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上的更新!国家的公文写作【篇1】国家机关公文写作格式在中国是非常严谨的。

其中,政府部门、政治团体、事业单位等机构所发出的公文除了内容的准确和丰富,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格式的规范。

公文的格式如果规范,不但便于归档、管理和查阅,也展现了国家机关的严肃和规范形象。

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编写规范的国家机关公文。

一、应当明确公文种类在起草公文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公文的种类,方便后续的管理、信函收发和诉讼。

按照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公告、通知、函、指令、决定等等多种种类。

当然,不同种类的公文需要遵守不同的格式要求。

二、应按照国家机关公文格式规范编写在编写公文文本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格式规范。

通常来说,国家机关公文包括 12 个方面的事项,包括:发文字号、名称、密级、紧急程度、主送、副送、标题、正文、正文格式、落款、附件和办理单。

其中,发文字号是国家机关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机关的序列和文件的编号,在管理和归档方面非常重要。

三、应在标题中使用生动、有力的语言在公文的标题中不仅要表达出明确的意思,还需要使用简练、生动而有力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提高阅读效果。

同时,在标题中还应该突出公文的主旨,让人们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公文的内容。

四、应遵守规定的正文格式公文的正文格式应该遵守国家机关公文的格式规定。

必须按照标题、正文、落款、附件和办理单的顺序编写,其中正文的格式包括题目、日期、内容、结尾、签字、注释等。

而正文内容则必须用简洁、明了、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清晰、完整的意思,避免因为措辞、与人名的写法或者缺少必要的汉字而造成歧义。

五、应当严格遵守公文的审批、签字流程在发出公文之前,必须经过层层的审批、检查和签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类、14个文种。

公文文种的选择根据:一是行文目的,二是发文机关的职权,三是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

经常出现的错误有:文种选择不当,混用文种,生造文种等。

几种常用文种的区别:(一)请示与报告“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

因此,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作用不同。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讯问,报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内容不同。

“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

三是容量不同。

“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但不得夹带请示的事项。

四是时间不同。

“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围不同。

“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

六是处理不同。

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应及时批准、批复(答复),是办理件,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主要是了解情况,可以不答复,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

七是篇幅不同。

“请示”的篇幅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500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3000字。

八是结束语不同。

“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

(二)请示与函“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

“函”可分为商函、询答函、请批函(请求批准函、审批函)。

“函”在公文往来中使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相隶属的同系统部门之间询问和答复工作;二是请求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部门批准有关事项,不能用“请示”或“报告”,应使用“请求批准函”。

在公文撰写中,容易出现“请求批准函”误认为就是“请示”或“报告”文种,在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行文时使用“请示”或“报告”,是欠妥的。

“请示”与“请求批准函”有严格的区别,主要有:一是类型不同。

“请示”是上行文;“请求批准函”是平行文。

二是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具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请求批准函”的主送机关是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单位。

三是内容范围不同。

“请示”是请求批准、指示;“请求批准函”是请求批准某项职能事项。

四是行文语气不同。

“请示”的用语应尊敬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函”应互相尊重。

五是办复方式不同。

“请示”的事项由上级机关批复下级机关;“请求批准函”的有关批准事项由受文单位复函(审批函)。

(三)报告与总结“报告”是上行文,其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总结”不是公文文种,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拟稿人将工作总结作为公文文种行文,如在带有工作总结性的公文标题中用“某某单位2007年XX工作总结”等,这样的标题是不对的。

其实,工作总结就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可直接使用“报告”文种,主送上级机关(可多头主送),抄送有关机关。

如将上述公文标题改为“某某单位关于2007年XX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样就比较规范了。

(四)意见与建议“意见”是对重要的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公文文种。

可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受文单位参考;作为下行文,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

这里着重谈谈作为下行文的“意见”文种。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拟稿人往往将“工作打算”、“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作为公文文种行文,如:“某某单位2008年XX工作打算”或“工作安排”、“工作计划”等,都是欠妥的。

“工作打算”、“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不是公文文种。

可直接使用下行文的意见文种,规范的标题应为“某某单位关于2008年XX工作的意见”。

(五)通告与通知“通告”是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种,其主送对象是不确定的。

如:“某某单位关于XX的通告”。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的公文文种,是平行文、下行文,主送对象是确定的。

“通知”在行政机关公文往来中使用较多,如会议通知、转发性通知等。

转发性通知应注意标题臃肿的问题。

二、公文格式(一)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

比如:“绵阳市财政局文件”。

主要应注意的问题是:在没有文头纸的情况下,发文机关标识的位置问题,平行文、下行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

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以及紧急程度,可在发文机关标识上空2行向下依次标识。

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二)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入,经常出现使用“()”或“【】”或“[]”。

文件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三)签发人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

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左右空格不对,使用字体不对。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

(四)公文标题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经常出现分行没有注意词意完整,比如“关于加强抗震救灾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在“专项”处分行,正确的分行应在“资金”后;使用字体字号错误,有的没有用2号字,有的没有用小标宋字;行距不对,有的距离过大,有的过小。

(五)主送机关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六)公文正文主送机关名称下l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经常出现自然段开始少空或多空。

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乱用次序数,比如“一、”以后就是“1.”,乱加标点符号,比如“(一)” “(1)”后面加“、”或“1.”园点标为“、”。

公文中的计量单位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常见问题是长度单位KM用成“公里”,重量单位KG用成“公斤”。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倏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心二意、四平八稳、五星红旗、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国联军、九死一生、十万火急、零点方案、星期五、第三季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十六届四中全会等。

2.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十月十八日、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初五等。

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如:藏历阳森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它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处加引号。

如:“一•二八”事迹(1月28曰)、“一二•九运动”(12月9曰)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

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个、十五六岁、五六万套、三四百里、四十五六岁等。

5.用“几”“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使用汉字数字。

如:几千年、百多次、十余年、八万左右、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最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该省从机动财政中拿出近20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30000多吨、柴油1400多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6.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秒,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221年、20世纪80年代、公元1949年10月1曰、15时20分45秒等。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2005年,不应写成05年。

7.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34568、-23.5、1:500、56%、1/8等。

8.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300kg、15cm、350C等。

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35元,11个月、100名。

9.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38915部队、总3211号、国办发〔2005〕8号文件、T37/T38次快车、HP—3000型电子计算机、90号汽油、维生素B1等。

10.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扰版本一致外,一般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1.表示数字的范围也有写法的讲究。

例如:“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15%,不能写成“5~15%”。

(七)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字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