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1.2.2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2节教学设计第1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第2课时位移—时间图像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目录一、学习任务二、新知探究(一)梳理要点(二)启发思考(三)深化提升三、课堂小结第1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第2课时位移—时间图像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一、学习任务1.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并能利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2.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会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二、新知探究知识点一:位移—时间图像(一)梳理要点1.x-t图像:x-t图像实质是位置—时间图像,选取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位置坐标与位移大小相等,位置—时间图像就成为位移—时间图像。
2.物理意义:描述了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二)启发思考如图所示,一位同学为了描述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的运动情况,画出了它的位移—时间图像。
问题1 火车离开出发点的最远距离是多大?提示:90 m。
问题2 火车在2.5~3 min时间内运动情况如何?提示:静止。
问题3 火车的位移—时间图像是火车的运动轨迹吗?提示:不是,位移—时间图像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深化提升1.从x-t图像中获得的信息(1)任一时刻质点的位移。
(2)质点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判断质点是静止还是运动;若图线与t轴平行,表示质点静止,如图中0~t1时间内;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中t1~t2时间内。
(4)判断质点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由图线的斜率直观表示,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质点运动得越快,如图中乙比甲运动快。
(5)交点: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质点在这一时刻相遇,如图中P点所示。
(6)截距:图像不过原点时,若从纵轴开始,则表示开始计时时,位移不为零(如图中甲所示)。
若从横轴开始,则表示计时一段时间后,质点才开始运动(如图中乙所示)2.常见的几种x-t图像的比较图像物理意义①②都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但静止的位置不同③表示物体从x1处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④表示物体从x=0处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⑤表示物体从x2处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⑥表示物体从-x3处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⑦表示物体从x=0处沿正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减小在分析处理位移—时间图像问题时的三点注意:(1)无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物体均做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上册《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3.加速度的定义及其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此外,我会强调物理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位移和时间》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情感教育: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的精神。
10.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擅长倾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补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情感态度: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度过大。因此,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基本概念:讲解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引导学生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理论分析:讲解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1.2 时间和位移 Word版含解析

2时间和位移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如图表示神舟十号发射后对应的时间间隔与时刻,给出的五个数据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提示:“11日17时38分”“13日13时18分”“26日9时41分”指时刻;“43小时40分”“13天20小时23分”指时间间隔.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动,可以用一条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温度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运算法则(或称为代数法),而矢量的运算方法与此不同.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他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他的位移相同.知识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x B,则物体的位移为Δx=x B-x A.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考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表示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如“第3秒末”“第4秒初”,时刻用来表征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应位置等状态量.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表征变化过程的长短,对应位移等过程量.3.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表示方法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如下图所示,0~3 s表示3 s的时间,即前3 s;4~5 s表示第5 s 内,是1 s的时间间隔.1所对应的刻度线既为第1 s末,也为第2 s初,是时刻.时刻的零点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具体问题中常以初始时刻为零点.4.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时刻时间间隔区别①时刻指一瞬时,对应于物体所处的位置②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③只有先与后、早与迟的区分,没有长短之分①时间间隔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对应于物体的一段路程或位移②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③只有长短之分,无先与后、早与迟的区别联系①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间隔,即Δt=t2-t1②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无限靠近时,它们间的时间间隔就会趋近于0,时间间隔就趋近于时刻了③时间间隔能够展示物体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物体运动的一个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即由一个一个连续的照片可以组成录像,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便构成时间间隔【例1】(多选)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区分时间间隔和时刻,最好的流程如图所示.