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 春江花月夜教案

初中音乐 春江花月夜教案

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教案标题: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习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乐曲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学习演奏乐曲2. 难点:理解乐曲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2. 了解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来历和意义3. 音乐特点:分析乐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表现形式4. 演奏乐曲:老师示范演奏《春江花月夜》,并指导学生逐步学习演奏乐曲的技巧和表现方式5. 欣赏交流:学生分组进行演奏,互相欣赏并交流乐曲演奏中的体会和感受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乐曲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反思自己在演奏中的体会和不足之处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录音和展示相关图片资料2. 乐器:提供乐器给学生进行演奏练习3. 教材:准备相关的音乐教材和乐谱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奏表现:观察学生在演奏中的技巧和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2. 学生讨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拓展音乐的视野和理解2. 组织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有关“月”的诗句。

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

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

(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相思愁情(情)十、拓展练习:(作业)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篇二设计说明:《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孤篇横绝”的名篇,千百年来已经被专家名流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谈出新意难度很大。

那么作为课文这篇名作应该怎样教,我试图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展示我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思路:在反复吟咏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作为最讲究艺术的文学体裁的整体美感,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缘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内蕴的解读中,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等,读出诗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3、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教学重点】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诗歌中景、理、情的融合。

【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合作探究、缘景明情。

2、朗读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经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引发了一串灵感,成就了他在诗坛上的千秋美名。

他就是初、盛唐时期的诗人张若虚,这首诗就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以“月”为典型意象。

月的流动变化过程:月生——月悬——月斜(月落)。

三、赏析诗歌(一)第一部分:月生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意象提问: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

2、意境提问: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3、学生朗读。

(二)第二部分:月悬原文: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提问:这样的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遐想?感情基调是怎样的?2、朗读。

(三)第三部分:月落游子思妇情1、两地相思原文: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思妇怀远原文: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游子思归原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结:《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与学互动设计(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一、情境导入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

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三、知人论世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篇一:初中教材《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初中音乐教材17册第五单元《月光》)设计人: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郭文燕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认知中国古曲中鱼摇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方式。

2、在作品欣赏中,使学生能够从音乐要素方面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及音乐意境,让学生了解这一幅中国的交响音画给我们带来的意境美。

3、通过演唱主题音乐,让学生感受它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鉴赏作品,感受中国古典音乐表现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内涵。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形象的表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音乐山水画,这幅画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他的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被称为中国古代的音乐水墨长卷。

(播放主题音乐)设问:这样的乐曲旋律,你会用什么题目来为他命名呢?他的题目有着漫长的经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沉寂了千年,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以至于无法考证最早的产生时间,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夕阳箫鼓》是她最早的名字,而在民间流传的这些年,被很多民间艺人或演奏家修整,完善,曾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将其更名为《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现存最早的乐谱是明清时期吴畹卿的手抄本,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他的曲调流传远远早于这个历史。

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先生将其演奏的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为民乐合奏曲,并最终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从最初的琵琶文曲,到现在我们听到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这首古曲结合了中国古代及近现代艺术家的智慧,他是集先人之大成,今天,让我们从这首古曲中来重温古代艺术的气息,追寻中国古人留下的足迹。

二、鉴赏《春江花月夜》(一)引子欣赏首先,我们来欣赏第一段中的引子部分1、聆听并思考: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演奏?学生回答:箫和琵琶分别表现了什么的音乐形象?2、创作方式聆听并思考:在这个旋律谱例中,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只有一个音他是怎样来创作这单个音的旋律的?速度慢起渐快,力度由弱到强,他用了中国以及东方音乐都擅长用的方式,单个音的旋律,运用散板的节奏,采用由弱到强的力度以及慢起渐快的速度,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让我们在有限的音符中体会音乐形象无限细微的变化。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7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7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7篇)一、教材《大学语文》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三、目标分析: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等情感。

四、教法分析:即“听读?朗读?品赏?迁移”。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诵读法、欣赏法、发现法、情境法、讨论质疑法。

诵读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音乐美。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本诗的美景,美理,美情。

情境法:再现诗歌的情境,走进诗歌的意境。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方说此诗中月亮的变化,此诗月亮与其它诗歌的月亮有何异同。

初中音乐《1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

初中音乐《1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_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情感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能力发展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3、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结构特点。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变奏法的结构特点。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地聆听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从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
节拍、调式等方面探讨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2、能背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和尾”“鱼咬尾”这两
种创作手法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3、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乐曲各段所
表现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
力。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老师在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下有感情的朗诵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通过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古诗引入这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
的页面。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

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
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
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
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
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

【课件演示】春江花月夜的十个标题: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
水4、花影层叠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 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本节课主要学习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4、花影层叠6、渔歌唱晚
9、欸乃归舟10、尾声
二、新课教授:
1、欣赏第一乐段《江楼钟鼓》,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①在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②比较乐句与乐句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 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

2 师弹琴,生演唱主题音乐两遍,观察乐句与乐句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鱼咬尾)
(3)教师讲解民间旋律创作手法:鱼咬尾
(4)《江楼钟鼓》结尾两个小节非常重要,多唱几遍,因为这两个小节是贯穿全曲的另外一种民族创作手法。

2、欣赏《月上东山》《花影层叠》
【思考题】①刚刚演唱的两个小节出现在乐曲的什么地方?这两段和主题音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②当你听到这两小节时,请随音乐哼唱出来。

(1)播放《月上东山》《花影层叠》音频。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刚刚演唱的两个小节出现在乐曲的结尾部分。

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所变化。

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

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4、欣赏《渔歌唱晚》
【思考题】
①乐曲前后情绪是否一致?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②当你听到这两小节时,请随音乐哼唱出来。

(1)播放《月上东山》《花影层叠》音频。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整个乐段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表明了渔民高兴的心情。

渔歌唱晚在前面的慢板中,除了萧和琵琶演奏出带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渔民在江面悠然自得的歌唱,里面还用到了一种乐器来提升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表现力度,就是木鱼,接下来再听一遍乐曲,师生用打响指代替木鱼,体会渔民悠然自得的歌唱。

5、欣赏《欸乃归舟》
【思考题】速度有什么变化,表明渔民回家的心情是怎样的?
(1)播放《欸乃归舟》音频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作者这样创作是为了显示渔舟由远而近的音乐形象,表明渔民回家时激动兴奋,急切的。

欸乃的意思是摇橹的意思,再次播放《欸乃归舟》,师生跟着音乐共同体验摇橹划船。

6、欣赏《尾声》
【思考题】①描绘了怎样一种意境和画面?
②当你听到这两小节时,请随音乐哼唱出来。

(1)播放《欸乃归舟》音频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尾声部分音乐是第一段部分主题音调的综合,从速度、力度、情绪上又回到整首乐曲开始时的宁静幽雅的情景,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

三、请你也来试一试
请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春江花月夜》(唱、文字、画等格式不限)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高度艺术美的享受,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民族音乐还有非常非常多优秀的作品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靠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希望同学们课下更多的关注、关心我们的民族音乐,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