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

合集下载

西部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以攀枝花为例

西部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以攀枝花为例
市 民 营经 济 发 展 有 许 多特 点 。 文 章简 单 分析 了西部 资源 型城 市 民 营 经 济 总 体发 展 状 况 , 点 以攀 枝 花 市 为例 分 析 了民 营 重 企业产业行业分布 、 规模 结 构 等 方 面 的 特 点 , 后 给 出 了政府 和 社 会 帮 助 民 营企 业 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 。 最
【 键 词 】 西部资源型城市 ; 关 民营经济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I1 3 F2 . 【 2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26 (000— 12 0 10— 7821 )204—3
术经济实力 不足以参与资源开发 , 因而民营经 济进军资源型城 市 比较 晚 ; 二是改革 开放之初 , 国家政 策对 民营经济有诸 多限 制 , 多 资 源 的 开 发 都 不 允 许 民 营 企 业 参 与 ; 是 我 国西 部 的 许 三 资 源 型 城 市 在 开发 之 初 实 质 上 就 是 一 些 工 矿 区 +生 活 区 , 一 与 般 城 市 由 于 区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而逐 渐 产 生 和 发 展 壮 大 不 同, 资源 型城 市 的建 立具有 突发性 , 因而与 区域 经济社会 发 民营经济发 展的特点 , 探索 促进其发展 的办法 , 于促进 资源 展的关 系不太密切 , 市缺乏纵 深 , 对 城 没有经 济学意 义上 的城 市 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腹地 , 其三产 与城市 经济发 展都 严重不 足 , 以民营经济难 以 所 发展 , 因为这些是 民营经济 的优势所在 。 西部 资源 型城 市 民营经 济 发展 状况 近年来 , 述情况 有所改 变 , 上 一是 中国民营经济 已经具备 相 对 于 东 部 地 区 而 言 ,西 部 地 区 民营 经 济 发 展 起 步 比 较 晚, 在地 区经济总量 中所 占比重较小 , 存在着发展 滞后 、 企业规 了参与资 源开发 的经济技 术能 力 ;二是 国家政策也 在逐渐放 三是资源 型城市 与其周边地 区的关 系正在 整合 , 二次城市 模小 、 发展方式落后 、 融资渠道单 一等问题。 由于西部资源型城 宽 ; 区域性 中心城市等观念正 在成为许多西部资源型城市发展 市大多是围家直接 投资开发 建设 发展起来 的 , 一般经 济结 构单 化 、 近年来西部资 源型城市的民营经济发展 十分迅 汁划经济色 彩比较浓厚 , 同时大多数西 部资源 型城市 又存 的指南 。因此 , 这里仅举两例 :0 8年攀枝 花民营经 济增 长 1 . 占 G P 20 99 %, D 在 着 产 品 附 加 值 低 、 态 环 境 问 题 突 出 , 民 营 经 济 发 展 更 加 速。 