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概述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并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包括它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身体系统的关联。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控制中心,由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丘脑等组成。
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等基本功能;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思维、记忆和感觉的中心;丘脑参与调节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脊髓贯穿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脊液(脑脊髓液)、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脊液充当着护理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角色,它环绕在脑脊髓空腔中,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脑神经直接从大脑和脑干发出,并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其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呼吸、咀嚼、听力、视觉和平衡等。
脊神经则是从脊髓发出,负责传递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三、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其中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短小的突起,负责接受其它神经细胞传来的信号;轴突是较长的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用于信号传递。
四、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的树突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时,细胞体受到刺激,产生电化学信号。
信号随后通过轴突传出,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种传递过程依赖于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到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
通过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和协调身体的运动、感觉、内分泌、循环和消化功能等。
这种调控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实现。
神经系统与感觉知识点总结

神经系统与感觉知识点总结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负责感受、传导和处理各种信息,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运作。
感觉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沟通的桥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和变化。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和感觉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传导和整合信息;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节,将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全身各个部分。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
二、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有接受、传导和传递信息。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部分,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树突是神经元的突起,用于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传导路径,信息通过轴突传递到其他神经元。
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连接点,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三、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内部或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过程。
神经传导分为突触前传递和突触后传递两个阶段。
突触前传递是指神经元内部产生和传导电信号的过程,其中离子泵和离子通道发挥重要作用。
而突触后传递是指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主要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释放和结合受体的方式实现。
四、感觉器官与感觉传递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位于身体各个部位,用于接收和传递外界刺激。
常见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应不同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感觉器官通过接收外界刺激后,将信息传递给神经系统,进而引发相应的感觉体验。
五、感觉传导路径感觉传导路径是指信息从感觉器官到大脑的传递路径。
通常,信号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感觉受体接收和转化刺激,神经元传递信号,感觉皮层处理信息。
在传导过程中,信号会经过多个神经元和突触进行中转和整合,最终达到感觉皮层,在大脑内部形成感觉体验。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感觉)、下行(运动) 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 外侧索、后索。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白质内纤维束
薄束
楔束
上行纤维束 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脊髓 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柱):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柱):联络神经元
侧角(柱)
白质:传导束
薄束(传导下半
上行~ 身冲动)、楔束 脊髓丘脑前/侧束
下行~:皮质脊髓前/侧束
二、脑位于颅腔内, 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二、脑 干
(一) 脑干分部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自上而下)三部。 (二)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三)脑干外形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四、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但不参与运动的启 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体的协调活动就 会发生障碍;
小脑的外形
分部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常被 挤压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1. 神经系统的概述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将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再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部位。
2.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而轴突则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细胞。
不同的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网络。
3. 突触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地方。
它分为化学突触和电气突触两种类型。
化学突触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而电气突触则通过直接电流流动来传递信号。
突触的功能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有效性。
4.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头部。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大脑中央回连接起来。
大脑负责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感知、运动等。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主要包含神经细胞体,白质则主要包含神经纤维。
5.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柱内。
它是与身体各个部位相连的神经纤维的集合体。
脊髓不仅负责传递信息,还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例如,在膝反射中,刺激到达膝盖后会通过腰椎传递到脊髓,并在那里得到处理后再传递给肌肉产生相应的反射动作。
6. 神经节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也被称为神经节细胞团。
它由神经元细胞体和周围的支持细胞组成。
神经节主要存在于脑、脊髓以外的部位,如感觉器官和内脏器官附近。
神经节起到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是感觉信号转化为中枢神经系统信号的重要站点。
7.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系统进行调控和协调。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会通过交感神经分支释放肾上腺素来激活身体应激反应,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这种调节能够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做出适应性反应。
人体的神经系统

人体的神经系统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和反应。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是人体的主要控制中心,负责认知、思考、感觉、运动和情绪等高级功能。
