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音乐 史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合集下载

6年级下册12课课文简单概括

6年级下册12课课文简单概括

6年级下册12课课文简单概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6年级下册共有12课,每一课都涉及不同主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以下是对这12课的简单概括:第一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烈士牺牲的故事,通过这位烈士的生平和事迹,激励学生珍惜当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第二课:《我的奶奶》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对自己奶奶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长辈的敬重和关爱。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能够学会孝敬长辈,珍惜亲情。

第三课:《小楼昨夜又东风》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幅农村小景,展示了农村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状态,让学生感受到农村的美好和淳朴。

第四课:《荷塘月色》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夜晚的荷塘景色,展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诗意和美好。

第五课:《飞鸟集》这篇课文选取了泰戈尔的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激励学生珍惜大自然和生命。

第六课:《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白帝城的美景,展现了长江文明的壮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第七课:《古诗十九首》这篇课文选取了古代诗人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第九课:《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少年中国”的画卷,展现了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和中国梦的追求,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十课:《旅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段寻找家的旅程,表达了人类对家的向往和追求,让学生明白家的重要性和珍贵。

第十一课:《森林》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森林的壮美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机,激发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

第十二课:《夏日绝句》这篇课文选取了杜甫的《夏日绝句》,通过描绘夏日的美景,展现了夏天的独特魅力,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和情感厚重。

6年级下册的12课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从爱国主义教育到人文情怀,从自然景观到古代诗歌,从诗意风光到中国梦追求,每一课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启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研学教学设计-第十一课 探寻马背民族的艺术瑰宝---马头琴

三年级上册研学教学设计-第十一课 探寻马背民族的艺术瑰宝---马头琴

三年级上册研学教学设计-第十一课探寻马背民族的艺术瑰宝—马头琴一、课程背景和目的1.1 背景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音乐研学课,属于文艺类教学。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接下来将更深入地探究其中的一种音乐器乐——马头琴。

马头琴,又名“马鸣琴”,是蒙古族民间常用的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中国和蒙古国。

1.2 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头琴的起源、发展、演奏技巧等内容,进一步认识马头琴这一民乐佳器,增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与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2.1.1 马头琴简介从马头琴的起源和发展讲解马头琴的历史,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2.1.2 马头琴演奏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指导学生了解马头琴的演奏姿势、乐器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2.1.3 马头琴音乐欣赏选取著名的马头琴曲目进行欣赏,介绍曲目的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马头琴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2.2.2 视频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观看马头琴演奏视频来更深入地了解马头琴的演奏姿势、乐器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2.3 听力训练通过马头琴音乐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审美能力。

2.2.4 演奏体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乐器,亲身感受马头琴的演奏。

可以邀请专业马头琴演奏者来学校进行演示演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体验。

三、学习评价和作业布置3.1 学习评价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马头琴这一民乐佳器,增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与审美素养。

因此,学习评价可以通过下列两个方面来进行:3.1.1 观看表现评价从学生在观看马头琴演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是否认真观看视频;•是否注意到演奏者的乐器姿势和演奏表现;•是否有问题及时提问。

3.1.2 音乐欣赏评价从学生在音乐欣赏环节中发表的言论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否有独特的见解;•是否有独特的品味。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整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整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整理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整理1.生字表识字3夕与川州台争民族第九课亿洁欢祖旗帜庆曲第十课央交市旁优阴坛城国图第十一课申匹互京泪洋拥抱相扬第十二课讲打指接惊故候奇2.组词夕阳夕照给予与其山川河川广州神州台风讲台争斗争取人民民族汉族亿万一亿洁白清洁欢庆欢乐祖先祖国红旗旗帜庆祝国庆歌曲乐曲中央央求市区市长城市旁边路旁优秀优美阴天阴云花坛坛子城市小城国家中国图案图画申请申报申明布匹一匹马匹互助互相京戏北京眼泪泪水大洋海洋拥抱拥有抱住抱着相信相同飞扬飘扬讲话讲故事拍打打球打水指出手指接到接着惊吓吃惊惊奇故乡故事候车时候火候奇怪惊奇神奇风景优美绿树成阴3.形近字组词川(四川)州(神州)尤(尤其)优(优秀)傍(傍晚)旁(旁边)忆(回忆)亿(亿万)台(讲台)抬(抬头)争(争取)筝(风筝)民(人民)眠(冬眠)欢(欢乐)次(一次)城(城市)诚(诚实)旅()旗(旗帜)由(由于)曲(弯曲)国(国家)围(包围)申(申请)伸(伸手)交(交通)校(学校)杨(姓杨)扬(飘扬)京(北京)惊(惊奇)4.多音字组词发{fā发现fà头发曲{qǔ曲子qū弯曲似{shì似的`sì好似相{xiāng 相信xiàng相片铺{pū铺上pù店铺5.近义词中心——(中央)——(中间)著名——(有名)——(出名) 特别——(非常)——(十分)漂亮——(美丽) 疲倦——(疲劳)牵挂——(挂念)——(挂牵)6.反义词买-(卖)退-(进)快-(慢) 反-(正) 危险-()复杂-(简单)美-(丑)贫-(富)冷-(暖) 恨-()虚假-(真诚)冷漠-(热情)认真—(马虎)高—(矮)7.词语搭配(1)小红正在(写作业。

