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合集下载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花都新华金华中学初一7班周洁彤(王晓君)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花都新华金华中学初一7班周洁彤(王晓君)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花都区新华镇金华初级中学学生:周洁彤指导老师:王晓君一、实验设想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淀粉本身没有甜味,只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的淀粉才会转变成为有甜味的麦芽糖。

二、实验原理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淀粉没有甜味,在分解后的麦芽糖才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0C。

三、实验用具、用品·实验仪器:试管3支、500ml烧杯2个、玻璃棒1支、温度计·实验材料:清水、370C温水、馒头、唾液稀释液·试剂:碘液四、实验步骤与现象1、取出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力细细地切碎、拌均(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后,含一口凉开水在口中,约1分钟后吐出,放到小烧杯中,备用。

五、分析实验现象如预测结果一样,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③号试管部分变蓝。

牙齿起了咀嚼的作用,舌起了搅拌的作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起了把淀粉部分分解成麦芽糖的作用。

试管1:把馒头切碎并拌匀,目的是为了模拟的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这样也使唾液稀释液充分与淀粉混合,进而使唾液淀粉酶充分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滴加碘液后,该试管不变蓝。

试管2: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但没有加入了唾液稀释液,①②③即试管内没有唾液淀粉酶,馒头的淀粉没能被分解,所以滴加碘液后,该试管内的液体变蓝。

试管3:没有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但加入了唾液稀释液,这样使唾液稀释液没有充分地与馒头混合,唾液淀粉酶没有充分地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只是把馒头表面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所以滴加碘液后,试管内的液体部分变蓝。

六、讨论1.试管2中的清水可否用茶,可乐、橙汁来代替?①试管2中用清水主要是与试管1做对照实验,因为试管1中的唾液稀释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而试管2中的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

参考答案:实验报告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参考答案:实验报告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0____级____年级____班____组 之阳早格格创做 真验组少:_________ 真验合做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验称呼:馒头正在心腔中的变更真验手段:1、使用真验法商量馒头正在心腔中的变更.2、不妨根据真验局里证明爆收正在心腔内的消化效率.资料东西:新陈馒头、刀片、凉启火、消毒棉、滴管、试管、碘液、恒温箱.真验本理:淀粉逢碘变蓝色、麦芽糖逢碘没有变蓝色.真验准则:对于照准则、简单变量准则.真验步调:1、查看资料东西是可完佳、齐齐.2、历程与要领:(1)提出问题:馒头变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闭系么?(2)干出假设:馒头变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闭系.(3)安排真验:(4)按真验安排举止真验.3、真验局里与真验论断:试管 真验资料唾液 浑火 处理要领 真验局里 ①馒头碎屑 2毫降 0毫降 充分搅拌后搁进37℃温火中没有变蓝色 以及唾. ②馒头碎屑 0毫降 2毫降 充分搅拌后搁进37℃温火中 变蓝色 ③ 馒头块 2毫降 0毫降 没有搅拌,曲交搁进37℃温火中 部分变蓝4、整治还本:真验完成,浑净桌里,浑面真验资料并晃搁整齐.计划:1、真验中您树立了几组对于照考查?变量分别是什么?真验树立的手段是什么?问:对于照考查变量树立手段①②唾液考证唾液对于淀粉是可有消化效率.①③是可搅拌考证牙齿的咀嚼战舌的搅拌是可有帮于淀粉的消化.2、唾液中对于淀粉有消化效率的物量是唾液淀粉酶;请您减少一组真验,去商量温度对于该物量的效率.问:与一只净净的试管,编为④号,搁进等量馒头碎屑战2毫降唾液,充分搅拌后搁进0℃的火中.西席评介真验历程劣□良□中□好□真验截止劣□良□中□好□真验日期:20____年____月____日。

生物创新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生物创新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创新实验目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内容如上图。

