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运动发育
人体发育学简答题

人体发育学简答题重点简述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异常发育的表现(1)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精细运动未按照正常规律发育,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小儿精细运动发育水平。
(2)精细运动发育障碍:常出现上肢姿势异常,主要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手握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
上肢姿势异常可导致手的抓握动作、手的知觉功能、双手协调动作、手眼协调功能等精细运动障碍。
简述情感情绪发育的影响因素1)生物、遗传学因素: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情绪和情感也是脑的机能。
在情绪活动中所发生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是与神经系统的多种水平的机能联系着的。
遗传气质的不同造成了情绪行为的不同。
2)家庭背景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3)亲子关系和养育态度:亲子关系对幼儿期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影响4)家庭、心理环境特点:幼儿期的生活仍以家庭为重心,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充分的亲情给予对其情绪发展影响极大。
5)社会、环境因素:幼儿的情绪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生存环境,儿童成长所处的环境能够解释情绪能力的差别。
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L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儿童 精细运动量表

儿童精细运动量表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视力已经基本发育完毕,能够辨别细节,如面部表情,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可达180度开始发出“咿呀”声,对一些简单的语言刺激有反应,如“妈妈”、“宝宝”等开始表现出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兴趣,对熟悉的人有微笑反应开始有头部控制能力,能够抬头,转头,趴着时能抬起胸部和头部开始有意识的抓住物体,能够将物体放入嘴中,开始有吸吮物体的能力开始表现出社交技能,如对人微笑。
向人招手,对人声音有反应,开始与人互动开始表现出一些适应性行为,如对新环境的适应,对照顾者的信任和依赖开始有简单的日常技能,如睡觉,吃饭,大小便控制等开始有简单的认知能力,如对物体的辨别,对简单语言的理解,开始有记忆能力12个月时,孩子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较小的物品,单手抓住2-3个小物品,并能轻轻地抛球。
他们还能够将一个物品放入中,并拿出另一个物品。
在成人的口头指导下,孩子可以将圆形插棒插入洞板中,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在1-1.5岁时,孩子开始探索物品的不同特性,能够辨认出日常用品,例如用汤匙进餐和喝杯子里的水。
他们也能够找到隐藏的物品,并能够在成人的帮助下与成人轮流玩耍。
有时候,孩子会很开心可爱,但有时候也会焦躁不安,缠着照顾者并害怕穿衣服等。
在15个月时,孩子可以用手握住笔在纸上留下笔画,搭2块或3块边长为2.5厘米的积木,并可以用匙子取物。
他们还可以打开盒盖(不是___的),并能够倾斜瓶子倒出小物品,然后用手捏住。
此外,孩子可以准确地用食指和拇指抓起小药片,并将铅笔插入笔筒上的圆洞内(洞口比笔的直径大一倍)。
在1-2岁时,孩子可以从中分别取出6件东西,并指出自己或玩具娃娃身体的部位。
他们也可以搭3块积木,并可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配对。
孩子可以任意涂写,模仿身体动作,并可以把相关物品一同使用,例如在杯子里搅拌汤匙。
在18个月时,孩子可以找到隐藏在两层覆盖物下的东西,并开始玩装扮游戏。
他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例如用木棍去取他们触不到的物体。
小儿生长发育歌诀

小儿生长发育歌诀
小儿生长发育歌诀有:
1. 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意思就是婴儿2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翻身,6个月或独坐,7个月8个月会爬滚,1岁会学走路。
2. 精细动作发育规律口诀:三玩五抓七换手,九月对指,一岁乱画,两岁折纸,三岁搭桥。
意思就是3个月婴儿会自己玩手,5个月会用手抓东西,7个月会双手来回倒东西,9个月会对指捏东西,1岁会无意识乱画,2岁会玩折纸游戏,3岁会搭积木。
3. 语言发育规律口诀:三笑五啊七假妈,九月欢迎周爸妈。
意思就是3个月婴儿会笑,5个月婴儿会发出“啊啊”的声音,7个月婴儿会发出无意识的“爸爸妈妈”,9个月婴儿会做出“欢迎,再见”等反应,1岁婴儿会有意识叫出“爸爸妈妈”。
论精细动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论精细动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摘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息息相关,3到6岁是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较迅速的时期。
提高精细动作能力,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力水平,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
关键词:精细动作智力技能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能用工具。