) (2)(北京)真美啊(!)我多去看看(!) (3)(你今天过生日)吗(?)(4)(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

) (5)(老师)真(辛苦!)(我们不要打扰她休息。

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

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

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教学目标】了解战后美国发展状况及原因;知道爵士乐、好莱坞电影业是现代世界音乐和电影业的典型代表;通过对美国发展状况、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导学重难点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特点。

难点能否从课本中的两张表格中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并尝试分析原因。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然后指出:二战改变了世界面貌,二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国际关系结构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结构。

其中,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一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国家——美国。

二、学生自主阅读。

三、讲授新课:(一)经济“巨无霸”1.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提问: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强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提问:这一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什么?(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始终是经济、政治实力最强的国家。

依靠这种特殊地位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到处干预别国内政,并妄图“主持”国际事务,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二)“世界警察”关于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事例,学生能列举出很多。

通过师生共同列举事例,充分认识美国的称霸野心,再分析美国认为其能领导世界的原因。

可以对照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来对比中美两国对外政策的不同,并进一步讨论哪种外交政策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更为有利,讨论课本上的“想一想”,以培养学生尊重其他民族的意识和正确分析国际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从爵士到摇滚”,第四目“HOLL YWOOD——好莱坞”对于摇滚乐和好莱坞,学生极为熟悉。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目录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目录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目录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目录第一单元:音乐欣赏第一课时:音乐的基本元素1. 音高2. 音长3. 音色4. 节奏5. 旋律第二课时:音乐的曲式结构1. 单二部曲式2. 单三部曲式3. 变奏曲式4. 回旋曲式第三课时:音乐的风格与流派1. 古典音乐2. 爵士乐3. 摇滚乐4. 电子音乐第二单元:乐器演奏第四课时:西洋乐器1. 小提琴2. 大提琴3. 钢琴4. 萨克斯管5. 小号第五课时:民族乐器1. 二胡2. 琵琶3. 笛子4. 古筝5. 锣鼓第六课时:键盘乐器演奏技巧1. 钢琴演奏技巧2. 电子琴演奏技巧3. 合成器演奏技巧第三单元:音乐创作与实践第七课时:歌曲创作1. 歌词创作2. 旋律创作3. 和声编配4. 歌曲结构设计第八课时:乐曲创作1. 动机发展2. 主题形成3. 曲式构建4. 配器编配第九课时:音乐制作与混音1. 录音技术2. 混音技巧3. 音效处理4. 母带处理第四单元:音乐与文化第十课时:中国音乐史1. 先秦音乐2. 汉唐音乐3. 宋元音乐4. 明清音乐第十一课时:西方音乐史1. 古典音乐时期2. 浪漫音乐时期3. 现代音乐时期4. 当代音乐时期第十二课时:音乐与生活1. 音乐与情感2. 音乐与思想3. 音乐与社交4. 音乐与健康以上是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的目录,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湘艺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十一课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设计

湘艺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十一课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设计

湘艺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十一课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十一课如今家乡山连山》是湘艺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湖南民歌,歌词描绘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湖南的地理特点,感受家乡的美好,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音乐欣赏和歌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关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特点,感受家乡的美好。

2.学会演唱《如今家乡山连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学会唱腔和表情,充分表现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受家乡的美好。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4.比赛法:设置比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和歌词。

4.录音机、话筒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湖南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山山水水。

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学习歌曲做好情感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描绘的家乡景色。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对于唱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个别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相互纠正、鼓励。

九年级上历史十六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历史十六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历史十六课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九年级上历史课程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上历史十六课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文化与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力: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科学技术、农业等。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演变:初代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世袭制度。

- 重要的国家制度:封建制、科举制、官僚制、封建地主等。

第三课:中世纪欧洲的国家- 封建制度在欧洲的发展:封建领地、封建等级制度、骑士制度等。

- 中世纪欧洲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王国、英国等。

第四课:围绕地中海的世界-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艺术家、科学家等。

- 地中海贸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探险、科技进步等。

第五课: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南欧海上霸权:葡萄牙航海家、西班牙航海家的探险事业等。