生 其 的比重较 2 0 0 7年提高 了 1 . 5个百分点 , 四川全省 民营经济增长 滞后 。 53 占 D 0 7年提高 了 1 . 9个百分点 ; 旧 个 据 全 围 I商联 主编 的《 国 民 营经 济 发 展 报 告第 三 卷 为 1.%, G P的比重 较 2 0 中 1% 6 D 0 7年 提 高 22个 . (0 5 2 0 ) ,0 5 年 全 国 民 营 经 济 G P 占 比 就 达 到 了 市 民 营 经 济 增 长 3 . , 占 G P的 比重 较 20 20—06》20 D 百 分点 , 云南 全 省 民 营 经 济 增 长 2 % , 比提 高 11 百 分 点 。 4 占 .个 6 %, 5 预计到 2 1 0 0年将 达 3 。西部 资源型城市 的这个 比例远 / 4 可 见 一 些 西 部 资 源 型 城 市 的 民 营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已经 超 过 了所 远 落 后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几 个 典 型 的 西 部 资 源 型 城 市 如 攀 枝 花 、 旧 、 昌这 个 比例 到 2 0 个 金 0 8年才分别 达 到 3 .%、1 %、 23 3 . 在区域 的民营经济发展 速度 。 4 二、 以攀 枝花 为例对 西部 资源型城 市 民营 经济发展 25 %( 攀枝 花 、 旧、 吕 2 0 7 据 个 金 0 8年统 计公报 ) 。西部 资源型 城市 的民营经济 G P占比即使在西部也是低的 , D 攀枝 花市所在 特 点的进一步研 究 的 四川 省 20 0 8年 民营 经 济 G P 占 比 为 5 .%( 四 川 省 20 D 21 据 08 攀 枝 花 市 是 一 座 典 型 的 西部 资 源 型 城 市 , 的 建 立 完 全 是 它 年 统 计 公 报 )个 旧市 所 在 的云 南 省 2 0 年 民营 经 济 G P占 比 2 , 08 D 0世纪 6 0年代出于开 发攀西地 区巨量钒 、 、 钛 铁资源 的考虑 。 为 3 . 据 云南省 2 0 统计 公报 ) 85 %( 0 8年 .金 昌市所 在的甘肃 省 以攀 枝 花 市 为 典 型 案 例 进 一 步 研 究 西 部 资 源 型 城 市 民 营 经 济 为 3 %( 《 于 促 进 甘 肃 省 民 营 经 济 发 展 的 几 个 问题 》 肃 省 发 展 特 点 具 有 较 强 的合 理 性 , 们 在 充 分 利 用 各 种 统 计 数 据 对 8 据 关 甘 我 商 联 网站 ) 这些 数 据 说 明 西部 资 源 型城 市 的 民营 经 济 发 展 其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 , 2 0 。 于 0 9年 l 0月组织研究人员 对攀枝花 不 但 比东 部 地 区发 展落 后 , 且 在 西 部 地 区 也 是 落 后 的 。 而 的3 O家代表性 民营企业 进行 了实地调研 ,以下 分析中有些就 西部 资 源 型 城 市 民营 经 济发 展 滞 后 的 原 因很 多 。 们 认 为 是 调 研 得 到 的数 据 。 我 其 中最 重 要 的 有 i个 : 是 在 民营 经 济 发 展 早期 民营 企 业 的技 一 ( ) 一 整体 状 况

