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导语.

合集下载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一、导语类型:软导语此导语是在报纸、杂志上出现最多的。

它往往围绕一个中心,由许多具体事例组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材料充足,感情充沛,节奏明快,寓庄于谐,趣味横生。

二、写作方法: 1、整体概括导语的几种类型与特点:( 1)直叙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改革是成功的保证》,导语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讲话,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 2)先提结果式导语如《江苏农村发展集团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导语开门见山地指出全省农村基本形成了一批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发展集团。

随后,简明地概括这些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取得的效果,收束全文。

这样,就不但节约了篇幅,也能更好地说明导语的主旨。

( 3)表示对比的导语如《看谁跑得快》,开头两段直接从静态对比写起,第一句先用“我们”写“三个少先队员”,然后再用“他们”写“我们”,形成鲜明的对照,立刻抓住读者。

2、描述式导语如《重庆青年报》的《尊敬老师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开头先从整体上对老师赞扬一番,接着转入具体描述一位特殊的人物——新华中学八十岁的孙道六老师。

3、设问式导语如《光明日报》的《落实“三贴近”树立良好形象》,开头首先用一连串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以点带面,引出中心话题,设计非常巧妙。

4、预测式导语如《新闻出版报》的《加强出版工作的科学管理》,导语先用预测语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具体数据作出回答,针对性很强。

5、数字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深圳,打造中国的硅谷》,导语只列举“数字”,以增强其说服力。

6、抒情式导语如《重庆青年报》的《李昌钰博士:诚信之花越开越艳》,文章最后以一段抒情性的文字,赞扬李昌钰博士生前为维护法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秉公办案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崇高声誉,也使这篇导语显得格外动人。

7、含蓄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遵义红花竞芳菲》,开头先写遵义城,接着写山乡,最后又写全国,既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也给人以留有想象空间的余地。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1.抑扬顿挫法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案例】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中国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

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

先说任丘“地面上燃料奇缺”,显然是抑。

后说“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显然是扬。

先抑后扬,一抑一扬,“任丘油田”就是在这种抑扬顿挫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2.特写镜头法拍电影离不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特别吸引人。

导语写作也可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或截取有特点的片断、情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牢牢吸引住读者。

【案例】《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感人极了。

这则导语绘声绘色地写道: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

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

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多好的老师!通过这个“送棉大衣”的特写镜头,我们足以认识和接受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师。

3.曲径通幽法元代翁郎夫说:“山似论文不喜平”(《尚湖晚步》)。

比喻文章要充满激情,像高山似的有起伏。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迁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在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遭受了意想不到的严重挫折,一下子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

如何报道这件事,中外记者在导语的表现手法上,有些不一样。

试看两例:【案例一】中国体育报9月29日电奥运会乒乓球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风云突变,在分组赛中表现较佳的中国选手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在单打中均被淘汰,未能进入前4名。

如何写好新闻导语

如何写好新闻导语

如何写好新闻导语
写好新闻导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简明扼要:导语应该尽量简洁明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出新闻的要点。

导语通常为一两句话,不能过长,要点要鲜明。

2.内容准确:导语应该准确地反映新闻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不能歪曲事实,不能夸张和夸大。

要注意区分事实与评论,导语主要应该以事实为主。

3.语言生动:导语应该用生动的语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兴趣。

可以使用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相关人物的言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

4.悬念营造:有些新闻导语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悬念,引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过分夸张或者制造虚假的猎奇效果。

5.受众取向:新闻导语应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写,关注读者的兴趣点和需求。

比如对于专业人士,导语可以突出新闻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对于普通读者,可以突出新闻的社会影响和人文关怀。

下面是一个新闻导语的例子:
【导语】近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疑似与SARS病毒有关。

该病毒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出现,引发公众对其传播和防控的关注。

专家表示,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公众应加强自我防护,注意个人卫生。

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希望你能写出好的新闻导语。

如何写好导语

如何写好导语

如何写好导语1. 你知道吗,写好导语就像打开一扇神奇的大门!比如写一篇旅行文章,开头就说:“哇塞,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这样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们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是哪里。

2. 想写好导语可不容易哦,但要是掌握了方法就超简单!就像做一道美味的菜肴,关键就在那第一步。

比如写一个故事,开头来一句:“嘿,你能想象接下来会发生多么奇妙的事情吗?”是不是就很吸引人?3. 写好导语真的太重要啦!这就好比一场比赛的起跑,要是开头没起好,后面就难啦!像写一篇科技文章,开头就说:“哇,这个新发明简直酷毙了!”读者肯定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新发明。