【解析】画时间轴如图所示,5 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5 s 内指的是0~5 s这一段时间,第5 s内指的是在4 s末到5 s末这1 s 的时间,前1 s末和后1 s初是同一时刻,故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答案】ACD总结提能生活中的“时间”概念有“时刻”和“时间间隔”两重性.物理学中表示同一个时刻也有不同的说法;对于时间间隔,一些相近的说法却表示不同的时间间隔.要透彻理解这些问题,最好是借助时间轴,如下图所示.(多选)在我校举行的创新设计大赛上,我班“科技之光”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音乐钟,该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一段1分钟的美妙乐声,已知上午9时和9时41分发出乐声,则下列有关该音乐钟的说法正确的是(BC)A.上午9时和9时41分发出乐声中的9时和9时41分指的是时间B.该音乐钟每隔40分钟发出一次乐声,间隔的40分钟指的是时间C.该音乐钟持续发出1分钟的美妙乐声中的1分钟指的是时间D.该音乐钟在上午10时22分时会再次发出乐声,10时22分指的是时间解析:本题疑难点在于对给出的生活情景,学生会将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观念代入进来,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9时和9时41分是音乐钟发出乐声的时刻,选项A错误;每隔40分钟发出一次乐声,是指从上次发完乐声到下次发出乐声的这一段时间,选项B正确;持续发出1分钟的美妙乐声中的1分钟指的是该音乐钟从开始发出乐声到乐声结束的这一段时间,选项C正确;每隔40分钟发出一次乐声,再考虑到一次发出乐声要持续1分钟,则上午10时22分时会再次发出乐声,10时22分指再次发出乐声的时刻,选项D错误.考点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某一段时间内路程等于0”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可能是曲线,还可能是折线,无论是哪种情况,路程都是路径的总长度,它不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2.位移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某一段时间内位移等于0”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如图所示.从A到B可以有不同的路径(轨迹),但位置变化(位移)都是相同的.3.位移的方向在规定正方向的情况下,与正方向相同的位移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位移取负值,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比较两个位移的大小时,只比较两个位移的绝对值.4.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例2】如图所示,某同学沿平直路面由A点出发前进了100 m 到达斜坡底端的B点,又沿倾角为60°的斜坡前进了100 m到达C点,求该同学的位移和路程.该同学的位移大小为由A到C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A指向C;路程为由A→B→C的路径的长度.【解析】如图所示,过C点作AB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D点.则可得DC=BC sin60°=100×32m=50 3 mBD=BC cos60°=100×12m=50 m所以该同学的位移大小为x=AC=AD2+DC2=1502+(503)2m≈173.2 m方向由A指向C.路程为s=AB+BC=100 m+100 m=200 m.【答案】173.2 m,方向由A指向C200 m总结提能位移和路程的计算方法1.找出研究过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则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即为位移.2.画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则实际路径的总长度即为路程.做题时,对一些复杂的计算题可借助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求解.(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沿单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一定相同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路程解析:因为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除静止不动外,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有位移和路程相等的结论.沿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没有往复运动,也只能说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而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A错误;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与路径有关的,B正确;若质点运动一段时间后又回到起点,则位移为零,而路程不为零,C正确;两点间直线最短,故位移的大小是不可能大于路程的,D错误.考点三矢量和标量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路程、温度、能量等.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等.3.对矢量的理解(1)矢量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2)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可在数值前加上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正号表示矢量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矢量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上正、负号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可简化为代数运算.(3)矢量前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矢量大小的比较实际上是矢量绝对值的比较.如前一段时间内位移为2 m,后一段时间内位移为-3 m,则后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4.对标量正、负号的理解有些标量也带正、负号,但标量的正、负号与矢量的正、负号意义是不同的,它不表示方向.对于不同的标量,正、负号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如温度的正、负表示比0 ℃高还是低,初中接触的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比零势能多还是少,又例如在比较温度时,-10 ℃比-5 ℃低,-5 ℃比1 ℃低.【例3】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则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5 m,则x甲>x乙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是矢量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1)位移是矢量,其正负只表示方向.(2)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温度的高低.【解析】当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才能说这两个矢量相同,选项A错误;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选项B错误;温度是标量,温度的正负表示温度的高低,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 D总结提能矢量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求某一矢量时,不仅要求出大小,还要指明方向;标量的正负不表示方向,不同标量的正负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标量只有正值,矢量可以取负值B.标量和矢量无根本区别C.标量和矢量,一个有大小无方向、另一个有大小也有方向D.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标量路程和矢量位移是一回事解析:标量是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如当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它就是负值,如-10 ℃,-10 ℃比1 ℃低.矢量也有正、负,如一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是-20 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跟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矢量的正、负表示方向,因此A、B错误;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但两者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D错误,C正确.考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1.