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2014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2014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201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 ca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读通句子。 4.了解课文大意。 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 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教学过程 1、揭题, 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21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

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窄抹柔喉拣抛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 4)朗读指导。 怎样读出静、读出美,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简况: 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五年级下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这些单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 例如第一单元龙,选择了《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龙舟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虽然教材中这一单元不过九页纸,但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寻找民族之根、领略中华文化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 例如:第五单元金钥匙中,丁丁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首李白写的诗,我又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回想学过的李白的作品,对他的印象更深了。丁丁的话提示了三个学习要点: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其人其事。2.回忆并整理学过的李白的作品,收到常学常新的效果。3.对李白在历史上的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右边冬冬说: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我们也学过他们的不少作品,还自读过一些,我想回头整理一下。冬冬的话是学习更广的延伸: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位我国的文学家,从纵向上理解作家作品。显然,这个金钥匙综合性很强。 五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上册的体例。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1.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象征性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2.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认写合一。 3.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各单元主体课文(共25篇)后面有一两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共16篇)。拓展性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的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这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

五年级上册语文S版 电子课本

五上语文S版 第一单元: 童话:文章主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1 小麻雀高尔基 有只黄嘴小麻雀名叫普季克,住在屋檐下那个温暖的窝里。他还不会飞,只能拍着翅膀,伸着脖子,往窝外东张西望,想快点儿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合不合自己的心意。麻雀妈妈看见了,有些不放心,就说:“孩子,小心,会摔下去的!” “摔下去会怎么样呢?”普季克歪着脑袋问。 “一摔下去,猫就会把你吃了!”妈妈向他解释。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普季克的翅膀长得不紧不慢。 有一回,天上刮起了风,普季克又问妈妈:“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妈妈向他解释:“这是刮风。刮风时,你要当心,不然的话,被风刮到地上,就会让猫给吃了!” 普季克不爱听这些,他摇着脑袋说:“树为什么要摇来晃去呢?树不摇,风就没了……” 妈妈说不是那么回事儿,可普季克还是不相信,他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 一个庄稼汉从屋檐下走过,两条胳膊摆来摆去。普季克就说:“他翅膀上的毛都让猫给咬掉了,光剩两根骨头了!” 妈妈纠正说:“你说得不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为什么?” “人是高一等的动物,他们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双脚走。” “不对!谁都该有翅膀。我长大了,要让所有东西都能飞。”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他越唱越高兴,不知不觉就手舞足蹈(dǎo)起来,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扇动着翅膀。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d ang)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嗯,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大花猫蹲在地上,舔(tiǎn)了舔爪子上麻雀妈妈的羽毛,绿莹莹的眼睛盯着他们,懊恼地叫着:“妙极了的一只肥嫩小麻雀,像老鼠一样妙,喵喵,可惜没有了!”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1.文章麻雀妈妈是怎样的,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2、读一读文中带括号句子的中画线句子,说一说表达了麻雀妈妈和普季克什么心情?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小麻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2、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重点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重点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重点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啄木鸟屋檐脖子蹲着摔下来懊恼绿莹莹光秃秃老鼠嗓子舔食王宫推荐配上沾水盒子授予获奖腐烂高雅蔓延喜鹊醉醺醺模样被褥暂时咒语受宠汤姆结婚逗乐,倒立厨娘趁机剖开拇指肿瘤款待善良妖精,鞠躬倒栽葱绸缎铸成狭小宫殿点缀旋涡手舞足蹈不知不觉惊慌失措欢天喜地东张西望自作聪明摇来晃去残渣碎屑风尘仆仆彬彬有礼忠心耿耿不由自主吹胡子瞪眼劳苦功高酩酊大醉不声不响异口同声气喘吁吁悦耳动听不知所措叽叽喳喳干干净净满不在乎垂头丧气热闹非凡应有尽有人山人海锅碗瓢盆愁眉苦脸自言自语活蹦乱跳衣衫褴褛喜出望外痛哭流涕素不相识翻山越岭弱不禁风光彩夺目 1.小麻雀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从另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2) 普季克是一个怎样的小麻雀? 答:普季克是一只对外界充满好奇,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不听劝告的小麻雀。3) 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答:麻雀妈妈是一个对孩子十分关心,不惜自己的生命去救孩子,有伟大母爱的妈妈。4) 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麻雀妈妈和普季克怎样的心情.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答:这句话表现了麻雀妈妈和天下的母亲一样,都是这样无私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欢天喜地”是非常高兴的样子,这是因为她看到了小麻雀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会飞了,感到无比快乐、高兴,至于自己的尾巴就无关紧要了。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拿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caì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麻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姓名班级广告:祭神大典之祭神大典 四字词语收集: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知觉到,没有觉察到。 惊慌失措——由于害怕慌张,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风尘仆仆——风尘,比喻旅途上所受的辛苦。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彬彬有礼——彬彬,文雅的样子。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忠心耿耿——耿耿,形容忠诚的样子。表示非常忠诚。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了很大的功劳。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垂头丧气——形容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到一起的人极多。 热闹非凡—— 愁眉苦脸——愁眉,发愁时皱着眉头。形容愁苦的神色。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素不相识——向来彼此不认识。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活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承受不住。 倒栽葱——摔倒时头先着地。 目不转睛——眼睛盯住一处看,眼珠一动不动。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引起注意,或当做没看见。 斗转星移—— 妙不可言——美妙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表达。 催肝裂胆—— 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遍体鳞伤——遍,全;鳞,鱼鳞。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 饱食终日——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乱七八糟的样子。 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宏亮。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向低处。形容所处地势有利。 有志不在年高——志,志气;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 纹丝不动——一点也不动。形容丝毫没有改变。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若有若无——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上册课文理解

