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例
头晕病例的精准诊治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前庭性偏头痛
佳,母亲有偏头痛史
2019/9/4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曾用过的概念: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Migraine-associated vertigo/dizziness) 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migraine-related vestibulopathy)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 偏头痛等位征 基底型偏头痛
2019/9/4
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后循环缺血PCI
病例四、男85y.眩晕,胡言乱语伴发热1天就诊于某院
饮水呛咳、加重伴行走不稳
1a ~ 1c: 发病后33h T1、T2、DWI均未见脑干异常信号; 2a ~ 2c: 发病后第5d ,T2、DWI均可见右侧桥脑有片状高信号。
王志伟, 邱峰, …戚晓昆.起病时头颅磁共振成像阴性的恶性眩晕患者三例并文献复习.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4(04):334-335.
[辅诊]
温度试验:半规管功能低下
听力曲线:听力下降
2019/9/4
史:女性,24岁。1月前有面神经炎史,逐渐 恢复。2天来突发眩晕、呕吐。行走不稳。
查体:直立行走时易向左侧倾倒,指鼻时左侧偏指 ,Romberg征睁闭眼均向左倒,余正常.
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
试验结束时 58.74±9.83 50.62±6.64
75.82
80
72.63
63.78 57.82
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本文分析了一位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病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患者是一名50岁女性,主诉频繁发作的眩晕感。
2. 病史记录患者在就诊时提供了她的病史。
她没有任何重大疾病史,也没有持续服用任何药物。
最近几个月内,她开始频繁出现眩晕症状,每次发作大约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眩晕发作时伴有头晕、恶心和呕吐感。
患者还报告了耳鸣和听力减退的情况。
她在这期间做过多次眩晕的自我测试,其结果显示了一定的不平衡问题。
3. 临床检查在初步检查中,医生发现患者的眼睑和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对光反射敏感。
耳鼻喉科检查显示中耳区无明显异常。
听力测试表明患者在高频区有轻度听力减退。
测量体温、心率和血压均未发现异常。
基于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初步怀疑该患者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4. 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建议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MRI扫描结果显示,患者内耳区域存在钙质结晶异常。
这一结果与医生的初步诊断相符,确认了患者的BPPV诊断。
5.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开始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技术(Epley maneuver)的演示,并详细向患者解释了操作步骤和预期效果。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两次Epley maneuver,治疗后眩晕发作频率明显降低。
经过数周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患者的眩晕症状逐渐减轻,头晕感和呕吐感也有所减轻。
6. 随访和康复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多次随访,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接受了自我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和眩晕恢复体操。
在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已完全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7.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一位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该病例的病史、症状和诊断过程。
最终,该患者被诊断为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通过Epley maneuver和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眩晕症病历

眩晕症病历一、病人基本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工人主诉:头晕二、现病史病程:头晕1个月,起初时间不长,后来逐渐加重,每天都有头晕的感觉,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诊于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慢性前庭神经炎。
