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期末复习题
食品安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B.【单选题】 (1 分 )重金属是通过产地环境富集在农产品内, 再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中, 或潜在的危害的。
A.错B.对2【单选题】 (1 分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上班工作时开启 30 分钟以上。
A.错B.对3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2【单选题】(1 分)菌落总数可作为指标菌,其检测可判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存在可能性。
A.错B.4B.错【单选题】 (1 分 ) 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河豚毒素对热都很稳定。
A.错B.对5【单选题】 (1 分 ) 动物的甲状腺,经过一般烹调后可以食用。
A.错B.对6【单选题】 (1 分 )贝类毒素是由于贝类摄食了有毒藻类后, 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产生的,素。
A.而自身通常不产生毒5对B.错7【单选题】(1 分)从2008 年1 月1 日开始,我国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加贴QS 标志。
A.错B.对8【单选题】(1 分)食品溯源是指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分送以及销售等)中,食品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追踪和回溯。
从农田到餐桌为追踪,从餐桌到农田为溯源。
A.对B.错9【单选题】(1 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在获得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后,再向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A.对B.错1012【单选题】 (1 分 ) 我们人体需要的七种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质和水。
A.错B.对第 2 部分总题数 :2011【单选题】 (1 分 )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中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A.发霉的米饭B.烟熏和烘烤食品C.炸糊了的薯条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 )中。
1013D.腌制食品单选题】(1 分)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
A.蔬菜腐烂变质B.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C.煮熟的菜存放过久D.蒸锅水连续使用,不断浓缩或煮菜熬粥13【单选题】(1 分)在家畜养殖过程中,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可促进动物肌肉生长,但在肉中残留造成()污染,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完整word版)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1:什么是食品安全学?答:食品安全学是一门综合应用食品化学、食品分析检验、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学科。
2: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答:按食品中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污染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3类。
(1)生物性污染:由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媒介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2) 化学性污染: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化学性污染物。
例如,放射性降解产物烷基环丁酮. (3)物理性污染: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如玻璃片、木渣、石块、金属片或放射性核素超过规定的含量而对食品的污染。
3: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
答:一、联系。
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均是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二、区别。
首先,涉及范围有一定差异。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简而言之就是从农田到餐桌。
食品卫生通常不包括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其次,侧重点不同。
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含结果安全与过程安全两项内容,但是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一、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答:1、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组成成分与感官性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食品成分降解并伴随着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改变,从而使食品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降低或者丧失。
2、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这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和霉菌占优势,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有选择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从而使食品成分分解,发生有一定特点的腐败变质。
2023年食品安全与营养期末复习范围及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与营养期末考试复习范围及参照答案题型与分值: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二、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三、判断题(每题2分, 共20分)四、问答题(6小题, 共40分)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食物中毒答: 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旳食品或使用了具有毒、有害旳食品后出现旳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2. 碱性食品答: 凡具有金属元素钾, 钠, 钙, 镁较多旳食物, 因在体内氧化生成带阳离子旳碱性氧化物, 因此叫“成碱食物”(或碱性食物), 大多数水果, 蔬菜, 大豆等属于碱性食物。
3. 维生素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增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调整生理功能所必需旳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旳总称。
4.食品答: 指多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旳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老式既是食品又是药物旳物品, 不过不包括以治疗为目旳旳物品。
5. 食品添加剂答: 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旳需要而加入旳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6. 食品安全:答: 指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旳营养规定, 对人体健康不导致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7. 氨基酸答:是构成人体蛋白质旳基本单位。
8. 营养素答: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生理功能且为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旳成分。
9. 限制性氨基酸被吸取到人体中旳必需氨基酸中, 可以限制其他氨基酸运用程度旳氨基酸, 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10. 碳水化合物:答: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旳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分子中旳氢原子是氧原子旳两倍, 与水分子旳构成相似, 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
11. 酸乳:答:酸乳是由产生乳酸旳细菌使牛乳或其制品发酸旳液体乳制品。
12. 必需氨基酸:答: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旳, 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应旳氨基酸。
13. 矿物质答:在人体内旳多种元素中, 除碳、氢、氧、氮重要以有机化合物旳形式存在外, 其他旳多种元素均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
