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

合集下载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牙体 牙髓 病 学 实验 教 学 的 改革 与 实践
邵本 奇 , 符起 亚 , 郑根建 , 文少敏 , 陶 巍 , 李光武
( 海南 医学 院 口腔 医学 院 , 海南 海 口 5 7 0 1 0 2 )

要: 牙体牙髓病 学课 程是 口腔 医学专业 的主干课 程 , 在 口腔 医学专业 中具有 重要 的地 位 , 因此 , 优化教
验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 通过对本届临床实习生治疗操作 的评价调查 , 临床带教老 反映本届学生的治疗操作能力整体上 比往届的好 . 2 . 4 小测验与作品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室操作的内容和技巧 , 笔者要求学生在. j 课前预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和实验内容 , 并在上实验课时先进行小测验 , 课后再对学生在实验谚 完成的作品进行打分 , 两项成绩分别以 0 . 1 和0 . 2的比例计入学生期末的总评成绩 . 通过小测验 , 乌
第2 期
邵本奇 等 :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学习正确的治疗操作姿势和体位 ,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 根据我院 目前白 实际, 笔者率先采用了全班学生按照学号 的奇数和偶数进行分组授课 , 这样既延长 了学生 的实验时 使每位学生都有单独操作头部模型的机会 , 师生比也提高为 1 : 8 , 学生也能得到带教老师的个别指
修复一开髓术一根管预备与根管消毒一根管充填 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 调整后的实验课 内容 , 避免了重复 和欠缺 , 同时也增强了各个部分教学 内容 的衔接 , 这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内容 的全面理解 和掌握 , 使教学 内容既有系统性 , 又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
1 . 2 精心制作实验模型 , 供给学生实践操作 口腔医学是一 门非常注重临床实践操作的学科 , 而牙齿模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是牙体牙髓病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技能的实验室和临床前训练。

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治疗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采取以经典性基本操作实验内容为主,增加综合与设计性实验,融合病例讨论到实验内容中的教学方式。

二、实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是《牙体牙髓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实习、见习、自学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牙体牙髓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龋病洞型制备及充填方法、各组牙齿的开髓法及根管治疗术等基本操作,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为:先由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各项实验。

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实验课内容,明确各项基本操作的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口腔医学专业牙体牙髓病学实验实习学时数为110学时。

四、实习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实验室实习第一单元牙体手术治疗技术实习实习一龋病损害及洞形结构的认识一、教学目的认识牙齿上各种龋病损害的特征,好发部位及龋深度的划分。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窝洞的分类、结构和名称。

(二)掌握龋病的好发部位、临床特征,不同部位龋损的特点。

(三)了解窝洞各部位命名的英文表述。

三、教学内容(一)在标本牙上观察龋病色、形、质的特征,龋病好发部位不同类型龋的表现。

(二)观察各类石膏牙标准洞形,讲解窝洞的分类、结构及部分的名称。

(三)观看《制洞录像》。

实习二石膏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洞制备一、教学目的学习下颌磨牙牙合面洞的外形特点及洞形设计的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下颌磨牙牙合面洞的外形特点及洞形设计的原则。

(二)掌握下颌磨牙牙合面洞的洞壁、洞底的形态要求和倒凹的制备要求。

探讨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教学方法

探讨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教学方法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牙体牙髓病是牙齿硬组织以及牙髓疾病的统称[1]。

牙体牙髓病表现为牙齿磨损、龋病、牙髓炎等,其中龋病是发病率最高的牙体牙髓病,龋齿是口腔牙齿进行性病变,变黑,发炎,造成牙体损坏,被分解,是慢性病变的过程,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牙体牙髓科常见疾病。

发病原因主要有微生物感染细菌、化学刺激、物理刺激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

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带教方法很多,如:案例教学法、反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有的特点[2]。

该文根据多年从事口腔科牙体牙髓教学的临床带教经验,总结每种方法的特点,分析案例分析法和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的特点,为临床口腔科牙体牙髓科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6月在该院口腔科科实习的学生共计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其中实验组男学生6名,女学生9名,年龄23~25岁,平均年龄(24±5.13)岁,入科考试成绩(80.24±9.26)分;对照组男学生7名,女学生8名,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5±6.23)岁,入科培训考试成绩(81.14±4.56)分,两组性别、年龄、入科成绩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案例教学法。

方法为:①带教老师为学生讲解牙体牙髓并治疗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治疗技术。

②通过真实案例对所讲解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治疗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记录。

③要求学生要把临床遇到的病例进行总结,对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难点和疑点进行整理,并自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书籍查找答案。

在案例分析会上要求学生以PPT 的形式将整理的材料呈现出来,供大家进行讨论和学习,整个过程以案例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途径进行学习。