口服维生素B6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三、既往史1.高血压:5年,未规律用药。
2.冠心病:3年,无手术治疗。
3.脑梗死:1年,未完全恢复。
四、个人史1.吸烟史:30年,每天约20支。
2.饮酒史:偶尔饮酒。
3.家族史:父亲高血压。
五、体格检查结果1.神志清楚,语言流畅。
2.颈软度正常。
3.颈动脉听诊正常。
4.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5.肝脾无肿大。
六、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正常。
2.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均正常。
3.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均正常。
4.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偏高。
七、影像学检查结果1.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2.颈部CTA:未见明显异常。
八、诊断和治疗1.诊断:眩晕症。
2.治疗:(1)头晕发作时,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变化的姿势;(2)口服西布曲明,每日三次,每次5mg;(3)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4)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九、随访患者于随访期间头晕症状逐渐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定期进行复查,并按医嘱规律用药。
建议患者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病例分析——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病例分析——眩晕(美尼尔⽒综合症)
李某某,男,42岁。
患者于2010年11⽉间突然出现眩晕,以后每3~4天发作⼀次,发作时头晕⽬眩,视物旋转,不能站⽴,不能睁⽬,伴有恶⼼呕吐,约3~4⼩时后逐渐好转。
于当地县医院诊为:美尼尔⽒综合症。
经服西药镇静剂效果不显,且发作⽇渐频繁,⾄今年5⽉,每⽇发作1~3次,每次约1⼩时左右。
现症见:眩晕欲仆,⽿鸣如蝉,⼼烦易怒,少寐多梦,腰膝酸软,⼝苦。
⾆质红,苔薄,脉弦细。
中医诊断:眩晕(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西医诊断:美尼尔⽒综合症。
⽅药:蒸⾸乌20g,⽜膝15g,⽩芍15g,枸杞⼦12g,泽泻12g,茯苓15g,龙胆草10g,蝉蜕9g,节菖蒲10g,天⿇12g,细⾟5g,菊花12g,灵磁⽯30g,钩藤15g,⽢草3g。
9剂,⽔煎服。
⼆诊:
眩晕已平,⽿鸣减轻,⼝苦得除,夜能安寐,但时觉⼼烦。
⾆苔薄黄,脉象缓和。
,上⽅去龙胆草,加炒栀⼦9g清热除烦,以巩固疗效。
并忌服⾟辣肥⽢之品。
⽅药:蒸⾸乌20g,⽜膝15g,⽩芍15g,枸杞⼦12g,泽泻12g,茯苓15g,蝉蜕9g,节菖蒲10g,天⿇12g,细⾟5g,菊花12g,灵磁⽯30g,钩藤15g,炒栀⼦9g,⽢草3g。
26剂,⽔煎服。
:
三诊:
三诊
精神、饮⾷、睡眠均好,⼼烦消失,⽆特殊不适,临床病获痊愈,然肝肾久虚不可骤撤其药,当继服杞菊地黄丸1个⽉以巩固疗效,防⽌复发。
眩晕病例分析

眩晕病例分析今天继续学习眩晕具体病例病例1病历摘要:女,43岁,持续性眩晕两周;两周前感冒,感冒后眩晕急性发作,天旋地转,2 -3天内病情达到高潮,以左侧明显。
后感觉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时减轻,无听力障碍。
无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痛史,无外伤史。
眩晕查体:原位注视无眼震,向两侧注视时有细小的自发性眼震。
眼震以水平为主略带旋转,右向眼震,注视方向改变时眼震方向不变,但右侧注视时眼震略强。
床边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OTR阴性.双下肢震动觉稍有减弱。
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辅助检测:VAT前6秒定标期可见左向眼震叠加.前庭代偿性扫视(VCUS)叠加在右向眼动正弦波之上。
水平和垂直增益降低,相移降低,非对称性呈左偏倾向性。
病程过程:近来病情逐步缓解,无加重倾向,经前庭康复完全恢复正常。
本病例为急性起病,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是一例急性前庭综合征。
这个病例有几个要点:本病例与昨日两个相似,病变累及VOR初级反射弧的完整,因此有前庭外周源性损害特征。
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VAT水平和垂直增益降低,均提示累及VOR初级反射弧的前庭外周性损害。
出现前庭代偿性扫视( VCUS)是另一个前庭外周性损害的佐证。
水平为主略带旋转的右向眼震,眼震方向不随注视方向改变而改变,向快相侧注视时眼震强度略大,这些特点符合前庭外周性自发性眼震的特点。
本例原位注视没有眼震与发病后2周病情逐步缓解有关,自发性眼震细小,强度可能已有减弱。
左侧病变。
自发性眼震为右向眼震,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VAT 非对称性略向左偏,均提示左侧病变。
无论是来自一侧病变还是双侧病变一侧为重,只要存在两侧前庭张力不平衡,就会有自发性眼震和向某一侧的倾向性。
活动时眩晕加重是前庭疾病的一个特点,但不是区别中枢或外周的特点。
无论是外周还是中枢性眩晕都会因累及了前庭系统而有运动加剧眩晕的特点,病人会极力避免活动,以避免加重。
急性起病,2-3天内逐步达高潮。
与脑血管病的急骤起病有所不同。
眩晕综合征病历模板

眩晕综合征病历模板