山地资源型城市攀枝花转型发展的地域协同研究

山地资源型城市攀枝花转型发展的地域协同研究

Abstract: The mountain resource-based city of Panzhihua city was centered on steel base construction and steel production in the early days, and the geographical space expanded rapidly. Subsequentl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transformed the urban physical space from east-west to group-distributed structures to east-west and north-south of two-axis networked structures. The city has a typical socio­ economic structur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its transformation and geographical coordination: the government's multi-level synergy leads and stimulates active participation, expands multi­ level extra-domain collaboration, explores the reg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mountain resource­ based cities, and relies on landscapes, integrate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Panzhihua cit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regional coordination; mountain resource­ based cities; regional structure

攀枝花市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探讨

攀枝花市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探讨
上 .让市 里 游 客对 其 产生 较 高 的认 可 度 .从 而 争取 更 多的 回 头客 .
同 时 可 以通 过 他 们 起 到 良好 的宣 传 作 用 。
四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形 象的构建
特 色旅 游 是 旅 游 地 的 生 命 和 灵魂 。景 德 镇 在 与 其 他 旅 游 地 的 竞 争 中必 须 找 准 和 突 出 自 己的特 色 .形成 鲜 明 的丰 满 的 特 色旅 游 形 象 .才能 立 于 不败 之 地 。 通 过 上 面 的分 析 .我 们 已 经 得 出 :景 德 镇 陶瓷 历史 文 化旅 游 资源 丰 富 .文化 背景 独 特 . 自然背 景优 越 .
辈 出 ” 。
我国罕见的资源高集 、组合 优越的 ” 聚宝盆 ” 。区域 内黑色 、有 色金属矿产资源 品种 多、储 量大 、分布集 中。
攀枝 花依 托该 地区资源 而立市 .经过这近 4 O年的开发建设 . 经济发展 已具备相 当基础 全市建成 了冶金 、煤炭、电力、建材 、
机械等 2 O多个行业 的工业部 门 . 形成了钢 3 3 吨、 4 1 8万 铁 0 () 2 国际 陶 瓷文 化旅 游 形 象 宣传 1 3号 ” 景德 镇一 一 世 界 瓷 都 . 化工 、 5万 0 亿 18万 千 年 古镇 ” 景 德 镇— — 陶 瓷 发 明 圣地 ” ” 一样 的费 用 .收 获 万 吨 、成 品钢 材 3 7 吨 、发 电量 2 0 3 千 瓦 、原 煤 13 吨 . , 花
攀枝花帘
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探讨
藤史仕 新 周 斌 付 建平 攀枝花学院
市 内游客 对 景德 镇 陶 瓷 文化 较 为熟 悉 .他 们 对家 乡充 满热 爱 . 这部 分 市 场 对 景德 镇 陶 瓷 文 化 形 成 了丰 富 的本 底感知 .在形成 良好的信誉度的基础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_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_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Susta inable D evelopm en t of Resource 2ba sed C ity Ba sed on C ircular Econom y BU Quan 2y i et a l (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 Abstract The connotations of circular city and resource 2based city were summarized. The statu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Panzhihua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were introduced. And som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p roposal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anzhihua City;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2based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2 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容界定 不同的专家学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是共和国历史上 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位于攀西大裂谷的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 处 ,总面积 7 440. 4 km ,人口 107 万。攀枝花是我国重要的 钢铁、 钒钛、 能源基地 ,特别是最近几年攀枝花市按照“ 打造 中国钒钛之都 ,建设特色经济强市 ” 的思路 ,积极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使攀枝花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 的进步。攀枝花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 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中国三线建设转型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攀枝花市为案例

中国三线建设转型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攀枝花市为案例

中国三线建设转型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攀枝花市为案例作者:代璐遥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8年第32期【摘要】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几项重大课题之一,其中三线城市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攀枝花市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典型的城市之一,同样面临转型与发展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要解决攀枝花的城市转型问题,城市管理者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特点,把握好时机,推动城市的南北向并重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习气,培养服务于民的意识,鼓励创新,为推动城市的转型提供有力的保障;从城市的实际出发,打好钒钛产业和阳光康养这两张牌,加大对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城市的成功转型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文化品位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政府能够准确抓住时代社会发展的契机,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机遇,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务实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关系密切。

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几项重大课题之一,其中三线城市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攀枝花市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典型的城市之一,同样面临转型与发展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实现攀枝花市的成功转型与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对攀枝花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在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攀枝花市的成功转型。

一、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历史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地处横断山区攀西裂谷中南段,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

北距成都614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

1965年,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兴建。

最初被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成立渡口市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

