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 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教学难点:1. 实验室仪器的高级操作;2. 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长颈漏斗、烧杯、试管、导管、集气瓶等;2. 实验药品: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等;3. 实验材料:清水、蜡烛、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性质;2. 提问: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二、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10分钟)1. 讲解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2. 讲解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三、演示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四、学生自主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2. 学生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3.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室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室仪器的高级操作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10分钟)1.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2. 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 佩戴好实验防护用品,如安全眼镜、手套等;b.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防止损坏仪器;c. 避免二氧化碳泄漏,注意集气瓶的密封;d.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保持实验室整洁。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探究实验室里制取的装置,最后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题学习将通过分析整理,实现从分散的知识点到归纳整理形成整体思维,构建有关气体制备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基本具备自主探究,设计气体制备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实验仪器的组装,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对课本二氧化碳制取相关内容的讨论,能描述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学会选择实验仪器并能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装置,结合氧气的制取操作,学会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和“验满”,动手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制取一种气体,首先选择恰当的反应原理,然后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而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所收集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

最后,就要依据气体的性质,来选择简便的验满方法和鉴定方法。

思考讨论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实验室适合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呢?思考讨论通过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方实验演示碳酸钠、碳酸钙分别和稀盐酸的反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优秀7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优秀7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优秀7篇)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篇一(1课时)一。

知识教学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4.解决方法(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2)如何检验H2和O2?[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并了解其化学性质。

一、实验器材和试剂1.实验器材:-平底烧瓶-橡胶塞-试管-钢洗器-深盘-导管-胶头滴管-燃烧器-温度计2.试剂:-碳酸氢钠(NaHCO3)或碳酸钠(Na2CO3)-盐酸(HCl)-水(H2O)二、实验原理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酸碱反应或燃烧反应制备。

1.酸碱反应制备二氧化碳:NaHCO3(或Na2CO3)+2HCl→NaCl+H2O+CO2↑2.燃烧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2→CO2↑三、实验步骤酸碱反应制备二氧化碳:1.预先称取适量的碳酸氢钠(NaHCO3)或碳酸钠(Na2CO3)样品,精确记录质量。

2.将称取的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样品倒入平底烧瓶中。

3.准备盛有足够盐酸(HCl)的试管。

4.将试管倾斜悬于烧瓶内,使试管底部接触到烧瓶内的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样品。

5.拔掉瓶口的橡胶塞,保持试管底部与烧瓶内的样品接触。

6.由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副产物是盐和水,二氧化碳不易被溶于水中。

因此,可以将溶液流入到浸没在水中的平底容皿中以收集并保存产气。

7.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不断有气体生成,并通过导管流出。

8.使用胶头滴管将水滴入水中以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水变为无色的碳酸溶液(H2CO3)。

燃烧反应制备二氧化碳:1.准备一个封闭的燃烧器。

2.在燃烧器中放入一小块炭。

3.点燃炭火并迅速将燃烧器的口盖严密封闭。

4.燃烧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积聚在燃烧器内。

5.使用胶头滴管将水滴入水中以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水变为无色的碳酸溶液(H2CO3)。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烧伤或触及有害物质。

如果有溅出的盐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2.碳酸氢钠(NaHCO3)和碳酸钠(Na2CO3)都含有碱性物质,接触皮肤时可能引起刺激或过敏。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3. 实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难点: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 实验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意识。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仪器。

2. 实验室安全用品。

3. 实验报告表格。

七、教学过程:1. 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示范实验操作,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八、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防止药品洒落。

2. 实验室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止二氧化碳积聚。

3.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4. 不要将实验药品口尝,防止中毒。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十、课后作业:1. 复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完成实验报告表格。

4. 预习下节课内容,为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做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学生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理解深度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7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7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7篇)一、教学目标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伴侣。