牙体牙髓病临床教学模式探讨

牙体牙髓病临床教学模式探讨
第3 2卷第 1 期
20 0 9年 2月







Vo13 No 1 .2 . F b. 0 e 2 09
ACTA ACADEMI AE MEDI NAE ZUNYI Cl
牙体牙髓病临床教 学模式探讨
王 凯 ,0 国 , 5建 r 杨德琴
( 遵义医学 院附属 口腔医院 , 贵州 遵义 5 3 0 ) 6 0 3 【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 临床教学 ; 探讨
3 入科 岗前教育
31 医德 医风教育 临床实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医德 . 医风教育和养成的过程 ,有针对性地把 医德 医风教 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核心内容 ,制定 口腔实
习医生 医德 医风考核办法 ,把医德教育纳入整个临 床实习过程 , 开展多形式 、 多渠道 、 多层次的医德 医 风教育 ,让实习生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思想 , 培养 良好的敬业精神。 要求带教教师言传 身教 , 从点滴做起 , 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 , 用 充分发 挥教师的典范教育作用 , 为学生树立 良好职业道德和
[ 中图分类 { R 8 【 7 1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0—7520 )108-3 002 1(090-09 0 -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生医学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对 学生 进行综 合 训 练 的重点 教 学 阶段 , 是完 也 成和达到教学计划规定 的培养 目 的最后 环节 。牙 标 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疾病 的基 础理论与临床诊疗技术 的学科 。牙体牙髓病是临床 常见病 、 多发病 , 搞好牙体牙髓病 临床教学工作 , 提 高教学质量,也是培养 口腔 医学专业人才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在众 多 的实 习教 学 医 院 中 ,师傅 带徒 弟 式 ”一 “ (

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病例分析的TBL教学(精选)

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病例分析的TBL教学(精选)

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病例分析的TBL教学(精选)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病例分析的TBL教学(精选)病例一:龋齿引发的牙髓炎患者女性,年龄28岁,主诉右下颌有一颗疼痛不适的牙齿。

经口腔检查,可见右下颌第二磨牙有牙龈红肿,患牙表面有明显龋坏。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为龋齿引发的急性牙髓炎。

该病例可以在TBL教学中,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和讨论:步骤一:学生个体预习在TBL教学开始前,学生个体预习相关的牙体牙髓病学知识,包括龋齿的发病机制、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过程等。

学生应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做好必要的准备。

步骤二: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病例。

每个小组成员分享个体预习的知识,并集思广益,进行病例分析。

这一步骤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知识的共同建构。

步骤三:小组竞赛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回答相关问题或解决现实临床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的理解程度。

步骤四:专家回顾在竞赛结束后,由教师作为专家对病例进行回顾。

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诊断过程和治疗原则,以及阐述相应的临床技巧和经验。

步骤五:学生总结作为TBL教学的结尾,学生应总结所学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这一步骤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牙体牙髓病学的理解和记忆,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在TBL教学中能够系统地学习和分析牙体牙髓病学的临床病例,提高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TBL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同时,学生在实际病例中应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加有助于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

总结本文通过介绍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病例分析的TBL教学方法,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预习、小组讨论、小组竞赛、专家回顾和学生总结等步骤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牙体牙髓病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案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案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牙体牙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牙体牙髓病的诊断方法;3.掌握常见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牙体牙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牙体牙髓病的诊断方法;3.常见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口腔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牙体牙髓病。

2.知识讲解(1)牙体牙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讲解什么是牙体,什么是牙髓,以及两者之间发生的疾病称为什么。

介绍不同种类的龋坏、龈周炎等常见口腔疾病。

(2)牙体牙髓病的诊断方法介绍常用的检查手段:口腔检查、X线检查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口腔模型和X线片,掌握诊断的基本方法。

(3)常见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介绍不同种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如龋齿可采用洁牙、充填等方式治疗,牙周炎则需要进行刮洗等手术。

3.实验操作(1)实验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份牙模、一份X线片、一份检查工具包。

(2)实验步骤①每组学生观察牙模和X线片,找出其中存在的口腔疾病;②使用检查工具包对口腔模型进行检查,并记录下检查结果;③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4.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口腔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口腔卫生,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四、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出题人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出相关选择题、填空题等。

2.实验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牙体牙髓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好讲解的深浅度,避免过于专业化。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牙体牙髓科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牙体牙髓科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牙体牙髓科临床教学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教学思路。

方法:改进牙体牙髓科临床教学方法,探讨新的临床教学思路。

结果:通过制定合理的实习生学习计划,完善实习生考核制度等措施,解决当前牙体牙髓科临床教学中实习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结论:新的教学思路与当前形势相符合,能够很好地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临床教学牙体牙髓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口腔实习生而言,实习阶段既能使之全面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又是使之顺利转变为一名合格医师的重要阶段,因此口腔临床教学工作尤显重要。

