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案 (新版)苏科版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学案苏科版4、4 照相机与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教学难点视力的矫正方法及照相机的原理教学方法通过对眼睛和照相机的观察和探究,学会归纳和整理未知问题的方法一、课前预习:1、我们已学习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况,请回忆并填写。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成像性质u>2fu=2f f<u<2f u=f u<f2、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 _____、3、同学们,请观察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凸/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凸/凹)透镜、4、在工作时间较长时,最适宜的不会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二、课堂新授【情景创设】周末你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的瞬间,你如何记录呢?那么这个机器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怎么样才能拍到你满意的效果呢?任务一:照相机、眼睛结构和原理【合作探究】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u>2f的应用照相机和眼睛。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物距________ ,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 ,来自物体的光经镜头后在胶片上成一个________立、________ 的________像。
(2)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_________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________ _成像于__________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任务解决】照相机与眼睛的工作原理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致的,如果把照相机比作眼睛,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____。
4.4照相机与眼镜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照相机与眼镜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照相机与眼镜——视力的矫正》的物理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到光学原理,并认识到视力矫正的重要性。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活实例与科学原理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照相机与眼镜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眼镜矫正视力的原理,知道如何保护视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照相机与眼镜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照相机、眼镜、视力表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和一张模糊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两张图片的差别。
然后,我向孩子们解释,清晰的图片就像是正常的视力,而模糊的图片则像是视力有问题的眼睛。
2. 讲解:我向孩子们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如何通过调整镜头与底片的距离,来获得清晰的图片。
然后,我让孩子们亲自尝试调整照相机的镜头,感受调整过程中的变化。
3. 眼镜矫正:我向孩子们介绍眼镜的原理,如何通过镜片的曲度,来矫正视力问题。
我让孩子们试戴不同度数的眼镜,感受视力矫正的效果。
4. 视力检查:我向孩子们介绍视力表,并教他们如何进行视力检查。
然后,我邀请孩子们互相检查视力,并记录下自己的视力情况。
5. 实践活动:我让孩子们分组,每组设计一个视力矫正方案,可以是制作一个放大镜,也可以是设计一个视力保护器。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用彩笔、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完成自己的设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照相机与眼镜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照相机、眼球的构造,眼睛的视物原理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研究究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成像原理,投影仪的制成原理。
四、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原理及矫正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同学们学过凸透镜的应用,知道了老花镜可以解释人眼为什么会看见物体,会看见活动的画面。
【思考】眼睛近视了为什么要带近视眼镜,老龄人为什么要戴老花眼镜。
我们就来探索这些问题的奥妙——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二)讲授新课1.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课堂上用教学工具展示照相机的相关图片,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来成像的?【结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的结构:展示眼球的图片,介绍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和照相机类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3.成像原理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导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导学案(新版)苏科版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课前预习】1、照相机工作原理:即当u___________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___。
在底片上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人的眼睛中的______________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人眼后在视网膜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
4、近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
5、远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
〖学习过程〗一、照相机与眼睛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照课本图4-29或利用教学课件讲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并可以把它与照相机作比较。
照相机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像;人眼也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了解P103(生活物理社会)二、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及其矫正照课本图4-28(a)进行讲解。
P96学生活动。
2、远视眼及其矫正照课本图4-28(b)进行讲解。
P96学生活动。
小结:(1)近视眼所成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方;远视眼所成像落在视网膜的___方。
(2)近视眼佩戴____________镜;远视眼佩戴____________镜。
(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_移;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_移。
3、让学生仔细观察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看看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眼镜和度数浅的眼镜镜片有什么不同?〖要点归纳〗1、照相机是利用___________能成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在胶片上成一个_____立、________的_________像。
八上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学案苏科版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知道它的各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什么。
2、知道人眼是一个精密的光学系统,它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
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镜的光学作用【学习器材】照相机、近视眼镜(凹透镜)、老花镜(凸透镜)、蜡烛、光屏、多媒体【学习内容】一、照相机与眼球问题一: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发现问题(学生自学)寻找老式的照相机或胶卷,观察它们的成像特点:(展示演练)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物体通过它可在胶片上成的像。
问题二:眼球与照相机的联系人眼的主要构造:晶状体——相当于,其周围有睫状肌,用来可改变晶状体的凸的程度以改变其焦距。
视网膜——相当于,上面有视神经,可向大脑视觉中枢传递信息,让人知道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学)电影与视觉暂留二、视力的缺陷与矫正(学生自学)近视眼是指看不清(远/近)处的物体,应佩戴。
(展示演练)完成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的实验结论: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后)方,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球的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像向后移到视网膜上。
远视眼是指看不清的物体,使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后)方,配戴适当的可矫正远视眼(当堂检测):1、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2、如图甲所示的是_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
