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的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小学美术《照相机和眼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照相机和眼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照相机成像原理。

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教学设计:一、猜谜导入: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窗,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引出谜底:照相机。

出示老师通过照相机留下的美丽图片,并说明这些美丽的图片都是照相机的功劳。

这样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伊始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由谜底对照相机,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展示学习目标并找同学朗读。

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基本构造。

1、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出示多媒体材料,显示照相机实体和照相机剖面图让学生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4、教师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聚集光线并拍下物体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光孔进入暗箱,在胶片上形成像,并由于胶片感光把像留在了胶片上)这样有助于强化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活动二:研制照相机。

教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小组,并解说一下小小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出来的照相机效果最好,并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以及照相机成像的结果写下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照相机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科学_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凸透镜、纸筒、半透明纸、双面胶。

教师准备:照相机、学生材料、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两张硬纸卡卷筒、一张半透明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欢迎来到科学乐园。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什么礼物?师出示:照相机,生答。

师:(板书: 照相机)同学们想来一张合影吗?生:想。

师:微笑,坐端正,精神点,来个良好状态,好来一张。

教师把相片,输入电脑。

师生一起欣赏合影。

师:通过刚才欣赏照片,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想说一说。

生:照相机是怎么成像的?师: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学生回顾交流。

师:强调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二、出示课件: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1、生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为什么能照相呢?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显现照相机剖面图。

3、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三、制作照相机。

1、交流制作方法。

2、动手制作。

3、展示交流。

4、观察并交流发现。

四、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

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2、认识眼球的基本构造。

3、推想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4、提问: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5、交流讨论。

6、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交流讨论,说一说保护方法。

五、自由活动:把眼睛和照相机里的构造一一对应。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的教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在生活中用到的照相机和眼睛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使用照相机拍照片的情景和用眼睛看物体的不同的感受,并通过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了“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的相关教学材料,如参考教案(/s?tn=site888_pg&lm=-1&word=%C7%E0%B5 %BA%B0%E6%CE%E5%C4%EA%BC%B6%BF%C6%D1%A7%CF% C2%B2%E1%BD%CC%B0%B8);(/view/adf8ce906bec0975f465e2c5.html),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部分视频资料(/view/594739220722192e4536f653.html),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引子: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

2.乐意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二、教科书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照相机,对照相机有极浓厚的兴趣;眼睛是人体的重要的感觉器官,是我们观察周围世界的重要工具。

照相机与眼睛有什么关系?照相机里面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能照相?眼睛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这些都是学生经常产生的疑问。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认识照相机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探究眼睛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活动准备: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供了几幅胶片,目的是借助胶片提示学生进行课前探究,为课堂探究照相机结构及原理、眼睛的结构及视觉形成活动,奠定基础和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教科书以文字的形式,提示了本课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小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材料的准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学生准备制作小照相机的材料: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有条件的学生带上照相机更好。

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要准备照相机和使用过的留有影像的胶片(一次成像的相机最好),眼球模型,相关的图片或者多媒体资料。

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个照相机,玩一玩。

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做个照相机,了解其主要构造原理。

教科书展示了一架普通照相机,提示学生初步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胶片等。

教科书中还出示了制作简易照相机的简单的制作图,提示了制作简易照相机需要的主要材料及制作方法、步骤:第一步,选取材料。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学情分析】本课是五年级青岛版科学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的第二课,本课的学习既是为指导学生了解光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作准备,也是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正确使用照相机,了解眼睛的构造和保护作准备。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照相机和眼睛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对本课的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

只是由于学生探究能力有限,还有待于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予以重视,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学会使用“解暗箱”来研究探索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珍爱生命。

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使用过的留有影像的胶片,相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欣赏。

2.谈话: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色美不美?那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这绚丽多彩的世界呢?3.板书:照相机。

4.学生交流,大胆探究: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那么照相机里都有什么呀?想不想研究一下呢?【设计意图:本环节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初步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一:做个“照相机”,玩一玩。

(一)感知照相机成像原理1.教师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此环节实际上是一个解暗箱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2.交流、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照相机和眼睛作业设计方案》

《照相机和眼睛作业设计方案》

《照相机和眼睛》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照相机和眼睛》是一门关于视觉感知和光学原理的课程,涉及到照相机和人类眼睛的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等内容。

通过进修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照相机和眼睛的工作原理;3.学会运用光学原理诠释照相机和眼睛的工作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照相机的结构和功能;2.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照相机和眼睛的工作原理;4.光学原理在照相机和眼睛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通过讲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照相机和眼睛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理解;3.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讨论照相机和眼睛的应用,增进思维交流;4.教室练习:安置相应的练习题,稳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照相机的结构和功能1.介绍照相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2.讲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3.实验演示照相机的拍摄过程。

第二课时:眼睛的结构和功能1.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各部位的功能;2.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3.实验演示眼睛的观察过程。

第三课时:照相机和眼睛的比较1.比较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分析照相机和眼睛的工作原理的异同;3.讨论光学原理在照相机和眼睛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教室练习和总结1.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2.总结照相机和眼睛的重点内容;3.展示学生的实验效果。

六、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教室参与、实验操作等;2.作业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效果和分析结果。

七、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用具: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等;2.实验器械:实验用照相机、眼镜模型等;3.教材:选用相关教材和资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提高光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照相机和眼睛导学案》

