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安全检查标准正式版
GBT 21431-200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装置的检测。
高压电力输配电线路、大中型高压变电所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离岸飞行器、离岸船舶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947.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GB 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IEC 61024—1:1990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IEC 61024—1—2:1998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第2分部分:指南B—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查IEC 61312—1:1995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第1部分通则IEC/TS 61312—2:1999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第2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IEC 61643—21/Ed.1.0:2000连接至电信网络及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TU TS K11:1990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原则ITU TS K31:1993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的连接结构和接地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标准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标准防雷装置安全是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于公共建筑、住宅楼、工厂等各类建筑,都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标准,以供参考。
1. 外观检查首先,需要对防雷装置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判断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松动或腐蚀现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完好、接触良好,以及设备是否受到外界物体的影响。
2. 功能检查对于防雷装置的功能检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常见的测试包括短路测试、耐久性测试、抗雷电流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专业测试仪器和设备进行,确保装置的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防雷装置的接地系统检查接地系统是防雷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需要重点检查。
首先,要检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还需要检查接地装置的可靠性,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松动或腐蚀现象。
4. 检查雷电保护装置的连接线路雷电保护装置的连接线路需要保持良好的连接状态,以确保正常工作。
检查时需要注意线路的接触是否良好,是否存在松动、腐蚀等问题。
同时,还需检查线路的绝缘阻抗,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5. 检查避雷针或避雷网的状态避雷针或避雷网是常见的防雷装置,需要进行定期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观察避雷针或避雷网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现象。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6. 检查避雷接闪器的状态避雷接闪器是防雷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检查。
检查时应观察避雷接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损坏或松动现象。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7. 检查防雷装置的相关标识和使用说明防雷装置上应有相关标识和使用说明,需要检查是否清晰可见。
标识上应包含装置的型号、安装时间、维护人员等信息。
使用说明应明确装置的使用方法及维护要求。
总之,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是保证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定期的外观检查、功能检查、接地系统检查、线路检查等,可以确保防雷装置的正常运行,从而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防雷装置是用于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免受雷击的重要设备。
对于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一方面需要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其安装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从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安全检查内容和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防雷装置主要依靠将大气中的自然放电转移到地面,从而避免雷击对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带来的危害。
常见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和接地装置。
避雷针通常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的高处,通过与自然放电接触将雷电引入到地面,从而降低雷击风险;接地装置通常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的底部,可以将雷电迅速导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
二、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内容和步骤1. 外观检查:检查防雷装置的外部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松动、断裂、腐蚀等现象。
特别需要关注避雷针的尖端是否变钝,接地装置的导线是否断裂。
同时,还需要检查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2. 引线检查:检查防雷装置的引线是否连接牢固,是否存在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特别需要注意引线的绝缘层是否完好,是否受潮或烧焦。
3. 接地检查:检查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可以通过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来判断其工作状态。
一般来说,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若超过此数值,表示接地装置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4. 保护范围检查:检查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是否足够。
根据建筑物或设备的尺寸和形状,确定防雷装置的避雷半径和保护高度。
一般来说,避雷针的避雷半径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或设备的高度。
5. 漏电检查:检查防雷装置的漏电情况。
可以通过对防雷装置的电气参数进行测量,如额定电压、漏电流等,判断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还需要检查防雷装置是否存在绝缘击穿、短路等现象。
6. 维护保养: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紧固螺丝、更换损坏部件等。
同时,需要定期检测防雷装置的保护性能,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其能够长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
DB31 T389-2007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DB31/T389-2007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 据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及其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以下简称检测)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应不小于0.5mm;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应不小于4mm,铜板应不小于5 mm,铝板应不小于7mm; ——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薄的油漆保护层或小于等于1.0 mm沥青层或小于等于0.5mm聚氯乙烯层 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5.2.1.2.5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突出屋面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 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的,在其各部件之间连成电气通路的情况下, 应符合下列要求: ——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尺寸符合本标准5.2.1.2.1条和5.2.1.2.2条的规定; ——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得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 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固定顶或浮顶金属油(气)罐,利用罐体作为接闪器时,其钢板厚度不得 小于4mm。 5.2.1.2.6 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 5.2.1.3 接闪器的其他要求 5.2.1.3.1 接闪器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 0.5m~1.5m;垂直部分 1.5m~3m;弯曲部分 0.3m-0.5m。接闪器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 49N(5kg)的垂直拉力。 5.2.1.3.2 接闪器应焊接良好,且与避雷引下线可靠连接。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 规定: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

ICS 13.260 K 09SZJG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Safety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building-Part 4: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premises(征求意见稿)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安全要求 (2)5 检测 (4)前言SZJG 28《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学校——第3部分:油(气)站(库)——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第5部分: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机房本部分为SZJG 28的第4部分。
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编制。
本部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
本部分由…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防雷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雷电防护的安全要求及检测。
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场所及其附属的电气、电子装置的雷电防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16895.22-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GB 16895.24-2005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8802.12-2006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SPD) 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719-2011 电磁屏蔽室工程技术规范JGJ/T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QX/T 10.2 -2007 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QX/T 10.3 -2007 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SZJG 28.1-2009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1部分: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