4. 你晓得不,写好导语是有技巧的哟!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

比如写一篇人物传记,开头讲:“哇,这个人的经历太传奇了吧!”读者能不感兴趣吗?5. 写好导语绝对是一门学问呀!就好像驾驭一艘帆船,开头就是扬起的帆。

例如写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开头说:“哎呀,这片森林真是太美啦!”读者肯定会好奇森林的美到底是什么样的。

6. 可别小瞧了写好导语哦!这就像给一幅画勾勒出最精彩的线条。

比如写一篇影评,开头来一句:“哇哦,这部电影简直震撼到我了!”谁不想知道是怎样的震撼呢?7. 写好导语是有绝招的啦!好比给一场演出拉开精彩的序幕。

写一篇美食文章,开头说:“哇,这个味道简直让我陶醉!”读者肯定想尝尝是什么美食。

8. 要知道写好导语是很关键的呀!就如同给一个故事注入灵魂。

比如写一篇冒险文章,开头讲:“嘿,这次冒险之旅太刺激啦!”读者肯定想跟着一起冒险。

9. 写好导语可不能马虎哟!这好像是给一段旅程指引方向。

例如写一篇时尚文章,开头说:“哇,这个时尚潮流太酷了吧!”读者肯定想了解这个潮流。

10. 写好导语真的超级重要的呢!就像给一座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一篇励志文章,开头来一句:“哇,他的故事太励志啦!”谁不想听听这个励志故事呢?。

导语的写作要求简答

导语的写作要求简答

导语的写作要求简答
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通常简明扼要地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因此,导语的写作要求十分重要,它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精炼简洁:导语应简明扼要地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避免冗长
和繁琐的表述。

语言要精炼,信息要集中,以便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

2.突出重点:导语应突出新闻报道的重点,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
最前面,以便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某些细节或次要信息,以免影响主要内容的传达。

3.引人入胜:导语应具备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可以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者运用疑问、悬念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于花哨或夸张的表达,以免影响导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逻辑通顺:导语应具备逻辑性,保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和条理
性。

要注意语句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导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新闻的主旨。

5.符合新闻写作规范:导语应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如准确、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同时,要注意导语与正文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整个报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总之,一个好的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为整个新闻报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写作导语时,需要认真思考、精心组织语言,确保导语符合以上要求。

如何写好导语.

如何写好导语.

谢 谢 大 家!
本报讯(记者潘剑凯) 谁是高考 “状元”?这个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 今年却在浙江省消失了。(第8届中 国新闻奖3等奖消息作品《浙江:今 年高考无状元》的导语)
本报讯(记者江涛 丁番乐) 昨天, 在大足县法院档案室沉睡4年的25个 假案终于见到阳光。掀开假案盖子的 四川省泸州市民童兴云不解:“大足 县法院三驱法庭为什么悄悄把我杜撰 为原告,一口气把25个无辜农民分别 告上法庭?”
新华社1999年10月10日电今年 国庆放假7天,不仅乐了百姓,也乐了 商家。“假日消费”掀起热浪,消费 市场红红火火。
(第10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作《国庆 放长假,消费掀热潮》的导语)
新华社11月30日电 在“世界 艾滋病日”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30 日下午走进北京一家医院与艾滋病 人握手、交谈,用实际行动推进中国 抗击艾滋病魔的斗争。 (第15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 《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 的导语)
九、引语式导语 即恰当地使用引语,以补充陈述新 闻事实,提示、阐明事件的意义及其 影响。这样的导语说服力强,比较客 观、可信,能触动读者的认同感。
本报讯(记者管哲辉 李晓鹏)“农 民合作社有合法身份了!”今天傍晚 6时多,正在广东湛江西瓜基地的温 岭市石横镇西瓜合作社社长彭友达, 边看浙江卫视新闻边接受记者电话 采访。
八、数据式导语
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 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在新闻导语中, 回答读者的问题,以提高新闻的价值, 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武汉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最近对 红桃K集团资产进行了审计。昨日得 出的审计结论表明,该集团技术负责 人张廷璧教授个人资产已达1.3118 亿元”。(第11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 消息作品《按“智”分配造就亿万 富翁》的导语)