- 大航海时代的结果:地理知识的革命性发展、地理新发现等。

第六课:崭新的历史大舞台- 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分裂、兵法战争、重要的统一战争等。

- 秦始皇的统一: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治理、对外扩张等。

第七课:古代罗马的兴亡- 罗马的创建与发展:城市的建立、共和制度的兴起、外交政策等。

- 罗马的衰落:军队衰退、政治腐败、入侵民族等。

第八课:印度教、佛教与耆那教- 印度教的传播:教义、种姓制度、文化传统等。

- 佛教的发展:佛陀悟道、教义、传播等。

第九课: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与教义:穆罕默德、《古兰经》、五功中的五齐。

-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帝国的建立、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对西方的影响等。

第十课:中国古代的宗教- 中国古代的宗教:儒教、道教、佛教。

-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入显佛教、本土化过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

第十一课:东亚的农业文明- 东亚的农业发展: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农耕文明。

- 高句丽与新罗:两个古代国家的兴起、对外扩张等。

八上音乐课本目录

八上音乐课本目录

八上音乐课本目录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是一本全面而丰富的教材,内容涵盖了音乐史、音乐理论、唱歌、演奏、音乐欣赏等多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对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的目录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单元音乐的构成第一章音乐家庭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音乐的家族和组成的乐器种类及其特点,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们可以对音乐的基本构成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章音高与音程这一章着重介绍了音高与音程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们可以了解音高与音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三章节奏与节拍这一章介绍了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概念,以及在音乐中不同的节奏与节拍,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在音乐表演时更好地把握节奏和节拍。

第二单元声音与乐器第四章声音的基本元素这一章介绍了声音的基本元素,其中包括声波的性质和传播规律,以及声音音量、音调和音色等基本概念和标准。

第五章乐器发声原理这一章主要讲解了乐器如何发声,其中包括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第三单元音乐史第六章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音乐历史,以及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一些著名的作品和音乐家。

第七章文艺复兴音乐这一章讲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历史,包括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流派等。

第八章巴洛克音乐这一章介绍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和著名的巴洛克乐曲,还探讨了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第四单元唱歌第九章歌曲的演唱这一章介绍了唱歌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嗓音的保护、发声方法和表达等。

第十章歌唱技巧这一章深入探讨了唱歌中的技巧,包括吐字、音准、音量和音色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唱歌的技艺。

第五单元演奏第十一章唢呐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管乐器中的唢呐,包括唢呐的历史、结构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十二章吉他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吉他,包括吉他的种类、组成和演奏技巧,旨在鼓励学生学习和弹奏吉他。

第六单元音乐欣赏第十三章歌曲欣赏这一章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歌曲以及欣赏歌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课题名称:第九课西洋音乐传入和学堂乐歌兴起第十课沈心工李叔同对音乐的影响第十一课音乐赏析二、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习必备知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运用与这一学科相关的音响资料或历史资料来完善幼儿园教学工作。

3素质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声乐、钢琴、舞蹈等表演学科。

三、设计意图或教材处理:了解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重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五、教学难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六、教学课型:理论课七、教学课时:6八、教学方式:讲授法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把知识点、技能点细化为项目,体现教学做合一)第一节概述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

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

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

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1西洋音乐的传入背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

不仅如此,欧洲侨民也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从客观上起到了强制性地传播西洋音乐作用。

内容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因此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

在乐谱方面,主要有不同时期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编印出版的各种宗教“圣诗谱”。

欧洲乐器和器乐作品的大量传入是在20世纪前后,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

如管弦乐队、军乐队。

本世纪初,簧风琴开始在我国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专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

这一时期,钢琴也开始在中国流行,并在一些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某些私人的教学中使用,并出现了钢琴谱;我国学校教育中也开始注意了对中西音乐的学习。

如1900年南京两江师范学校开办就聘请了日本教师教授音乐课;1903年,清朝政府对在刚刚兴起的“新式学堂”中设置“乐歌”一课予以认可;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正式把音乐列入了“随意科”;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令实施细则》中规定了中学开设“乐歌”一课,每周一学时,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音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作为音乐传播媒介的手摇腊筒唱机也传入我国。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音乐社团,如1914年前后,曾志忞等人曾在北京创办“中西音乐会”;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1919年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蔡元培,会员共有三十多人。

