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腹肌力量测评

合集下载

体格检查-肌肉评分标准

体格检查-肌肉评分标准

体格检查-肌肉评分标准
肌肉评分标准是评估患者肌肉力量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帮助医生或其他健康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通常,肌肉评分标准采用0-5分的等级系统,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 0分:无肌肉收缩
- 1分:有肌肉收缩,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移动关节
- 2分:能够移动关节,但无法抵抗重力,即水平面以下的肌肉收缩
- 3分:能够抵抗重力,但无法克服阻力
- 4分:能够抵抗轻度阻力,但无法克服中度或重度阻力
- 5分:能够抵抗任何阻力
在进行评分时,应对于患者各个存在进行独立评估,最后得到一个总体评分。

需要指出的是,肌肉评分标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标准,且它不能代替全面的肌肉功能测试。

除肌肉评分标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以评估肌肉力量,如手持测力计、康复体操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总之,肌肉评分标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患者肌肉力量的方法,能够为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方法和局限性,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如何科学评估个人身体素质

如何科学评估个人身体素质

如何科学评估个人身体素质体检和体质测评的意义不同。

在参加健身活动前,通过体检和体质测评来了解自己健康和体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人们根据自己的健康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

通过进行定期的体质测评,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健身效果、体质改善的状况和调整健身方案。

测体质纠正不当健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逐步深入,更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各有不同,例如减肥、美体、排解心理压力、使病状得到改善等。

可见,健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当的健身运动非但不会增进健康,反而会引发身体的不适和运动损伤,甚至运动性猝死。

如果说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体检来了解,那么,体质测试就是人们了解自身体质状况的有效方法。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科学健身的前奏。

它通过科学手段对一些主要的体质指标进行测试,结合问卷调查和分析评价体质状况,为人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健身活动提供客观依据。

在参加健身活动前,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健康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

通过定期体质测评,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健身效果和体质改善的状况,并根据情况调整健身方案,以避免出现身体不适、运动损伤甚至意外,不断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了解肥胖程度目前常通过体重指数和腰围的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来了解。

其具体计算方法为:BMI=个体的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了解柔韧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群和韧带的柔韧性会逐渐下降,腰、腿等部位关节也容易患骨关节病。

进行柔韧性的自我测试,可以了解自己髋关节和腰部相关肌群和韧带的灵活性和伸展性。

测量方法坐在平坦地方,两腿伸直并拢,勾起脚尖,然后两臂和手伸直,慢慢向前伸,上体同时前屈,尽量去够脚尖。

注意两腿不能打弯儿,向前伸时不要猛然用力。

如果经测量,您能达到以下数值,说明您腰腿部的柔韧性是比较好的。

如果够不到脚尖,说明您应增强柔韧性的训练。

自我测试与评价了解平衡能力进行此项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查自己的平衡能力,同时能间接反映腿部的力量。

第六章_身体素质测评-检测

第六章_身体素质测评-检测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1、一般耐力——50米*8往返跑(秒)
场地器材: 在平坦的地面(地质不限)上画长50米、宽1.22米的直线跑道若干条,设一端为起、终
点线,另一端为折返线;在起、终点线外3米处画一条目标线,在距起、终点线和折返线0.5 米处的跑道中央,各设立一高度为1.2米的标杆(下图)。发令旗一面,发令哨一个,秒表 若干块。
2、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及对抗肌之间的协调关系。
第一节 力量素质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 力量素质测评主要包括:
指标 引体向上(个)(男) 立定跳远(厘米)
年级 初中及以上 初中及以上
反映素质 上肢力量耐力 下肢爆发力
第二节 速度素质
➢ 概念: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 运动的能力。
一般常用方法是重复训练法,如短跑运动员常采用10 秒以内的短距离反复疾跑来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
(三)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快速收缩时肌肉的阻 力,而且有利于ATP的再合成,使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力量增 加
(四)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
对短跑运动员来说,腿部力量对增加步长是十 分重要的,除负重训练外,可进行一些超等长练习 (如连续单腿跳、蛙跳等练习)来发展腿部力量。
3. 机体无氧代谢能力提高
步长
跑速 协调性
步频
肌腿 力长
柔 韧 性
运巩