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一些基本的运动和反射。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并通过颅骨中的孔洞传递信息到头部和颈部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并通过脊柱中的椎间孔传递信息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具有接收、传递和传导信息的能力。
它们通过化学和电信号进行通信,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知、运动、调节和认知。
感知功能负责接收和解释来自身体内外的感觉信息。
运动功能控制肌肉和器官的运动。
调节功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部环境的平衡,如心率、血压和消化等。
认知功能涉及思考、学习、记忆和情绪等高级功能。
总的来说,人体的神经系统在维持生命功能、感知外界环境、调节内部平衡和实现复杂的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包括反射性运动控制、模式化运动控 制和随意运动控制等。其中,反射性 运动控制是最基本的运动控制方式, 模式化运动控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而 随意运动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策略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器官,形成交感神经链。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化理解来巩固。
03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可回忆的内
容;没有记忆,则无法保持和再现学习的成果。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通常与 特定的生理唤醒和表情模式相关。例如, 愤怒、恐惧、快乐等。
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与个 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相关。例如,爱 、恨、信任等。
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 收缩、心跳加快等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 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1 2
副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
副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 效应。
3
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 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什么是神经系统

什么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
它在人体内传递信息并协调各种身体功能,在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我们的智力和感觉运动的中心。
它分为大脑的两个半球,即左脑和右脑,每个半球又分为不同的叶片或叶状回。
左脑和右脑分别控制着身体的不同侧面,而叶片或叶状回则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语言、记忆、情感等。
脊髓是主要负责将信息从大脑传递到其他身体部位的通道。
外周神经系统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的网络。
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而传出神经纤维则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和腺体。
神经节是外周神经系统中聚集的神经细胞群,起到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核心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神经末梢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树突和轴突则分别用于接收和传递信息。
神经末梢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如肌肉)之间传递信号的区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
当刺激接触到神经元的树突时,神经元会产生电化学反应,形成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随后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播,并通过神经末梢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
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使神经系统能够高效地协调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反应。
除了传递信息外,神经系统还参与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心率、呼吸和消化等自主过程;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着内分泌活动;免疫神经系统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等。
总之,神经系统是人体内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协调身体功能,并参与各种生理和行为过程。
它的复杂性和精密度使得人类能够思考、感知和行动。
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好我们的神经系统,以维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总结词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轴 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或腺体。树突是神 经元的接收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结词
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能够传递电信 号。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 成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由神经元和神经 纤维组成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 息,协调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送运动信号。
脑神经
共有12对脑神经,主要负责传递 大脑与五官、口腔、头部等器官
之间的信息。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 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使身体各部分 协调工作。
内脏调节
植物性神经能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 血压等。
信号的处理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 工处理,包括放大、整合和调 制等。
信号的传递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轴突和突触 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信号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轴突和 其他连接方式传递给效应器, 如肌肉或腺体,从而控制生物
体的活动。
05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的定义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由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组成。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大脑
大脑包括左、右两半球及连接两半球的 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 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 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 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胼胝 体相连。
大脑半球各脑叶
1. 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 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额下沟,被 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按照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由外周感受器向中枢内传导 运动/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由中枢神经系统传出至外周的效应器
周围神经系统
连接中枢的部位
主要分布
脊神经
脊髓
躯干、四肢
脑神经
脑
头面部
内脏神经 脑、脊髓 内脏、心血管、腺体
脊神经(Spinal nerves)
8对
12对
5对 1对
5对
脊神经
成分
2. 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与枕前切迹连线 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 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
3. 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沟分其 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 颞横回。
4. 枕叶:位于顶枕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
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 神经胶质所组成。
1.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元neuron是 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 兴奋的功能。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 能又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树突较 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 至细胞体,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 等,形态各异。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 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 突传出。
基底核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豆状核又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两