攀枝花产业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攀枝花产业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型是树 立科 学发展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
2 攀枝花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 1 攀枝花 业结 构。经 过多年的 发展 ,攀技 花已形成钒钛新 材料 、优质钢铁 、能源 、电冶化工四火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 体系 。① 钒产业经过近二 i ‘ 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形成 了钒渣 、钒 氧化物 、钒 氮合金 、钒铁 、精钒等系列产品。成为国内第一 、世界第二的钒制 品 生产基地 。2 年所产钒 产品 ( l m V0 )约占全国的7%左右 。但产 品 4 较单一 ,产量较小 , 赖性强 ,许多企业的生产要依靠罐钢 ( 依 集团 ) 公 司提供 钒原料 。筘 枝花钛产业 初具规模 , 2 )  ̄9 X 年钛 产业全 年实现 产值 l. 亿元 。②钢铁产业 经过3 年 的艰苦 建设 ,产 能达到产 原矿 96 0 R 2 0 万吨 ,生铁6 0 B0 0 万吨 ,钢材 4 5 . 万吨 ,钒 钛制 品5 万吨 的生产 能 5 O 力 ,钢铁产 业的 产值达 到40 元 。攀枝 花钢 铁产 业取 得 了较 大成 o亿 就 ,但问题也很明照 ,产品结构单一 ,主要是初级 产品 , 业链延 伸 产 不够 , 品附加值 离的产品较少 。③化学工业 主要包括 电冶化工 、 产 煤 化 工 、磷化 工 、盐化 工和硫酸 化工等 五人类 。 电冶 化工主 要是工业 硅 、电解铝的生产 ;煤化工产业 。除攀钢外 ,年产 焦炭在4 万吨 的企 J 0 业有3 。磷 化工产业方面 , 目前攀枝花 市主要磷化工 企业有 1个 , 家 3 规模较火的丰要是 川投化工公司 ,其他磷化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盐 化工产业主要是以离子膜 烧碱为主.④ 煤炭产业经过儿十年的发展 已 . 达到煤炭 采选近 l M 『 ) ,焦 炭6 0 H 万吨 1 万吨的能 力 。2 } ,攀 枝花市  ̄9 X年 生产原煤9 1 8 万吨 ,其中攀枝花煤业 ( 集团 ) 限责任公 司核定年煤 有 炭生 产能 力4 t 3 万吨 .占全市 总产 蛩的4 . %,其 它 为中小 煤矿 生 07 7 产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攀枝花三线建设的文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攀枝花三线建设的文
钛、 石墨 、 花 岗石 、 石灰石 、 煤 等矿 产 资 源 , 无 论 储
量还 是经济 价值都 具备 较 为突 出的优 势 。 凭借矿 产资 源 “ 聚宝 盆 ” 优势 、 以矿 产 资 源 开
发利 用为城 市发展 的基本 依 托 , 经过近 5 0年 的开
发建 设 , 攀 枝花 已发展 成 为 中 国 西部 重要 的钢 铁 、
攀 枝花 三 线建设 的文 化人 类 学 解读
伍 维根 王 联 勋
( 1 . 攀枝花学 院, 四川 攀枝花 6 1 7 0 0 0; 2 . 四川机电职业 技术 学院 , 四川 攀枝 花 6 1 7 0 0 0 )
[ 摘要 ] 作为典型 的资源型城市 , 长期高度依赖资 源的城市发 展模式 让攀枝 花市经 济社 会发展 的成就 与问题
并存 ,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 了攀枝花 市进 一步发展 , 致使攀枝 花市必须 寻求转 型。本文陈述 了成
就、 阐释 了问题 , 就 攀枝 花市城市转型发展 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进行 了分析 , 并 对攀枝花市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
提 出了建议 , 旨在促进攀枝花市经济社会 可持续 、 又快又好发展。
第3 2卷
攀枝 花学 院学报
第 4期
认 识上 的偏差 , 长 期追 求 G D P 目标 的粗 放 型 经 济 增长 , 加上政 府 财 力 不 足 导 致 环 境 问题 一 直 没 有
总体 上看 , 资 源 型城 市走 转 型 发 展 之路 是 实 现城 市 可持 续 发 展 的迫 切 要 求 , 攀 枝 花 也 概 莫 能 外 。攀枝 花 的经济 发展 一 直 以来 呈 典型 的 “ 树状” 产业 群构 造 方 式 , 以矿 业 和钒 钛 钢 铁 产 业 为 “ 主 干” 、 由 与之相 关 的 若 干 产业 为 “ 枝叶” 构成, 从 而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前言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途径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如何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成为事关攀枝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要问题。

为更好地引领攀枝花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钒钛之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宜居攀枝花的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攀枝花市市域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紧密围绕“钒钛之都”“区域的攀枝花”、“宜居的攀枝花”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举的原则,积极贯彻中央、四川省各项建设方针、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目标。

三、规划原则1.政府主导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推进市域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2.超前引导原则:城市规划是根据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城镇的各项建设做出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安排。

规划超前引导是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基本前提;规划的超前引导重点要规划一个人性化的城镇尺度和构思宜人活动的发展空间。

节约用地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本次城镇总体规划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引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现有及潜在的资源调查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二〇〇八年一月目录前言 (2)气候资源 (3)1攀枝花市气候概况 (3)2攀枝花市气候特点 (3)土地资源 (6)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 (6)2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7)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 (8)矿产资源 (9)1资源概况 (9)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2)3与国内同行业的对比 (23)4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4)能源资源 (26)1太阳能资源 (26)2生物质能资源 (32)3水能资源 (38)4火电 (43)5水能资源、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43)生物资源 (45)1 攀枝花市生物资源概况 (45)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7)3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49)旅游资源 (51)1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 (51)2攀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52)3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 (53)4周边旅游地区对攀枝花的启示 (54)结语 (55)前言攀枝花市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资源的最终枯竭将导致城市经济的衰退,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所有资源型城市都会提前研究城市经济的转型,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子课题之一,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攀枝花市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现存存量◎攀枝花市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度◎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保证程度◎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大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不作展开和评论性的描述。

