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人员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名人屠呦呦的六个励志故事

名人屠呦呦的六个励志故事名人屠呦呦的六个励志故事导语: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谢谢。
屠呦呦的个人简介: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11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12月6日,屠呦呦参加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2月25日,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出版的第96939—97570号公报,第31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Tuyouyou)星。
2016年2月,屠呦呦获得“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她的“韧劲儿”。
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
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
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她的“悟劲儿”。
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出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
分析肺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药学效果

分析肺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药学效果发布时间:2022-03-10T09:22:01.624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期作者:耿显瑜[导读] 分析肺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药学效果。
耿显瑜北大荒集团北安医院 164000【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药学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5例肺结核病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65例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分析6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65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
结论给予肺结核病患者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药学效果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armaceutical effect of standardized antituberculou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65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November -2021. 6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tandardized anti tuberculosis drugs, and 65 patients were analyzed.The effective rate of 65 patients was 96.92%,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9.23%.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ed anti tuberculosis drugs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re effective, safe and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Keywords] tuberculosis; antituberculosis drugs; pharmaceutical effect.肺结核病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等因素影响下,该病每年新增例数逐年提升。
结核患者保肝防治实施的药学监护

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 ,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0 . 0 5 ) 。
并且 观察组 的不 良反应 与对 照组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尸
> 0 . 0 5 ) 。
综上所述 , 缬沙坦联合氢 氯噻 嗪对轻 中度 高血压病进 行
治疗 , 可 以明显提高 临床疗效 , 显著 降低患者血 压和脉压 , 并
方 案 。
[ 6 ] 吴文静, 柯元南 , 孙宁玲 , 等.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 轻 中度原发性 高血压 临床疗效观察 ( J ] .中 日友好 医院学报 , 2 0 0 6 ,
2 0 ( 6 ) : 3 2 3 - 3 2 9 .
高血压患 者 大多都 存 在 肾 素一 血 管 紧张 素. 醛 固酮 系 统 ( R A A S ) 过度激活情况 , R AA S在调 节人 体心血 管结 构、 血 容 量、 电解质 、 血压等及促进其 他心血 管疾病 的发生 、 发展 方面
结 核 患者保 肝 防 治实 施 的药 学 监护
朱珊 梅 , 陆人杰 , 唐 风 雷 , 张志新 ( 江苏 省常 州市第 三人 民医院 常 州 2 1 3 0 0 1 )
摘要 : 肺 结核治疗 中病情 的复杂性 、 药物的 多样性及其副作 用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 病情反 复及耐 药的关键 , 抗 结核药所致肝损 害是患者 中止
海 峡药学
2 .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 临 床 疗 效 比较
表 1 两 组 临 床疗 效 比较
2 0 1 5年
第2 7卷 第 1 期
观 察 组 的 总 有 效 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发挥 着重要作用 。缬 沙坦是 一种 口服有效的 、 特异性 的血管 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 剂 , 其 通过 特异性 阻断 A n g I I 与A T 受体 亚型 , 阻断 A n g I I 与A T , 受体的结 合( 其特异性拮抗 A T 。 受体 的作 用大于 A T 2 受体 约 2 0 0 0 0倍 ) , 最大 限度阻 断 R AA S , 从
肺结核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肺结核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传染病,其病情严重且易复发。
传统中医药在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1. 中医理论阐述:肺结核多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痰热壅肺范畴,即痰热郁结于肺。
主要症状常见有咳嗽、痰量增多、咯血等。
中医强调平和气血、清热化痰的治疗原则。
2.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肺结核主要以清热化痰、散结消痰为主要方向。
常用的中药有川贝母、半夏、黄芩等具有清热散结作用的草药。
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开窍化痰、滋养肺气等作用来改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在肺结核患者的饮食中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4.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郁闷等会加重病情,因此建议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情绪低落、压抑等不良情绪。
5. 辅助疗法:中医药还可以与其他疗法相结合,使用针灸、艾灸、推拿等辅助疗法来缓解肺结核的症状。
这些疗法可以舒缓患者的身心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药在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替代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应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并积极配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措施。
肺结核治疗方案中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临床增效作用的研究