部分。 苍白球发生较早,叫旧纹状体。 壳与尾状核发生较晚,叫新纹状体。
纹状体的功能
为大脑新皮质控制下的次级运动中枢,属 锥体外系。
人类纹状体损伤后的症状
(1)运动低下—强直综合征:如震颤性麻痹或 Parkinson综合征。
3.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 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 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 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神经系统构造 神经系统主要由以下两种细胞组成的: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主要细胞
孤独症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神经系统概述
——把握儿童发展的“钥匙”
关于神经系统的一般知识
神经系统综述
世界上的生物体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需 要感受环境的种种变化,并产生适当的反应来 保护自己。动物体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 作用来应付环境的变化。动物的神经系统控制 着肌肉的活动,协调各个组织和器官,建立、 接受并处理外来情报。因此,神经系统是动物 体最重要的联络和控制系统,它能测知环境的 变化,决定如何应付,并指示身体做出适当的 反应,使动物体内能进行快速、短暂的讯息传 达来保护自己和生存。
3.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3、1、2区),接受身 体对侧的痛、温、触觉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 感觉。顶上小叶(5、7区)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 的相邻区(1 7区)。当一侧视皮质损伤时,出现两眼对侧 视野偏盲。
5.听觉皮质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 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 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当一侧听觉皮质损伤时,只出 现听力减退。
5. 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沟 分其为长回和短回。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 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 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发出纤维损伤,可造成对侧肢 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反射。
2.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 皮质区。该区损伤可以引起性格的改变和精神症状。
神经系统一般知识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 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与人 体其他各个器官、系统发生极其广泛复杂的 联系。神经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 持机体完整统一性及其与外环境的协调平衡 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社会劳动中,人类的大 脑皮层得到了高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产生了 语言、思维、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活动, 使人不仅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能认识和 主动改造环境。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 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 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 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 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神经系统是由 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4.神经胶质(髓鞘)
神经胶质neuroglia对神经元起着支持、绝缘、营养 和保护等作用,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 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例如,当参加体育 运动时,随着骨骼肌的收缩,出现呼吸加快加深、 心跳加速、出汗等一系列变化。
2.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 断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如气 温低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使周围小血管收缩, 减少体内热量散发;气温高时,周围小血管扩张, 增加体内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体温在正常水平。
人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对于体内和 体外的环境变化以及压力,需要一个调节 器官来与其紧密联系,保持稳定的状态 (恒定性),此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借由复 杂的神经纤维和其他细胞组织连结这两个 神经系统, 人类才能够因应外界的环境变化 而产生适当的身体反应,并且有思考、记 忆、情绪变化的能力。
经系统 (信息处理和指令发布系统) 2、周围神经系统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的
其他神经组织集合体(信息接收和传输信息系 统)
人体的神经系统,占人体体重约3%,然 而却是人体最复杂的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脑 脊髓
周围神经
12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 内脏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2)运动过多一张力障碍综合征:如手足徐动 症和舞蹈症。
侧脑室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与 蛛网膜下腔 相通,腔内 充满了脑脊 液。
脑室系统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 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 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功能 上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 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 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 液总量在成人平均约150ml,它处 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 态。
2、 综合及指令功能:对于感觉受器所送 来的情报进行分析 、整理、判断,并做出适 当的决定。
3、运动功能:将整理之后的情报,经由 运动神经传递至末梢,并执行决定。
在1—3的功能当中,中枢神经负责2的 功能,周围神经则负责1和3的功能。
人体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是一个整体,依据其功能和
作用被分为二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 -由脑及脊髓组成的神
2、神经胶质——神经系统的次要细胞结 构与营养
信息的传输
在神经系统中的迅速神经信号传输主要 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在神经细胞里,信息通过神经纤维 上的电位差传输(生物电)
2、在神经细胞间,兴奋依靠突触前膜 释放的递质传递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突触 后膜(化学物质)
神经的三大主要功能
1、感觉功能:身体的内在感觉受器探测 如血的酸度,血压等内在刺激,在外感觉受器 传送由皮肤等身体末端所接受到的外来刺激情 报。这些情报经由感觉神经传递至中枢神经。
6.语言运用中枢:
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该区损伤 后,病人虽然能发音,但不能组成语言,称为运动性失语。
②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 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此中枢损伤后,只能听到声 音,却不能理解,不能正确地与别人对话,称此现象为命名性失语, 也称感觉性失语。
若在脑脊液循环途径中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 水和颅内压升高,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 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脑干
锥体交叉 四叠体 十二锥体对交颅叉 神经经锥体交叉
四叠体
四叠十二体对颅神经 十二对颅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按照分布:
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 传入神经元,一般位于外周的感觉神经节内, 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周围 突接受内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经胞体和中 枢突将冲动传至中枢;运动神经元又名传出 神经元,一般位于脑、脊髓的运动核内或周 围的植物神经节内,为多极神经元,它将冲 动从中枢传至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联络神 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是位于感觉和运动神 经元之间的神经元,起联络、整合等作用, 为多极神经元。
CSF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 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 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 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 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 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人蛛网膜 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 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 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