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IC色谱柱介绍[优质材料]

合集下载

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

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

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柱床填充:亲水多孔硅胶(HILIC)色谱柱以其独特的分离机制在色谱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新型的色谱柱填充材料,能够有效地分离亲水性物质,广泛适用于分析和生物药物制剂的固定相。

亲水多孔硅胶填充物的独特性能使其在分析和制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由一种多孔性硅胶基质组成,具有大的表面积和优异的亲水性能。

柱床填充物的多孔结构可以提供更大的分析表面积,使样品充分与固定相接触,有利于分析物的吸附和分离。

亲水多孔硅胶材料的亲水性能可以与溶液中的亲水性溶剂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析物的选择性分离。

分离机理: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的分离机理是基于静电和极性相互作用的。

亲水性化合物在亲水多孔硅胶上发生吸附,而疏水性化合物则迅速通过柱床。

这种分离机理可以用于分离多种亲水性物质,如醇类、酚类、胺类等。

应用领域: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分析中,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可以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亲水性物质,如抗生素、植物提取物等。

在环境监测中,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常用于分离和测定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酚类、抗生素、农药等。

在食品安全领域,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亲水性物质。

优点: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的静电和极性相互作用机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亲水性化合物分离。

其次,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分离效能,能够有效地分离复杂样品。

此外,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具有较大的样品容量和较好的重复性,可满足分析研究的需要。

总结: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是一种用于分离亲水性物质的重要工具,其独特的分离机理和优异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亲水多孔硅胶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和选择性还将进一步提高,为各种样品的分离和分析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亲水作用(Hilic)色谱简介,以及和正相色谱相、反相色谱比较

亲水作用(Hilic)色谱简介,以及和正相色谱相、反相色谱比较

亲水作用(H i l i c)色谱,有时被称为“含水正相色谱”,有时又被称为“反反相色谱”,简单来说,是极性的固定相和极性的流动相组成,参考表1,在固定相方面,看似和正相色谱一样,那么,同一款色谱柱是否既可以用于正相色谱,又可以用于H i l i c色谱?在流动相方面,和反相色谱接近,那两种模式保留行为和流动相对保留的影响规律有什么差异?你对H i l i c色谱是否也疑惑重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亲水作用(H i l i c)色谱的神秘面纱吧。

表1 反相、正相、Hilic色谱对比一、Hilic简介1.1流动相在大多数的Hilic分离中,采用的流动相为含有少量水/缓冲液与有机相混合(典型的是乙腈),水的比例为3%-40%之间。

水的比例不低于3%是由于Hilic色谱的保留机理决定的,普遍认为Hilic色谱流动相中的水会被吸附到极性固定相的表面形成水膜,然后分析物在水膜和流动相之间进行液液分配作用,加上极性官能团和固定相之间的氢键作用力,离子官能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等,实现被分析物的保留。

水膜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Hilic流动相中至少含有3%的水。

当水的比例大于40%时,保留一般很弱(k≈0)。

1.2固定相应用于Hilic色谱的固定相有:纯硅胶柱、氨基柱、二醇基柱、酰胺基柱等。

纯硅胶柱有固定相不易流失的优点,在使用CAD、ELSD和LC-MS检测器时,最受欢迎;氨基柱,在Hilic 色谱中的应用,特别适合碳水化合物(糖类)分离;二醇基柱,亲水性很好,可以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二、Hilic和正相色谱相比2.1固定相的区别同样是Silica,NH2,Diol柱,与用于正相色谱中的色谱柱不同,专为Hilic色谱设计的色谱柱,可以用于水/有机物的流动相中,换句话说,Hilic色谱对固定相的耐水性要求更高,否则会因固定相的水解,出现基线噪音大、色谱柱寿命短等问题。

所以用于正相色谱中的色谱柱,不一定能用于Hilic色谱。

HILIC色谱柱介绍

HILIC色谱柱介绍

亲水作用(HILIC)是近年来色谱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简介了HILIC的起源、定义、分离特点;比较了HILIC和反相色谱(RPLC)的选择特性,讨论了HILIC与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并对其使用中的进行了总结。