但是,当前的实习生在就业压力大、急于求成的形势下,难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完成牙体牙髓科繁琐的操作程序。

面对新的形势,我科逐步完善实习计划、严格执行、奖罚并进,确保实习圆满完成。

1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1.1岗前培训每年进入医院进行实习的学生由科教科对其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学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护礼仪、如何与患者沟通、常见的医疗纠纷、了解科室分布及其主要功能,使之从根本上成为医院的一员,从而树立一种观念: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真正的医务工作者!在实习生被引入牙体牙髓科后,科室教学秘书对其管理,介绍科内各项制度,强化组织纪律性,同时建立学生及带教老师同时加分、减分奖惩制度。

1.2增加护理实习期。

所有实习生先做两周的护理工作,这是因为口腔护理与临床操作密不可分,通过分诊病人,准备治疗盘,准确配备治疗所需相应器械及简单的材料调制,使实习生快速掌握本科室的常规治疗方法,强化治疗程序。

如每学生每天分诊10名患者,科室常规治疗5项,那么每项治疗程序每天可复习2次,经过两周护理期20次的复习,临床治疗程序已熟记在心!同时,通过分诊时与患者接触及耳闻目睹上级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为学生在采集病史、医患沟通和临床操作方面做好了准备。

1.3落实“一对一”教学模式,勤于学习,善于总结。

每位学生都有指定带教老师,学生有问题及时提出,带教老师负责答疑并对其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临床实习带教方法研究

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临床实习带教方法研究

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临床实习带教方法研究伴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日益关注,加之各类不同的固定义齿修复的持续增长,使得对该科医生在实际人数与技能上的要求明显提升。

在牙体牙髓病科内参与实习的全部医学生,基本均是刚刚毕业,未接受过规范的培训,技能不熟练,尽管在学校期间掌握了口腔医学方面的相关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显著的差距。

传统带教模式能够起到基本的效果,但对于医学生的临床诊断及操作水平提高影响不很明显。

口腔科牙体牙髓病实习生路径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明显增强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病例探讨可有效拓展实习知识面,科室专家以身作则,也有利于培养优秀医德。

标签: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临床带教[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dental health and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various types of fixed denture restorations,the requirement of the actual number and skill of the dentist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ll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practice of dental pulp disease are almost just graduated and have not received standardized training,unskilled,although having grasped of the relevant theory of oral medicine in the school,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gap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play a basic role,but it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peration level of medical student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ath of intern in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dental disease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the case study can effectively expand their practice knowledge,experts can set an example and it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medical ethics as well.[Key words]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Dental pulp disease;Clinical teaching在口腔科不但要诊疗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的各种疾病,而且还要诊疗牙髓病、以及龋病和尖周病,就诊人数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陈敏 1 徐江 1 梁君2(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口腔科,新疆石河子,832008;2新疆军区69006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操作技能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牙体牙髓实验课的教学中开展以针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牙体牙髓病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临床操作技能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操作技能性很强的口腔临床学科,也是口腔内科学教学中所占课时比重最大,临床服务对象最多的一门学科。

因此,在口腔医学学生的培养中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外,更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牙体牙髓实验课是巩固理论知识,拓宽临床视野,训练和掌握牙体牙髓病学基本操作能力的最佳平台。

临床带教中发现,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口腔医学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无法对就诊病人全身情况和口腔问题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无法确立正确的诊断开展有效的治疗程序。

针对上述问题,我口腔内科教研组在牙体牙髓实验课的教学中进行了以针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牙体牙髓病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并缩小了医学生由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落差感[1]。

1 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意识1.1由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主动操作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实验课通常是由教师列举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学生按要求动手完成相关的操作。

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一种简单概括或理论知识的总结。

虽然也有许多图片、模型介绍,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缺少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分析,实验课学到的知识很难被其自身消化吸收,成为自身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成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就会缺乏自主判断能力,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实践中。

因此,我们从过去那种“直接灌输式”转变为以解决临床问题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诱导学生从书本知识向临床操作过渡的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出模拟“临床病例”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设计操作流程,在规范基本操作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的书写不再是简单的实验总结,而是围绕该“病例”,归纳出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要点以及治疗程序,并且写明自己在操作中的要点和难点问题。

这样的教学转变增强了实验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同时,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实验课的积极性。

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吃透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将实验课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理论体系。