一、病史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主诉:头晕、眩晕、恶心
二、现病史
患者头晕、眩晕、恶心三个月。
起初时症状较轻,患者自行服用普通
感冒药物症状有所缓解,但在一个月后症状再次加重,频率也逐渐增加。
去看医生后被诊断为眩晕综合征,之后开始服用相应的调节药物,但效果并不显著。
三、既往史
无。
没有既往的头晕、眩晕、恶心的病史。
四、家族史
暂缺。
五、个人史
患者本人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无工作性质引起的头晕、眩晕、恶心症状,也没有患有内科或神经科疾病记录。
六、身体检查
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没有脑部疾病的体征。
七、实验检查
患者接受头颅核磁共振、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结果认为头颈动脉供血正常,没有明显的脑部病变。
八、诊断意见
根据患者的证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论,可以推断出该患者患有眩晕综合征。
眩晕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群,其症状不仅包括头晕、眩晕、恶心等感觉,还可能伴随着听觉感觉异常、视力模糊等症状。
这种症状是由于内耳或后床疾病引起的。
九、治疗方案
目前患者正在服用调节药物,同时也需要瑜伽等轻体育锻炼,应注意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避免刺激性食物的进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总结:
眩晕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群。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较长,需要加强自我调节,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眩晕综合征病历书写模板

眩晕综合征病历书写模板以下是一份眩晕综合征病历书写模板,供参考: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入院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主诉:头晕、眩晕 1 小时余,伴恶心、呕吐一次。
现病史:患者 1 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眩晕,伴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胆汁,自觉头部昏沉,不欲饮食。
患者既往无类似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慢性疾病史。
患者已婚,性生活正常,无婚外恋史。
患者不吸烟,少量饮酒,无浓茶咖啡饮用史。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外伤史。
家族史:患者父母健在,无明显家族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6.5°C,心率 72 次/分钟,呼吸 20 次/分钟,血压 130/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体型正常,面色正常,步态正常。
五官正常,乳牙正常,舌体正常,语言表达清晰,智能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 CT 未见明显异常,颈椎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未见明显的骨质变化。
初步诊断为眩晕综合征。
诊断:眩晕综合征治疗:给予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同时给予物理治疗,如按摩、理疗等。
医嘱:1. 休息,避免剧烈活动;2.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3. 多喝水,保持尿量充足;4. 定期复诊,如病情无改善,应及时告知医生。
病历记录: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记录人:XXX记录内容:今日上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眩晕,伴恶心、呕吐一次,自觉头部昏沉,不欲饮食。
经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今日上午,予头颅 CT 及颈椎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现诊断为眩晕综合征。
内耳眩晕症病历

溆浦县岗东乡卫生院病历纸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位住院号入院记录一姓名吴章忠婚况已婚性别男职业农民年龄63 岁籍贯溆浦民族汉住址西湖1组入院时间记录时间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认为可靠主诉:眩晕,呕吐2天。
现病史:患者昨晚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痛,伴恶心欲吐,不敢睁眼,不敢活动,动则眩晕更剧,静卧则稍缓,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为求进一步治疗,由家属用摩托车送入我院治疗,病后神清楚,精神极差。
既往史:既往有“低血钾”病史,无“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本地,无长住外地史,无特殊环境、毒物接触史。
婚育史:22岁结婚,生2女,爱人及子女均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病史可询。