运用工具,标志着地球上的生物在生物发展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就是用手来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他的上肢动作成了智慧的代表,而非运动的代表。
有人甚至说:人类靠手征服了环境,人的手如此精巧、复杂,不仅能展示人类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
如果没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一个水平,但如果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手部精细动作指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它是由人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来完成的动作。
激发和控制手指精细运动的信号源于脑的最高的区域——运动皮层。
运动越精细,支配它们的相应脑区越大。
由此可见,人脑发育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什么是手部精细动作?精细动作一般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比如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拿取小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细小物品(即捏、握、拧、撕、推、抓、刮、拨、拍、摇等由小肌肉群所组成的随意动作)。
培养这个能力,要多做手和手指的运动,多进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
很多儿科专家指出,手是大脑的办事处,因此培养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特别重要,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做好手脑协调,进而能促进认知系统的发展。
抓握动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先发展的手部精细动作之一,抓握动作也是日后工具使用动作发展的基础。
抓握动作分为力性抓握和精细抓握。
柱状抓握属于典型的力性抓握,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手抓握扫把。
精细抓握主要是手指捏拿的动作,比如三指捏、二指捏,日常生活中插小棍、串珠等活动都会涉及手指的精细抓握。
3-6岁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教案

3-6岁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教案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等一些简单的技巧。
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都是儿童康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
三到六岁是自闭症儿童干预训练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好好把握此阶段会使症状有很大改善,精细动作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可以让孩子接受更加准确的动作训练,比如可以解纽扣、解系鞋带等,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有所提高,基本的生活技能也跟着培养出来。
1、有规律的串珠◇教具准备:线、小珠各3颗(红、黄)◇教学目的:练习穿珠,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教具操作过程(按红、黄、红、黄)3.请孩子有规律的穿珠2、放线入瓶◇教具准备:玻璃瓶一个(瓶口较小)、毛线一根1米左右◇教学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教师站立一只手拿毛线将毛线对准瓶都放如瓶中。
3.请孩子来操作3、切橡皮泥◇教具准备:木刀、砧板、橡皮泥◇教学目的:练习“缝”的动作,提高生活自理,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及“切”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教具准备:红色、绿色橡皮泥若干◇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红色橡皮泥“团”圆形,绿色制作叶子,粘贴在一块成一个苹果。
3.请孩子来操作5、捧米◇教具准备:米若干、2个盛米容器◇教学目的:练习“捧”的动作,训练双手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双手“捧”的动作2.展示将米从一个容器中捧入另一个容器中3.请孩子来操作6、剪纸条◇教具准备:剪刀、纸条◇教学目的:练习“剪”的动作,训练三指的灵活性及双手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剪”纸条的动作3.请孩子来操作4.使用剪刀注意安全7、剥大蒜◇教具准备:大蒜若干、小碟两个◇教学目的:练习“剥”的动作,加大剥的难度。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剥”大蒜的动作3.请孩子来操作◇教具准备:彩色纸团5种◇教学目的:练习“弹指”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及灵活性。
0-6岁精细动作(1)(1)

0-6岁的精细动作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个体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精细动作是儿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早期精细运动技能发育与脑认知发育进程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重合,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有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
同时,儿童的精细动作技能和学业成绩存在共变的关系。