气候资源1 攀枝花市气候概况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

一般相对高差1000~2000米,全市最高点百灵山主峰海拔4196米,最低点平地镇思庄海拔937米,由于北部、西部、东部层层叠叠高大山脉的屏障,攀枝花市气候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纬度地区别具一格,形成了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旱季、雨季分明。

2 攀枝花市气候特点全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平坝河谷地区基本无冬攀枝花市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21.3℃(表1),年平均日照时数长达2300-2700小时,2006年最长达2890小时(表2),年太阳辐射总量约5600~6300MJ/m2,≥l0℃积温比四川各地多1979~5479℃(表3)。

攀枝花市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年日照时数最多、年辐射最强的地区。

表1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平均温度(2006年)单表2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年日照时数(2006年)单表3 攀枝花市区≥ 10℃积温与省内部分地区比较(2006年)单以2006年数据来看,攀枝花市≥0℃日数365天,≥l0℃积温5686~7479℃,≥10℃日数325~353天。

表1显示:攀枝花市最冷月12月和1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3℃和l2~l3.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1℃。

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全年基本无冬。

全年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高度集中,雨季气候湿润凉爽每年6至l0月为攀枝花市的雨季,2006年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90%。

在雨季,月平均降雨量60~300毫米,月平均温度~26.6℃,月平均相对湿度48%~84%,日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在48%以上,雨日占45%,晴日占55%,降雨量与蒸发量基本平衡。

(见表4、表5)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在旱季,月平均降雨量0~14.4毫米,月平均温度12~25℃,月平均相对湿度28%~74%,其中1至4月最干燥,日最小相对湿度常达15%左右。

表4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总降雨量(毫米)占年降雨量的百分率注:表4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攀枝花市2007年统计年鉴表5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各月相对湿度(2006年)单全年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小气候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显着全市气温年较差≤14℃,而日较差达l5~25℃。

攀枝花市最冷的l2至1月,日最高气温常在20~26℃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4~8℃间变化,日较差达l7℃左右。

一般情况下攀枝花市最热月为5~6月,平均温度分别是~℃和~℃,日最高气温常在33~38℃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l8~23℃间变化,日较差达15℃左右,在春、秋季强降温时,日较差常大于20℃。

全市海拔悬殊,地形复杂。

市区北部的雅砻江河谷和西部的金沙江河谷的相对高度差达1000~2500米,其它地区的相对高度差也有500~1000米,由此带来地表受热严重不均,加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或下沉作用,造成小区域内空气垂直运动剧烈,使降雨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气候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平均温度下降~度,平均年降雨量增加40毫米,由此形成复杂多样的小气候,立体气候显着。

土地资源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按地貌构成划分的土地资源市内现有土地按地貌构成划分,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和河谷盆地,其土地资源量见表6。

表6 攀枝花地貌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按利用类型不同划分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划分,全市8种类型土地的资源量见表7。

表7 攀枝花土地利用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注:表7数据资料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已利用的土地2.1.1 耕地全市人均耕地亩,低于全国亩、高于全省亩的平均水平。

其中,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亩。

2.1.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为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地类的%。

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市区(东区,西区与仁和区北部)及矿山。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2.2.1 农业土地后备资源2006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亩,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低山地带,土地类型主要是撂荒地、荒坡地、裸岩等,通过改善相关条件,最大可利用面积可达到350000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耕地后备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荒坡地约2250000亩,至少有20%可开发为旱耕地。

二是低山牧草地约1800000亩,至少有2%可开发为耕地。

中低产田土改造的增产潜力据调查,全市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主要类型为缺水型、坡耕型、瘦薄型,现实生产水平以粮食计,平均公顷产量2595公斤,比耕地平均公顷产量低1165公斤左右,比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低3360公斤。