体格检查:T P 73次/分R 19次/分BP 115/60mmHg溆浦县岗东乡卫生院病历纸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位住院号入院记录二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面色苍白,低头闭目, 皮肤湿冷,不敢活动,表情痛苦,检查合作。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乳突无压痛,鼻中隔无偏曲,无鼻翼煸动,鼻腔内无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颈静脉未见明显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胸廓形态正常,触无异样,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和痰鸣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尖博动位于第五肋左锁骨中线内处。
心率73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
舟状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扪及包块,上腹部稍有压痛,胆囊点和麦氏点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
二阴未查,脊柱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可,未引出神经系统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缺入院诊断:内耳眩晕症溆浦县岗东乡卫生院病历纸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位住院号病程记录一2012.9.8 7:00一、病例特点:1、患者吴章忠,男,63岁,病程2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除术后10余年,膀胱结石术后20年,否
认药敏史。
病史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 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不多,自 觉症状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持续数分钟, 休息后可缓解,无呕血、咖啡样物,无头 痛、耳鸣,无心悸、胸闷,无发热、咳嗽、 咳痰,无一过性黑朦、肢体运动障碍,无 言语不利、饮水呛咳,无意识不清、大小 便失禁。
眩晕病例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 王琳
患者:叶富葆,男性,77岁,主因:“头晕伴恶 心,呕吐1天”收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30余年,血压最高可达
160/90mmHg,平素口服压适达5mg qd
治疗,血压130/80mmHg左右,脑梗塞
10余年,未留明显后遗症石胆囊
讨论
(1)迷路动脉血栓形成出现的眩晕较突然,并伴有耳聋、 自发性眼震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 苍白、出汗、手足发冷等。随后有位置性眼震及眩晕。 (2)三个半规管或卵圆囊、球囊的分支动脉病变以及迷 路动脉痉挛引起的眩晕具有周围性特点,待续时间短、有 旋转感,恢复后较少有后遗症。位置性试验可出现位置性 眼震和位置性眩晕。 (3)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颅 内分支最大的一支,它的病变将累及小脑、前庭神经核、 脊髓神经及内耳的正常功能。出现的眩晕比较剧烈。有平 衡障碍以及显著的旋转性眼震。这种眼震可持续多日,基 本眩晕有所好转时,眼震仍然存在,平衡障碍需经长期休 息和训练获得代偿后,方能行走自如。
谢 谢!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考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给予活血通脉,改善微循环治疗,病情一 度有所改善,眼震消失。但患者多次于活 动后又发作头晕,伴恶心,呕吐,平卧休 息及口服甲磺酸倍他司丁后可有好转,考 虑患者有听力下降,发作时双侧水平型眼 震明显,眩晕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发作 时无明显血压波动,
眩晕发作时心电图,血糖未见明显异常, 且眩晕发作突发突止,头晕改善后无胃肠 道不适,恶心,呕吐发作,遂考虑良性位 置性眩晕可能大,嘱注意活动姿势,并于 输液治疗同时,给予西比灵5mgqn口服, 患者发作频率可有下降,症状有所改善。
检查结果
头CT:示双放射冠,基底节多发腔梗,头颅 MRA:未见脑干及丘脑病变,彩超提示双侧颈动 脉斑块形成,左0.92*.018,右:2.1*0.23, 双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狭窄率<50%,TCD示大 致正常,心电Hollter: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最高心率76次/分,最低心率:42次/分,于凌晨 时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血,尿,便常规 未见明显异常,生化:ALB:26g/L,肝肾功能, 心肌酶,血脂大致正常,血凝,甲状腺功能正常。
入院体检:
T36℃,P70次/分,R20次/分, BP120/80 mmHg,神情、语欠利,精神 弱,双瞳孔等大等圆,可见水平型眼震, 对光反射灵敏、对称,双侧听力下降,颈 软,无抵抗,口角无偏斜,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 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双下肢肌力 IV级,肌张力正常对称,双侧巴彬司基氏 征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