3、关于远视和近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B.远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C.近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成的是虚像D.远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成的像太小4、关于远视和近视的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要配戴凹面镜,远视眼要配戴凸面镜B.近视眼要配戴凸面镜,远视眼要配戴凹面镜C.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D.近视眼要配戴凸透镜,远视眼要配戴凹透镜5、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A B C D 图1图46、近年来,近视眼发病率在青少年中有上升趋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 眼球的结构: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视力的矫正: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各部分功能的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眼镜模型、照相机。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展示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眼球的结构:讲解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视力的矫正:讲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展示眼镜的佩戴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眼球结构及视力矫正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画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教案 苏科版

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知识点】:照相机、投影仪、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原理【重点、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及其成像原理,投影仪的制成原理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原理及矫正方法【教学流程】1.照相机的制成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⑵胶片:相当于光屏(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⑶①被照物体的范围:u>2f ;②成像的范围:f<u<2f ⑷照相机的调节:应在范围u>2f 内调节,即:U ↓→v ↑→像↑2.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⑴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⑵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⑶视觉暂留: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 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滞留现象3.投影仪(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制成原理当f<u<2f 时,能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⑴投影片所放的范围f<u<2f⑵成像范围:u>2f ⑶投影片的插法:倒插4.视力缺陷及矫正方法:⑴近视: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注:近视: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方法:配带一副合适的凹透镜(即近视眼镜)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如图:⑵远视: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如图:注:近视: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方法:配带一副合适的凸透镜(即远视眼镜)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如图:FF o ③ ②①【典型例题】【例1】照相机拍完2寸照片后改拍1寸照片,若被照人位置不动,则照相机应该()A.向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B.远离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C.向人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D.远离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例2】小明同学在学习“眼球成像”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该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巩固训练】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成像的光屏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烛焰离透镜15cm,则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可能成虚像3.在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使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课后练习】1.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照相机的镜头,镜头到被照物体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2.照相机和人眼为了获得物体清晰的像,分别调节()A.像距、物距B.焦距、像距C.都是焦距D.都是像距3.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就是眼镜的度数),用D表示,即D=1/f×100(f单位为米),凸透镜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的度数为负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可能成虚像
3.在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使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四、总结反思
(1)照相机的原理
(2)人的眼睛
(3)视力的缺陷及视力的矫正
五、作业
《目标检测》
板书设计
§4.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原理
(2)人的眼睛
(3)视力的缺陷及视力的矫正
(一).照相机
【看一看】一身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⑵胶片:相当于光屏(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猜一猜】物体经照相机拍摄后,所成像的性质是怎样的?
【议一议】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
(1)①被照物体的范围:u>2f;②成像的范围:f<u<2f
(2)照相机的调节:应在范围u>2f内调节,即:U↓→v↑→像↑
【小结归纳】(板书)
1、照相机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拓展应用】如果要使得照相机拍摄的景物范围增大(减小),则照相机的镜头应该
与拍摄景物间的距离,同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选项:“增大”、“减小”或“不变”)
(二)、眼睛
【想一想】眼睛的结构有哪些?
⑴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照相机拍完2寸照片后改拍1寸照片,若被照人位置不动,则照相机应该()
A.向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B.远离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
C.向人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D.远离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例2】小明同学在学习“眼球成像”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该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⑵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⑶视觉暂留: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滞留现象
【议一议】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点拨】师: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等到组成的一个综合凸透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经过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当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眼睛能看到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25cm距离眼睛
教后感: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1)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1)增强学生自学保护视力的意识。(2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巩固训练】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成像的光屏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烛焰离透镜15cm,则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教学设想
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难点:视力的矫正方法及照相机的原理。教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周围远近不同的物体?
导语二师:当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近视必须佩戴一个近视镜,而老年人眼花了后必须佩戴一个老花镜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