药学服务干预对接受药物治疗的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影响

1 . 2 方 法
法 、治疗计划 、监护指标及 药物保管要 求等 ;建立 随访 卡 ,
定期询问服药情况 ,强 化患 者按时 服药 和遵 医嘱服 药的 重 要性 ,出现不 良反应时与医生沟通 ,调整用药方案。 1 . 4 观察指标
1 . 1 研究对象 入选 1 0 0例为我 院结 防科 住院患 者。入 选条件 : 年龄 >
出院带药分为 医生新 开的 ,患者 初次使 用 的药 物和 住 院期间用过的 药物 ,分别 对其进 行用 药指导 ,包 括 药物 用
1 8 周岁 , 符合《 肺 结核诊断和 治疗指南 》 诊 断标准 , 均 没有合
例 ,定期观 察二组患者依从 性和疗效的变化 。结果 :与对 照组相 比,药学干预 组患者 用药依 从性显著 增 高 ( P<
O . 0 5 ) ;病 灶的吸 收有 显著 的差异 ( P< 0 . 0 5 ) ;药物不 良反 应事件 的发 生率无显著性 差异 。结论 :开展 对肺 结核
病患者的 药学干预 ,可 以提 高患者用药依 从性 ,促进 治疗的效 果,减 少肺结核耐 药的发生 。
困难并具有 传染 性 ,对 患 者 、家 庭 、社 会 的 危 害更 大 j 。
为了提高肺结核 患者对 于 自身 疾病 的认识 ,积 极地投 入到
治 疗中 ,更好 的配合 医生规 范治疗 ,提高治 愈率 ,本 研究
通过 随机对照试验设 计 ,旨在评价 临床药 师 的药学干 预对 肺结核 病患者的用 药依从 性 、药 物不 良事 件 的发生率 反应 及治疗 效果等几项指标的影响 。
第3 5卷 f Yi c h u n C o l l e g e
1956年资料7 方药中 中医对于结核病的一般认识及其处理方法

综观上述,可知中医所谓“虚劳”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如谓结核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时,亦可能兼有上述症状则可,但如谓“虚劳”门中所列症状都是结核,因而便认为结核即虚痨,则恐属非是,至于结核病究竟系指“虚劳”,范围中之何部份,如果根据中医“虚劳”文献中有关论述,就其所提出的病因、症状、治疗等各方面来作全面探讨,则作者认为只有“虚劳”门中所指的“劳瘵”、骨蒸”、“傅尸”……等一类情况,可能是指的结核性疾病,其它则尚难臆断,兹不揣浅薄,敢就中医书中有关“痨瘵”等描述,试系统的分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作下列介绍与探时,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一、病因
关于“痨瘵”“傅尸”等的病因认识,中医认为可分为外因与内因两大方面,陈修园氏谓:“痨症,前人分别各色最多,其实铺张语,临症之际,反启人多歧之惑,大抵外感、内伤、七情过用,皆能致之”,是说明痨症的病因不出内外二者,兹就内因外因两方面具体的分别作如下讨论。
(一)外因方面
朱丹溪心法谓:“传尸痨瘵、寒热交攻,久嗽咯血,日渐羸瘦。”
王纶明医杂著谓:“男子二十前后,色欲过度,损伤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怠倦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衂血,身热,脉沉、肌肉消瘦,此名:劳瘵,最重难治。”
药物化学中的抗肺结核药物开发