“北大音乐研究会”于1920年在北大创刊《音乐杂志》,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杂志,它为“五·四”以后新式音乐社团期刊的大量出现和发行提供了先例。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由中国人或外国人举办的“音乐会”,我国的音乐家也开始学习欧洲的作曲理论并进行创作的尝试。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它向我国介绍了西洋音乐的理论、体裁,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②我国的音乐家学习和运用了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在发掘整理我国丰富民间音乐宝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许多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的优秀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从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2“学堂乐歌”的兴起背景19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瓜分日益加剧。

中日“甲午战争”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促使了我国知识分子觉醒。

他们提出了“抵御外侮”、“进行改革”、“救亡图存”、“力图自强”等口号。

“戊戍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极力鼓吹音乐对鼓舞士气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重大作用,并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

当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

一部分留学生把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的流行歌曲曲调,填上新词,编成大批新歌曲在国内各“新式学堂”中教唱,这种形式被人们称之为“乐歌课”。

西洋音乐的各种演唱形式,如“进行曲”、“少年儿童歌曲”、“舞蹈游戏歌曲”、“摇篮曲”等由此时传进我国,独唱、重唱、齐唱和简单的合唱也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掌握。

不仅如此,在国内及日本,唱歌书也陆续得到刊行。

“学堂乐歌”是后来音乐界对这些在“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课及所唱歌曲的称呼。

内容“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如《中国男儿》、《何日醒》、《惟我同胞》、《抵制美约》、《国耻》、《劝用国货》、《黄河》、《扬子江》、《十八省地理历史歌》等,宣传了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宣传妇女解放思想的歌曲,如《女子体操》、《缠足苦》、《勉女权歌》等。

同盟会女英雄秋谨(1875——1907)曾写过很多诗文和弹词《精卫石》等来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

她还利用“学堂乐歌”宣传革命,所填词乐歌《勉女权歌》用“简谱”刊印在她主编的《中国女报》第2期(1907年2月)上。

这首歌号召妇女勇敢地摆脱封建压迫的精神枷锁,投身到社会革命中去。

并希望妇女们要为“恢复江山劳素手”,在当时曾起到了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

在“学堂乐歌”中,有一首号召“少年努力咸自爱”,“近学日本远欧美”的歌曲——《勉学》,这首歌曲号召青年学生要发奋学习来挽救祖国危机。

我国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丰子恺先生曾在《艺术趣味》一书回忆他在学校读书时演唱此歌的情形说:“我们学唱歌,正在清朝末年,四方多难,人心动乱的时候,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政治何等腐败,人民何等愚弱,你们倘不再努力用功,不久一定要同黑奴红种一样。

先生讲时声色俱厉,眼睛里几乎掉下泪来。

我们听了十分感动,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

我们唱到…东亚大陆将沉没‟一句,惊心跳胆,觉得脚底下这块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

”“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热情赞扬“辛亥革命”的歌曲。

如1912年刊印的《共和国民唱歌集》中就有《光复纪念》、《女革命军》、《庆祝共和》、《共和国民》、《爱国歌》等。

其中的《光复纪念》是一首具有叙事性歌曲,作品叙述了1911年10月10日(农历是8月19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时的情景。

“学堂乐歌”中也有一些宣传封建思想和鼓吹“君主立宪”的作品,如《忠君》、《尊孔》、《颂立宪》等。

可见“学堂乐歌”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世纪交替时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

但“学堂乐歌”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应该给予肯定。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对我国的“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学堂乐歌”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裁,使许多新体裁和音调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对我国“新音乐”的出现具有“启蒙”意义。

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群众歌咏方式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中国人民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战斗作用。

第三节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淑同等音乐家。

此外,象曾志忞、李华萱等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

1沈心工人物简介沈心工学堂乐歌作品的内容可分三类:儿童歌曲:《兵操》、《竹马》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等;自己的作:《革命必先革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黄河》等。

其中的《黄河》,以中华民族形象的象征——“黄河”为题材,进行曲的曲调雄壮、豪迈,给人以战胜敌人之后凯旋而归之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李叔同人物简介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存亡的忧虑。

如他在1905年所写的《祖国歌》就是一例。

大部分作品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文词秀丽、富于韵味,在当时是一位很有修养和造诣的艺术家。

所选配的《春景》、《送别》、《西湖》等受到当时知识青年的喜爱和欢迎。

除填词外,他还进行了不少创作的尝试,现存有《春游》、《早秋》和《隋堤柳》片断等。

其中以《春游》一曲较为突出。

作品欣赏:1《中国男儿》2《勉女权歌》3《勉学》4《光复纪念》5《竹马》6《革命军》7《黄河》8《竹马》9《革命军》10《黄河》11《祖国歌》12《春游》图片欣赏:1沈心工画像2沈心工的《民国唱歌集》3李叔同画像作业:1 名词: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2 简述西洋音乐传入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3 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十、说明:(特色或反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