1. HILIC的概念亲水色谱(HILIC)是一种用来改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较差的强极性物质保留行为的色谱技术。

它通过采用强极性固定性,并且结合高比例有机相/低比例水相组成的流动相来实现这一目的。

而这样的流动相组成尤其有利于提高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的灵敏度。

2. HILIC的分离机制HILIC的分离机理在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配机理(2)离子交换(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更多的试验现象则表明HILIC的保留机理包含氢键作用、偶极作用和静电作用等多种次级效应,很难将其区分开来。

影响保留的主要因素普遍认为HILIC保留行为受到多种参数的影响,如固定相的官能团、有机改性剂的含量、流速、柱温、流动相缓冲体系的pH值、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

影响样品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都是流动相中有机相的比例,例如乙腈的含量的增加会显着增加样品的保留因子。

在HILIC分离模式中,溶剂洗脱能力由弱到强为:四氢呋喃<丙酮<乙腈<异丙醇<乙醇<甲醇<水, 流动相中水是最强的洗脱溶剂。

一般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其中水相的比例为5%-40%以保证其显着的亲水作用。

如图1所示,将流动相中的水相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代替,随着流动相极性的减小,待测物在柱上的保留就会增强。

Figure 1. HILIC retention as a function of polar modifier. 100 mm length ACQUITY UPLC BEH HILIC column. Peaks: 1 = methacrylic acid, 2 = cytosine, 3 = nortriptyline, 4 = nicotinic acid.4. HILIC与RP-HPLC的比较传统的反相色谱(RPLC)对强极性和亲水性的小分子物质的保留和分离能力较弱,通常流动相需要采用高比例的水相才能实现其保留,然而高比例的水相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固定相的反浸润和ESI-MS灵敏度的下降。

PC_HILIC_介绍资料

PC_HILIC_介绍资料

PC_HILIC_介绍资料PC_HILIC(Porous graphitized carbon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新型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极性和水溶性分析物的分离和鉴定。

PC_HILIC色谱技术结合了亲水性交换和碳相色谱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保留能力和分离效果。

PC_HILIC色谱柱采用了一种具有高孔隙率的石墨碳材料作为固定相。

这种材料有着大量的亲水性功能基团,可以与水溶性化合物形成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此外,石墨碳材料还能形成多孔结构,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和更高的保留能力。

1.宽泛的应用范围:PC_HILIC色谱技术适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不同极性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

因此,在食品、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2.较强的保留能力:PC_HILIC色谱柱具有较高的保留能力,能够有效地保留具有弱极性功能基团的化合物。

这使得它在复杂样品的分离和鉴定中表现出色。

3.良好的分离效果:PC_HILIC色谱技术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有效地分离和预提纯。

其分离效果优于传统的反相色谱技术,能够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简单的操作和易于优化:相比于其他液相色谱技术,PC_HILIC色谱技术的操作比较简单。

同时,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pH值和流速等参数,可以对色谱分离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C_HILIC色谱柱的反相作用较弱,因此在分离和鉴定时需要对流动相进行精确的调控,特别是在选择有机溶剂和缓冲液时。

此外,由于采用了高孔隙率的石墨碳材料,色谱柱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需要注意保养和使用。

总结起来,PC_HILIC色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水溶性化合物的方法。

它具有宽泛的应用范围、较强的保留能力和良好的分离效果。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HILIC色谱柱介绍

HILIC色谱柱介绍

亲水作用色谱(HILIC)就是近年来色谱领域研究得热点之一。

本文简介了HILIC得起源、定义、分离特点;比较了HILIC与反相色谱(RPLC)得选择特性,讨论了HILIC与质谱联用技术得特点,并对其使用中得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ﻫ1、HILIC得概念亲水色谱(HILIC)就是一种用来改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较差得强极性物质保留行为得色谱技术。

它通过采用强极性固定性,并且结合高比例有机相/低比例水相组成得流动相来实现这一目得.而这样得流动相组成尤其有利于提高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得灵敏度。

ﻫ2、HILIC得分离机制ﻫHILIC得分离机理在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配机理(2)离子交换(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更多得试验现象则表明HILIC得保留机理包含氢键作用、偶极作用与静电作用等多种次级效应,很难将其区分开来.3、HILIC影响保留得主要因素普遍认为HILIC保留行为受到多种参数得影响,如固定相得官能团、有机改性剂得含量、流速、柱温、流动相缓冲体系得pH值、缓冲盐得种类与浓度。

