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含答案-常
完整版朝花夕拾必读名著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朝花夕拾必读名著习题(含答案)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味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父亲的病》,记叙儿时的我要去看庙会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病中的父亲却命令“我”背书,不会背就不能去看戏的经历。
C.《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D.《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2.下面两段文字是《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两本书的描述,请分别写出对应的书名。
①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____________)②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____________)3.《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达出了鲁迅希望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朝花夕拾》中还有多篇作品涉及到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请写出其中两篇作品的题目。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5.下列选项与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刻画的这两位女性形象相匹配的分别是:衍太太:__________长妈妈:__________A.年轻时是“豆腐西施”,老了却尖酸刻薄,市侩俗气脸皮厚,一副“圆规”似的站姿。
七上必读名著《朝花夕拾》中考真题(含答案)

【例题精讲】1.名著阅读(3分)【2019年常州北郊期中卷】(1)《朝花夕拾》中,除了《二十四孝图》外,鲁迅先生还提到三本印象深刻的书,分别是《鉴略》、《天演论》和《山海经》。
这三本书分别出自《五猖会》、《》和《阿长与<山海经>》。
(1分)(2)下列表述内容与原著一致的一项是()(2分)A.到东关看五猖会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出发前,父亲却突然要求“我”将《鉴略》里的语句背出来。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父亲的用意。
B.一位长辈赠送给“我”一本图画书《二十四孝图),书中最让“我”反感的两个故就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C.《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在“我”父亲病危时提醒催促“我”大声呼唤父亲,所以“我”至今都很感谢她。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我”买来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是一本刻印非常精致的绘图书,纸张和图像都很好。
【答案】(1)琐记(2)B【解析】(1)根据原文,《天演论》是《琐记》中“我”在南京矿路学堂时看的一本书,对“我”启发很大。
(2)A项,“我”还诧异父亲的用意;C 项“我”觉得这是“我”对父亲最大的错误,推断不可能感谢她;D项,这本书刻印粗糙,图像都看不清楚。
2.下面是《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叙述,按要求填空。
(3分)【2019常州清潭期中卷】⑴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⑴《五猖会》一文先写童年时看的赛会,然后写明代张岱《》里描述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
正高兴时,又写父亲要求“我”背书(书名《》),“我”很失望、郁闷,最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
【答案】⑴ 《旧事重提》;⑴《陶庵梦忆》;《鉴略》。
4.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常州实验期中卷】A.《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露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浏览专项练习(含答案)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师长教师1926年所作的结集,共篇.最初以《》为总标题陆续揭橥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改名为《朝花夕拾》.今朝我们学过的《》就是出自本结集.2.请联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填补下列句子.读名著,我们能进修到人物的高尚品德,如吴承恩《西纪行》中的孙悟空形象,我们能学到他嫉恶如仇的高尚品德;读名著,我们能感触感染到作者的一片柔情,如鲁迅《朝花夕拾》里讲述的,.3.你作为学长,将要对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断,请按请求填空.友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示“我”在日本与师友来往的②;也有反应“我”故乡赛会风气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想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限.(1)将下面标题标序号填在①②③对应的横线上.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 D.《五跋扈会》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师长教师》 J.《范爱农》(2)在第④⑤两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4.《朝花夕拾》中消失的五个重要的人物是:. ....5.《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脸谱化的,而是饱满而立体的.例如范爱农,他是一位觉悟的常识分子的形象,对此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在他身上还有一种脆弱.让步的特色,请用事例佐证后者.6.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师长教师清理猫的罪恶有哪些?(写出三点即可)7.归纳综合《二十四孝图》的重要内容,并说说它反应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惟?8.依据《朝花夕拾》的浏览,填写下面的表格.9.在《五跋扈会》中,鲁迅经由过程论述什么工作?表达了对封建教导的什么立场?10.依据名著《朝花夕拾》的浏览,找出与每个故事名字相匹配的内容并连线.(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跋扈会》(5)《无常》(6)《范爱农》(7)《父亲的病》(8)《琐记》11.“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愉快之后变得失望?1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针对“..”等孝道故事做了剖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假和残暴.但以为个中“天然也有可以戮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13.她生得黄胖而矮,措辞时爱好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高低动摇,或者点着敌手或本身的鼻尖.加点的“她”是.14.《五跋扈会》中回想童年旧事,含蓄地表达了对怙恃毫失落臂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腻烦,这件事是.15.《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平易近众的爱好?16.他是一个高而瘦的白叟,须发都斑白了,还戴着大眼睛.加点的“他”是.17.《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如今还听到那是的本身的声音,每听到时,就以为这倒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错处”?18.她对本身的儿子固然狠,对他人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来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知大家的怙恃.加点的“她”是.她是一个心坎很的人.19.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分开故乡的原因是.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先选择了无需膏火的南京,这个私塾四天传授英文,一天传授中文,因为以为“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考入了,在这个私塾里,他最爱好的一本书是,初次知道赫胥黎及等人的思惟.20.依据以下提醒写出人物名称(1)①这是一个嵬峨深彩,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傲睨.