《照相机和眼睛导学案》

《照相机和眼睛》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原理、功能和相似的地方,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比较和分析。

一、导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周围的一切?而照相机又是如何记录下我们所看到的画面的呢?今天我们将进修有关照相机和眼睛的知识,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似的地方和差别。

二、探究照相机和眼睛的原理1. 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记录图像的设备。

它通过镜头将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影像。

请同砚们思考:照相机中的镜头和感光元件分别对应我们眼睛中的哪些部分?2. 眼睛的原理我们的眼睛也是一种光学器官,能够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眼睛中的晶状体起到了类似镜头的作用,而视网膜则相当于感光元件。

请同砚们思考:眼睛和照相机在原理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三、比较照相机和眼睛的功能1. 共同点照相机和眼睛都能够通过光学原理将光线聚焦在特定位置,形成影像或视觉。

它们都能够感知外界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图像。

2. 不同点照相机可以记录下静态的图像,而眼睛则能够实时感知和跟踪挪动的物体。

此外,眼睛还具有自动调节焦距和对焦的功能,而照相机需要人工进行设置。

四、探究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为光速,而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请同砚们思考:为什么镜头能够让光线聚焦?2. 光学成像当平行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焦点上时,就会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成像过程叫做光学成像。

请同砚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图像是倒立的?五、教室练习1. 请同砚们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照相机和眼睛在原理和功能上的异同,并列举出至少两点。

2. 如果将照相机比喻为眼睛,那么它的快门相当于眼睛的哪个部分?为什么?3. 请同砚们描述一下光线经过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的过程。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照相机和眼睛的原理、功能和相似的地方,探究了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设计(预
设)
提出探究活动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梳理——总结
评价设计
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知识、科学探究思路等)。
1.每准确说出一条收获得★。
2.语言完整、有条理额外得★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1.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言,在评价中发展自己。
科学态度: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了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学习环节(活动)
教计修改
二、方案—探究
(二)进阶活动
评价设计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的内部结构;
请同学们推理眼睛的各部分构造,相当于照相机的哪部分?
1.能积极查找搜集资料;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交流;★
2.能通过查阅资料,说出眼睛的结构★
3. 表达清楚,条理清晰。★
合计:★★★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1.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吗?谁能说一说眼睛的基本构造?
制作好照相机后能检验其观察效果;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片、两张硬纸卡、一张半透明纸、一把剪刀、一个胶带等。
四、拓展——应用
评价设计
1.观看视频,了解老鼠、猫、狗、皮皮虾眼睛的构造及功能
2.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眼睛的构造
1.观看视频说感受★
2.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眼睛的构造★
合计:★★
过程实施
我们一般光学相机具有这几部分组成。数码相机与光学相机的主要区别是将磁卡取代了胶片,它的好处是直接通过数据线输入电脑立刻看到照片。
4.你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吗?
5.学生猜想假设、自由发言。
6.小结: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组成的,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照相的。我们能不能做一个照相机呢?请同学们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照相机”。
2. 完成自评,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8-10分★★★
6-7分★★
6分以下★
自己发现错误并能订正额外得★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出示当堂检测题,提出要求:五分钟内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当堂检测(5分钟 共10分 )
1、眼球由视网膜、视神经、晶状体和瞳孔构成。
2、眼睛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①)。
(1)胶片(2)镜头
第二课时新授课学习过程设计
课 题
6.照相机和眼睛
课标陈述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10.1)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科学知识:知道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构造,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科学探究: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
备注
(学习资源)
一、情境——聚焦
评价设计
谜语:小小一间漆黑房,平时紧闭小铁窗,只要窗户打开来,平时东西朝里装。
1.能猜出谜底★
2.不能猜出谜底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1.出示谜语:小小一间漆黑房,平时紧闭小铁窗,只要窗户打开来,平时东西朝里装。
2.学生猜出谜底:照相机。
二、方案—探究
(一)基础活动
评价设计
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2.能通过观察,说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 表达清楚,条理清晰。★
合计:★★★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1.(出示照相机)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照相机里面有什么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多媒体出示照相机剖面图,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镜头、光圈、胶片。
2.学生交流,示出眼睛结构图。
3.小结: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
4.请同学们推理眼睛的各部分构造,相当于照相机的哪部分?
5.小结: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瞳孔----光圈
6.请同学们说一说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小组交流讨论。
7.小结: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三、交流——评价
评价设计
通过观看制作步骤,动手制作照相机。
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研究设计出实验制作方案;★
2.制作好照相机后能检验其观察效果;★
3.能介绍清楚照相机的制作材料、主要结构,表达清楚。★
合计:★★★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观看制作照相机的步骤视频
第一步,选取材料:两个能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一张半透明纸,一面凸透镜;第二步,将凸透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纸盒的一端;第三步,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前后推动,任意调节焦距。
3、眼球中的(①)相当于凸透镜。
①瞳孔②视网膜③晶状体
4、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瞳孔。(×)
5、视网膜具有成像作用。(√)
检测题
作业设计
1.继续完成照相机的制作
2.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眼睛的构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照相机:镜头、胶片、光圈。
眼睛: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组成的,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照相的。我们能不能做一个照相机呢?请同学们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照相机”。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六、检测——反馈
评价设计
1. 5分钟内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