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在直线坐标系中可以用某点的坐标表示.坐标为正时,位置在坐标轴的正半轴;坐标为负时,位置在坐标轴的负半轴;坐标的绝对值越大,位置离坐标原点越远.2.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位移对应坐标变化量,位移的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等于坐标变化量的数值.如图所示,物体在t1时刻处于位置x1,在t2时刻运动到位置x2,在Δt=t2-t1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记为Δx=x2-x1.3.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方向有两种可能.应先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方向,则另一个方向为负方向,然后用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如图甲所示,Δx=4 m-1 m=3 m,表示位移的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如图乙所示,Δx=-1 m-4 m=-5 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反.【例4】(多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 运动到C ,位移为Δx 1=-4 m -5 m =-9 m ;从C 运动到B ,位移为Δx 2=1 m -(-4 m)=5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到B 的位移大于A 到C 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B .A 到C 的位移大于C 到B 的位移,因为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C .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 .物体由A 到B 的合位移Δx =Δx 1+Δx 2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位移⎩⎪⎨⎪⎧ 在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是一段有向线段,这条有向线段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等于末位置坐标与初位置坐标差的绝对值【解析】 位移是矢量,比较位移的大小时,只需比较数值,不要带正负号,选项A 、C 错误,B 正确;因为Δx 1=x C -x A ,Δx 2=x B -x C ,所以物体由A 到B 的合位移Δx =x B -x A =Δx 1+Δx 2,选项D 正确.【答案】 BD总结提能 解决同一直线上的位置与位置变化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位置可用坐标表示,知道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这段时间的初时刻的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其次要知道坐标原点设置不同,物体的坐标值不同,但两位置间的位移不受影响.如图所示,一质点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x A=3 m,末位置的坐标x B=-2 m,它的坐标变化量Δx=-5 m,位移的大小为5 m,方向是沿x轴负方向.解析:由图可知初、末位置的坐标值x A=3 m、x B=-2 m,由Δx =x B-x A可得Δx=-5 m,Δx的绝对值是5 m,表明位移的大小为5 m,Δx为负,表示位移沿x轴负方向.1.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解析:位移是矢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不一定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同,如物体在做曲线运动时,所以A错;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因此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关系是:路程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所以C对,B、D错.故选C.2.(多选)一小球从离地面高5 m处自由落下,第一次碰地后又弹起,离地高为 3 m,则在这一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CD)A.位移为2 m,方向向上B.位移为3 m,方向向上C.位移为2 m,方向向下D.路程为8 m解析:只要分析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则易知C、D正确.3.下列计时数据是指时间的是(B)A.2018年5月9日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B.苏炳添在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杜塞尔多夫站男子60 m决赛中以6秒4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夺冠C.里约奥运会马龙、张继科乒乓球男单决赛8:30正式开始D.当地时间2017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解析:2018年5月9日2时28分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故A错误.6秒43是苏炳添比赛的时间,故B正确.8:30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故C错误.2017年10月3日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故D错误.4.如图所示,一物体沿着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Ⅰ是沿曲线到达B,Ⅱ是沿直线到达B,Ⅲ是沿折线到达B,比较其位移和路程,路程最短的是Ⅱ,三者的位移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5.如图所示,一只羚羊在A处吃草,突然发现正南方B处有一只猎豹,随即向东奔跑,猎豹发现后,即始终对准羚羊追赶,最后在C处逮住羚羊.已知AB=50 m,AC=80 m,试求猎豹从开始奔跑到逮住羚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解析:猎豹从开始奔跑到逮住羚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就是由B指向C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由勾股定理求得:AB2+AC2=502+802m =1089 m,方向由B指向C.答案:1089 m,方向由B指向C。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位移的概念及与位移方向的关系。
2. 学会根据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变化计算位移。
【教学重点】1. 位移的概念;2. 位移的方向。
【教学难点】1. 物体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位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位移是什么,并引入位移的方向的概念。
2. 探究(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变化,并尝试计算位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位移的概念。
3.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位移是什么?位移的方向是怎么确定的?如何计算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位移方向的重要性。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位移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10分钟)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位移的概念及其与位移方向的关系,掌握了位移的计算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设计一个与位移相关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位移的概念: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变化;位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位移的计算方法:∆x = x₂ - x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陋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1.2 时间和位移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物理学科集体备课教案新课教学一、时刻和时间间隔结合书本介绍,说出下面所说的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⑴早上第一节上课的时间是8:00;⑵每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⑶合肥市的公交车每天首班车时间是5:30; ⑷11路公交车每20分钟一班。