20种写导语的方法与技巧

20种写导语的方法与技巧

20种写导语的方法与技巧1. 提出问题:通过引出一个问题或者困扰读者的情况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用名人名言:使用名人的名言或者有趣的引用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增加可读性。

3. 提供重要信息:在导语中传达关键信息,让读者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4. 讲述个人故事:通过分享自己或其他人的真实故事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5. 使用幽默和笑话:通过幽默和诙谐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增加可读性。

6. 引入新的发现或趋势: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行业趋势或者创新发现,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7. 揭示某种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强调一个问题的重要性或影响来吸引读者的关注。

8. 使用统计数据:引用有影响力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在主题上增加可信度。

9. 引出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提问未解决的问题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继续阅读以找到答案。

10. 首先提供背景信息:通过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或者相关的历史背景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11. 引发情感共鸣:通过描述一个让人感到共鸣或者情感引起的场景或情节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12. 引入争议性观点:提出一个有争议性或者非传统的观点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讨论。

13. 展示好奇心:通过表达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14. 引发读者的想象力:通过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一个场景或者故事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15. 引入个人观点: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6. 以一个引人入胜的事实开始:通过分享一个有趣或者引人入胜的事实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17. 提出一个行动号召:通过鼓励读者采取行动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

18. 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来吸引读者的关注。

19. 针对读者的需求:通过强调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或解决他们的问题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20. 以一个奇闻趣事开始:通过分享一个令人惊奇或者趣味的故事或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strong>1.导语写作的定义</strong>
导语是一份写作文章的引导,它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有兴趣去浏览文章,就是让读者知道文章接下来将要谈及什么。

导语可以以文字、图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呈现,它们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情感,使读者一读就想深入了解,吸引读者轻易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效果。

<strong>2.导语写作的步骤</strong>
(1)认真阅读整篇文章
要想写好导语,首先要有对文章内容的充分了解,因此需要认真阅读整篇文章,深入的构思文章的主旨及内容背景,弄清文中的事例及分析的思路,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及理解能力。

(2)定义导语的内容
根据文章的内容构思导语的亮点,定义导语的内容,尤其有些关键点及要素要加强强调,定义好导语的内容后,可以更加精准的利用语言进行表达。

(3)抓住读者的眼球
写导语要注重内容的简洁性,抓住读者的眼球,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色彩、意象,使导语之间形成有力的张力,吸引读者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及感染力,从而有效的激发读者的兴趣。