动固

技程

能度



快 肌 数 量 及 面 积
神 经 过 程 的 灵 活 性
二、速度素质的训练
(一)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
改善和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如:牵引跑、在转动跑台上跑和顺风跑

学生身体素质测评标准

学生身体素质测评标准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一章学生身体素质测评标准静力力量测评标准一、握力目的:测量前臂及手部屈肌力量。

使用器材:握力计。

方法:根据受试者手的大小,调节握力计握把的间距至感觉合适为宜。

受试者手持握力计,指针向外,两脚并立,臂自然下垂,以最大力量紧握握力计并读数记录,左右手交替各测2~3次,或只测有力手,择优记录测量值。

注意事项:测量时握力计不能接触身体和衣服;用力时不准屈臂、弯腰或蹬足。

评价:用高差法或百分位法制定五级评价标准,分性别、年龄进行评价,如下表。

高中男生握力评价标准注:绝对力量为实测值,相对力量指实测值(kg)与自身体重(kg)之比。

二、背力目的:测量躯干背伸肌力量。

使用器材:背力计。

方法:测量前,先将背力计指针拨到零位。

受试者站于背力计踏板上,足跟并拢,足尖略分开,双手紧握背力计把柄,两腿伸直,上体前倾30°,或将背力计把柄调至齐膝关节水平,然后用最大力量抬起上体拉背力计。

注意事项:测试前受试者需适当地做准备活动,以免腰部受伤;上拉时不得屈膝、屈臂或身体后倒。

评价:参照下表。

高中男生背肌力评价标准注:绝对力量为实测值,相对力量指实测值(kg)与自身体重(kg)之比。

爆发力测评标准一、纵跳目的:测量垂直向上跳时下肢的爆发力。

场地器材:直尺,粉笔(白灰)。

方法:受试者手指沾上白灰,离墙20cm侧向站立,靠墙一侧的上肢伸直上举,用中指在墙上画一灰印,然后屈膝起跳,在腾起最高点用手指在墙上画一灰印,记录墙上两灰印之间的距离,连测3次,取最佳成绩。

注意事项:原地摸高时,不得屈髋、屈膝,手臂必须完全伸直;起跳前不得做垫步或跨步动作。

评价:参照下表。

等级成绩(CM)优66以上良61-65中51-60下46-50差45以下二、立定跳远目的: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的爆发力。

场地器材:皮尺,平坦地面或沙坑。

方法:受试者双足自然站立在起跳线后,屈膝摆臂,尽量用力向前跳,双足落地,连续跳3次,丈量起跳线前沿至最近着地点后沿的垂直距离,记录最佳成绩。

全面的腰腹力量训练计划知识讲解

全面的腰腹力量训练计划知识讲解

全面的腰腹力量训练计划腰腹肌肉是身体核心肌肉的一部分,核心肌肉是提供身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所必需的核心和最为主要的部分.。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的核心肌肉功能强大,它将在每次的运动和移动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身体系统。

发展强大的腰腹力量,对核心肌肉的加强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如果你拥有强大的腰腹力量,再难完成的空中姿态对你来说也不是问题。

下文是整理出来的一些腰腹力量的训练手段,很多都是田径训练中所经常采到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着经常练习。

一、以上肢支撑进行腰腹肌力量训练(一)悬垂举腿或负重悬垂举腿目标肌群:腹直肌、腹斜肌和髂腰肌。

练习方法:双手悬垂于单杠,间距约肩宽,膝部伸直且脚背绷紧。

练习时深呼吸,有节奏地将双腿上举与下放,在每次动作做到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停止。

若要增加练习难度和提高练习质量可在小腿绑上沙袋或其他物体。

练习提示:不要大幅度向后晃动让双腿获得惯性冲量,向上抬腿时只需有控制地缓慢抬起。

(二)双手支撑前举腿(静力支撑)目标肌群:腹直肌、髂腰肌和股直肌。

练习方法:双手伸直支撑于双杠或其他物体。

两腿平行并拢前举,上体与两腿成90°角进行静力支撑。

练习提示:练习时利用深呼吸调整状态,每组尽力坚持30~60秒,组间休息1~2分钟。

二、以躯干支撑进行腰腹肌力量训练以躯干为支撑点进行腰腹肌力量训练的手段有很多,如仰卧举腿、仰卧提膝、腿拉橡皮带交替高抬膝、仰卧腹部顶髋、小腿负沙袋蹬车轮等等,下面着重介绍以下几种练习。