4.电涌保护器 SPD 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
的装置。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 制元件。也称浪涌保护器。
◆关于SPD的参数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 允许持久地施加在SPD上的最大交流电压有 效值或直流电压。其值等于额定电压。 在TN和TT系统中,Uc≥1.15Uo ,Uo是低压 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在220/380V三 相系统中,Uo=220V 。
☆ 对大型地网(如发电厂等)接地电阻的测量,用电位降 法的原理,通过其它设备来产生大的测试电流,用电压 表测量P点的电压,经过计算,得出接地电阻。
5 防雷分区的检查
防雷区的划分应按照GB50057-2010第6.2.1 条的规定将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环境划分为 LPZ0A、LPZ0B、LPZ1……LPZn+1区,防雷区 定义见GB50057-2010中第6.2.1条。在进行防 雷区的划分后,应检查防雷工程设计中LPZ的划 分是否符合标准。
●本规范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 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 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以下 情况不属于本标准的范围: 铁路系统; 车辆、船舶、飞机及离岸装置; 地下高压管道;与建筑物不相连的管道、电力线 和通信线。
●重点术语
1.接地 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
6 雷电电磁脉冲屏蔽
6.1 建筑物和线路的屏蔽要求
1.屏蔽的目的:为了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
2.屏蔽措施:
a)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
b)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穿金属 管埋地敷设,严禁使用PVC管敷设,强弱电必须 分开敷设);
c)为改进电磁环境,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 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于防 雷装置相连。如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 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装置的检测。
高压电力输配电线路、大中型高压变电所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离岸飞行器、离岸船舶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部分常规测量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年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第分部分:指南—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查—: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第部分通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第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连接至电信网络及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原则: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的连接结构和接地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其他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用来减小和防护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接)地一种自然的或人工的电气连接,使电路或电气设备连接到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
注:对汽车、飞机、火箭等较大的移动体,不能与大地进行固定的接地,可把车身、机体代替大地,称为本体地()。
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表

管式避雷器每三年或工作三次后检测,有检测记录
3
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的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
4
构架
构架上不得架设低压线,其照明电源必须穿金属护套或铁管
如装设照明灯时,其照明电源线必须穿金属护套或铁管
5
检测
对防雷区域和防雷装置能定期进行预防性检查,评价和检测,且有关资料齐全有效
阀型避雷患有每年雨季前检测一次,并有评价当年及上年的检测资料
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1
防雷接地装置ຫໍສະໝຸດ 防雷技术措施须经安全设计与验算,使其保护范围有效
防雷装置完好;接闪器无损坏,引下线焊接可靠
独立避雷针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间距合格
防雷装置应建立健全有关技术、管理资料。装置变更时,应及时修改图纸、资料,使用与实际相符
独立避雷针(线)宜设立独立的接地装置
独立避雷不应设在行人经常经过的地方
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3m
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应有防反击、侧击等到技术措施
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措施
线路应有防雷电波侵入的确技术措施
2
避雷针带与引下线焊接
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反搭接焊,搭接长度:圆钢为直径的5~6倍,扁钢为宽度的2~3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9267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标准正式版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标准正式版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0 目的:为了提供安全检查的依据及避免漏检不安全因素,特制订此标准。
2.0 适用范围:公司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
3.0 检查内容
3.1 防雷技术措施的安全设计与验算。
3.2 防雷装置完好
3.2.1 接闪器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且应镀锌或涂漆。
针长1m以下的,圆钢为Φ12mm,钢管为Φ20mm。
针长1—2m的,圆钢为Φ16mm,钢管为Φ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Φ20mm,钢管为Φ40mm。
3.2.2 引下线引下线是指连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体。
3.2.3 接地装置避雷针(带)与引下线的接地装置连接应采用焊接。
整体防雷装置应保证完好的电气通路和连接的可靠性(包括跨接线和过度伸缩缝的处理等)。
3.3 独立避雷针独立避雷针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以加强雷电流散流作用和降低对地电压,接地装置与其他接地网、金属物体间距至少不小于3m。
3.4 预防性检测及资料必须进行预防性试验与检查、检测,保持其良好的保护性能。
3.4.1 定期检测试验对接地装置、阀型避雷器等每年应在雷雨季节前检测,并有专业检测报告和数据。
3.4.2 经常性检测对各种防雷装置应按规范标准要求检查整体和器件情况,例如:连接点有无裂纹,引下线上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腐蚀锈蚀认及与相邻异体的安全距离情况等。
4.0 检查人应根据本标准进行检查,并填写防雷装置安全检查表。
5.0 相关记录
5.1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表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