从教材的设计来看,此实验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实验操作步骤比较繁杂,我班有大约20名同学听不懂老师的讲解;二是实验所需时间也较长,我们的老师用了大约30分钟,可能会出现图省事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

从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认知过程中缺乏很直观的变化演示,不能很真切地领会这一转化过程,使同学们在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中形成了一个不易跨越的障碍。

为克服以上实验的不足,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了其他老师的优秀设计,请教了生物老师,认真改进实验,充分利用现成的实验材料用具,使同学们在明确实验目标的前提下,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迅速验证结果,提高了学习和实验的兴趣;明确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也掌握了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及用品:材料用具:保鲜膜、淀粉纸(自制)、馒头块、碘液;镊子(消过毒)、小刀生物创新实验/金点子演讲实验装置图及说明:↓改为↓改为↓改为将(1)号淀粉纸含在用将(2)号淀粉纸用凉开水将(3)号馒头块含在用凉开水漱净的口腔中浸浸透凉开水漱净的口腔中浸入透唾液唾液实验操作:(l)课前制作干淀粉纸。

将滤纸剪成长条形,浸泡于煮熟的淀粉糊中,待充分挂浆后取出,晾干,备用。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3)取编好号码的(1)、(2)号长条淀粉纸和(3)号馒头块,做以下处理:将(1)号淀粉纸含在用将(2)号淀粉纸用凉开水将(3)号馒头块含在用凉开水漱净的口腔中浸浸透凉开水漱净的口腔中浸入透唾液唾液(4)将浸透唾液的(1)号长条淀粉纸、浸透凉开水的(2)号长条淀粉纸和浸入唾液的(3)号馒头块分别用小块保鲜膜分层包好,捂于手掌心或颈上10min左右(有条件的可用恒温箱,将两类淀粉纸置于培养皿中放于37℃恒温箱内10min即可)。

(5)5—10分钟后,取出淀粉纸和馒头块,向(1)、(2)号淀粉纸上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将(3)号馒头块用小刀从中间剖开,分别向表面和剖面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报告

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报告

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情况。

实验材料:
1. 新鲜馒头切成小块。

2. 一杯温水。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块馒头放入口腔。

2. 用舌头和牙齿咀嚼馒头,模拟咀嚼食物的过程。

3. 观察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情况,包括颜色、形状和质地的改变。

4. 继续咀嚼馒头,直到变为较为湿润的糊状物。

5. 吞咽馒头糊状物,并饮用一杯温水。

实验结果:
1. 在咀嚼过程中,馒头的颜色开始变得苍白,形状逐渐变小。

2. 过程中馒头逐渐变软,质地也开始改变,由硬而变为柔软。

3. 继续咀嚼,馒头完全被咀嚼成了糊状物。

4. 温水的加入使馒头糊状物更容易咽下。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到,在口腔中咀嚼馒头的过程中,馒头经过咀嚼、混合、润
湿等步骤,逐渐变软、颜色变浅,并最终形成糊状物。

这些变化与口腔中的酵素作用有关,酵素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等成分,使之变为较易消化的状态。

在馒头糊状物咽下时,温水的加入有助于使其更容易通过食道进入胃部进行进一步消化。

实验结果说明,食物经过口腔中的咀嚼和酵素作用,开始在口腔中被消化,为后续消化过程做好了准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实验报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实验报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______组实验报告
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A局部:
一、提出问题
馒头为什么变甜?是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吗?
二、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三、制订方案:
1.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1〕你们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是___号试管2〕请根据你们探究的变量填写在表格中。

