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照相机和眼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的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小学美术_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课件设计

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 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 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 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刻把 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 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 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能 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 眼1.睛mp看4 到,花形成正立的视觉。
2020/6/5
青蛙的眼睛
可以看见运动的物体 ,看不见静止的物体 。
2020/6/5
狼蛛的眼睛
有八只眼睛,前列四只,中 列两只,后列两只。
变色龙的眼睛
突出并可旋转,可以 前后左右来回观看。
知识总结:
照相机是利用 凸透镜能聚集光线 并拍下物体的像的 原理制成的。
眼睛的主要部分
是眼球。主要有瞳孔 、晶状体、视网膜、 视神经。
二、选择。
1.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后,会在(B)上形成物体的像。
A.晶状体 B. 视网膜 C. 瞳孔 D. 视神经
2.照相机上用的是(A)。
A.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三、判断。
1. 人的眼睛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的像,由此可推断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
也是正立的。
(×)
2. 照相时照相机离所拍摄的物体越远,物体的像照的越大。
(×)
3. 猫喜欢夜间活动是因为猫的眼睛白天看不清东西,只能在晚上看见东西 。
(×)
2020/6/5
今天我们学习了照相机和 眼睛成像的原理,希望 同学们养成乐于探究与 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习 惯,做一个小小科学家。
2020/6/5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还有哪些眼睛 特殊的动物,给同学讲讲。
2020/6/5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
小学科学_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凸透镜、纸筒、半透明纸、双面胶。
教师准备:照相机、学生材料、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两张硬纸卡卷筒、一张半透明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欢迎来到科学乐园。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什么礼物?师出示:照相机,生答。
师:(板书: 照相机)同学们想来一张合影吗?生:想。
师:微笑,坐端正,精神点,来个良好状态,好来一张。
教师把相片,输入电脑。
师生一起欣赏合影。
师:通过刚才欣赏照片,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想说一说。
生:照相机是怎么成像的?师: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学生回顾交流。
师:强调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二、出示课件: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1、生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为什么能照相呢?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显现照相机剖面图。
3、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三、制作照相机。
1、交流制作方法。
2、动手制作。
3、展示交流。
4、观察并交流发现。
四、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
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2、认识眼球的基本构造。
3、推想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4、提问: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5、交流讨论。
6、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交流讨论,说一说保护方法。
五、自由活动:把眼睛和照相机里的构造一一对应。
小学科学《照相机和眼睛》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了解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并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照相机的学习材料、课前搜集关于人眼球成像资料。
学生准备:凸透镜、硬纸、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段视频,现在请观看《照相机导入》《眼睛1》。
看了这两段视频,同学们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会把毫不相关的两段视频一起播放呢?照相机与眼睛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照相机和眼睛)(二)做个“照相机”1.照相机的构造提问:相信大家都拍过照片,关于照相机你了解多少呢?你还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对照相机特别的好奇,都很想进一步了解它,那就让我们和照相机交个朋友,来了解他。
好吗?(1)观察照相机的构造老师给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照相机,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照相机有哪几部分组成?注意轻轻地拿,细细地看,不要损坏咱们的好朋友照相机哦。
(2)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知道照相机有几部分组成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归纳:这面凸透镜实际上就是照相机的镜头。
(板书:镜头)这是照相机的光圈,决定光线经过的量,光圈越大,能进入的光线越多;光圈越小,能进入的光线越少。
(板书:光圈)这是照相机的胶片。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诸城市石桥子镇小学教学目标: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意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多媒体课件;/view/c62a442d3169a4517723a379.html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片、两张硬纸卡、一张半透明纸、一把剪刀、一个胶带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出示刘翔比赛照片)/so?q=%E5%88%98%E7%BF%94%E6%AF%94%E8%B5%9B %E5%9B%BE%E7%89%87&fm=360onebox同学们看,这是谁?对,是刘翔,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他以12秒91的成绩一举夺冠,被誉为“世界飞人”,那一刻世界记住了刘翔,同时也记住了中国!这两张呢,是刘翔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以13秒09摘得金牌时的飒爽英姿,从而实现亚运三连冠的梦想,你知道这精彩的瞬间是用什么留下来的吗?(照相机,板书)今天这节课表现出色的“小科学家”也将被拍下来,有没有信心成为照片里的主角?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信心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新授(一)探究照相机的构造1.同学们,关于照相机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回答)大家想知道的可真多呀!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照相机交个朋友,来了解他。
好吗?2.(老师安排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架照相机)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照相机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大家不仅要观察外部,还可以打开后盖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
小学美术_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照相机成像原理。
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教学设计:一、猜谜导入: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窗,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引出谜底:照相机。
出示老师通过照相机留下的美丽图片,并说明这些美丽的图片都是照相机的功劳。
这样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伊始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由谜底对照相机,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展示学习目标并找同学朗读。
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基本构造。
1、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出示多媒体材料,显示照相机实体和照相机剖面图让学生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4、教师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聚集光线并拍下物体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光孔进入暗箱,在胶片上形成像,并由于胶片感光把像留在了胶片上)这样有助于强化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活动二:研制照相机。
教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小组,并解说一下小小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出来的照相机效果最好,并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以及照相机成像的结果写下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照相机知识点的理解。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的教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在生活中用到的照相机和眼睛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使用照相机拍照片的情景和用眼睛看物体的不同的感受,并通过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了“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的相关教学材料,如参考教案(/s?tn=site888_pg&lm=-1&word=%C7%E0%B5 %BA%B0%E6%CE%E5%C4%EA%BC%B6%BF%C6%D1%A7%CF% C2%B2%E1%BD%CC%B0%B8);(/view/adf8ce906bec0975f465e2c5.html),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部分视频资料(/view/594739220722192e4536f653.html),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引子: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青岛版(六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照相机和眼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我们怎么看到物体》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对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和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课件、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 3出示] 出示照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照相机成像原理。
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窗,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引出谜底:照相机。
出示老师通过照相机留下的美丽图片,并说明这些美丽的图片都是照相机的功劳。
这样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伊始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由谜底对照相机,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展示学习目标并找同学朗读。
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基本构造。
1、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出示多媒体材料,显示照相机实体和照相机剖面图让学生认
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4、教师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聚集光线并拍下物体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光孔进入暗箱,在胶片上形成像,并由于胶片感光把像留在了胶片上)这样有助于强化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活动二:研制照相机。
教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小组,并解说一下小小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出来的照相机效果最好,并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以及照相机成像的结果写下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照相机知识点的理解。
探究活动三: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在我们人的身体,也有一加精美的照相机。
你知道是什
么吗?
2、借助课本和图片,认识眼球的基本构造。
3、交流眼睛和照相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并观看视频加深同学们对眼睛和照相机相似之处的理解。
4、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猜想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学生猜想,教师实施指导并总结。
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印象。
视频教学将本课的重难点直观立体的展示给学生,不但提供了
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
四、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眼睛构造。
让同学说一说有哪些动物的眼睛比较特殊。
出示资料,学习青蛙、狼蛛、变色龙的眼睛各自有什么特点?
联系生活现象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
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五、总结升华
以知识树的形式再一次向学生展示本课目标知识,让学生朗读,简洁明了,再一次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进行情感升华,是本课的点睛之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
秘的习惯,做一个小小科学家。
六、当堂达标
让学生做一下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题。
检测学生本课所学,让学生和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