②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不时给我信,情状愈穷困,言辞也愈凄苦.不就,溘然从铜像那边得到一个新闻,说他已经失落在水里,淹逝世了.“他”是.起先鲁迅以为文中的“他”是个如何的人?(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隐约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衣寒颤颤的.他是 .答案:见下页《朝花夕拾》名著题答案1.回想性散文十旧事重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示例:阿长的故事,传达着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恩和思念3.(1)① AF ② IJ ③ DE(2)深邃深挚的情绪理性的批评4.保母阿长.恩师藤野师长教师.同伙范爱农.父亲和邻人衍太太5.范爱农虽是一位觉悟的常识分子,但是他无法再阴郁社会容身.比方,他无法像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让步;也无法像N师长教师一样忘记,他的心坎苦楚.被梁,最后自杀.所以在他身上有着脆弱.让步的特色.6.第一,猫对本身捉到的猎物老是纵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本家,却生成一副媚态;第三,它在配应时刻嚎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刻心爱的一只小隐鼠.固然后来证实并不是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7.重要内容: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丹青,重要目标是宣传封建的孝道.主题思惟:鲁迅师长教师从本身小时刻浏览《二十四孝图》的感触感染入手,重点描述了在浏览“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揭穿了封建孝道的虚假和残暴.8.①治学严谨和气可亲没有平易近族轻视②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指示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严太太本身的孩子顽皮弄脏了本身的衣服,衍太太倒是要打骂的.9.工作:记叙儿时希望不雅看迎神赛会的迫切,高兴的心境,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失望而苦楚的感触感染.立场:指出强迫的封建教导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10.(1)F (2)D (3)A (4)H (5)B (6)E (7)C (8)G11.知道孝有如斯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图想做孝子的筹划完整失望了,不但如斯,还有生命之忧.1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子路负米黄喷鼻扇枕陆绩怀橘13.阿长14.当作者兴致勃勃地筹划前去看五跋扈会时,却忽然被父亲叫住请求他背书15.因为人世没有公平,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平的裁判是在阴间”.16.寿镜吾师长教师17.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18.衍太太奸险狠毒19.回避谣言和中伤海军私塾矿路私塾《天演论》苏格拉底20.范爱农异常冷淡.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各走各路21.藤野师长教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精品练习(含答案)

《朝花夕拾》精品练习题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体裁)集,共篇。
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 鲁迅在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而选择无需学费的南京。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有“肚子疼”绰号的是。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儿时在得到的乐趣和在读书乏味生活,表达了。
4.鲁迅在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并说明了在医专时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5.”“”,并不难的是“”,可疑的是“”,有”,最反感的是“”“”。
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让我背的痛苦,文章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7.鲁迅在《无常》一文中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
文章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
8.《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
9.《父亲的病》回忆了自己与几位“名医”打交道的过程,文中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和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10.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鲁迅认为他是一个的人,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个朋友就是。
二、选择1.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朝花夕拾》除《后记》外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前七篇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三篇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饱含浓烈的抒情气息,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富有诗情画意,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阅读理解(含解析)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老师选择了三篇文章的片段,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12. 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
13. 你喜欢乙文的父亲形象,还是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说说理由。
14. 结合丙文,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15. 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考点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七上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一)知识梳理【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作品详情】《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内容导图】【人物分析】《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习题集(含答案)

名著综合对比阅读第一部《朝花夕拾》(一)禽兽与乡绅【阅读点睛:在《狗·猫·鼠》中,作者借写对猫的仇视,辛辣讽刺,严厉抨击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他们貌似“公允”,实质上是虚伪、残忍、为虎作伥。
《儒林外史》第四回写严贡生在范进张静斋面前吹嘘自我清高,后来卷入两个案子中去。
作者对严贡生的讽刺,直指当时社会中乡绅的横行霸道、贪婪自私。
】【甲】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虫姐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还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了。
【乙】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
”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
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
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识令郎,一定是英才。