总结:表示某一瞬间的是时刻,表示一段时间的就是时间间隔、在物理中,我们用数学方法,在时间轴上,时刻用一个点来表示,我们是8:00上课,8:45下课,8:55上第二节课,9:40下第二节课、这些时刻都由时间轴上的点代表、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就表示为一条线段,是两个时刻之差、例如时间轴上的8:00—8:45代表第一节课45分钟这段时间;时间轴上的8:45—8:55代表课间休息10分钟这段时间, 8:55—9:40代表第二节课45分钟这段时间、请大家区别下面几个词是指时间间隔还是指时刻,并画出这些词在时间轴上的表示:第一秒初;第1秒末;第1秒内;前1秒内;第2秒初;第2秒末;第2秒内;前2秒内、大家要深刻理解第n秒初,第n秒末,第n秒内,前n秒内及前n秒的概念。
[随堂练习]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要想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怎么办?[教师讲解]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用直线坐标系来描述、在直线坐标系中,位置用点来描述物体在t1时刻处于“位置”X1,在t2时刻处于“位置” 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X2 -X1物理中矢量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当规定了正方向后,正值表示与正方向同向,负值表示与正方向反向。
[随堂练习]习题:物体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是X A=3m, X B=-2m,它的坐标变化量ΔX=?若物体从A运动到O,再从O到C,再从C到B, X C=1m,则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板书设计§1、2时间和位移1、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为一个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 位移》教案

时间位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4.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了解打点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4.能使用打点计时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常说“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提问:这两句话中时间意思相同吗?二、讲授新课。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于某个过程。
思考讨论: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和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这两种说法准确吗?应该怎么说?参考答案:第一种说法不正确,应改为:第一节上课时刻是8:00,它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而非某个过程。
3.时刻和时间在数轴上表示 出示图片:时间坐标轴教师讲解: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上课和下课表示的是( ),45min 和10min 表示( )。
答案:时刻;时间 4.时间可以用公式表示12t t t ∆=-式中1t 和2t 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t ∆表示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
教师强调: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
针对练习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高铁于9点43分从长沙发车 B .运动员跑完100m 用时10s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D .8点钟开始上第一节课 答案:B 二、位置和位移1.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 位移》教案

时间位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4.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了解打点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4.能使用打点计时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常说“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提问:这两句话中时间意思相同吗?二、讲授新课。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于某个过程。
思考讨论: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和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这两种说法准确吗?应该怎么说?参考答案:第一种说法不正确,应改为:第一节上课时刻是8:00,它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而非某个过程。
3.时刻和时间在数轴上表示 出示图片:时间坐标轴教师讲解: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上课和下课表示的是( ),45min 和10min 表示( )。
答案:时刻;时间 4.时间可以用公式表示12t t t ∆=-式中1t 和2t 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t ∆表示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
教师强调: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
针对练习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高铁于9点43分从长沙发车 B .运动员跑完100m 用时10s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D .8点钟开始上第一节课 答案:B 二、位置和位移1.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1 2时间和位移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1、3.知道矢量和标量,能区分矢量和标量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时间、位置和位移2、科学思维: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问题3、科学探究: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理解时间、时刻、位移路程,学会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处理4、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知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刻与时间间隔的辨析、位移的理解教学难点:位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飞机飞行,运动员跑步等等,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那什么叫机械运动呢?我们怎么描述运动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述。
问题1:即使简单的机械运动,在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时,也变得不那么容易。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运动的描述变得相对来说简单些呢?思考:在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的运动的轨迹及所需要的时间时,是否需要考虑火车的大小和形状?是否需要考虑火车车轮的转动?不需要考虑火车的大小、形状及车轮的转动一、二、情景引入,温故知新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这样说“火车的开出时间是9点10分”“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闯入决赛创造历史,成为首个站在百米决赛的亚洲人”那么这两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一、时间与时刻师:不是,第一句中的“时间”是某一时刻,某一瞬时;第二句中的“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物理学严谨的语言对时间定义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
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在开始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
而学生在路上所用的就是时间,即时间间隔,它是指两个时刻之差。
提问:那么对于高中物理中时间与时刻中说到的第几秒、第几秒初、第几秒末、第几秒内、前几秒、前几秒内意义分别应该怎样理解呢?