1.2在传统教学形式中强调临床病例教学的方法。

教师针对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有重点、有目的设计多个相关临床病例。

例如,在学习龋病的治疗时,向学生展示一名疑似龋病患者的就诊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诉、医师的临床检查及X片等一系列影像资料,鼓励学生把自己当做一名面对病人的医生,在头脑中形成病人就诊的场景,促使学生在模拟病人资料中复习和讨论和龋病相关的理论知识。

同时,教师组织同学相互检查,对龋损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及疼痛特点等相关知识增强了感性认识,比如不同程度的龋损在牙体硬组织上色、形、质的改变。

在实验课中增加病例的方式让学生有了接触临床的感觉,初步掌握了如何通过问诊的方式系统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如何利用基本器械进行口腔检查等的临床基本检查方法。

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强化了诊疗操作技能,如龋病治疗的药物选择、窝洞制备特点及充填材料调制等,同时,教师扩展讲解正确握持器械方法和综合治疗牙椅的正规操作方法及不同操作器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等相关的操作技能。

通过这一教学安排,一改传统实验室教学中只见病不见人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牙体牙髓实验的兴趣,也缩短了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为学生下一步进入临床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开拓性和创新性2.1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思维方式。

随着社会知识领域的拓宽,各个学科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交融,我们更需要培养口腔医学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现代大学生主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获得新信息的渠道也很多,社会也需要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通过实验课教学发现,学生对新型材料、临床新技术新项目有很高的热情。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培养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传统知识的同时,能以敏锐的眼光了解到该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拓宽视野[2]。

例如,我们在根管治疗术实验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收集、设计病例,并将病例资料做成PPT,实验课时请学生讲解病例,全班同学展开病例讨论:明确诊断、拟定治疗计划、治疗次数、判断预后并进行疗效评价,在实验室完成了关于牙髓病、根尖周疾病理论知识回顾和根管治疗术的基本操作程序。

同时,强调严格遵守操作过程的基本原则,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的损伤。

在课程中,针对一名学生设计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病例,学生们对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和预后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各种有意义的讨论,学生针对根管治疗术和牙髓塑化治疗术后是否发生残髓炎的问题很感兴趣。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相互协作,主动思考,踊跃发言。

这种注重主动学习的方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加快理解、加深记忆。

2.2强化学生逻辑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组织较典型的病例分析讨论,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加强疾病纵向观与临床症状横向观的有机结合。

例如,教师提出“牙痛”这一临床症状,要求学生针对这一主诉展开相关的横纵向联系。

经过对各种口腔疾病所带来的牙痛性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后,学生较系统的回顾了龋病、牙髓炎症、根尖周炎、牙隐裂、牙本质敏感症、咬牙合创伤、牙周炎,冠周炎及三叉神经痛等常见口腔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依据及其鉴别诊断,将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内容进行了一体化的纵向联系。

通过这种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融通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善于关联、总结的思维方式,温故而知新,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3],适应了当代大学生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生由此进入临床实习,可明显减少由实验室过渡到临床实习的落差感。

3 教师引导为主,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3.1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

现代教育理念中指出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通过教师与学生接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从正面或负面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自觉而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以“严肃的学习态度、严格的技术操作、严谨的科学作风”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4];教师也应尊重、关爱学生,发现其优点,给予其肯定,挖掘其潜力。

同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除了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重视实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更需要营造出善于思考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程度,围绕主题设计合理的病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高效地实施实验课教学。

教师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临床思维融合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或理论的开放态度、创新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矛盾关系。

3.2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模拟病例讨论,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固定模式,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及时、准确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避免教与学脱离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对所学领域最新内容的了解,教师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多渠道收集信息,关注国内外最新牙体牙髓病学技术发展动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加细致、深入的备课。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完成的“双赢”的社会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4.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要合理。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课时安排上要合理,先学习理论再进行相关实验课程,同时,也应重视实验教育,将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比例设置合理。

才能起到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有利局面。

为了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必须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实验课程做保障。

4.2实验室的硬件设施配备应尽量齐全实验室应配备一定的硬件设施。

牙体牙髓实验离不开实验设施,比如每人一个的仿头模及可卸带的牙列模型,充足的离体牙标本,各种操作器械和涡轮手机等。

同时,口腔实验需要多种的实验耗材,需要随时补充材料。

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观察到操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可结合运用多种电子技术设备,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教室的配备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条件。

4.3实验教师的专业综合水平应较高实验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水平,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引导、启发和辅导学生。

同时,教师应结合自身能力和特点不断总结和分析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们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在牙体牙髓实验课上采用以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是有效的,这种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密切了理论与实验、实验与临床的联系,突出了实验课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学生普遍反应该方法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了临床实习的陌生感。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检验、探索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口腔临床医师。

参考文献:[1]孙伟等.关于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10,(01).[2]郭玉婷等.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3]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3).[4]石玉杰.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及伦理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