药物化学中的抗肺结核药物开发近年来,肺结核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有效控制和治疗肺结核疾病,科学家们在药物化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以寻找到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抗肺结核药物。
本文将对药物化学中的抗肺结核药物开发进行详细探讨,并介绍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一、肺结核疾病概述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流行,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二、抗肺结核药物的发展历程早期的抗肺结核药物主要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虽然对病情有一定控制效果,但存在耐药性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药物化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抗肺结核药物的开发和研究。
1. 结构改造法通过对已有药物结构进行改造,可以产生新的抗肺结核药物。
以异烟肼为例,科学家通过结构修饰,合成了较新的抗结核药物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靶点导向法靶点导向法是指根据肺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针对其关键酶或蛋白进行药物的设计合成。
例如,氨基苯甲酸类抗肺结核药物以异烟肼为代表,通过干扰肺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合成步骤,发挥药物的抗菌作用。
三、抗肺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药物化学领域研究技术的进步,抗肺结核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1. 新型药物的研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大规模筛选和模拟计算,快速发现具有抗肺结核活性的新型化合物。
这些新型药物具有较高的效果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为抗肺结核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药物输送系统的改进为了提高抗肺结核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改进药物输送系统。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将抗肺结核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可以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和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人员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和蔓延,严重阻碍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程,部分结核病患者同时罹患糖尿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基础性疾病,为结核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药学工作人员应密切配合临床,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药物治疗的建议性意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加强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标签:药学人员;肺结核;治疗;作用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但以肺结核最常见。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对包括涂阴患者在内的所有肺结核活动性患者提供免费治疗;药学人员在做好药品接收、在库保养、出入库登记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用药指导、参与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制订、书写药历,发挥药师在肺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用药指导
1.1用药交代
目前抗结核药多数采用板式组合包装,即患者每次顿服的多种抗结核药物的片剂和胶囊剂,按规定方案和一定剂量压制在同一铝塑板上,其剂型有片剂或胶囊剂,常用组合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异烟肼+利福平。
患者领取药物时,药学人员除交代药物服用的时间、剂量、次数外,应及时告知患者服用该品后,利福平类药物带砖红色,代谢后会引起大小便、唾液、痰液、泪液等可能会呈橘红色;结核患者在发热使用退烧药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这是由于异烟肼、利福平可诱导肝细胞色素P-450,可增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及肾毒性;开始服药后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精神兴奋等中枢症状,不需停药可逐渐消失。
1.2用药后出现一般副作用处置指导
板式抗结核组合药物强化治疗期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刺激症状、皮肤过敏、关节疼痛、肝功能损害等,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置,对症处理即可,用药时间长以及对异烟肼代谢慢的患者,可出现四肢麻木感、灼烧感、针刺样疼痛等外周神经炎的副作用,可用少量维生素B6治疗。
患者服用抗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时,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应及时停药,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选用适宜的药物给予保肝治疗。
1.3耐多药用药指导
近年来,耐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病
例不断增加,为结核病的治愈,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分子学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因素大多由于基因突变,如与异烟肼耐药的相关基因主要有:katG、inhA,药学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抗结核药物,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监测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坚持长期和规律性用药的原则,可以减少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病人的死亡率。
1.4合并其他疾病用药指导
日常工作中,常发现部分结核病患者罹患其他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药学人员需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实际情况,合理配伍适宜的药物,有效控制基础性疾病,彻底治愈肺结核。
1.4.1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变性质一般以渗出、干酪样变为主,可侵犯多个肺野,同时伴有支气管播散,导致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许多临床试验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延长化疗疗程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关键;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时,应注意其血药峰浓度,血药峰浓度较高时注意减量;对氨基水杨酸易析出结晶损害肾脏,吡嗪酰胺可显著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肾功能敏感指标亦可出现异常,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以防出现不良损害。
1.4.2合并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而抗结核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就是肝损害;他们在抗结核治疗时出现肝损害的危险,是非乙型肝炎患者的5.83倍,HBeAg阳性免疫耐受期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发生肝损害的危险陛,是HBeAg阴性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
2.10倍。
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服用抗结核药出现肝功能异常,与抗结核药物所致HBV再激活有关,病毒载量越高,肝损害发生率也越高,所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损害时,不能仅给予保肝治疗而应选用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抑制HBV的复制,尽早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1.4.3合并HIV HIV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的低下,是感染结核病的高危人群,活动性结核又可加速HIV感染者的病情进展,所以定期给HIV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WHO推荐,大多数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在标准抗结核疗程6个月,即: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强化治疗2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维持治疗4个月,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胸片有空洞或者细菌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阳性者,抗结核治疗疗程可延长至9个月。
曾有报道使用奈韦拉平出现症状性肝炎(包括肝坏死),所以对用利福平治疗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奈韦拉平。
2.书写药历
2.1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为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和实施药学服务而建立的用药档案,药学人员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对特殊患者如:有药物过敏史、耐药史、伴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及时书写药历,实事求是地记录动态、连续、客观的用药过程,依据药效表现、不良反应、治疗药物监测(TMD)、各种实验室检查数据等资料,为临床提供药物治疗的建议性意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
2.2有效降低患者用药费用
为保证有限的药物资源取得最大的健康效益,有效降低肺结核患者用药费用,药师应密切配合临床,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上,选用最经济的用药方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即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讨论
结核病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
药学工作人员应密切配合临床,对儿童使用成人包装剂量的药物时,应使用适宜的工具分割药片,确保剂量准确;对特殊人群要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监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进行恰当的评估,完整地书写药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从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