影响样品在固定相上得保留行为得最主要因素都就是流动相中有机相得比例,例如乙腈得含量得增加会显著增加样品得保留因子。

在HILIC分离模式中,溶剂洗脱能力由弱到强为:四氢呋喃<丙酮<乙腈〈异丙醇<乙醇<甲醇<水,流动相中水就是最强得洗脱溶剂。

一般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其中水相得比例为5%-40%以保证其显著得亲水作用.如图1所示,将流动相中得水相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代替,随着流动相极性得减小,待测物在柱上得保留就会增强。

Figure1、HILIC retention as afunctionof polar modifier、100 mm length ACQUITY UPLC BEH HILICcolumn、Peaks:1= methacryl ic acid, 2 = cytosine,3 = nortriptyline, 4 = nicotinicacid、4、HILIC与RP-HPLC得比较ﻫ传统得反相色谱(RPLC)对强极性与亲水性得小分子物质得保留与分离能力较弱,通常流动相需要采用高比例得水相才能实现其保留,然而高比例得水相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固定相得反浸润与ESI-MS灵敏度得下降。

hilic色谱柱新柱子活化 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hilic色谱柱新柱子活化 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hilic色谱柱新柱子活化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HILIC(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色谱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其特点是利用极性固定相与水样品间的亲和作用进行物质的分离。

随着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要,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HILIC色谱柱子。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新柱子的活化解释以及给出相关概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将对新型HILIC色谱柱子的概述进行介绍;接着,会详细解释新柱子的活化原理;然后,探讨这些新柱子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其次,进行性能分析,包括分离效能评估、色谱峰形态分析和保留机制研究;最后,提供关于优化操作方法和操作指南。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向读者介绍最新发展的HILIC色谱柱子,并深入探讨这些柱子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及性能。

通过阐明它们的活化解释和特点,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柱子,从而推动HILIC色谱技术在分析领域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操作指南和优化方法。

2. hilic色谱柱新柱子活化解释说明:2.1 hilic色谱柱概述HILIC(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即亲水性相互作用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极性分离机制的液相色谱技术。

和传统的反相色谱技术不同,HILIC色谱使用亲水性固定相,通过样品中化合物与固定相表面上的极性官能团间的疏水效应进行分离。

HILIC色谱在极性化合物、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和多肽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分离能力。

2.2 新柱子活化原理hilic色谱柱新柱子活化是为了提高柱子表面亲水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步骤。

新柱子在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够形成更精细的涂层结构,增加其极性官能团暴露在表面上,从而提高柱子表面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吸附能力。

具体来说,在hilic色谱柱新柱子活化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调整和改变固定相表面的组成和结构。

聚合物基质亲水性相互作用(HILIC)色谱柱(HILICpak)

聚合物基质亲水性相互作用(HILIC)色谱柱(HILICpak)

Column Eluent
5
10
15
17
有机磺酸的LC/MS/MS分析
1
泛酸和维生素C的LC/MS分析
样品 : 5µL 0.01µM each (in H2O/CH3CN=1/3) 1. 牛磺酸 (Taurine) 2. 牛黄胆酸 (Taurocholic acid)
1
样品 : 100ng/mL each, 10µL 1. 维生素 B5 (Vitamin B5) ( 泛酸 (Pantothenic acid) ) 2. 维生素 C (Vitamin C) ( 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 )
R2 NH2 NH2 OH OH
R3 NH2 NH2 OH NH2
2 3
N N R3
1 2 3
R2
N
4
3
4
0
5
10
15 min
0
5
10
15
20 min
Column : Eluent : Flow rate : Detector : Column temp. :
Shodex HILICpak VG-50 4E H2O/CH3CN/CH3OH=5/75/20 1.0mL/min RI 40˚C
果糖 (Fructose), 甘露糖 (Mannose), 葡萄糖 (Glucose)
葡萄糖胺 (Glucosamine)
蔗糖 (Sucrose) + 乳糖 (Lactose)
麦芽糖 (Maltose) 棉子糖 (Raffinose) 半乳糖醛酸
(Galacturonic acid)
: Shodex HILICpak VG-50 2D : (A); 0.5% NH3 aq./(B); CH3CN Linear gradient (High pressure); (B%) 80% (0 to 2min) 80% to 10% (2 to 12min) 10% (12 to 15min) 80% (15 to 20min) Flow rate : 0.2mL/min Detector : ESI-MS (SIM) Column temp. : 40˚C