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篇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同学了解在试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通过争论,把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试验探究,学会设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力量目标通过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同学的探究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合作力量、表达力量;通过探究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育同学试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进展观看力量并提高同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同学体验合作、发觉的乐趣;在设计试验装置过程中,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实践力量,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同学复习到目前为止同学已经把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试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推断,从中真正体现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试验同学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试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晰原则,让同学自己总结,思索究竟试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试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同学思索,试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试验室制气的原则。

学问讲解指导留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同学明白试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同学清晰选择该方法的缘由和试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留意理论与试验的结合,避开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是培育同学在试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试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同学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化学基本试验及试验探究力量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说课稿人教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说课稿人教版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二氧化碳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二氧化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b.请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实验操作题:
a.根据实验步骤,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
b.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5.论述题:
a.请论述二氧化碳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b.请提出关于二氧化碳的创新应用的想法或建议。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是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表现得非常认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实验室制法原理。他们能够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并知道如何安全地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
2.实验技能:学生将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他们将学会使用实验室器材,如气体收集瓶、导管等,并能正确地执行实验步骤。
3.科学思维: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分析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过程,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和判断。
②重点词: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化学反应、气体收集、安全操作。
③重点句: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气体,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制备。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酸和碳酸盐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制备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如使用通风设备、佩戴防护用品等。二氧化碳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如灭火器、碳酸饮料、温室效应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

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用。

目前,由于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面系统的研究CO2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已具有初步的活动与探究能力。

但学习时也存在“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分析综合难”的现象。

不过大部分学生已具备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简单探究实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思,重视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得到真确分析结论。

五、教学和学法指导教法指导: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从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并给以后制取其它气体提供了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STS 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使科学、技术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法处理】:以学生分析、探究、实践为主,以教师提示、启发、辅导为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0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资料、推理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寻找药品、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从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C02的方法,并制取C02.
【教学流程】:
课题导入---- 提出问题 --- 搜集资料---- 分析判断---- 实验探究---- 交流总结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石灰水、酚酞、无色透明的塑料瓶(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

学生用具:(1)仪器:锥形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盛水的烧杯(代替水槽)、酒精灯。

(2)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教师表演魔术(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将变红的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无色透明的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STS理念的运用】运用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引言:我们要表演好这个魔术,重要的是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要研究清哪些问题,就能顺利的制取二氧化碳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问题讨论法,进行设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板书:1、反应原理
点燃
[提问]:我们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高温
[回答]:C+O2 === CO2 C+2CuO===2Cu+CO2 点燃
[提问]:这些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吗?高温
C+O2 ==== CO2 材料好,反应快但不易收集
C+2CuO====2Cu+CO2 反应慢,需条件高
[设问]:还有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呢?请同学们看一段短片,注意从中获得信息。

[视频]: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化学与科技、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切实感受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温下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经过多次实验探索,人们发现材料廉价易得、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H2O+CO2 总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 (多媒体)[过渡]:药品我们已经选定了,它们应该在什么装置里发生反应呢?板书:2、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请同学们讨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讨论时,可参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及装置)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如何设计?(多媒体)设计完成后,请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装置,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讨论装置的优缺点。

选定最佳的发生装置。

[过渡]:发生装置选定了,那么生成的气体怎样收集呢?板书: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哪些性质决定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回答]:…… [提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什么方法?[过渡]:由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都已经确定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为了同学们能顺利操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回答]: 1、检查气密性2、加药品(提示:药品的用量)3、制取收集气体(提问:如何验满)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相机指导)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了小组实验法,小组合作实验可以扩大学生思维、思想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板书: 4、总结反思:请同学们谈自己的收获,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过渡]: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这节课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化学与生活(多媒体)
1、家中暖水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03)如何除掉?
2、家中蒸馒头时,发酵后的面团有酸味儿,用什么物质既可以除掉酸味又能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呢?
3、农民实行科学种田,怎样给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现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真正学有所用。

探究延伸:
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写出探究实验设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