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精选题含答案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 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①这段文字出自鲁迅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 《__五__猖__会___》,让“我”产生“从头上浇了 一盆冷水”的感觉的是什么事情?(2分) _被__父__亲__拉__着__背__《__鉴__略__》__一__事__。______________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① 藤野先生 父亲 ② 范爱农 长妈妈 ③ 衍太太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 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根据相关的文章, 写出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 的批判的内容。(2分)
[温馨的回忆]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描述“我”在 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 个“吹都都”,叱叱地欧上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 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位母亲为死去的 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①___⑥__;有表现他在日
本与师友交往的_⑨___⑩__;有反映庸医误人的___⑦___;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④___⑤__。在这些温馨的
回忆里,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令
人回味无穷。
①《狗·猫·鼠》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二十四孝图》 ④《五猖会》
⑤《无常》
我忐忑着,拿下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 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 句一句地读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 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的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记述了他性格志趣形成的过程和寻求
民族光明的历程。
如《五猖会》中①(事件),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学习氛围的宽松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藤野先生》中②
(事件),则启发我们应该更加懂要做一个严谨的人;而《父亲的病》中③(事件),则会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医学的发展和对生命的关注。
(3分)
2.按要求完成⑴-⑶小题。
(5分)
⑴《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的结尾这样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作者以深厚、真切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句中的“她”指的是(1分)
⑵下列对《朝花夕拾》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回国后继续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段。
C.《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也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⑶《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这是《五猖会》中“我”的失望与无奈。
B.“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这是《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者发出的战斗檄文。
C.“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这是《琐记》中作者求学时探求真理的热情。
D.“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对父亲要求“我”背书的不解。
3.《朝花夕拾》中的许多句子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需要认真品味。
对下列句子出处及解说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是《五猖会》中开篇的句子,鲁迅先生直笔批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B.“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深切怀念。
C.“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
D.“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是《藤野先生》中蕴含无奈之情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在民族自尊心受到损害之后的悲愤。
4.《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①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有表现在②(地名)和三味书屋游戏、玩乐和读书的,有表达对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恩师③的真挚怀念之情的。
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好书。
5.名著阅读。
(3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以上文字选自《五猖会》,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⑴。
文段中“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是因为⑵,从选文可以看出作者对⑶的呼唤。
6.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的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喜恶。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了解到少年鲁迅喜欢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①;在《②》中,我们知道少年鲁迅还喜欢描摹《山海经》中的图画,并对为他买来此书的保姆心存感激;从《五猖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鲁迅对③一类的事异常反感……这些都表现了少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名著阅读(3分)
图1 图2 图3
上面是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三幅插图,其中图①(填序号)反映的内容是:②(依据图片和文章概括)。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③》。
我们还读过这部名著中的《④》一文。
8.名著阅读(3分)
《①》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不同经历和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鲁迅先生在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爱农,《②》中③。
9.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80年代到辛亥革命前后30
品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流露出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10.名著阅读(3分)
《①》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
其中,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鲁迅回忆了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②学习时的情景;还表达了在得到第一部《山海经》时,对家中女工③深深的敬意。
参考答案:
1. ①我在看戏前要求背书的恐惧②修改我所画的解剖图
③父亲在庸医延误下丧命
评分:本题共3分,每小题1分
2.(5分)⑴“阿长”或“长妈妈”1分⑵B 1分⑶D 1分
3.答案:A(共2分)
4.答案:○1散文○2百草园○3藤野先生
5.答案:⑴《朝花夕拾》⑵“我”充满兴致地要去庙会玩,却被父亲叫住背书(“我”玩乐的兴致被父亲破坏)⑶成人尊重儿童(天性)
6.答案:①捕鸟(或听长妈妈讲故事、拍雪人、塑雪罗汉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想去看戏却被父亲叫住背书
7.答案:①图3 ②长妈妈送我《山海经》③朝花夕拾④藤野先生
8.答案:①《朝花夕拾》②藤野先生③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9.答案:①治学严谨(或“毫无民族偏见”、或“认真负责”等特点)②二十四孝图
③阿长(或“范爱农”、或“无常”等人物形象)
10答案:
①朝花夕拾》②三味书屋③阿长(共3分。
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