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字(),()后期鲁国人。伟大的()家、()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有《》、《》、《》。 2.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和()。 3、请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1.孔子()。2.孔子()。3.孔子()。4.孔子()。5.孔子()。通过孔子一课我知道了()()两个成语的由来,我喜欢的孔子的名言是:1 2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成成语就是()。是一种( )的处世准则。他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5.我们相信自己的(),以为眼睛看到的(),但眼睛不一定();我们依靠(),以为内心的判断(),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 6.这个劝告是()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希望穆宗能够();大胆则在于他(),()。如此劝告自热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这段话表现了柳公权()的品质。 7.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文明的()和()。黄帝一生下来就(),青年时(),成年后()。 8.古人认为生长万物的的大地(),()是大地的正色,象征着(),是大家所崇尚的颜色,因此称轩辕氏为黄帝。 10.君子穷困的时候(),小人穷困了就会()。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 11、()它视艺术为生命,()在民族存亡关头,他()地将艺术让位于()。这句话表现了()。 12、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意思是: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含义是: 14.《天窗》一课说“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天窗》的作者是()。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意思是: 15.《我是猫》是日本作家()的处女作。课文采用()手法,把自己假想成一只猫,写出了猫()、()、()的过程。发现了三条真理,一是();二是();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语文百花园二语文s版

语文百花园二 一、为下面句子理解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 A.太阳因为背负重担,所以上升得很慢,写出了太阳上升的真实样子 B.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太阳跃出海面前一跳一跳、使劲上升的情景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 爷爷翘起的白胡须……() A.通过想象,把大海涨潮时波涛汹涌、掀起海浪发出阵阵声响的样子表现得既生动又形象 B.把浪花比作白胡须,来表现浪花的白 二、依照例句,改写句子里画线的部分。 例: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树柔软的枝条。 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梳理着柳树柔软的枝条。 1.清晨,太阳从山坳里升起来。 2.天空乌云密布,转眼间月亮已经不见了。

三、把下面著名的对联连一连。 水天一色一城山色半城湖 台榭参差金碧里风月无边 四面荷花三面柳烟霞舒卷画图中 四、我来提一提。 我们要做文明公民,因为我们的言行反映了自身的,也会损害集体,甚至是国家和民族的。因此,我们要培养文明,杜绝不文明。为此,我们发出文明倡议书,请也来写几条建议吧。 五、阅读加油站。 七月的天山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休息,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稍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编号: 课题:天窗课型:预习+展示+讨论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3.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预习交流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2.自学生字:藉、蝙蝠、霸、宙3.理解词语。

(通过自学,你在课文中搜集了哪些词语?能过读课文或利用学习工具理解词语意思。)4.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二、展示汇报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先在小组内读一读。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2.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语或句子有哪些?写下来,说说好在哪里?(5分钟)(师重点引导“雨脚卜落卜落跳”“带子似的闪电一划”“掠过一条黑影”等)3.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句子或段落是什么?说明理由。4.你认为这是一扇怎样的天窗?说说你的看法。三、交流合作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2.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4.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5.小组合作完成展示部分的内容。四、教师指导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五、课堂检测(8分钟)1.通过预习,我知道“慰藉”这个词的意思是我能用“慰藉”写一句话: 2.通

五年级上册语文S版第一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S版第一课《小麻雀》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一课《小麻雀》,出自于高尔基的一篇童话。主要讲述了小麻雀普季克自作聪明、天真可爱、不听妈妈的劝告从窝里掉下来,在妈妈奋不顾身地抢救下,最终学会飞的故事。这篇童话比较适合孩子们阅读,从文章中大多能够体会到那种麻雀妈妈伟大的母爱,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同学们能够尽量体会小麻雀普季克、麻雀妈妈的语气和心情去有感情地朗读。 整体反思本节课,我认为刚刚与假期结束回归课堂的学生上的第一篇课文,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应的不太好,特别是一个假期的生活,好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变得暂时有些拘紧,放得不够开。如朗读课文时举手展示的不够充分,再如理解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大多学生回答的比较浅显,声音也不够自信。两节课时进行一个比较,第二课时就比第一课时学生的整体表现要略好点。 本堂课成功之处: 一是透过童话的文本,紧紧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反复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麻雀妈妈与小普季克的形象特点。学习1至13自然段,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得出了普季克是一只自作聪明、天真可爱的小麻雀,妈妈反复耐心的劝告体现了麻雀妈妈对于小普季克的关爱。学习第14至19自然段时,学生被麻雀妈妈奋不顾身的伟大勇敢的