食品安全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A. 微生物污染B. 农药残留C. 食品添加剂超标D. 食品包装材料答案:D2.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以下哪些?A. 沙门氏菌B. 大肠杆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种食品添加剂是被禁止使用的?A. 防腐剂B. 着色剂C. 甜味剂D. 苏丹红答案:D二、填空题1. 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预防原则、风险评估原则、风险交流原则。
2. 食品标签上应包含的信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预防微生物污染?答案:预防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包括: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加工人员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用适当的温度控制食品的储存和加工过程;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法以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2.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答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更新食品安全标准;监督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向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和教育。
四、案例分析题某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批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可能的原因包括:加工环境不卫生,设备消毒不彻底,食品原料本身存在污染,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达标,产品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
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立即停止生产,对生产环境和设备进行彻底消毒;检查原料来源,确保原料安全;加强员工的卫生培训;改进产品储存和运输条件,确保适宜的温度控制。
五、论述题请论述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答案: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食品安全与营养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与营养期末考试复习题2010.12题型与分值: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四、问答题(6小题,共40分)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3.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4.食品5.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6.食品安全7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8.营养素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对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成分。
9.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10.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多羟基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氧原子的两倍,与水分子的组成相似,所以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11.酸乳酸乳是由产生乳酸的细菌使牛乳或其制品发酸的液体乳制品。
12.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
13.矿物质在人体内的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余的各种元素均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
14.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性是指食品中无任何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及其放射性元素。
15.化学性食物中素由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及亚硝酸炎引起的中毒。
16.焦糖化反应碳水化合物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时,加热到150C〜200C生成焦糖等黑褐色物质,此过程称为焦糖化反应。
17.膳食纤维是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利用的多糖碳水化合物。
二、问答题⑴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⑵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⑶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⑷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⑸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食物⑹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⑺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⑻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⑼如饮酒,应限量⑽吃新鲜卫生的食物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食品安全复习试题附答案

第 1 页 / 共 27 页 食品安全复习试题附答案 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指甲、涂指甲油。工作时,应穿清洁的工作服,不得披散头发,佩戴手表、手镯、手链、手串、戒指、耳环等饰物不得外露。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杜绝使用尾货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明的食品,保证食品原料与成品质量,提升餐饮品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3.实现食堂(伙食团)阳光操作和透明化管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4.存放调味品的器皿不应定期清洗消毒。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逐步推进和落实食堂(伙食团)管理“明厨亮灶”要求。 第 2 页 / 共 27 页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6.呼和浩特通信段办公室应定期对管内各职工食堂(伙食团)进行检查。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7.使用燃气灶具的食堂、伙食团,严格按照国家燃气灶具安全规范使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8.食堂(伙食团)应设置救生通道,疏散设施。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9.工作人员在使用完或离开前,检查所有阀门、开关等,关闭所有电源、火源。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0.如有少数民族职工(回族),尊重其民族习惯,为其配备炊具、碗筷。 A、正确 第 3 页 / 共 27 页
B、错误 【正确答案】:B 11.落实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2.制作好的成品在冷却过程中不得与原料、半成品接触,应分区域存放。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3.管内各车间职工食堂(伙食团)应倡导采购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4.由工会负责对管内各伙食团逐步配备电冰箱、冰柜、电饭煲、电磁炉、电炒锅、微波炉、抽油烟机、消毒柜等电器用品和炊具。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5.对确有食品质量问题的反映,应坚决整改并落实到位,不用查找原因,落实责任,防止次生事件。 A、正确 第 4 页 / 共 27 页
食品安全学期末考试试题素材

食品安全学期末考试试题素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食品中常见的主要微生物污染是: A. 大肠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沙门氏菌 D. 霉菌2.食品中添加的化学防腐剂属于下列哪一类? A. 甲酸类 B. 酚类 C. 酸类D. 硫酸类3.下列哪种食物不宜长时间储存? A. 干果 B. 罐头食品 C. 新鲜蔬菜 D. 冷冻食品4.食品中的污染物会导致人体出现什么症状? A. 进食后口干 B. 消化不良 C. 头晕眼花 D. 过敏症状5.以下哪项不是食品中常见的营养素? A. 维生素A B. 钙 C. 铁 D. 铝6.下列哪种做法对食品安全有利? A. 生吃禽类食品 B. 未加工生吃蔬菜C. 久放未煮熟食品D. 随便吃点熟食7.生食海产品或未煮熟的海产品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 A. 蛔虫 B. 钩虫C. 鸡眼虫D. 弓形虫8.下列哪一种食物不易导致过敏反应? A. 花生 B. 草莓 C. 蝎子 D. 鸡蛋9.下列哪些食品不宜在微波炉中加热? A. 肉类食品 B. 玉米 C. 青椒 D. 蛋类食品10.蔬菜翻烂后不宜炒菜的原因是: A. 酵素破坏 B. 维生素丢失 C. 原料浪费 D. 味道不好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中的净化物质。