(一)仰卧举腿抗阻训练目标肌群:腹直肌。

练习方法:此练习两人为一组,练习者两脚并拢仰卧于垫子,协助者两腿自然分开站于练习者头前,练习者的两手抓住其脚踝。

练习时,练习者以躯干(背部)为支点,两腿并拢伸直用力上举至协助者的体前(臀部同时上卷),这时协助者用力推压练习者的脚面。

而练习者要主动进行对抗,努力不让自己的双腿接触地面。

以此方法进行循环练习,直到练习者腰腹部酸胀到一定的极限才可停下休息。

肌肉力量测量方法

肌肉力量测量方法

肌肉力量测量方法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产生的力量大小和持续时间,它对于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力量测量方法:
1. 握力测试:这是最简单且常用的肌肉力量测量方法之一。

通过用力握住一个测力器,可以测量手指、手腕和前臂的肌肉力量。

握力测试也可以分别在左右手进行。

2. 俯卧撑测试:这是一种测试上肢力量的方法。

测试者以脚尖为支点,双手与地面平行,利用手臂肌肉的力量将身体从地面推起,再缓慢放下。

测试者可以根据能够完成的俯卧撑次数来评估肌肉力量水平。

3. 双腿蹲起测试:这是衡量下肢力量的方法。

测试者站立时掌握好平衡,然后尽可能深地蹲下,最后再站起来。

可以根据完成的重复次数或测试者能够深蹲下去的距离来评估下肢肌肉力量。

4. 重量抬举测试:这是一种测试整体肌肉力量的方法。

测试者选择适当的重量,在正确的姿势下将其从地面上抬起。

可以根据能够抬举的重量或完成的重复次数来评估整体肌肉力量。

5. 计算最大推力:这是一种通过计算从力臂上推力来评估肌肉力量的方法。

测试者选择适当的重物,位于力臂的一侧,然后通过推力将其移动。

可以根据推力的大小来评估肌肉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肌肉力量测量的一部分,准确的
测量结果需要在正确的测试条件下进行,并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力量水平。

因此,在进行肌肉力量测量时,最好由专业人士指导和评估。

女生腰腹力量训练9个动作

女生腰腹力量训练9个动作

女生腰腹力量训练9个动作腰腹部是女性身体的重要部位,也是很多女性想要塑造的部位。

通过腰腹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腰腹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同时还可以减少腰腹部的脂肪堆积,让身材更加完美。

下面介绍9个适合女生的腰腹力量训练动作。

1. 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是一种经典的腹肌训练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腹肌。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躺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然后用腹肌的力量将上半身向上抬起,再缓慢放下。

每组做10-15次,可以做3-4组。

2. 侧卧抬腿侧卧抬腿可以锻炼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侧卧在地上,将上腿向上抬起,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

每组做10-15次,可以做3-4组。

3. 仰卧腿部抬升仰卧腿部抬升可以锻炼腹肌和腿部肌肉,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躺在地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将双腿向上抬起,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

每组做10-15次,可以做3-4组。

4. 俯卧撑俯卧撑是一种全身性的训练动作,可以锻炼胸肌、肩部、手臂和腹肌等多个部位的肌肉。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趴在地上,双手放在肩膀两侧,然后用手臂的力量将身体向上推起,再缓慢放下。

每组做10-15次,可以做3-4组。

5. 仰卧单腿抬升仰卧单腿抬升可以锻炼腹肌和腿部肌肉,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躺在地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将一条腿向上抬起,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再换另一条腿。

每组做10-15次,可以做3-4组。

6. 侧卧腿部抬升侧卧腿部抬升可以锻炼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侧卧在地上,将下腿向上抬起,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