B局部:
实验步骤:
1、将实验材料:________处理成____和____
2、按照实验方案,分别在3支试管中参加__ml_____和_____
3、准备___℃水浴〔水浴:将试管放在水中,保持固定温度〕
4、将处理好的馒头分别放入____中
5、搅拌____min分钟
6、滴加______,观察现象
C局部:实验方案:
对照组:方案一:____号试管;方案二:____号试管
D 局部:五、得出结论
小结:
1、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什么物质使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变甜是否与 牙齿咀嚼和舌的 搅拌有关?
唾 液 1号 37℃ 碘液
唾 液 3号 5-10分钟
观察
现象: 1试管:不变蓝 原因: 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 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2试管: 变蓝 原因: 不含淀粉酶,不 能消化淀粉。 3试管: 部分变蓝 原因:未被消化的淀 粉变蓝。结论:ຫໍສະໝຸດ 馒头变甜与唾 液的分泌有关。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 牙齿:咀嚼 舌:搅拌 唾液:唾液腺分泌
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牙齿咀嚼、 舌搅拌 唾液的 分泌
• 馒头(淀粉)
不甜
馒头(麦芽糖) 变甜
提出疑问: 馒头变甜和牙齿咀嚼、舌搅拌及唾液的分 泌都有关系吗?若有关系,分别起什么作 用呢?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 馒头变甜是否 问题: 与唾液的分泌 有关? 做出 假设: 制订并实 施计划: 清 水 2号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 舌的搅拌都有关。
想一想: 1、37℃温水的原因:
37 ℃时酶的活性最强。
2、5-10分钟的原因: 消化需要一定时间。
3、发高烧为何食欲不振:
高于37 ℃酶的活性降低。 4、为何用等大的馒头: 控制变量唯一。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实验报告(学生)探究报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实验报告(学生)探究报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实验报告(学生)探究报告(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姓名: 班级:一、实验目的:1.认识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会用科学探究法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学会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具备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新鲜慢头块、唾液、试管、碘液、烧杯、量筒、培养皿、试管夹、试管刷、热水、温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一)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实施计划1.取新鲜慢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B块分别用手细细弄碎(模拟牙齿咀嚼);C块不动2.取唾液(漱口后在舌下放一小块脱脂棉,几分钟后取出,挤到小烧杯中备用)3.取3支洁净试管分别编上(1)(2)(3)号(做如下处理)将A慢头屑放入试管1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将B慢头屑放入试管2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试管3中,并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4.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中,5~10分钟后取出3支试管,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四、实验记录:五、分析结果:1.试管 1:淀粉被唾液中的__________消化成了__________ ,所以遇碘__________。

2.试管 2:和试管1构成一组_________实验。

3.试管3:因为没有模拟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所以只有部分_______被唾液消化了。

六、实验结论:本次探究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试管1:将A馒头碎屑放入,并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4试管2:将B馒头碎屑放入,并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
5试管3:将C馒头整块放入,并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6水浴(37度)约5分钟后,滴加碘液,观察试管中着颜色变化与区别。
实验效果
改进意见
1.优级。
2.大馒头应该去皮,用馒头芯.。
实验名称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七年级
二人小组,每班分30组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仪器材料
3支中试管,玻璃棒,消毒棉花,稀碘液,滴管,大烧杯,温度计,温水,小馒头3个,小刀。
实验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操作步骤1取唾液:将消毒棉花适量放入口中,想象在吃酸杨梅。稍后取出榨取唾液。
2分别在3支中试管中放入2ml约37度温水。
仪器损坏
处理情况

教学反思
不同人的唾液,消化酶的含量会否带来误差呢?可以提议学生用对照实验来进行证明。
备注

教师签名
谢永红
科代表签名
大沥中学生物分组实验记录表
二〇〇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____级____年级____班____组
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目的: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新鲜馒头、刀片、凉开水、消毒棉、滴管、试管、碘液、恒温箱。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系吗?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按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3、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试管实验材料唾液清水处理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馒头碎屑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②馒头碎屑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③馒头块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4、整理还原: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

讨论:1、实验中你设置了几组对照试验?变量分别是什么?实验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对照试验变量设置目的
①②
①③
答:”
拓展题:唾液中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物质是;请你增加一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该物质的影响。

教师评价实验过程优□良□中□差□实验结果优□良□中□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