–对2.饲料添加有色素不会导致食品污染。
–错3.进食生鱼片易导致海洋寄生虫感染。
–对4.食品中的重金属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对5.食品生产企业不合格的生产设备能够确保食品安全。
–错6.冷冻储藏后解冻的肉类可以多次解冻再食用。
–错7.食物中细菌部分被杀死后仍可能存在毒素。
–对8.过期食品可以通过煮沸消毒后再食用。
–错9.用鼠标键盘操作时,饭前不洗手不会引起食品污染。
–错10.餐具清洗时不必彻底干燥也不会引起细菌滋生。
–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请简要介绍一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2.为什么在食品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工、残留、添加等环节?四、综合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以你的角度谈谈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个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些有效方法。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90517231941)

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习题食物中毒部分一.单选题 1. 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C ) 2. 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 )A. 化学性食物中毒B. 细菌性食物中毒C. 真菌性食物中毒 D. 有毒动物中毒E. 有毒植物中毒 3.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 A. 家畜、家禽B. 海产品C. 人化脓性伤口 D. 苍蝇 E. 尘埃 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A. 高烧 +腹泻B. 高烧 +呕吐 C. 呕吐 +腹泻 D. 不吐不泻 E. 呼吸困难5. 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A. 奶类B. 畜禽肉类C. 蛋类D. 海产品 E. 粮豆类6. 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A. 山东B. 湖北C. 浙江D. 新疆E. 广西7. 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A. 鱼肉B. 血液和皮肤 C. 卵巢和肝 D. 肾和眼睛 E. 胃肠8. 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D )A. 加热不彻底B. 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C. 贮存不当D. 误食E. 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 — Na2Ca B. 美蓝 C. 阿托品 D. 巯基解毒剂 E. 抗生素10.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A.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 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 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 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E. 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1. 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 ACE )A. 传播媒介——食物 B. 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 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 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 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 A. 食物中毒 B.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 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 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 食物过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学》绪论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机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2、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关系(P5):3、食品安全研究的意义:P10 1、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保证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3、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4、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国际贸易5、保障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食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P30 1、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2、食源性疾病3、食品的安全评价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5、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6、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7、食品安全标准体系8、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第二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生物性污染概念: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生物危害的类型:1、可能进入食物链的动物传染病原2、有食物传播的病原3、新媒介或新情况中新出现的常见病原4、与食物传播有关的新病原3、根据引起中毒原因的不同细菌污染类型:感染性食物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混合型食物中毒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细菌污染类型:胃肠型食物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4、外毒素: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军体外的有毒代谢产物。
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只有在细菌死亡和裂解后才释出的有毒物质。
5、黄曲霉毒素的特性:P55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原因:由活菌和内毒素的协同作用所致:活菌随失误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和结肠内繁殖,作用于肠粘膜,使其发炎、水肿、充血、出血;内毒素致使发烧、胃肠蠕动增强而发生呕吐和腹泻。
7、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原因:由肉毒毒素引起,与菌本身及芽孢无直接关系,肉毒梭菌毒素随食物进入消化道,胃酸和消化酶稳定,不受其破坏,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选择性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一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8、寄生的概念: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以摄食其养分生活,并往往对宿主构成损害的一种生活方式。
9、通过畜产品传播给人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10、寄生虫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有哪些: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11、什么是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
12、口蹄疫病毒:P69 属于RNA病毒,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
13、豆类植物中,有毒、有害的因子有哪些: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抗维生素因子、苷类和酮类14芽马铃薯中毒原因芽马铃薯中含有难溶于水而溶于薯汁中的茄碱,是一类胆淄烷类生物碱,引起中毒。
15、白果中毒原因:白果的质外皮含白果酸,果仁含有白果白酚和白果酸,经皮肤吸收或食入白果的有毒部位后,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毒。
第三章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
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的环境。