每组做10-15次,可以做3-4组。

7. 仰卧双腿抬升仰卧双腿抬升可以锻炼腹肌和腿部肌肉,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躺在地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将双腿向上抬起,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

每组做10-15次,可以做3-4组。

肌肉力量评估与分级准则

肌肉力量评估与分级准则

肌肉力量评估与分级准则肌肉力量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竞技体育中,肌肉力量的大小和运用方式对运动员的技术表现、比赛成绩和运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肌肉力量的评估和分级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肌肉力量评估与分级准则,帮助读者了解肌肉力量的评估方法和分级标准。

一、肌肉力量评估方法肌肉力量的评估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肌肉的力量输出,如拉力器、举重、推重等。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反映肌肉的力量水平,但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测量设备和人员。

2.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身体其他指标来间接反映肌肉的力量水平,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身体形态、呼吸状态等。

二、肌肉力量分级标准肌肉力量的分级标准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评估指标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肌肉力量分级可以分为三个等级:1. 初级:肌肉力量在50公斤以下,适合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

2. 中级:肌肉力量在50-100公斤之间,适合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比赛。

3. 高级:肌肉力量在100公斤以上,适合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比赛。

三、肌肉力量训练方法为了提高肌肉力量,需要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1. 渐进式训练法:逐渐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负荷,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2. 动态训练法:通过快速伸缩肌肉练习,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

3. 抗阻训练法:通过施加外力来对抗肌肉的收缩,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4. 柔韧性训练法:通过拉伸练习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5. 有氧训练法: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四、肌肉力量训练注意事项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训练前要做好热身活动,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2. 训练时要合理控制负荷,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3. 训练后要及时补充营养和休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腰腹肌肌群力量特征研究
腰腹是人体的中间过渡环节, 担负着稳定重心, 传导力量的枢纽作用。

强有力的腰腹肌肉群, 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和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倘若腰腹肌力量薄弱,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不利于对于各项运动技术动作的掌握,而且会极易放大超负荷训练带来的运动机能损伤。

对于腰腹肌肌群力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运动员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腰腹肌群进行训练,为技术的提升和身体的保护提供良好的保障。

其中,躯干屈伸肌群不仅是人体躯干的主要组成和动力结构,而且起着维护脊柱姿势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本次运动员腰腹肌肌群力量特征研究基于BTS公司的CON-TREX-TP-1000腰背肌测试训练系统,采用不同角速度重复测试期间腰背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的研究。

在测试模式和普通等速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角速度为30deg/s,60deg/s,180deg/s的三次背部屈伸肌的5组重复实验。

