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发展历程茶,是中国一项世界闻名的传统文化瑰宝,而茶道则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道凭借其独特的价值观、仪式和哲学思想,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千年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道的发展和茶文化的变迁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
一、茶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农氏时期。
相传,神农氏在探索植物的属性和功效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天然的植物香气,故命名为茶。
茶作为一种草药,早期被人们用于治疗疾病,并逐渐流传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开始在中国逐渐普及,人们开始研究和欣赏茶的品质和独特之处。
茶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在这个时期,茶文化开始融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茶艺师和茶文化爱好者们开始探索如何制作出更高品质的茶叶,通过独特的冲泡方法和仪式,展现茶的美妙之处。
二、宋代茶道的兴起进入宋代,茶道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茶道在宋代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修养。
在宋代,茶植株的培育和农艺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茶树种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茶道的冲泡方法和茶具的种类也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人们开始使用精美的瓷器制作茶具,为茶道增添了一份雅致和精美。
茶道在宋代扮演了重要的社交角色,成为了文人和士大夫们交流思想和艺术的场所。
茶道的兴起不仅仅促进了茶叶的普及和贸易,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茶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明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茶叶的种类和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提升。
茶文化在明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著名的“功夫茶”、茶宴和茶艺表演等。
茶厅和茶楼成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茶艺师和书画家也借茶艺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到了清代,茶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
乾隆皇帝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使得茶道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在清代,制茶技术不断提升,茶叶的种类也愈发多样化。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本文将介绍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揭示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深远影响。
1. 茶的起源史书中记载了茶的起源与中国相伴随的乾隆年间,一首古代的歌谣以"茶喫四神功,飲食定心病"形容茶朵香气深沁人心。
据说,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西南地区。
相传,中国的传说中有一个叫做“舜”的统治者,他发现了茶树的伟大药用价值。
茶的故事开始于此。
随后的几千年里,茶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品,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
2. 茶的发展历程2.1 古代茶文化在古代,茶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只有皇室和贵族阶层才能品尝。
茶的制作和饮用过程被赋予了一种庄重的仪式感,例如烹茶、斟茶、观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渐渐普及到更多的人中间,茶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
2.2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是茶在中国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茶具、茶艺、茶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茶成为了士人雅仕的标志,并与文人墨客的生活和诗词创作紧密相连。
2.3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明清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开始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
茶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茶道逐渐形成。
此外,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红茶、绿茶、普洱等不同种类的茶叶开始流行。
3. 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品的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它通过茶道、品茶会等形式将茶与人们的情感、审美和哲学相结合。
茶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宁静、内敛和清新的情绪,它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茶文化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有助于保护人体健康。
人们通过品茶的方式,不仅可以享受到茶的香气和口感,还可以提高注意力、放松心情。
此外,茶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茶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为许多地区带来了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1.传说时代(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737年的秦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中国皇帝神农氏喜爱饮茶,并
将茶树视为一种药物。
2.唐宋时代(公元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一种
重要的商品,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唐代的陆羽著有《茶经》,成为中国
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茶叶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茶文化开始与中国传统文
化相融合。
4.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清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
清代的茶叶制造技术和茶叶饮用方式成为后来中国茶文化的基石。
5.近代以后:近代以后,茶文化遭遇了一些挑战和改变。
在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茶叶国内外市场滞销,产量大幅下降。
但在近几十年
的开放中,茶叶行业逐渐恢复并发展壮大,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重新凸显。
总的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神农氏时期开始,经过了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酝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饮品,更成为
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标志。
茶道、茶艺、茶叶制作等相关文化形式也得
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茶文化都以其
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的关注。
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摘要: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1.唐代:茶道的兴起2.宋代:茶文化的全面发展3.明代:茶道的成熟4.清代:茶文化的繁荣三、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正文: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茶,作为中国的国饮,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茶叶的栽培和利用起源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前。
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用植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树的人工栽培和茶叶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使茶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1.唐代:茶道的兴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时期。