可见,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精细动作:指手上的捏的动作、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的动作、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拨、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0-3个月:手臂无目的性的挥舞经常看自己的手,并把手放到嘴巴里挥舞着整个手臂到人或是玩具上面在身边有人活动时,视线会跟随人的运动开始握住手里面的东西3-6个月:用双臂去够取玩具开始喜欢将一只手的东西转移到另一只手里可以将双手握在一起比三个月时看的更远了,可以看到几尺外的东西6-9个月:开始用手去够取东西拿东西的时候(比如磨牙饼干),手掌先从上方把饼干盖住然后用指尖将饼干扫入手里在握住一个玩具的时候,可以看向另一个玩具将玩具,书,食物等放到嘴里会自己捧住奶瓶了攥拳挤捏手里的物品喜欢摆弄自己的手9-12个月:开始用手抓取事物吃可以翻书,但是每次会一起翻几页可以将小的物品放到杯子或是其他容器里自己将积木在两只手之间来回传递用整个拳头握蜡笔一只手可以同时抓两个小积木开始有了用手偏好,更习惯用右手或是更习惯用左手12-18个月:可以叠两块积木会拍手(肢体协调的重大进步)挥手再见可以用小勺吃东西,虽然吃的还是很乱,但应鼓励孩子在餐椅中自己吃用两只积木敲击在一起发出声音把小纽扣或珠子放到容器内用蜡笔在纸上涂鸦18个月-2岁:开始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握住蜡笔附件:听懂父母的话并将自己的尿不湿丢到垃圾桶中用蜡笔或彩笔图画或是标记能叠3-4块积木能打开不是特别紧的容器盖子或是包装袋开始学用剪刀剪纸(要接近两岁时)能一次翻一页书2岁揉捏橡皮泥或面团等可以叠9块积木能通过扭动门把手开门用食指和拇指去捡起小扣子或是花生等小物可以玩3块以上的拼图涂鸦,并边涂边自言自语用剪刀剪纸(还不能按照线剪)能自己去洗手能将容器的盖子扭开并拧紧,即使是矿泉水瓶子这样的小盖子能将大的珠子穿起来拉上或是拉下外套的拉链能很正确的使用勺子3岁能够跟着示范画出圆形可以将纸剪成两半可以用笔去描横线,竖线以及圆圈可以半精准的沿着粗线剪纸开始穿两厘米左右大的珠子给各种物品分类能自己系及解开大一点的扣子4岁能照着画出交叉的线,类似于“/”“\”, 圆形和“X”型能用各个手指的指尖去碰触拇指能给涂色纸涂色,涂出界外的程度不超过1/4能用剪刀剪出一个大圆能完成4-5块的拼图能正确的用叉子能自己穿脱衣服形成右手/左手偏好5岁正确的握笔可以描出字母或是自己的名字画三角形剪小圆形能轻松的用钥匙开锁如果有参照物的话,可以画出四边形能画出至少有6个身体部分的人物形象(头,身体,四肢,但可能没有脖子,手脚等细节)能自己系鞋带6岁能写出自己的名字用积木搭建一些建筑能玩16-20块左右的拼图用刀叉吃东西,或是熟练的使用筷子能非常好的使用剪刀,不会剪出界外可以描3个以上的字能描出0-9所有的数字能描出所有的大小写字母从孩子一岁半左右就可以开始听懂父母的话并将自己的尿不湿丢到垃圾桶中,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你可以教他在做饭时帮忙打鸡蛋,叠衣服时将家人的衣物归类并放置到合适的柜子里,帮父母将碗筷摆上桌子等。
精细动作与大运动

儿童精细运动和大运动该注意什么儿童的运动技能,主要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包括头的控制、坐、翻身、爬、站、走、蹲、跑、跳等。
精细运动包括宝宝手部、脚部、口腔和舌部的细小动作,例如手部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力,这是一项很复杂的手眼协调动作,受大脑视神经中枢、手运动中枢联合支配。
运动技能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各种动作的发育水平,可以检查出大脑的成熟程度。
若宝宝运动能力落后,原因有很多,大多与宫内发育不良及出生时的窒息缺氧有关,也有与养育环境和训练不足有关。
严重的运动发育落后就预示着宝宝的智力发育迟滞。
因此父母应了解儿童各个阶段运动技能的发育程度,重视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运动技能。
一、精细运动定义:精细运动技能一般指的手,手腕,手指,脚,脚趾,嘴唇,舌头的小的移动。
婴儿期:新生儿的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紧攥着的。
如果他们打动手时,都是攥着拳头的,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达尔文反射动作。
一般两到三个月会消失。
这个年龄段的婴儿手部肌肉是完全放松的。
手眼协调能力:一般在两到四个月时,婴儿开始发展手眼协调的的能力。
此时的婴儿开始喜欢用手抓握物品,并试图把他们放到嘴里。
这是发展精细运动技能的关键时刻。
六个月时他们开始不只是用整只手掌抓握,开始用手指戳。
精细运动技能发展的关键点是在12个月左右,在此之前他们都是用手掌抓握,而此时他们开始用手指夹去抓握。
幼儿期:幼儿发展与日益成熟操纵物体的能力,包括使用他们的手指捻拨,牵线,推动杠杆,打开书页,用蜡笔来涂鸦等操作物体的能力。
学前教育期:面对学龄前儿童更复杂的任务,如处理餐具或绑鞋带,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孩子要学会很多精细运动技能。
精细运动技能需要耐心,且这一年龄阶段的精细运动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变化。
学龄期:到了5岁,孩子的精细运动技能已经超越了学龄前期。
这时候的孩子可以清楚的画出动物或者人物。
除了绘画,五岁的孩子也可以剪,粘贴。
他们可以扣纽扣和绑鞋带等生活技能。
学龄儿童6岁至12岁应掌握手和眼睛的协调能力。
幼儿精细发展动作的记录和评价

幼儿精细发展动作的记录和评价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
精细动作是指儿童使用手指和手腕进行准确、协调的运动的能力。
这些运动包括握笔、剪纸、穿针引线、拼插等。
下面我们将对幼儿精细发展动作进行记录和评价。
一、握笔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握笔能力是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幼儿期初期,幼儿会使用整个手掌握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使用手指和手腕进行握笔。
在3岁左右,幼儿会采用三指握持笔,即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指夹持方式。