回答:⑴、第几秒,一般使用是指“时刻”,但也可以是指“时间间隔”(特指1秒种),要根据上下文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含有“第几秒时”的意思,则指“时刻”;如果有“第几秒内”、“第几秒中”、“第几秒间”的意思,则是指具体某一秒钟的“时间间隔”。
如“到达第5秒”,是指“第5秒时”、“第5秒末”这一时刻点;如“在第5秒中”,是指这一秒的时间间隔。
可以用“第几秒时刻”和“第几秒时间”做区分。
⑵、第几秒初、第几秒末指的是“时刻”,与点有关。
“第几秒初”和“第几秒末”是指具体某一秒的前后端点(时刻)。
第5秒初指的是第5秒(时间间隔)这一秒钟开始的那一点,等同于第4秒末。
同样,第5秒末就是第5秒(时间间隔)这一秒钟的最后一点,等同于第6秒初。
⑶、第几秒内、前几秒、前几秒内指的是“时间间隔”,与长度有关。
“第5秒内”是第4秒时刻到第5秒时刻之间,时间间隔为1秒;“前3秒内”是0到第3秒(时刻),时间间隔为3秒。
“前几秒”和“前几秒内”一样。
说明:“时刻”相当于坐标点,“时间间隔”相当于线段长度,“时刻”就是这线段的端点——用坐标来解释更易理解。
“时间间隔”即为常说的“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
见下图所示:
(关于时间与时刻的本质概念问题有专门的论著,见下面所列资料)
2、路程与位移
学生活动:1、在教室内任意选择两个位置作为起始点和终点,请一位学生沿不同的路径从起始点走到终点,然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回答这位同学在刚才的活动中的位置的变化。
2、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3、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师小结:
如下图片,质点从空间的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它的位置变化叫做质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位移。
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其大小与路径无关,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它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它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
而路程则是指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标量。
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
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
可见位移与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大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在国际单位制(SI)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
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
3、矢量和标量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P13课文内容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2、探究P13思考与讨论问题,试着总结一下矢量的运算法则。
教师归纳: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大小和方向性的问题上,而且它们所遵循的运算法则也是不同的。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师生互动:1、直线运动的位置表示:坐标, 如物体先处于A 位置,后处于B 位置 ⑴ 试在图中画出物体的位移;
⑵ 指出位移的大小与方向;
如物体先处于B 位置,后处于A 位置,结果又如何?
2、物体由A 运动到B ,通过计算说明: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方法归纳:下图中△ x =?(由A 运动到B)
体会并记忆:“初-末” or “末-初” ?比如上图中
B A x x x ∆=-
三.课堂小结及课外研究性课题布置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 、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
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
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表示。
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注意:①位移与路程不是一回事。
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两者大小不会相等。
②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
四、作业
1、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2、书面完成P16“问题与练习”第4题(参看教材P15图1.2-5)。
【板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1.时间
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段
2.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点
3位移
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改变,是矢量,与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决定
4.路程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取决于物体运动路径
5.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6.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
7.位置
用坐标表示位置
8.位移
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9.坐标系
(1)一维坐标;
(2)二维坐标;
(3)三维坐标;
10.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位移、路程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位移的矢量性、画法及简单的一维运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