hilic色谱柱 寡糖

hilic色谱柱 寡糖

hilic色谱柱寡糖
HILIC色谱柱是一种亲水性交换色谱柱,用于分离和分析亲水性分子,例如糖类、寡糖。

寡糖是由2-9个单糖单元组成的糖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在糖类的分析中,HILIC色谱柱常被用于寡糖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HILIC色谱使用极性固定相和较强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通过样品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亲水性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在HILIC色谱柱上,寡糖在流动相中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不同寡糖之间的亲水性差异导致它们在柱上有不同的保留时间,从而实现分离。

使用HILIC色谱柱进行寡糖分析时,常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和柱温来优化分离性能。

同时,可以通过检测器测量吸光度、折射率或电导率等来检测和定量寡糖。

总之,HILIC色谱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寡糖的工具,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分析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水作用色谱(HILIC)是近年来色谱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简介了HILIC的起源、定义、分离特点;比较了HILIC和反相色谱(RPLC)的选择特性,讨论了HILIC与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并对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1. HILIC的概念
亲水色谱(HILIC)是一种用来改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较差的强极性物质保留行为的色谱技术。

它通过采用强极性固定性,并且结合高比例有机相/低比例水相组成的流动相来实现这一目的。

而这样的流动相组成尤其有利于提高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的灵敏度。

2. HILIC的分离机制
HILIC的分离机理在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配机理(2)离子交换(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更多的试验现象则表明HILIC的保留机理包含氢键作用、偶极作用和静电作用等多种次级效应,很难将其区分开来。

3.HILIC影响保留的主要因素
普遍认为HILIC保留行为受到多种参数的影响,如固定相的官能团、有机改性剂的含量、流速、柱温、流动相缓冲体系的pH值、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

影响样品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都是流动相中有机相的比例,例如乙腈的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样品的保留因子。

在HILIC分离模式中,溶剂洗脱能力由弱到强为:四氢呋喃<丙酮<乙腈<异丙醇<乙醇<甲醇<水, 流动相中水是最强的洗脱溶剂。

一般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其中水相的比例为5%-40%以保证其显著的亲水作用。

如图1所示,将流动相中的水相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代替,随着流动相极性的减小,待测物在柱上的保留就会增强。

Figure 1. HILIC retention as a function of polar modifier. 100 mm length ACQUITY UPLC BEH HILIC column. Peaks: 1 = methacrylic acid, 2 = cytosine, 3 = nortriptyline, 4 = nicotinic acid.
4. HILIC与RP-HPLC的比较
传统的反相色谱(RPLC)对强极性和亲水性的小分子物质的保留和分离能力较弱,通常流动相需要采用高比例的水相才能实现其保留,然而高比例的水相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固
定相的反浸润和ESI-MS灵敏度的下降。

HILIC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RPLC互补的保留方式,能够使在RPLC 上保留较弱或没有保留的物质在HILIC柱上提供合适的保留,如图2所示:
Figure 2: Chromatograms comparing the retention of allantoin on Atlantis HILIC Silica and Atlantis dC18 columns. (a) Column: 50 mm×4.6 mm, 3-μm dp Atlantis dC18; mobile phase: 10 mM ammonium formate, pH 3; Shows no retention (k =0) of allantoin. (b) Column: 50 mm×4.6 mm, 3-μm dp Atlantis HILIC Silica; mobile phase: 95:5 (v/v) acetonitrile–water containing 10 mM ammonium formate, pH 3; Shows retention (k =1) of allantoin.
另外,HILIC柱上的洗脱顺序与RPLC柱上的正好相反,极性较小的物质先出峰,极性较大的物质后出峰。

如图3所示:
Figure 3. Comparison of ESI+MS response using HILIC and RP conditions. SIR channels of acetylcholine (m/z 146.2) and choline (m/z 103.9); Columns: 100 mm×2.1 mm, 1.7μm (A) ACQUITY UPLC BEH C18 (B) ACQUITY UPLC BEH HILIC. Peaks: 1 = acetylchol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