到了4-5岁,幼儿的握笔动作更加稳定,可以使用四指握持笔,即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通过观察幼儿握笔的方式和动作,可以评价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
二、剪纸能力的发展剪纸是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开始剪纸的阶段,幼儿会采用整个手掌的方式握剪刀,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能够使用手指和手腕进行剪纸。
在3-4岁时,幼儿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握剪刀的方式,并能够剪出直线和简单的曲线。
到了5-6岁,幼儿的剪纸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剪出复杂的曲线和形状。
通过观察幼儿剪纸的技巧和剪纸成品的质量,可以评价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
三、穿针引线能力的发展穿针引线是幼儿发展精细动作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开始学习穿针引线时,幼儿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这需要他们同时使用两只手进行协调的运动。
在3-4岁时,幼儿可以逐渐掌握穿针引线的基本技巧,并能够穿过较大孔径的针眼。
到了5-6岁,幼儿的穿针引线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穿过较小孔径的针眼,并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穿线任务。
通过观察幼儿穿针引线的技巧和完成的作品,可以评价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
四、拼插能力的发展拼插是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又一重要指标。
在开始拼插时,幼儿可能会采用简单的堆叠方式,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能够使用手指和手腕进行准确的拼插。
在3-4岁时,幼儿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插入和拼接的技巧,并能够完成简单的拼插任务。
到了5-6岁,幼儿的拼插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拼插任务,并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运动能力( fine motor skills)个体主要凭 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
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 务的能力。
姿势和移动
精细运动
视觉功能
姿势和移动、上肢功能与视觉功能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 促进而共同发育的过程,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3岁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precision grasp) 侧捏(lateral pinch)
三指捏(tripoodd ppiinncchh))
➢ 悬浮 ➢ 约束 ➢推 ➢压 ➢触 ➢ 勾状抓握
13种基本形式
➢ 球形掌握 ➢ 球形指尖握(拉) ➢ 柱状抓握 ➢ 指尖捏 ➢ 指腹捏 ➢ 侧捏 ➢ 三指尖捏
7
手的功能
悬浮
托举
3.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
(1)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这 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2)在抓握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同时,认识了这一类物 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 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二)双手协调动作发育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 另一只手,同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8-10个月:开始学习操作动作。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可以准确地 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口中,而开始玩一些简单游戏。
☆12-15个月:可一只手固定容器,另一只手从中取或向其中放物体; 会打开瓶盖。
三、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eye-hand coordination)是指在视觉配 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手眼协调能力的发育随神经 心理发育的成熟而逐渐发展起来,标志着发育的成熟度。
8
手的功能
触摸(touch)
推压(push and press)
9
手的功的功能
动态操作
11
手的功能
柱状抓握
12
手的功能
勾拉(hook and pull)
13
手的功能
二指尖捏
o 三尖捏
14
手的功能
侧捏
15
精细动作主要包括
➢ 伸手取物 ➢ 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 ➢ 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 ➢ 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
5.从手到眼的发育
发育早期手活动主要有回避反应、握持反应,由 本体感觉和触觉刺激诱导产生,逐渐发育到由视觉刺激 诱导,最终发育成为触摸物体后就能像看见物体一样感 知物体。
6.利手(handedness)的发育
对称姿势的获得促进双手动作发育,当手能越过中线伸 展时,不论哪只手都可作为利手优先使用,而另一只手 作为辅助手使用。
