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7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

2、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明确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学会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学习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三、学习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食物网中复杂的营养关系及其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四、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较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3)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动植物种类非常稀少。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5)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2、人工生态系统(1)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2)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主导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1)主要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2)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1)主要类群: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2)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类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______ 、_____和无机盐能量:热能、阳光(2)生产者主要代表: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消费者主要代表:动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解者主要代表: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基本模式:生产者及各类者,其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

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3)环节: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包括哪些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可分为几大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自作用分析:生产者=绿色植物吗?消费者=动物吗?分解者=微生物吗?3、为什么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什么说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4、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哪些成分是必须具备的?(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营养级:生态系统的成分这条食物链共有个环节,即共有个营养级,其中生产者是第营养级,青蛙是第营养级,在食物链中是者。

高中生物 5.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标解读】1、结合具体实例,描述生态系统的含义。

2、联系教材提供的实例,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并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温故而知新】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 。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双基梳理】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阅读P88-89)1、概念: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的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有小: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片森林等。

3、结构:和营养结构(即和 )。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阅读P89-90)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 (空气、水、无机盐等)和 (阳光、热能)。

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异养特例生物蓝藻、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寄生的微生物和植物,如菟丝子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态系统最的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作用制造,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等,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其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如果没有,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阅读P91-92)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因食物关系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个环节。

(3)实例(如图)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特征: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意义(1)生态系统和的渠道;(2)生态系统保持的重要条件,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合作探究】探究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2、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组成内容、作用、地位的比较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生物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备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包括营捕食生活的生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如菟丝子)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异养型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思维激活:1、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吗?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2、完善下面的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关系图1,并结合图2思考判断四种组成成分的技巧有哪些?强化训练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思考与讨论】1、《问题探讨》图中生物类群有哪些?非生物主要是指什么?2、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关系,并用关键词、方框、线段和箭头,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和相互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练习一】1、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种群C、群落D、以上均不准确2、范围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以稻田生态系统生态为例,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

思考:分析为什么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的基石?【练习二】1、下列各级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A.水稻、海带 B.蘑菇、葫芦藓C.酵母菌、地衣 D.仙人掌、大肠杆菌2、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其原因是A.生产者主要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C.生产者总是处于食物链的开端D.生产者消费的能量最少【练习三】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关系图⑴上图中生物成分形成了。

⑵图中共有食物链条。

乌鱼处的营养级是第营养级。

(3)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小结】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结构。

【小结】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练习四】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有,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成分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D.食物链和食物网3、下列表示准确的一条食物链是A.阳光→植物→兔→狼 B.草→牛→人→细菌C.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D.草→兔→狼4、对分解者的正确理解是①细菌和真菌②营腐生的微生物③异养生物④自养生物⑤是厌氧生物⑥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5、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A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B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C 每一种动物都可以吃多种植物D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1)图中的成分构成了一个,共条食物链。

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知识框架】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2、营养结构:和【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1)把下面的生物成分归类a芦苇b浮萍c鳙鱼d腐生细菌e腐生真菌f绿藻g蓝藻h黑鱼i白鲢j水蚤(2)分类的生物如何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3)池塘中除了生物还有哪些成分?学生活动2:写出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提示:水蚤和白鲢以绿藻和蓝藻为食,鳙鱼以水蚤为食,黑鱼既吃白鲢又吃鳙鱼。

)学生活动3:物质是怎样输入该食物链的?用箭头表示。

学生活动4:物质是怎样输出的?用箭头表示。

【巩固练习】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对太湖进行了调查。

他们发现太湖水体中有绿藻等浮游植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还有许多鱼。

水蚤和白鲢以绿藻为食,鳙鱼以水蚤为食,黑鱼既吃白鲢又吃鳙鱼。

分析回答:(1)请将食物链(网)补充完整。

绿藻(2)上图含有的成分_____________、。

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有、。

(3)上图乌鱼所处的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有,水蚤和白鲢的种间关系,乌鱼和白鲢的种间关系。

(4)同学们了解到每到夏天太湖容易出现水华现象,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控制藻类大量繁殖,你会提出什么合理化建议?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是自养型真核生物。

(3)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

(4)分解者不仅限于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5)细菌都是分解者。

(6)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

(整理)学案之生态系统的结构.

(整理)学案之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三生物组集体备课学案【考纲解读】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成分、营养结构3.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析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基础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和。

1、组成成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⑵____________:生物,主要是,还包括蓝藻、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等。

⑶____________: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⑷_____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和,还有一些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它们的关系如图: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网的概念:叫做食物网。

(2)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是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关系。

【主干知识突破】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NO3-等各种无机盐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①绿色植物;②蓝藻、光合细菌;③化能合成作用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课堂巩固
贴近生活导入:
播放同学们身边熟悉的生态系统,如校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从而引入探讨主题,生态系统这一节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思考相关问题并作答。
(1) 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 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3) 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掉了,而未加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自学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学生所学内容,随时进行订正、强化、补充,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结合教材的图片及文字所述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
加深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能力。
补充细节
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为什么会呢?给我们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思考。出示课件: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正如题目所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从太阳那里获得能量,从而使太阳的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通过食物链的途径传递的,并且传递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逐级单向传递的。生态系统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平衡,但是在某种条件下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因素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遭到破坏。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非生物部分:空气、水分、温度
2.生物部分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七.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BCA教学案
食物链和食物网
)蛇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
.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蟾蜍、鼠和蛇等
学案17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答案
【预习学习内容】
一、1.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2.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
二、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自养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
【预习自我检测】1~5 D B B B C
【课堂合作探究】迁移训练1~2 A D
【课堂自我检测】1~3 C B 3 D
4.(1) 3 (2 ) 水鸟、小鱼、淡水虾(3) D (4) 增多减少减少
【课后延伸训练】1~4 D C C B
5.(1)
蝗虫蛙
水稻、稗草蛇
田鼠
(2)第三营养级捕食
6.(1)见右图(2)5 昆虫与鸟、蛇与猫头鹰(2分)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分解者(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草(4)样方法(5)基本不变
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着其他的食物链传递至猫头鹰所在的
营养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