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抓好水利建设和坡耕地、瘦薄土改造,可以使大部分低产田土达到目前中产耕地平均公顷产量水平,中产田土达到目前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水平。

另外,全市有1800000亩牧草地全属低产草地,因缺水改造难度较大。

但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建设人工草场和飞播草场的途径,逐步改良牧草地,提高单位载畜量。

以改造300000亩低产牧草地计,则可增加载畜量23万个羊单位,增加出栏肉牛万头左右。

2.2.2 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现城镇人口人均用地114.6平方米,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通过科学规划,强化管理,逐步将人平用地降到95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也有潜力可挖,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人口相对集中的河谷地区建中心村与农民街,改大分散为小集中,发展经果林与庭园经济,挖潜解决农民进城、城镇扩大所需土地与工矿水利建设所需土地。

现有工矿用地产出水平约为上海的二十分之一,大有潜力可挖。

交通用地总的来说偏紧,潜力较小。

3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水利设施及用地严重不足由于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偏少,年蒸发量大,致使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光热资源丰富的低山河谷地区,大量的农田土地后备资源在水利问题未解决前,不能开发。

而现有水利设施由于规划不尽合理,加上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水利设施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现有耕地中的%因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而产量低下。

城镇用地内部配置不合理由于攀枝花钢铁工业的特殊建设历史,以及受金沙江分割与地形影响,城市被分割为8个孤立片区与42块互不连接的地块,彼此联系弱。

现有城区内工矿用地与渣场等,占市区面积%。

城市基础设施、绿地明显用地偏少。

在市域城镇体系中,明显缺少小城市,建制镇极其薄弱。

市区、县城(米易,盐边)与建制镇的人口,分别为全市城镇人口的90%,%与%。

城镇用地规划不尽合理,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存量不足,对经济发展保障程度不强。

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影响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由于本市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较差,投入不够,致使中低产田土占耕地的比例高达%,其中中产田土占%,低产田土占5l.6%。

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是本市中低产田土面广量大的主要原因,改造中低产田土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矿产资源1 资源概况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截至2007年底,攀枝花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已查明具有一定储量的39种,其中上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24种(煤、铁、钒、钛、锰、铅、锌、铜、铝、镍、钴、金、银、铂、钯、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石墨、水泥灰岩、水泥砂岩、硅藻土、水泥粘土、花岗石);矿产地490余处(含矿点、矿化点),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46个,中型矿床30个。

表8 攀枝花主要矿种表表9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表用价值高、组合配套优势突出等特点,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同时,矿床的共生、伴生矿产多,如钒钛磁铁矿除铁为主要矿产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钪、镓、铬、钴、镍、钼、硫等元素,这些潜在元素的经济价值巨大。

资源储量情况1.2.1 主要优势矿产资源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矿保有资源储量近100亿吨,其中钒钛磁铁矿约98亿吨,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攀西地区的70%。

钒钛磁铁矿、煤矿、石墨矿、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为攀枝花的优势矿产,储量丰富,至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为:钒钛磁铁矿万吨,伴生钒矿万吨,伴生钛矿万吨,煤万吨,晶质石墨万吨,熔剂石灰岩万吨,冶金用白云岩36347万吨。

表10 攀枝花市探明矿产资源储量表2、表中带*的数字为地质储量,是经过一定地质工作后的估算量,有一定误差。

1.2.2 主要钒钛磁铁矿区资源表11 攀枝花市主要钒钛磁铁矿区(床)资源储量表(2006年)注:表11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现有资源2.1.1 已开发利用的矿种和矿区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钒钛磁铁矿、锰矿、钒矿、钛矿、镍矿、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石墨、重晶石、饰面花岗岩等45种(见表12)。

注:表12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概况(2007年)》已开发利用的矿区:煤矿有宝鼎矿区、红坭矿区;铁矿有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和尖包包矿区、倒马坎矿区,米易县白马矿区田家村矿段、芨芨坪矿段和青杠坪矿段,米易县潘家田铁矿,攀枝花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熔剂用灰岩有市大水井、巴关河二处;冶金用白云岩有市大水井一处;石墨(晶质石墨)有市中坝一处;水泥配料用砂岩有市秦香树、市拉罗箐北部矿段二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