2水体污染物的类型:病原体污染物、需氧物质污染物、有毒化学物质、酸、碱物质和盐类、石油类污染3、土壤污染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4、大气中的铅主要是来源:工业污染大气中的铅、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用铅5、水体概念: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6、食品中汞中毒案例——水俣病森永奶粉事件7、在我国台湾等地,发生了砷的慢性中毒引起的黑脚病。
8、痛痛病——镉的慢性中毒。
9、兽药及兽药种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的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抗生素类、磺胺类、激素类、抗寄生虫类、呋喃类。
10、兽药残留概念: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11、食物中常见兽用药的残留:P8312、农药: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13、农药按用途分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14、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1、严格遵守并执行有关农药的安全使用规定2、严禁使用高毒农药3、限制农药的使用剂量4、制定农药在蔬菜、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5、加工时选用符合农残标准的原料,或采用一定加工措施去除农药。
15、食品添加剂: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16、各种食品包装容器、材料主要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P88第四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理1毒物概念: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2、食物中的毒物来源: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以及食品接触所造成的污染3、毒性概念:外源化合物与集体接触或进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4、ADI值概念: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
5、阈值概念:对机体不发生损害的浓度。
6、剂量一效应关系:指不同剂量的毒物与其引起的量化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7、时间一剂量一反应关系:从时间生物学或时间毒理学的方法阐明毒物对机体的影响。
8、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P109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第五章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1、风险分析的概念: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鉴定,定性或定量地描述风险的特征,在参考有关因素的前提下,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与利益攸关者进行交流。
2、风险分析的要素: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3、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P1204、风险评估的概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包含危害鉴定、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四个步骤的过程,具体为利用现有的科学资料,对食品中某种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鉴定、确认和定量。
5、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危害鉴定、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6、风险评估的类别按照危害物的性质主要分为:化学危害物风险评估、生物危害物风险评估、物理危害物风险评估7、风险管理的概念: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有关因素,对各种管理措施的方案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加以选择和实施。
8、风险管理的程序:确定现有的管理选项、选择最佳的管理选项、最终的管理决定9、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风险管理应当采用一个具有结构化的方法2、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应当首先考虑保护人体健康3、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应当透明4、风险评估政策的决定应当作为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包括在风险管理中5、风险管理应当通过保持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二者功能的分离,确保风险过程的科学完整性,减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利益冲突6、风险管理决策应当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7、在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方面,都应当包括与消费者和其他有关团体进行清除的相互交流8、风险管理应当是一个考虑在风险管理决策的评价和审查中所有新产生资料的连续过程10、风险管理的作用:P126 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保障公众健康;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卫生安全,将食源性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维护食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对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11、风险交流的概念: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量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12、风险交流的作用:1、在风险缝隙过程中使所有的参与者提高对所研究的特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2、在达成和执行风险管理决定时增加一致性和透明度3、为理解建议的或执行中的风险管理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4、改善风险分析过程中的整体效果和效率5、制定和实施作为风险管理选项的有效信息和教育计划6、培养公众对于食品供应安全性的信任和信心7、加强所有参与者的工作关系和相互尊重8、在风险交流过程中,促进所有有关团体的适当参与9、就有关团体对于与食品有关问题的风险知识、态度、估价、实践、理解进行信息交流。
第六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原则:有效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第七章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1、食品控制的概念:一种由国家或地方当局从事的强制性规范行为,为消费者提供保护,并确保所有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发售过程中,是安全、营养和一与人类消费的;符合安全及质量要求;以及依照法律所述诚实准确地予以标签。
2、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指为确保在整个生产、加工、储藏至食用环节中的食品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技术的总和。
3、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而建立的包括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科技体系为一体的监管控制系统。
4、目前最为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的控制手段:5、良好操作规范(GMP)的概念:良好操作规范,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规范性要求。
6、GMP的主要内容有下面几方面:1、对加工环境、厂房设施与结构的规范性要求2、对加工设备与器具的规范性要求3、对加工过程中用水的规范性要求4、对原辅材料管理的规范性要求5、对生产管理的规范性要求6、对成品管理与实验室检测的规范性要求7、对企业卫生设施的规范性要求8、对卫生和食品安全控制的规范性要求9、对人员卫生管理的规范性要求7、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概念: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是食品企业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在卫生环境和加工过程等方面所需实施的具体程序;是食品企业明确在食品生产中如何做到清洗、消毒、卫生保持的指导性文件。
8、SSOP计划至少包括哪8个方面的内容:1、用于接触食品或食品接触面的水,或用于制冰的水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卫生状况和清洁程度3、防止发生食品与不洁物、食品与包装材料、人流和物流、高清洁区的食品与地清洁区的食品、生食与熟食之间的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消毒设施以及卫生间设施的维护5、保护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免受润滑剂、燃油、杀虫剂清洗剂、消毒剂、冷凝水、铁锈和其他化学、物理和生物性外来杂质的污染6、有毒化学物质的正确标志、储存和使用7、直接或简介接触食品的从业者健康情况的控制8、有害动物的控制9、HACCP的定义:生产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