母爱所震动,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着课后第二小题,让学生反复朗读加点的词语,深入体会麻雀妈妈的心情以及为什么妈妈要这样做。学生在感受麻雀妈妈的母爱时,也为小普季克终于学会飞而感到兴奋。 二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童话里边有不少的母子对话,这些对话既体现了妈妈对于孩子的关爱,也流露出了小普季克天真可爱、自作聪明的个性,所以在教学时我始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朗读出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和心情,当然也相机穿插了师生合作朗读,让学生加深对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三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第二课时,根据文本内容我适应地予以拓展,提出了一个较有挑战性的问题:“普季克得救后,他会对受伤的妈妈说些什么话呢?课文中只用他的高兴、鼻子酸酸的这一复杂的心情来概括,同学们能否帮助高尔基将小普季克的语言描述出来吗?”我想这是本堂课的高潮,也是本节课的亮点。班里平时较调皮的戚加恒第一个举手回答说:“小麻雀会对妈妈说,妈妈,都是我不好,我不应当不听妈妈的话,现在妈妈的尾巴受伤了,对不起!”我立即扮作麻雀妈妈回答到:“孩子,为了救你的生命,妈妈丢掉了尾巴,我是情愿的!就算是我的生命我也会毫不顾惜!掌声送给加恒。”掌声引爆了较为沉闷的课堂,冯佳琦第二个站起来回答道:“妈妈,是您救了我的生命,我会好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整理版

西张学区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导学案设计 课题: 1.窃读记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杨永芳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的热爱、求知的的渴望并受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时间预设】交流5分—展示15 分—检测15分—总结5分【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看看哪一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2、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3、品勾画的句子,体会读书的乐趣 例:“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体会到什么? 在交流中抓住动作和心理活动来体会。 4、文中写道书店老板,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老板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达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的

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5、“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úchǎo cà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3、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五、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 西张学区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课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杨永芳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父爱之舟》导学案设计

19父爱之舟 导学案设计 课题父爱之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围绕父爱写了哪些事,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恩之情。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了解倒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1.抓住“父爱之舟”这条感情线,体会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感激之情。 2.学习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刻画人物。 课前准备1.课文朗读,搜集作者简介,制作生字词卡片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含义。(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图片引入,揭题质疑(用时:5分钟) 1.图片出示小渔舟,巧妙引入课 题。 2.解释课题为什么叫“父爱之 舟”。 3.布置阅读任务。 1.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对小渔 船的认识。 2.初步感受父爱和渔舟的联系,激 发阅读兴趣。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可以变换问题和方式, 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用时:12分钟) 1.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 纠正读错的字音。比如“屑、栈、 僻、枕”这几个往往会误读的字 的读音。 3.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重点 指导“考、席、屑”的书写。要 能够保持整体上的平衡和各部 件的穿插占位。 4.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生词。 1.以小组为单位,多种方式朗读生 字词。 2.同桌间朗读重点字组成的词语, 看谁读得又清楚又准确。 3.认真观察,随后进行书写训练。 4.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本课 生词。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指导。 2.教师示范书写时,重点提 醒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 意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 三、理清脉络,了解大意(用时:18分钟)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全文采用 了什么叙述方法?先写了什 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 什么?全文一共描写了“我” 和父亲的几件事? 3.引导学生在了解主要事件后, 进一步思考:在这些往事中,父 亲都为“我”做了什么? 1.了解作者的成就及写作背景。 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交流汇 报。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其他 同学的发言,和自己的意见作对比, 不足的地方进行自我完善和纠正。 3.认真思考每件事中隐含的父爱, 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小事却让 “我”难以忘怀。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 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 节。 2.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 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出答案, 然后在下面的学习中再重点 解决。

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重点

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小麻雀》这个故事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从另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作者:高尔基,苏联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诗《鹰之歌》《海燕》等。 2.《金奖章》告诉人们,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地为人们作贡献的人,才是最值得奖励和最受尊敬的。 3.《“没头脑”和“不高兴”》告诉大家,从小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害处。 4.《大拇指汤姆》告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汤姆的特点:善良、勇敢、孝顺。 5.《坚定的锡兵》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我还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 锡兵的特点:坚定、善良、勇敢、尽职尽责。 语文百花园一 一、标点符号知识

1.在引用别人说的话时,要说明是谁说的,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说明叫提示语。 2.提示语可以在人物语言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在双方连续对话时,还可以不加提示语。 3.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同。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1)妈妈纠正说:“你说得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2)“为什么?” “人是高一等的动物,他们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双脚走。” 3)“是啊,金奖章非大王莫属!”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说。 4)“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老师摸了摸我的头,亲切地问:“你的并完全好了吗?” “全好了。”我感激地点点头说。 “放学后到我这儿来,”老师说,“我帮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三、歇后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猪鼻子插葱——装像(象) 黄牛吃草——吞吞吐吐老鼠钻烟筒——直来直去阿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二)单元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 五 姓名 评价 教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教学 思 路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 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 ùp à qi èd ǔ ch áoca ì w ūy 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学思路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1、窃读记(第二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教学思路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的热爱、求知的的渴望并受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