当时,茶道逐渐兴起,文人墨客以品茗为雅趣,茶成为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常见元素。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由陆羽所作,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代:茶文化的全面发展宋代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茶道、茶艺、茶具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著名的茶学家蔡襄撰写了《茶录》,对茶叶的品质、制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此外,茶楼、茶肆在宋代兴起,成为市民阶层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明代:茶道的成熟明代茶文化进入成熟阶段,茶道更加讲究。
明代文人雅士将茶道与诗词、绘画、书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化现象。
同时,明代还创制了许多茶具,如紫砂壶等,至今仍为茶艺爱好者所珍视。
4.清代:茶文化的繁荣清代茶文化延续了明代的传统,并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
茶道在宫廷中盛行,成为皇家的生活方式。
同时,茶文化开始传播到民间,深入寻常百姓家。
清代还出现了许多茶书,如《茶谱》等,对茶文化进行了总结和传承。
三、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中国茶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讲究茶道,注重礼仪。
2.茶与诗词、书画、雕刻等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的起源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起源于中国。
据史书记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饮用价值。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农业神,他发现了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煮水喝,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这就是茶叶的起源。
二、茶的发展历程1.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叶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在古代,茶叶的饮用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活动,茶文化也逐渐形成。
在唐朝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茶马古道的开通使得茶叶的交流更加便捷。
宋朝时期,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明清时期,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的重要农产品。
2. 茶的传播和发展茶叶的传播离不开中国的丝绸之路。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西亚和东欧等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爱慕的饮品。
茶叶的传播不仅带去了中国的茶文化,也促进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发展。
同时,茶叶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人民爱慕的饮品,日本的茶道文化也因此得以形成。
3. 茶的种类和制作工艺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类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例如,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清香爽口的特点;红茶是经过发酵、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
4. 茶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现代茶叶的种植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同时,茶叶的加工也更加自动化和精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茶叶的销售渠道也更加多样化,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店铺等方式,茶叶可以更便捷地进入消费者的生活。
三、茶的文化意义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国饮”。
茶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
中国制茶发展简史

中国制茶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历史悠久。
以下是中国制茶发展的简史:1.早期的野生茶叶采摘和饮用(约公元前2000年):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距今约公元前2000年,古代中国的人们已经开始采摘和饮用野生茶叶。
当时的茶叶主要用于医药,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
2.唐朝的贸易和茶叶烹制(公元7-10世纪):唐朝时期,茶叶开始成为贸易商品,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烹制茶叶,将其烘干并制成茶砖,以方便贩卖和携带。
3.宋朝的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公元10-13世纪):宋朝是中国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创造新的茶叶加工工艺,如蒸制、揉捻和烘焙等,使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提升。
此外,茶艺也开始崭露头角,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得到了改进。
4.明朝的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公元14-17世纪):明朝是中国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的时期。
茶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的茶叶开始出口到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并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商品。
5.清朝的茶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公元17-20世纪):清朝时期,中国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种植大规模的茶树园,并使用机械化的加工设备进行茶叶的烘干和加工。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茶道、茶歌、茶诗等茶文化形式开始盛行。
6.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文化的传承(20世纪至今):现代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茶叶的品种和加工工艺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各种茶文化活动和茶艺表演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总体而言,中国制茶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古代茶叶采摘和饮用、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茶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等不同时期。
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饮用需求,也在文化、经济和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茶叶的发展历程

茶叶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
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历史记载,茶叶最初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在古代,茶叶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饮品,被用于祭祀、医疗、保健等多种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的饮品。
二、古代时期
在古代,茶叶的采摘、制作和饮用都有一定的礼仪和规矩。
茶叶的制作工艺也非常讲究,包括采摘、晾晒、炒制等多个步骤。
在唐朝时期,茶叶的生产和贸易达到了高峰,茶文化也逐渐形成。
在这个时期,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礼仪、尊重和友谊。
三、现代时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茶叶的制作工艺更加科学和规范,茶叶的品种和品质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茶叶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的饮品。
四、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将继续发展。
一方面,人们对于茶叶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茶叶的生产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未来茶叶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品质、口感和环保等方面的提升。