本次实验中伸肌最大运动范围是14.0deg,屈肌的最大运动范围是-35.3deg。

当角速度为30deg/s时:
说明单位伸肌屈肌屈肌/伸肌 [%]
力矩最大 [Nm] 176.1 -195.0 110.7
力矩最大平均 [Nm] 161.3 -185.7 115.1
力矩最大平均 / kg [Nm/kg] 2.60 -2.99 115.0
平均功率 [W] 44.3 55.1 124.4
平均作功量 [J] 113.2 129.7 114.6
疲劳 [J/s] 2.38 0.58 24.4
总功 [J] 565.9 648.3 114.6
13.1395118230359 峰值力矩时角度平均伸肌deg
-34.3233409610984 峰值力矩时角度平均屈肌deg
1.82421875 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伸肌s
1.78203125 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屈肌s
44.3166764303545 平均功率伸肌W
155.096159067231 平均功率屈肌W
当角速度为60deg/s时:
说明单位伸肌屈肌屈肌/伸肌 [%]
力矩最大 [Nm] 165.3 -197.5 119.5
力矩最大平均 [Nm] 152.5 -191.2 125.4
力矩最大平均 / kg [Nm/kg] 2.46 -3.08 125.2 平均功率 [W] 73.0 95.3 130.5
平均作功量 [J] 110.8 136.9 123.6
疲劳 [J/s] 3.84 1.59 41.4
总功 [J] 554.1 684.7 123.6
-.258504958047293 峰值力矩时角度平均伸肌deg
-33.419298245614 峰值力矩时角度平均屈肌deg
.796875 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伸肌s
.98046875 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屈肌s
91.5851585388184 0.20s时力矩平均伸肌Nm
-126.0906******** 0.20s时力矩平均屈肌Nm
73.0185754559519 平均功率伸肌W
95.3175404959637 平均功率屈肌W
当角速度为180deg/s时:
说明单位伸肌屈肌屈肌/伸肌 [%]
力矩最大 [Nm] 144.8 -193.1 133.4
力矩最大平均 [Nm] 133.1 -180.4 135.5
力矩最大平均 / kg [Nm/kg] 2.15 -2.91 135.3 平均功率 [W] 80.4 107.1 133.2
平均作功量 [J] 98.5 126.3 128.2
疲劳 [J/s] 3.05 3.96 129.8
总功 [J] 492.3 631.4 128.3
-1.21106025934401 峰值力矩时角度平均伸肌deg
-31.6980167810832 峰值力矩时角度平均屈肌deg
.62890625 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伸肌s
.71171875 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屈肌s
111.507034301758 0.20s时力矩平均伸肌Nm
-131.559371948242 0.20s时力矩平均屈肌Nm
80.4013162322533 平均功率伸肌
107.124637924192 平均功率屈肌
在实验中通过系统软件得到上述部分数据,以下主要通过峰值力矩(peak torque,PT),屈/伸肌峰值力矩比(flexor/extensor,F/E),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average posation at peak torque),总功(total work,TW),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ime to peak torque和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六个主要观察指标来分析这次实验。

峰值力矩是指在整个关节活动中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的力矩值,该值是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最大负荷时等速肌力测试的一个基本指标,代表肌肉或肌群的最大肌力,该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被视为等速肌力测试中的黄金指标和参照值。

显然,再三次不同的角速度测试中,屈肌的峰值力矩无显著性差异,在195Nm 左右;而伸肌的峰值力矩呈现递减趋势,与角速度成负相关。

屈/伸肌峰值力矩比是屈伸肌峰值力矩的比值,反映了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量比值,是反映躯干平衡状况的理想指标。

角速度为30deg/s时,屈/伸肌峰值力矩比为110.7;角速度为60deg/s时,屈/伸肌峰值力矩比为119.5;角速度为180deg/s时,屈/伸肌峰值力矩比为133.4。

总体上也无显著性差异,不过一定范围内也是递增的。

即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屈/伸肌峰值力矩比上升,整个躯干的平衡性越来越好。

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是指躯干屈伸肌群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出现最大发力时的躯干屈曲角度。

到达峰值力矩时,伸肌的平均角度呈现显著性差异,从13.1395118230359deg 到-.258504958047293 deg再到-1.21106025934401deg 的变化;而屈肌在-34deg~-31deg 的变化范围内。

由此可见,伸肌的肌力是不如屈肌的。

总功反映躯干重复性收缩作功量的和,是力矩曲线下力和力臂的乘积,在三种角速度下设定的躯干活动范围基本一致。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屈肌和伸肌的总功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不过总体上总功是随着角速度增大而减小的,且屈肌/伸肌的总功比是增大,即屈肌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占比重增大。

到达峰力矩的时间同肌肉的爆发力关系很大。

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越短,肌肉的爆发力也就越大。

显然,随着角速度增大,屈肌和伸肌达到峰值力矩的时间会显著减少,符合客观物理规律。

最后,平均功率指单位时间内肌肉做功的大小,反映肌肉做功的效率。

从实验中分析可知,随着角速度的增大,达到峰值力矩的时间会减小,屈肌和伸肌的平均功率会显著上升。

这些指标基本都反映了受试肌群的肌力大小、肌肉的爆发力特征、肌肉的耐力,至少说明我这个实验者虽不及运动员,但至少肌力是正常的。

总而言之,运动员腰腹肌肌群力量特征研究有助于向运动医学工作者,康复师提供一
组正常人的参照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等速运动状态下躯干屈伸运动的肌肉发力规律。

而且,对了解躯干肌肉功能特点,进一步指导运动训练及预防下腰疼和运动伤病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