(4)营造有吸引力的氛围
导语要有吸引力,除了强调议题背景,还有把握文章重点,把文章的主题鲜明的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引语式导语 即恰当地使用引语,以补充陈述新 闻事实,提示、阐明事件的意义及其 影响。这样的导语说服力强,比较客 观、可信,能触动读者的认同感。
本报讯(记者管哲辉 李晓鹏)“农 民合作社有合法身份了!”今天傍晚 6时多,正在广东湛江西瓜基地的温 岭市石横镇西瓜合作社社长彭友达, 边看浙江卫视新闻边接受记者电话 采访。
三、概述式导语 这是通过用直接摘要或归纳概 括叙述的办法,以一句话概括通篇报 道内容或其中的精华,把新闻中最新 鲜、最主要的事实,开门见山,简明 扼要地写出来.给受众一个总的印象, 以便提纲挈领地阅读全文。
本报讯(记者丰捷) 613万考生 迎来了他们人生一搏的时刻—— 2003年非典时期的正常高考今天静 静地拉开帷幕。(第14届中国新闻奖 2等奖消息作品《北京:非常时刻,平 常高考》的导语)
四、评论式导语
从评论入手或把叙事和议论交织在 一起,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新闻事实进 行简要评论的导语,又称评述式或议论 式导语,是新闻导语中较常用的一种表 述方式。具体表现形式常见的有:或是 先叙述事实,然后进行议论;或先作评论, 再写出评论的根据,即事实。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世界各地的 天文学家证实,8月18日没有发生特殊的 天文现象,更没有发生地球毁灭这样的 大劫难。世界各地的人们像往常那样度 过了平静的一天,“天体大十字”这一 “末世论”预言宣告破产。(第10届中 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天体大十 字”预言宣告破产》的导语)
一位82岁高龄的离休工人,在大半辈子的 伐木生涯中,为国家采伐原木3.6万多棵,成为 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 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离休后,他带领全 家历经2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又在荒坡上种 下了3万多棵树木,了却了多年的夙愿,还上了 一笔他心中的“欠债”。他,就是黑龙江省伊 春市实力林业局的老工人马永顺。(第5届中 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作品《昔日伐木建功,今
五、对比式导语
写导语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就 是将今与昔、新与旧、正与误、美 与丑、善与恶、忠与奸、兴与衰、 老与少、优与劣等两方面的事实情 况,进行两相对比,以前者为主,后者 为陪衬,形成强烈反差,更鲜明地显 现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
本报讯 昨天,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雨,
泪水似地撒落在) 谁是高考 “状元”?这个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 今年却在浙江省消失了。(第8届中 国新闻奖3等奖消息作品《浙江:今 年高考无状元》的导语)
本报讯(记者江涛 丁番乐) 昨天, 在大足县法院档案室沉睡4年的25个 假案终于见到阳光。掀开假案盖子的 四川省泸州市民童兴云不解:“大足 县法院三驱法庭为什么悄悄把我杜撰 为原告,一口气把25个无辜农民分别 告上法庭?”
八、数据式导语
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 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在新闻导语中, 回答读者的问题,以提高新闻的价值, 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武汉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最近对 红桃K集团资产进行了审计。昨日得 出的审计结论表明,该集团技术负责 人张廷璧教授个人资产已达1.3118 亿元”。(第11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 消息作品《按“智”分配造就亿万 富翁》的导语)
本报讯(记者孙覆海) 为深圳的 经济奇迹作出巨大贡献的外来劳务 工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目前劳动安 全状况令人忧虑。这是记者近3个月 来对深圳部分外来劳务工人进行调 查后发现的。(第10届中国新闻奖2 等奖消息作品《去年伤残万余人,死 亡八十多人》的导语)
七、悬念式导语 亦称延缓式导语。“悬念”,又称 “扣子”或“关子”。就是对有关的 事情、人物或原因、结果,先不直说, 在新闻的开头先造成“悬念”,唤起 读者注意,然后一层深一层.吸引人不 得不继续读下去,比较富有魅力。
六、结论式导语
把结论放在开头,通过结论,充分 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和目的。这种 形式的导语大多用于报道“最新成 果”、工作经验、学习体会之类的 新闻中。 其好处在于能帮助受众抓住问题 的要害,针对工作实际,突出某一个 问题,强调某一个观点。
本报讯(记者任磊报道) 中国凭借 其稳定的经济形势,充实的外汇储备, 良好的外资结构和有效的外汇管理, 完全有能力避开目前席卷东南亚的金 融动荡。(第8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 息作品《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的 导语)
的烈士墓碑上,令近在咫尺的豪华墓园
与黄土一堆的烈士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扫墓者不禁为之心碎。(第8届中国新闻
奖2等奖消息作品《寂寂烈士坟,纷纷春
雨泪》的导语)
本报讯(记者石磊) 祖籍沧州的郑 先生在沪经商数年,前不久他从上海 返乡,连遇两个“没想到”。(第13 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我省 交通图五年七变》的导语)
朝栽树“还债”》的导语)
本报讯(记者张虹红) 在人们印象中, 联合国是个开会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 联合国也是个蕴藏巨大商机的市场。联 合国及其附属机构近日公布了4月份在 全球的采购招标计划,面对一系列科技 含量并不高的商品,本市众多企业却无 动于衷,任商机从身边溜走。(第14届中 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作品《面对商机,为 何无动于衷?》的导语)
如何写好导语
政治处 刘新丽
一、单元素导语
亦称一句话导语,或单因素导语。 即在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新闻事实。理 想的单元素导语所表现的这一个新闻 事实,应当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 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
本报讯(记者李红鹰)7日,武昌杨先 生带着2岁的女儿到市儿童医院看病,没 想到看一个“咳嗽”就要花1000多元。 因此,他于昨日投诉到本报新闻110。 (第13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看 个“咳嗽”要掏1065元》的导语)
本报讯(记者高坡) 从昨天起,昆山31
万多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刷卡”看 病了! (第15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昆山 31万农民刷卡看病》的导语)
二、多元素导语
一则导语中,用几个事实组合而 成。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有 的新闻导语难以用一个主要事实来 表达,因此,导语中需要写三个以上 的主要事实时,这就是多元素导语。 亦称成套式、多因素(多段落)导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