茶文化发展历程

茶文化发展历程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茶文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农时代。
相传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并将其作为药物使用。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茶逐渐从药物转变为饮品。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在唐朝时期,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茶叶的采摘、炒制和研磨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茶的种类和品质也逐渐丰富起来。
茶文化在唐朝达到了巅峰,成为了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茶楼和茶会成为了贵族和文人雅士们交流思想和艺术的场所。
宋朝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
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茶叶的质量也更加精细。
茶的煮制方法也逐渐改变,从煮茶逐渐转变为泡茶的方式。
茶文化开始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饮品。
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繁荣。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发展,茶叶的种类和产地也更加丰富多样。
茶文化逐渐从贵族和文人雅士的专属领域扩展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
近代以来,茶文化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现代化的改进,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更加出色。
茶文化也逐渐与其他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一种饮品的演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茶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茶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茶产业的繁荣和茶艺的传承。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同一部中国文化的史诗,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见证了茶作为一种饮品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离不开茶农和茶艺师的辛勤耕耘和传承。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让人们品味到茶的香醇和甘甜,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发展历程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
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
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
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宋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
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
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
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
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
干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
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
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
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
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
年的60余万吨。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
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
茶艺馆越办越多。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
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
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
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
经济贸易发展。
“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粤语方言里称作“饮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
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
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
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
热情、友好和礼貌。
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
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
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
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
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早茶”突出体现岭南文化“早”的特色。
岭南,春早;岭南人。
起早。
正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与之
相应的有“趁早墟”(赶早集)、“饮早茶”的习惯。
广州人“饮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点来钟起床,步行到茶馆,“一盅两
件”(一壶茶、两件点心),慢慢“叹”(好好地享受)。
饮茶配以点
心或炒粉、面,这是广州早茶的特点,也是广州茶系异于其他茶系
的突出之处。
中国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没有佐食,而广州人却不然,饮茶总配以点心。
其原因不知是由于光喝茶太单调,还是由于
气候炎热不喝茶吃点心难以下咽,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人开始
有了这种习惯,是否受到西方饮食的影响,也无从考究。
茶、茶点、茶楼
广州人饮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点心与茶楼的环境。
清代的茶楼,茶台上摆有茶盅、茶盅盖和茶杯,点心糖果放在茶台旁
的小窗厨里,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结帐。
广州人多爱饮龙井、水仙、普洱、寿眉、红茶等。
广州茶楼所供应的点心,开始时较为简单,
仅有蛋卷、薄饼、酥饼之类。
近代以来,广州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
窗口,广州的茶楼也接受了西方传进的点心,如各种面包,蛋糕等。
民国时期,茶楼的点心出现多样化趋势,增加了各种富有岭南特色
的包点,以及岭南特有的用肉类制作的“烧卖”,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烧包、腊肠卷,以及排骨烧卖、干蒸烧卖、虾饺烧
卖等。
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采,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
二十
世纪初,广州配茶点心愈来愈丰富,茶市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为
适应竞争的新形势,惠如楼首创“星期美点”,每周更换一次点心
品种,以吸引茶客。
广州点心,兼收中西点心制作之优长,而形成
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是:选料广博,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制作
精细,皮松屑薄。
茶点,也成为广州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人饮茶,讲究环境。
广州人称茶楼作“茶居”,有不同的档次。
上乘茶居,门户金碧辉煌,室内字画高挂,瓷盅沏名茶,配以
高级点心,名伶演唱,此为达官贵人的去处;较低层的茶居、茶寮、
炒粉馆,不设茶盅,用瓷茶壶,消费水平较低,薄茶足以解渴,闲
聊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消遣与歇息,顾客多为“苦力”(搬运工)和“收买佬”(收破烂者)等下层劳苦民众。
广州的茶市,从来就
十分兴旺,大清早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战时期也不中落,可见“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广州老字号茶楼,多创于清代,长年陈旧的字号,始终客似云来。
老茶居有市内的惠如、巧心、太昌,东关的东如,西关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虽一日数登而不厌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