☞双手协调动作发育规律如下:
☆4~5个月: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 并用双手抓住物体并保持在身体中线处。
☆6个月后:能抓住物体。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特别喜欢感受物体。 仰卧位时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到口中。会抓住给他的一个方块, 会扔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
☆7个月:开始摆弄抓到的物体;能同时摆弄两个物体,并用种种不同 的方式来摆弄各种物体。此阶段不但要求手眼协调,而且还要求双手 配合,所以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双手开始协调动作阶段。
抓
推(push)
握
压(press)
手
动
触(touch)
的
作
勾状抓握(hook grasp)
基
球形抓握(ball grasp)
本 动
抓 握
力性抓握 (power grip)
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
拉(pull)
作
动
指尖捏(tip pinch)
作
精精细细抓抓握握
指腹捏(finger pulp)
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侧)握物
3月
全手掌抓握
5月
前臂旋转运动功能发育
6~8月桡侧抓握或抓捏
9~11月 手指握物
拇指、食指对指捏物
稳定点
近端关节
生后7个月开始
远端关节
手指捏住物体
2.抓握动作发育过程:抓握动作的发育是逐渐由最 初的肩、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指尖活动的过程, 需要经过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
眼和手的顺序性发育过程: 无目的(random) 到达(reach) 操作(manipulation) 抓握(grasp)
6个月以前,手的活动范围与视线不交叉,多数情况下,眼 睛看不见手上的物体,
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
当手遇到危险刺激时会做出防御反应,从最初 只具有感觉、防御的手向具有探索、功能的手方 向发育。
一、手功能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 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两大类。 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 品,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 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
悬浮(suspension)
非
约束(constrain)
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
进行复杂精细运动(进食、更衣、书写等)的前提: 4项基本动作
➢ 抓握物体 ➢ 将手伸向物体 ➢ 随意放下物体 ➢ 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
抓握动作发育
(一)抓握动作发育 1.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1)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 (2)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3)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向成熟的
(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的意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才能真实地了解周围的事 物。手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脑的发 育。
眼睛的单独活动与手的单独活动对小儿的成长没有特别 的意义,只有手眼协调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小儿各项能 力的全面发展。
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
➢ 当眼球运动与上肢功能发育稳定后,进一步向精细化发育。 ➢ 由最初的手腕整体运动逐渐向手指的精细运动分化发育。
2.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
1. 手的外旋抓握; 2. 手内旋抓握; 3. 三指的静态抓握促进了手指关节的运动发育,手
指关节的运动需要肘部和前臂的稳定。
发现任何阶段的抓握动作都包括四种连续的动作过程: ①视觉搜索物体;②接近物体;③抓住物体;④放开物体。
➢ 手的抓握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第一,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 人类操作的典型方式。 第二,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眼和手, 即视 觉和运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
对指抓握模式发育 (4)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
➢ 抓握动作发育规律:是逐渐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 阶段的指尖活动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3个月左右→随着握持反射的消失,开始出现无意识的抓握 标 志着手的动作开始发育。 ※6个月左右婴儿注意到手的存在,并且能随意张开,开始出现随 意抓握动作,标志手动作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主要表现:a.拇指 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b.抓握动作过程中的手眼逐渐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